“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隆冬季節(jié),白雪皚皚,梅花不懼嚴(yán)寒,悄然綻放,空氣中彌漫著梅花的幽香,為我們報道著春天的希望,讓單調(diào)的冬天不再枯燥乏味。
人們喜愛梅花,古人將梅花與蘭花、翠竹、菊花列為一起,譽為花中四君子,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作為我國的特有花木,梅花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就有多篇記載,其中《召南·摽(音:biào)有梅》寫道: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這是當(dāng)時青年男女聚會時吟唱的一首詩歌,也是青年女子直率、潑辣的求愛之歌:梅子已經(jīng)熟了,我也長大成人了,帥哥快來追我吧,現(xiàn)在正是良辰吉日??!
在強盛的漢朝,梅花已經(jīng)深受人們的喜愛,大文學(xué)家楊雄在他的名著的《蜀都賦》里寫道:“被以櫻梅、樹以木蘭?!痹谀莻€時候,成都就以櫻花、梅花、木蘭作為城市綠化植物,可見,我們老祖宗的審美觀念、綠化意識令人頂禮膜拜啊。
到了南北朝時期,梅花已經(jīng)被賦予了堅強、高雅和愛慕、忠貞的寓意。南朝著名的長篇樂府民歌《西洲曲》,描寫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少女的癡情,她用一支梅花向心上人表達(dá)濃濃的愛意:“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薄澳巷L(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p>
南朝時期的北魏景明二年(501年),陸凱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里,委托信使捎給好友、著名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范曄。范曄拆開信一看,里面赫然放著一支含苞待放的梅花,并且還附了一首詩《贈范曄》: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支春。
老朋友,江南沒有什么好東西來表達(dá)對你的思念,姑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聊表我衷心地祝福吧。多么浪漫的小資情調(diào)啊,魏晉名士的風(fēng)度,由此可見一斑。
唐宋時期經(jīng)濟發(fā)達(d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梅花的喜愛更是有增無減,梅花的栽培也更為普及,人們藝梅的技藝大有提高,新的梅花品種顯著增多。
南宋大詩人范成大編著出世界上第一部藝梅專著《梅譜》,書中搜集梅花品種十二個,還詳細(xì)介紹了梅花的繁殖栽培方法。范老先生一不小心,就申請了一個吉尼斯世界紀(jì)錄。
“初唐四杰”盧照鄰的孫子也是詩人的盧仝(音:tóng),在《有所思》寫道:
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發(fā),忽到窗前疑是君。
美人?。∶廊?!不知道你是暮雨,還是朝云。相思了一夜,梅花開了,忽然有一支伸向窗前,讓我恍然感覺是你迎面而來。盧仝情深意切,面對梅花,睹物思人,思念得都出來幻覺了。
梅花以其美好的寓意,引得詩人們競折腰,寫下無數(shù)優(yōu)美的詩篇。筆者精心選取了著名的十二首詩詞,有的詩贊美梅花欺霜傲雪的氣質(zhì),有的詩夸耀梅花清幽的暗香。有的詩人欣賞梅花,仿佛看到了春天,有的詩人看到梅花,就聯(lián)想到人生的磨練。
好友們,讓我們沏一壺香茗,伴隨著裊裊的茶香,平心靜氣地欣賞吧:
一、《雜詩三首》其二
唐: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安史之亂后,王維在孟津隱居,朋友從家鄉(xiāng)來看望他,王維喜出望外,急忙詢問:快告訴我,你來的時候,我在窗前為妻子種的那株臘梅花開放了嗎?這首詩清新自然,詩短而意長,言有盡而意無窮,體現(xiàn)出王維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
王維對妻子一往情深,妻子早逝后,王維沒有再娶,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身居三品高官,他的書畫冠絕當(dāng)時、價值千金,人還長得玉樹臨風(fēng)、英俊帥氣,想嫁給他的人,排成了長隊。但是王維對亡妻心有所屬,情有所歸,真正做到了“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詩佛不愧是詩佛,真男子漢大丈夫也。
二、《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yán)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yuǎn)望就知道是潔白的梅花而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清香。
王安石老先生品格高尚、情趣高雅。他為政清廉,一心為民,家無余財。他不好色,不納妾,終身只愛他的表妹吳夫人。他為人真誠善良,蘇軾因“烏臺詩案”鋃鐺入獄,包括司馬光在內(nèi)的很多人都沒有為蘇軾說情,盡管蘇軾曾經(jīng)反對王安石變法,但是已經(jīng)退休的王老先生卻向宋神宗仗義執(zhí)言:“豈有盛世殺才士乎?”出于對王安石的敬重,宋神宗從輕發(fā)落了蘇軾。
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他與蘇軾、司馬光的關(guān)系非常友好,但是黃庭堅卻非常敬重王安石,他在《跋王荊公禪簡》中由衷地贊嘆道:“然余嘗觀其風(fēng)度,真視富貴如浮云,不溺于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p>
梅花以高潔、堅貞、高雅的品格著稱于世,這豈不正是王安石老先生本人的真實寫照嗎?梅花散發(fā)著幽幽的清香,笑意盈盈地看著微笑著的王安石,他倆是“相看兩不厭”??!
