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新義/文
一
館閣體
,又稱臺閣體,亦有稱之為“干祿體”者,古代科舉考試正式用書體,為了便于閱卷明代著名的館閣體書家,莫過于“云間二沈”
沈括《夢溪筆談》亦云:“三館楷書
清洪亮吉《江北詩話》一書記載:“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
,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清周星蓮《臨池管見》:“自帖括之習成
,字法送別為一體,土龍木偶,毫無意趣”。可見,館閣體雖方正光潔
,有精有麗,但拘謹刻板,是明、清科舉取士書體僵化的產物。它強調楷書的共性,即規(guī)范、美觀、整潔、大方,因共性多而缺乏藝術之個性。故“館(臺)閣體”,對于有才華的書法家來說
,自然是一種無形的束縛,是對書法抒發(fā)情性本質的悖反。明代沈度小楷《心經》
二
、館閣體成因1
、早期書法(文字)以社會實用性為主中國文字,可以說從甲骨文到商周鐘鼎銘文
,再到秦漢的簡牘、碑刻,都是做為階級統(tǒng)治與社會治理之用的。比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后,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的建議,一律以秦篆為統(tǒng)一官方書體。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關于小篆的由來,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稱也是為了尊崇大篆而卑稱其“小”的。后為了推廣統(tǒng)一的文字,李斯親作《倉頡篇》七章,每四字為句,作為學習課本,供人臨摹。此時的書法或曰文字也只能是統(tǒng)治階級用作統(tǒng)治的需要而產生的,自然沒有任何個人性情所言。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
,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及審美需求,對文字實用性的功利要求,決定了漢代書法的美學風格,造就了嚴謹整飭,中庸規(guī)矩的隸書文字特征,從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隸書的這種風格,成就其作為文字存在的社會意義。而隸書的形成也確實是以實用為目的,《漢志》云,“起于官獄多事,茍趨簡易,施之于徒隸”。許慎《說文解字序》中說:“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趨約易”。以此種實用目的而形成的隸書
,經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的儒家的演化,成為儒家進行倫理教化的工具。儒家倫理道德規(guī)范是中庸之道,講求平和這種思想反映在隸書中
隸書發(fā)展到東漢
書法在魏晉以前是不被認為是一門藝術的
,僅是文人士大夫政治生活之余事,很受經學束縛,少有獨立地位,被貶為“雕蟲篆刻”,而“壯夫不為”。在古代那種只有皇權貴族士大夫階層才可以讀書識字的時代
,書寫并非一般性行為2、館閣體的出現(xiàn)
明代中晚期
館閣體作為官方使用的一種書體,強調共性
因此導致千人一面,常常流于俗
楊士奇小楷作品
跋語:書法做為一種藝術門類
臧新義
臧新義
書法書體閣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04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為啥很多人抨擊“館閣體”
下一篇:
,連國展都進不了,算是好書法嗎 看看這個奏折,再做定論" rel="prev">
館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