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社會人才輩出,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也廣為人知,但讓很多人感到費解的是,顏真卿的后人中竟然一個書法家都沒有,而不像王羲之家族代代都出書法家,這究竟是為什么呢?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專家們進行深入研究,給出了三個合理的答案,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史料記載,顏真卿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氏 ,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親,祖父和高祖都在朝為官,如果再往上追溯,顏真卿還是孔子弟子顏回的后人,因此顏家始終以詩書傳天下。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顏真卿參加科舉進士及第,自此步入仕途之路,歷任校書郎,光祿大夫,監(jiān)察御史和守太子太師。安史之亂期間,顏真卿率軍討伐叛賊,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唐代宗賜予魯郡公。
對顏真卿來說,他在書法上的成就遠遠比政績更廣為人知,他最初跟著褚遂良學(xué)習(xí)書法,后又師從大書法家張旭,并得到其真?zhèn)?,再加上顏真卿本身的天賦和勤學(xué)苦練,他的書法最終也自成一派,被后人譽為“顏體”,同后來的柳公權(quán)并稱為“顏筋柳骨”。顏真卿最擅長的是楷書,每個字都顯得端莊雄偉,如《多寶塔感應(yīng)碑》,《顏氏家廟碑》和《顏勤禮碑》等,都是顏真卿書法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也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毫無疑問,顏真卿的書法成就是唐代書法新的高度,但是顏真卿的子孫在書法方面卻毫無成就。據(jù)史料記載,顏真卿有三個兒子,長子顏頗,在安史之亂期間作為人質(zhì)被送走了,此后一直了無音訊;次子顏頵,在廣德二年(公元764年)進士及第,封沂水縣男,相對來說善書法,但遠遠達不到“家”的水平,跟父親顏真卿比也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三子顏碩,具體事跡不詳,不過史料記載他有一子叫顏君杰,后來舉家遷到費縣看守顏家的祖墳,并在此繁衍生息一直到元明清,期間也從未出過一個在書法上有建樹的子孫,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專家們經(jīng)過研究,給出了三個答案:
原因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認為顏真卿唯一的成就是書法,一輩子也只干了練習(xí)書法這一件事,但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實際上顏真卿本人都從來不已書法上的成就為傲,也更沒有自稱書法家,因為的本職工作是為官,書法只是他的書寫工具而已。上文提到,顏真卿進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在朝為官時剛正不阿,尤其看不慣國舅爺楊國忠,后來也被楊國忠貶官到平原擔(dān)任太守,并且在安史之亂期間,顏真卿也展現(xiàn)了他能武的一面??傊?,顏真卿的心思根本就不在書法上,因此他也沒有要求子孫能在書法上有作為。
原因二:顏真卿在學(xué)習(xí)書法的過程中,得到了諸如張旭等人的指點,這也算是一大良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此外,顏真卿對書法具有極高的天賦和領(lǐng)悟能力,這一點也是他的子孫所不具備的地方,因此可以說顏真卿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成功并不能在他的子孫身上復(fù)制。還有,顏真卿雖然不以書法成就為傲,但他又無時無刻不在練習(xí)書法,從年輕一直到年老,這一點其子孫完全做不到,故此,后代子孫就沒有書法家。
原因三:在顏真卿生活的時代,當(dāng)時的人并不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多么好,都崇尚他們之前的書法家,比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鐘繇和張旭等人,直到明清時期顏真卿的書法才受到推崇。因此,顏真卿自己都覺得自己的書法不怎么樣,他又怎么會教授自己的子孫呢?這一道理也很簡單,人們都總是對過去的人很崇敬,等自己成為了過去的人才會被后來的人崇敬。
到近代社會,專家們也發(fā)現(xiàn)顏真卿后人聚居的村落,在江蘇省句容縣顏家村,據(jù)《弘治句容縣志》顏真卿的后人在此繁衍生息,另外他們還保留著一本《顏氏家譜》。雖然這些村民在書法上也都沒有建樹,但是他們生活的安定祥和,而這或許也是顏真卿愿意看到的景象。
參考資料:
《顏真卿傳》作者:權(quán)海帆,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1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