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多慈
“燕子磯頭嘆水逝
,秦淮艷跡已消沉1930年
,徐悲鴻在夫人即將回到南京之際,滿含苦悶地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并且給詩命名為《贈孫多慈》。詞句中透露著低沉憂郁的情緒
,徐悲鴻似乎在感嘆著那甜蜜美好的日子已經(jīng)成了回憶,一去不復返但是
實際上,徐悲鴻在這首詩中提及的相愛之人
,是一位名叫“孫多慈”的女子。她是徐悲鴻的學生,卻在徐悲鴻和他夫人婚姻存續(xù)期間
,發(fā)展出了師生戀。《贈孫多慈》
這樣尷尬的身份,注定了他們之間擁有的
,是一段凄美、卻注定不被人祝福的感情。孫多慈從小便熱愛繪畫
,十八歲時在父親的好友宗白華的幫助下,以旁聽生的身份來到了中央大學,進入了藝術(shù)系學習。她便是在教室里
,第一次見到了比她大十多歲的徐悲鴻。那個在臺上談起繪畫似乎整個人都發(fā)著光的老師
,在第一時間便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后來她便得知,這位便是美術(shù)系主任徐悲鴻
。“如果他也能教我就好了”
,孫多慈這樣想著。她確實如愿了
。進入南京中央大學后,孫多慈和眾多同齡人一起,成為了徐悲鴻的學生。雖說是系主任
,但徐悲鴻也經(jīng)常親自給學生授課,兩人經(jīng)常能在課堂上相見。孫多慈自畫像
據(jù)后來的同學們的回憶
,當時的徐悲鴻似乎是“獨寵”孫多慈一人,偌大的教室里,仿佛只有孫多慈是他的學生一般。徐悲鴻的教學熱情全都放在了她一個人身上
,偏愛得讓人心生嫉妒。在一眾學子中
首要的一點便是天賦。孫多慈冰雪聰明
其次
“白皙細嫩的臉龐
“與之相對
,入目春陽,如飲醇醪”,甚至到了“無人不覺她可愛”的程度。徐悲鴻
面對這樣一位年輕貌美
、天資聰穎的女學生,徐悲鴻自然是心生欣賞贊嘆,滿懷惜才之心。于是,一天下課后
,徐悲鴻問她“要不要去參觀我的畫室”,還說想為她畫一幅畫,請她擔任自己的繪畫模特。于是沒多久
,一張孫多慈的素描畫便完成了。畫中的孫多慈既有學生的清純,又有少女的樸實淳厚。畫稿的右下方
,徐悲鴻還寫道:“慈學畫三月,智慧絕倫,敏妙之才如此之高的贊譽讓孫多慈受寵若驚
徐悲鴻作為老師
學生時代的孫多慈(中)
這次甚至做了徐悲鴻畫中的模特
自此
但一天天過去
面對這樣一位藝術(shù)大師的呵護與欣賞
他們一起畫畫
相互吸引的兩人越走越近
徐悲鴻筆下的孫多慈
甚至隱隱約約有超乎師生之外關(guān)系的苗頭,就連當時的南京中央大學里
其實在當時的民國師生戀并不罕見
社會對于愛情雙方的身份并無太多桎梏
他的夫人名叫蔣碧薇
當時的蔣碧薇婚約在身,徐悲鴻對她如癡如狂
才子佳人
徐悲鴻為蔣碧薇畫的《琴課》
但那刻骨銘心的愛戀
徐悲鴻與孫多慈的感情正在急速生長,徐悲鴻心生愧疚
在宜興老家探望母親的蔣碧薇一開始拒絕了
她的丈夫在信上寫道:“你如果再不回來,我就要愛上別人了
蔣碧薇一看,還有什么不明白
得到了夫人將回的消息
孫多慈
蔣碧薇回來后
但有一次
玄武湖畔的臺城作為畫卷的背景
飄揚的圍巾與天際一輪明月相糾纏,愜意而清幽
真是一對才子佳人啊,她嘲諷地感嘆
這樣含蓄又飽含美感的畫面
而徐悲鴻的畫室中
孫多慈美術(shù)作品
在后來的《我與悲鴻》中
于是,憤怒的蔣碧薇自此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反擊
她曾到女生宿舍公然警告孫多慈“不要再與我家徐先生來往”
受到驚動的孫多慈父母再三商議
,連忙到南京問了個明白,后來甚至留下了孫多慈的母親當陪讀,以防萬一。蔣碧薇對孫多慈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攻擊性
,言語中盡是排斥之情,以至于后來徐悲鴻在南京的公館落成,孫多慈以學生的身份送來了百棵楓苗,都被蔣碧薇命人折斷了當柴燒。徐悲鴻感到痛心,但事已至此也無法讓楓苗恢復原樣
,于是便將公館命名為“無楓堂”,表達他的惋惜之情。又稱呼他的畫室為“無楓堂畫室”
,甚至連那一時期的畫卷上蔣碧薇怒火更甚
孫多慈
然而兩人的分離并未讓蔣碧薇感到安心
但期間徐悲鴻仍暗中與孫多慈書信來往,兩人的感情依托著一筆一畫書寫的信箋
徐悲鴻回國后,孫多慈曾贈送了兩顆紅豆給他
