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圖》取材于三國時代著名的文學家曹植所著的《洛神賦》
畫家顧愷之發(fā)揮了高度的藝術(shù)想象力
這幅由多個情節(jié)組成的書畫巨作,背后還有一個纏綿凄婉的故事
《洛神賦圖》局部
故事的主人公甄氏
甄氏溫雅脫俗,氣度非凡
當時無官在身的曹植,經(jīng)常陪伴甄氏
父命難為
,曹植很是失落,內(nèi)心悲痛萬分,加上曹丕頻繁施加壓力,曹植開始放蕩恣肆,曹操見此很失望。曹操死后
,曹丕登上帝位,建立魏國。《洛神賦圖》局部
甄氏和曹植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
,始終讓曹丕難以釋懷,僅封她為妃后期加上其他嬪妃的陷害
曹植命運更加悲涼
曹植有心報國,卻不被重用
一覺醒來
《洛神賦圖》局部
曹植憑著夢中之境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云之蔽月,似流頸秀項……”只可惜最終成灰燼。
《洛神賦》言辭華美
。神人相戀
,纏綿凄婉。顧愷之讀后,深為感動,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再現(xiàn)了文學原作的主題。《洛神賦圖》局部
畫卷從曹植和隨從郊游山水遇見洛神(據(jù)說是伏羲之女
,因溺水而亡,化為洛神)開始,到洛神乘風而去為止。全卷共畫了61個人,分為幾個場景
,交織著歡樂,哀怨,落寞的情調(diào)。整體構(gòu)思巧妙
,畫面生動感人。洛神的回眸顧盼,曹植的依依不舍
,人物的刻畫在顧愷之的筆下都達到了傳神的極致。顧愷之在畫人物時很注重“點睛”,據(jù)說他曾經(jīng)等了好幾年
,才為自己畫中的人物“點睛”。全幅畫主要用線造型,墨線是典型的蠶絲線描
,通過飄逸的衣褶顧愷之不僅對人物刻畫的到位
,連細節(jié)處都極為神髓,可見他的“傳神論”對后世國畫理論和發(fā)展的重要影響。《洛神賦圖》局部
在《洛神賦圖》中
,除了人物顧愷之還根據(jù)《洛神賦》中的文字描繪,想象出很多奇禽異獸。畫家將多種動物的特征融合在一起
,畫出了心中的視覺形象,他畫的魚長著豹子一樣的頭,他畫的龍長著鹿一樣的角,羚羊般的身體。這些動物馳騁在江水上
,如同在空中騰飛,增加了故事的傳奇性和神秘性。《洛神賦圖》局部
《洛神賦圖》最后以洛神乘風離開后
,曹植和隨從也駕車依依不舍而去結(jié)束。曹植的南柯一夢終究要醒
,而顧愷之卻把這一切永遠定格在歷史的畫卷上,讓后人在藝術(shù)的長廊里盡情回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06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趙孟頫極品《洛神賦》高清單字展遒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