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明義,北宋文壇四大家指的是北宋時期四位文學家的合稱,他們分別是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與黃庭堅。
北宋四大家以文章著稱于世,他們四人中,除黃庭堅之外,其他三人也位列“唐宋八大家”名錄中。
北宋文壇四大家,他們的文學具有時代性,因為他們四人都生活在北宋,他們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人生交集。
比如,蘇軾與歐陽修。蘇軾視歐陽修為人生導師,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來到京城汴梁參加科舉考試,這一年的主考官正是文壇領袖 歐陽修。蘇軾的策論文章《?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因此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他們由此成為忘年之交,兩人經常文章往來、詩詞唱和。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贊下,蘇軾一時名動京師。他每有新作,人們會爭相傳唱。
再比如黃庭堅與蘇軾。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宋詩風格的體現(xiàn)者,影響都很大,黃庭堅本身也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兩人亦師亦友,經常切磋詩詞、文學創(chuàng)作技藝。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論是贊揚還是批評,常常以“蘇黃”并稱。《宋史·文苑·黃庭堅傳》:“庭堅于文章尤長于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
再比如王安石與歐陽修。王安石曾受過歐陽修提攜,兩人也是很相熟的朋友,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文學創(chuàng)作上,兩人都是相互砥礪的。在王安石主持變法前,他們交往甚密。但當王安石開始變法后,歐陽修雖對王安石的新法有所抵制,但兩人卻一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系。
再如王安石與蘇軾,他們兩人之間的淵源流也是很深的,兩人雖然政見不合,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也有爭執(zhí),但這并沒有給他們的交往帶來掣肘。他們的文學有各自的特色,他們對彼此的文學主張和觀點基本上持認同的態(tài)度。
當“烏臺詩案”發(fā)生時,已經退出仕途、在金陵閑居的王安石挺身而出,營救過蘇軾;王安石去世后,蘇軾《王安石贈太傅》一文中對王安石的文學成就和藝術特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接下來,我分別說一下北宋四大家的人生履歷和文學成就。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因吉州原屬廬陵郡,歐陽修便以“廬陵歐陽修”自居。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歐陽文忠集》等。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chuàng)“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王安石主要作品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他的主要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之稱。黃庭堅的代表作有《山谷詞》,書法作品有《松風閣詩帖》《諸上座帖》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04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四家”經典書法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