于是他特地帶著這兩顆紅豆去了銀樓
1935年,孫多慈在也快臨近畢業(yè)
,她的選擇要么去找工作,要么就是留學深造。在徐悲鴻的建議下
,孫多慈選擇了去比利時留學。1930年,孫多慈(左二)與同學合影
這段時間里,在蔣碧薇的阻止下
,兩人并未經(jīng)常見面,但感情卻并非是不見人便能抑制的。徐悲鴻對孫多慈仍然愛慕而憐惜
,這一次的留學申請也是竭盡全力幫忙,幫她出版了《孫多慈素描集》,想要爭取到留學名額。結(jié)果蔣碧微知道后
,讓他們籌劃已久的出國計劃泡了湯,孫多慈只好黯然回鄉(xiāng),在安慶女中謀了個職位。被妻子破壞了安排的徐悲鴻非常憤怒,兩人大吵了一架
,感情正式破裂。1934年8月,兩人開始分居生活
。之后不久
,抗戰(zhàn)爆發(fā),孫多慈一家前往長沙避難,得知消息的徐悲鴻也迅速趕到了長沙,將他們一家接到了廣西。孫多慈畫作《泰國公主》
在桂林
,徐悲鴻與他心心念念的愛人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徐悲鴻想要這樣的快樂一直延續(xù)下去,便生了求婚的念頭
。為了正式向?qū)O多慈提出結(jié)婚
,1938年7月31日,徐悲鴻在《廣西日報》登出了一則告示,上面寫著:鄙人與蔣碧薇女士已脫離同居關(guān)系
,彼此在社會上的一切事業(yè)概由其個人負責。聲明了自己與蔣碧薇已無聯(lián)系后
,他便委托好友沈宜甲前去提親。然而孫多慈的父親打了他個措不及防
,沈宜甲被他罵了個狗血噴頭,直接給攆了出來。原來是當年蔣碧薇給孫多慈父母寄去的書信
,讓二老對徐悲鴻一個已有家室,卻仍然和他們女兒有聯(lián)系的男子心生不滿,此次更不會答應答應他的提親。孫多慈自畫像
孫家原是書香世家
,這種受人指責的追求愛情的行為更是讓人不喜。孫多慈多次勸說她父親無果,只好對徐悲鴻說讓他再多給一段時間
,一定會有一個滿意的答復。徐悲鴻面對態(tài)度堅決的孫多慈父親感到無可奈何,之后孫多慈一家前往浙江麗水后
,滿心沮喪的徐悲鴻也受邀前往印度講學。那是個硝煙四起,朝不保夕的時代
,世事難料,更何況是愛情。戰(zhàn)爭的帷幕拉起
,讓書信往來都成了一種奢望,兩人的聯(lián)系便這么漸漸斷了。等到徐悲鴻回來之時
,孫多慈已經(jīng)嫁于當時的浙江省教育廳廳長許紹棣為妻。許紹棣與徐悲鴻年齡相當,只不過他已是喪偶
,膝下?lián)狃B(yǎng)了三個女兒。他對孫多慈也頗為寵愛,事業(yè)上也給予了妻子很多幫助。孫多慈
、許紹棣及孩子后來在他的支持下,孫多慈還在臺北和香港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畫展
事后,表妹陸漢民看到她和表姐夫站在一起
孫多慈苦笑一聲:“滿什么意啊,能有什么辦法呢
“那你還想著徐先生
孫多慈乍一聽到這個名字,愣了愣
可她已經(jīng)嫁為人婦,事成定局,又有什么辦法呢
1945年,走出感情糾纏的徐悲鴻與廖靜文在重慶舉行婚禮
徐悲鴻與廖靜文
得知消息后
畫上題道:“倚翠竹
,總是無言。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望著那熟悉的筆觸與畫面
他們的感情,就如那喜鵲一般
,一直存在多年后
兩人相識多年
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在北京逝世。
去中山堂看畫展的蔣碧薇
蔣碧薇看著眼前這個當初破壞了她二十八年婚姻的女子,猶豫良久
這是兩人唯一一次心平氣和的談話,然而從蔣碧薇口中說出來的
眼淚奪眶而出,孫多慈回想起往日的種種
誰能想到,當初的一見
她緬懷著自己逝去的初戀,在許紹棣的默許下
孫多慈
在許紹棣的保護下,她的婚姻生活確實非常安逸
孫多慈的心中早已被那個不在這個人世間的男子占據(jù)了,連一絲一毫的空地都沒有給旁人留下
她耗盡了十二年的青春
或許感到遺憾,或許仍有不甘
那是她心目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07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洛神賦》的文學魅力從何而來
下一篇:
書畫大家徐悲鴻經(jīng)典畫作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