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書法一壞于顏真卿
,二壞于宋四家,這個觀點太偏激文·段宏剛
清代乾隆時期著名書法家兼書法理論家梁巘(音同儼
他是站在書法整體形態(tài)的高度來闡釋的
顏真卿《祭侄文稿》
唐朝書法家非常重視法度,對書法用筆規(guī)范有嚴格要求
宋朝整體尚文
蘇軾《寒食帖》
到了元明時期,書法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發(fā)展
,結構、章法、形式等,基本定型,已經(jīng)很難走出新意,人們無力創(chuàng)新,只好以摹仿前人的風格為我所用。但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人們認為字體形態(tài)應當跟隨時代發(fā)生變化,如果一成不變,完全拾人牙慧,是自欺欺人的表現(xiàn)。所以,書法家們在前人筆法的基礎上,對字體形態(tài)刻意做了較大變化。在書法圈
,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書法一壞于顏真卿(709年——784年),二壞于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指的是這些人破壞了大多數(shù)人所遵循的書寫規(guī)范。黃庭堅《松風閣》
歸根結底
作為朝廷重臣
,顏真卿絕對是一個聰明人,他看到唐朝皇帝從太宗李世民開始,就已經(jīng)把王羲之的書法視為珍寶,統(tǒng)治者喜歡那樣的書風,命令屬下在全國各地搜尋王羲之的真跡,并號召其他書法家學習并臨摹王羲之的書法。米芾《研山銘》
皇帝老子的個人喜好直接影響了當時大多數(shù)人的審美趣味
,以顏真卿的直腸子性格,王羲之盡顯媚態(tài)的書法,他怎么會喜歡呢?因此,他決定要自己玩出一套書法形態(tài),讓其他人瞧瞧,免得被皇帝和其他同行說他無用。經(jīng)過多年探索,他如愿以償,寬博凝重、雄渾大氣的“顏體”在他筆下誕生了。然而
,野心勃勃的安祿山在755年發(fā)動了“安史之亂”,給整個大唐王朝帶來了傷筋動骨的危害。蔡襄書法
駐守在常山的顏真卿侄子顏季明
,在平反安祿山的叛軍時,不幸壯烈犧牲。顏真卿隨后聽到消息,悲痛欲絕,提起毛筆寫了一篇悼文《祭侄文稿》。他在書寫《祭侄文稿》時,可以說是帶著非常沉痛的心情一氣呵成。有時常常忘記蘸墨,許多字跡藕斷絲連,卻無意中制造出虛實相生的效果,氣韻非常連貫,流露出炙熱而濃烈的情感韻律。由于《祭侄文稿》這幅234字的書法是隨性而寫
,筆筆見真性情,把壓抑王羲之《蘭亭集序》
唐代科舉制度發(fā)展起來后
宋代科舉制度進一步發(fā)展
,以至于館閣體逐漸流行起來。但是,對書法抱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一些書法家,比如宋四家中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他們偏偏看不上呆滯的館閣體。顏真卿《多寶塔碑》
他們通過顏真卿創(chuàng)作《祭侄文稿》時的心理狀態(tài)
,找到了創(chuàng)新書法的方法,認為書法是承載情感意趣和個性思想的藝術形式,而不僅僅是冰冷的書寫工具,所以,他們就主動尋求創(chuàng)新,最終小有成就無論是顏真卿還是宋四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13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銜接起唐宋書風斷層
下一篇:
,大飽眼福" rel="prev">
宋四家經(jīng)典書法長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