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鮑照
吾自發(fā)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溯無邊,險徑游歷。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途登千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jié),悲風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頓,憑觀川陸,遨神清渚,流睇方曛。東顧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窺地門之絕景,望天際之孤云。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
南則積山萬狀,負氣爭高;含霞飲景,參差代雄。凌跨長隴,前后相屬;帶天有匝,橫地無窮。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寒蓬夕卷,古樹云平。旋風四起,思鳥群歸,靜聽無聞,極視不見。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苧蒿攸積,菰蘆所繁。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乎其中。西則回江永指,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漫漫安竭?創(chuàng)古迄今,舳艫相接。思盡波濤,悲滿潭壑。煙歸八表,終為野塵,而是注集,長寫不測。修靈浩蕩,知其何故哉!
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上常積云霞,雕錦縟,若華夕曜,巖澤氣通,傳明散綵,赫似絳天。左右青靄,表里紫霄。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yōu)轺焐?。信可以神居帝郊,?zhèn)控湘漢者也。
若潨洞所積,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擊,涌澓之所宕滌,則上窮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派,北極雷淀,削長埤短,可數(shù)百里。其中騰波觸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寫泄萬壑。輕煙不流,華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漣隴蹙。散渙長驚,電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飛嶺復;回沫冠山,奔濤空谷。砧石為之摧碎,碕岸為之齏落。仰視大火,俯聽波聲,愁魄脅息,心驚慓矣。
至于繁化殊育,詭質怪章,則有江鷗、海鴨、魚鮫、水虎之類,豚首、象鼻、芒須、針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折甲、曲牙、逆鱗、反舌之屬。掩沙漲,被草渚,浴雨排風,吹澇弄翮。
夕景欲沉,曉霧將合,孤鶴寒嘯,游鴻遠吟,樵蘇一嘆,舟子再泣,誠足悲憂,不可說也。風吹雷飆,夜戒前路,下弦內外,望達所屆。
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钟?,聊書所睹。臨途草蹙,辭意不周。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四月,臨川王劉義慶出鎮(zhèn)江州(今江西九江)。同年秋,鮑照應召自建康赴江州任職。途經(jīng)江防要地大雷口(今安徽望江)時,登高遠望,思親慼懷,因作此文。
文章發(fā)唱,字字驚挺,句句夸張。在寒雨、嚴霜、悲風、秋潦、險徑交織的凄緊背景下,作者去親為客,途登千里的悲苦之情,沛然滿紙,直貫下文。此與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的情調,有異曲同工之妙。
次賦登高所見所感。“向因涉頓”至“望天際之孤云”數(shù)句,先作寫景提攜,章法有序。“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則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游目騁懷”(王羲之語),流露出作者年輕氣盛(時約二十六歲),報負非凡的胸襟,于“去親為客”之外,別生一緒。
接下具體寫四望,分承上文。一時萬物紛呈,氣象多變:或“積山萬狀,負氣爭高;含霞飲景,參差代雄”;或平原千里,樹草連天,“旋風四起,思鳥群歸”,顧洲則湖泊通連,魚躍鳥飛;臨江則“長波天合”,千帆爭流……作者用短語一氣道來,聲調急促,眾彩眩目,融情于景。“積山”四句,以動寫靜,繪出山形、山色,更寓有作者沖天浩氣?!昂睢彼恼Z,境界蒼涼,令人不禁感嘆:物猶如此,人亦何堪!而“智吞愚,強捕小”,“思盡波濤,悲滿潭壑”,不僅是沖著自然界說的,而且是針對黑暗現(xiàn)實社會的大聲疾呼。
經(jīng)過這番點染,文章又以重彩濃墨描繪廬山山川的壯麗景象。遠觀,其勢飛峙大江,橫壓波濤,高峰入云,氣沖星漢;絕頂則云蒸霞蔚,燦爛似錦。時或陽光夕照,山嵐與川氣混合上騰,使天空一片赫彩紅光;左右余峰則縈繞著青色的云氣,與赤紅的天空互為表里,相映成紫。登嶺而上,如入金光之中,下視半山,則滿目蒼碧……如此雄奇幽麗之地,確實是神仙的居處,天帝的仙都和漢湘之水的鎮(zhèn)控之地。清人許梿觀此嘆曰:“煙云變滅,盡態(tài)極妍,既使李思訓數(shù)月之功,亦恐畫所難到?!?br>
但作者猶感美中不足,又順帶寫山下怒水,使山川相得益彰。其中“騰波觸天,商浪灌日,吞吐百川,寫泄萬壑”,巨筆如椽;“輕煙不流,華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漣隴蹙”,細膩入微;“散渙長驚,電透箭疾”,令人脅息;“回沫冠山,奔濤空谷,砧石為之摧碎,碕岸為之齏落”,使人心驚。作者借高山之勢,自鑄偉詞,將湘漢二川寫得驚險無比。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如此贊美廬山的壯麗和夸張湘漢的險要,恐怕寓有臨川王劉義慶鎮(zhèn)守江州的象征。這與鮑照對劉義慶感恩戴德的態(tài)度有關?!赌鲜贰份d:鮑照初仕臨川國侍郎,是由于貢詩言志,得到劉義慶的賞識,這次赴江州,也是應召充其幕僚。這在當時門伐制度森嚴的情況下,對“才秀人微”的鮑照來說,不能不說是厚愛。所謂“仆以常人,所蒙隆厚”(《重與世子啟》)正是感激于臨川王的話。
文章至此,寫景似可結止。然而作者意猶未盡,又別出一境,寫江鷗海鴨,排風振翮,魚龍石蟹,浴雨吹浪,充滿勃勃生機。筆調舒緩,與上文險急相應成趣。
結尾部分再申孤旅情懷、思親之意,照應開頭,關合全篇,使文脈貫通到底?!跋坝痢绷?,承上景,啟下情,如詩、如畫,如泣、如訴,令人回味無窮??胺Q收筆絕唱。
這篇文章在藝術上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作者模山范水,始終貫注著自己的感情?!昂辍?、“嚴霜”、“悲風”,是以情遣詞;“負氣爭高”和“含霞飲景,參差代雄”,是因情生景;“夕景欲沉,曉霧將合,孤鶴寒嘯,游鴻遠吟”,是緣情設境。凡此等等,都做到了情景并茂。
作者不僅善于融情于山水,還善于根據(jù)山水的不同特點,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描繪山川之美。寫廬山,抓住煙云多變的特征,潑墨繪其色;寫山下之水,扣住山高川急的特點,著力狀其險;登高四望,是寫廬山山川的陪襯,故只作點染;江鷗魚蟲一節(jié)是緊接在險川之后,因作緩語,以求其節(jié)奏變化。這樣寫景,就不流于一般、呆板了。
晉宋之際,只有奏章表啟之類莊重文章才用駢體,而書信一般是用散文。鮑照這封家信用駢語,是首創(chuàng)。同時,以作賦的方法寫信,以大量的山川景色為其主要內容,也屬創(chuàng)舉。稍后陶宏景、吳均的《與謝中書書》、《與宋元恩書》等,正是學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16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