三、《雪梅》其二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認(rèn)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盧梅坡獨具只眼,說出了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這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借著梅雪爭春,盧梅坡告誡人們,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才是正理。
四、《雪梅》其一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并作十分春。
盧梅坡的具體生平事跡不詳,只知道他與著名詩人劉過是朋友,以這兩首《雪梅》,昂然屹立詩人之列。
這首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fēng)韻,盧梅坡在吟詠之間,寄托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他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guān)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梢苑从吵霰R梅坡對于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以及他高雅的審美情趣。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是: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所以我們應(yīng)當(dāng)用全面的、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事物。
五、《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
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一樹梅花凌寒獨自早開,它的枝條潔白如玉。梅花遠(yuǎn)離人來車往的村路,開放在臨近溪水的橋邊。人們不知這樹早梅因靠近溪水而早開花,還以為那是經(jīng)冬而未消融的雪花。
張謂的這首詩立意新穎,著重寫出了梅花開放之早。全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fā)的梅花著筆,捕捉住早梅的顏色(潔白)、地點(偏僻)、季節(jié)(早春)、氣質(zhì)(耐寒)、姿態(tài)(俏麗)等特征,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尋覓的認(rèn)識過程,并且透過表面, 表明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將早梅的高潔品格和詩人的贊美之情清晰地刻畫出來。
張謂獨辟蹊徑,僅用二十八個字,就鮮明、傳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氣質(zhì)。這告訴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美到處存在,缺乏的是能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心靈,多讀書學(xué)習(xí)吧,這是提高我們審美情趣的唯一方法。
六、《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驛站外,斷橋邊,梅花默默地盛開。
傍晚至,風(fēng)雨來,不懼一輪新摧殘。
梅花不介意風(fēng)吹雨打,不在乎無人過問,不屑于同百花爭艷,即使它飄零在地被碾做了泥土,它的幽幽清香依然如故。
這是陸游自己堅定心聲的寫照,他一生愛國,渴望收復(fù)舊山河,然而屢受打擊,壯志未酬,臨去世的時候,陸游還叮囑兒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p>
英雄就是這樣的人:歷經(jīng)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jīng)風(fēng)霜而本色依舊。怪不得,國學(xué)大師梁啟超在《讀陸放翁集》其一盛贊陸游:
詩界千年靡靡風(fēng),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七、《梅花絕句》其一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晨風(fēng)綻放,遠(yuǎn)遠(yuǎn)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shù)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放翁。
這首詩的前兩句突出了梅花不畏嚴(yán)寒漫山遍野盛開的傲然情態(tài),后兩句陸游展開豐富而大膽的想象,“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痹富頌榍|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
這個想象出人意料,高邁脫俗,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dá)了出來,同時也反映出陸游高雅脫俗的品格。
想象力是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之一,能帶領(lǐng)人們超越以往的范圍、視野,是人類騰飛的翅膀,好友們快展開豐富想象的翅膀吧,寫出更多、更美的篇章。
八、《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
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幾生修得到梅花?
的歲月此時此刻我獨立在武夷山的青峰之上,面對著茫茫無涯的水面。已經(jīng)流亡十年了,連回家的夢想都不曾有過。山雨初停,天地間一片寂寥,我還要經(jīng)歷多少歲月才能修煉成梅花那樣忠貞、堅強的品格呢?
謝枋得(1226—1289年)字君直,號疊山,南宋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寶祐四年(1256年)與民族英雄文天祥一同進(jìn)士及第。在蒙古入侵南宋的戰(zhàn)斗中,謝枋得屢次組織隊伍抵抗。南宋滅亡后,謝枋得拒絕降元,他隱姓埋名,流亡在福建,隱居在山中,生活極其貧困。但是謝枋得每天穿著麻衣草鞋,面向東方痛哭,藉以悼念已亡的故國。
這首詩就是謝枋得流亡福建十年之后,寫下的。謝枋得以梅花的品格相期許,表達(dá)了他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和堅持民族氣節(jié),決不向敵人屈膝投降的決心。
1288年的冬天,元朝的福建行省參政魏天佑奉元帝之命,強迫謝枋得北上大都(今北京)。他一到大都,就問太皇太后謝道清墳?zāi)购退喂ё谒诘姆较?,慟哭再拜,后來,元朝把他拘留在憫忠寺(今法源寺),謝枋得看見壁間有曹娥碑,就哭泣說:“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哉!”1289年4月25日,謝枋得在憫忠寺絕食五天,以死殉國,享年六十四歲。
謝枋得用自己的生命,修得了梅花忠貞、堅強的品格,令人敬佩不已!
九、《上堂開示頌》
唐:黃蘗(音:niè)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擺脫塵勞之事不尋常,必須下力氣大干一場。不經(jīng)過一番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的清香。
黃檗禪師自幼出家,參謁百丈禪師而悟道。他用梅花頂風(fēng)冒雪開放、發(fā)出芳香,來比喻經(jīng)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表達(dá)了禪師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yīng)有梅花這般品性的哲理。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一名句流傳千古,成為激勵人們不斷進(jìn)取的動力源泉。
十、《寒夜》
宋:張耒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夜有客來訪,一杯熱茶當(dāng)美酒,圍坐爐前,火爐炭火剛紅,水便在壺里沸騰。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并沒有什么兩樣,只是窗前有了芳香襲人的梅花,氣氛就與眾不同了。
這首詩固然有贊嘆梅花高潔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在暗贊來客?!安庞忻坊ū悴煌?,反映出詩人面對志同道合的朋友時的喜悅心情。
整首詩語言清新、自然,無雕琢之筆,表現(xiàn)的意境清新、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十一、《梅花》
宋:陳亮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稀疏的梅樹枝條橫斜著,潔白如玉,剛勁有力,花萼上點綴著顆顆雪珠,反射出晶瑩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開了,競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來的信息傳遞,又哪怕那雪壓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復(fù)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為春神正在主宰著人間。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陳亮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戰(zhàn),反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
陳亮一生極力主張抗金,反對投降,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這首詩表達(dá)了他的愛國之志,對抗金的勝利、國家的前途,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十二、《山園小梅》其一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百花落盡后,只有梅花綻放得那么美麗、明艷,成為小園中最美麗的風(fēng)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黃昏中浮動飄散。冬天的鳥兒要停落在梅枝上,它先偷偷地觀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這梅花的美麗應(yīng)該大概會喜愛至銷魂。幸好可以吟詩與梅花親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飲酒助興。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脫略梅花之形跡,著意寫意傳神,因而用側(cè)面烘托的筆法,從各個角度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fēng)骨,這種神韻其實就是林逋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寫照。
宋朝著名的詩人、隱者林逋既不娶妻,也沒有孩子,一生只有三個愛好:詩詞、梅花和鶴。林逋愛梅成癡,他在房前屋后,遍植梅花,待梅花開放之時,幽幽花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他還養(yǎng)了幾只白鶴,就像對自己的兒子一樣愛護,白鶴也有靈性,對林逋非常信賴,人們知道之后,都稱林逋為“梅妻鶴子”。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十二首著名的詠梅詩詞,都是唐宋時期的名家所著,各有風(fēng)采,您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好友們一起分享、討論、轉(zhuǎn)發(fā)。
文章的最后,附一首偉人著名的詠梅詞吧,偉人的才學(xué)氣度自是不凡,筆者非常喜歡,相信很多人都會喜歡:
《卜算子·詠梅》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95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