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翻譯與解讀《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翻譯與解讀
以道佐人主者01,不以兵強天下02。其事好還03。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04。大軍之后,必有兇年05。
善者果而已06,不以取強07。果而勿矜08,果而勿伐09,果而勿驕10。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11。
物壯則老01,是謂不道02,不道早已03。
今譯
用道輔佐人主的人,不以用兵爭霸天下。用兵爭霸天下,必然會遭報復(fù)。
陳兵征戰(zhàn)之地,農(nóng)田荒廢,荊棘叢生。大戰(zhàn)之后,必然會出現(xiàn)兇災(zāi)荒年。
善用兵者戰(zhàn)勝即止,不能戰(zhàn)勝稱霸逞強。戰(zhàn)勝而不狂妄自大,戰(zhàn)勝而不自美炫耀,戰(zhàn)勝而不驕傲。戰(zhàn)勝是不得已的事,不能逞強稱霸天下。
萬物壯大,就會衰老;違背此道,必然早亡。
評議
本章表現(xiàn)了老子“不以兵強天下”的兵法思想。唐代王真說《老子》是一部兵書,有些言過其實?!独献印窌械拇_有許多重要的兵法思想,有的還說到了用兵的規(guī)律性的本質(zhì)問題,值得引起世人的高度關(guān)注。本章談?wù)摿巳缦挛鍌€問題。
其一,老子說作為一國之主,不能以兵爭強于天下;以兵攻伐他國,爭霸天下,必然會遭到受害國的報復(fù),害人必以害己告終。
其二,老子說,大戰(zhàn)之后,陳兵征戰(zhàn)之地,農(nóng)事失修,田園荒廢,必然造成饑荒和兇年,給廣大民眾帶來災(zāi)難。
其三,善于用兵征戰(zhàn)的人主,出于防御和自衛(wèi)目的,戰(zhàn)勝對方即達到目的。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能逞強稱霸。
其四,驕兵必敗,戰(zhàn)勝不能自我稱大,不炫耀武功,不狂妄驕傲。老子曰:“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亦此意也。
其五,老子認為“物壯則老”。強者不能終強,物極必反,一味強暴橫行天下,不諳此道,就會早日滅亡。
老子的此種兵法思想,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而且極具現(xiàn)實意義。妄想稱霸世界之國,應(yīng)從中汲收教益。
注釋
01 佐:輔佐。句謂:用道輔佐國君治國的人。按:道,指治國正道。
02 強:強暴?!稜栄?· 釋言》曰:“強,暴也?!本渲^:不以用兵的強暴手段爭霸天下。
03 還:回報。別解皆非。句謂:以用兵的強暴爭霸天下,必然會遭到報復(fù)。林希逸曰:“兵者,兇器也。我以害人,人亦將害我。故曰‘其事好還’?!?br>
04 荊:叢木,荊條可用于編制筐具等器物?!〖?叢生小木,有刺。兩句意謂:布兵征戰(zhàn)之地,農(nóng)事廢,田園失修,荊棘叢生。林希逸曰:“用師之地,農(nóng)不得耕,則荊棘生矣?!?br>
05 “大軍”兩句:林希逸曰:“用兵之后,傷天地之和氣,則必有兇年之象。此意但言好戰(zhàn)求勝,非國之福?!?br>
06 善者:謂善用兵者。者,王弼本作“有”,誤。楚簡本、河上公本、帛書甲乙本、傅奕本皆作“者”,是?!」?戰(zhàn)勝。《爾雅· 釋詁》曰:“果,勝也?!惫省蹲髠鳌吩弧皻碁楣?即其證也。 已:止。句謂:善戰(zhàn)者,戰(zhàn)勝即止。
07 此句:楚簡本作“不以取強”,是。帛書甲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皆作“不敢以取強”,多一“敢”字,誤。句謂:不以用兵逞強。
08 矜:矜大。句謂:戰(zhàn)勝而不妄自稱大。
09 伐:夸耀,自美。句謂:戰(zhàn)勝而不炫耀。
10 驕:狂妄驕傲。句謂:戰(zhàn)勝而不驕傲。按老子曰:“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11 “果而”兩句:謂自衛(wèi)戰(zhàn)勝敵方,是不得已的事,不能稱能逞強。
01 物壯則老:以萬物作比喻,謂物壯則衰老。
河上公曰:“草木壯極則枯落,人壯極則衰老也。言強者不可久?!?br>
林希逸曰:“強者不能終強,矜者終不能終矜,譬如萬物既壯,則老必至矣?!?br>
02 是謂不道:承上句,林希逸曰:“不知此理,而欲取強于天下,皆不道者也?!?br>
03 不道早已:有三解:
河上公曰:“不行道者早死?!贝艘唤庖?。
林希逸曰:“既知此為不道,則當(dāng)急急去之,故曰‘早已’。已者,已而勿為也。”此二解也。
奚侗曰:“‘已’,棄也。見《孟子· 盡心》趙注。言不道之人,早為人所棄也?!贝巳庖?。按以上三種詮釋,皆能自圓其說?!独献拥赖陆?jīng)·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翻譯與解讀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翻譯與解讀
以道佐人主者01,不以兵強天下02。其事好還03。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04。大軍之后,必有兇年05。
善者果而已06,不以取強07。果而勿矜08,果而勿伐09,果而勿驕10。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11。
物壯則老01,是謂不道02,不道早已03。
今 譯
用道輔佐人主的人,不以用兵爭霸天下。用兵爭霸天下,必然會遭報復(fù)。
陳兵征戰(zhàn)之地,農(nóng)田荒廢,荊棘叢生。大戰(zhàn)之后,必然會出現(xiàn)兇災(zāi)荒年。
善用兵者戰(zhàn)勝即止,不能戰(zhàn)勝稱霸逞強。戰(zhàn)勝而不狂妄自大,戰(zhàn)勝而不自美炫耀,戰(zhàn)勝而不驕傲。戰(zhàn)勝是不得已的事,不能逞強稱霸天下。
萬物壯大,就會衰老;違背此道,必然早亡。
評 議
本章表現(xiàn)了老子“不以兵強天下”的兵法思想。唐代王真說《老子》是一部兵書,有些言過其實?!独献印窌械拇_有許多重要的兵法思想,有的還說到了用兵的規(guī)律性的本質(zhì)問題,值得引起世人的高度關(guān)注。本章談?wù)摿巳缦挛鍌€問題。
其一,老子說作為一國之主,不能以兵爭強于天下;以兵攻伐他國,爭霸天下,必然會遭到受害國的報復(fù),害人必以害己告終。
其二,老子說,大戰(zhàn)之后,陳兵征戰(zhàn)之地,農(nóng)事失修,田園荒廢,必然造成饑荒和兇年,給廣大民眾帶來災(zāi)難。
其三,善于用兵征戰(zhàn)的人主,出于防御和自衛(wèi)目的,戰(zhàn)勝對方即達到目的。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能逞強稱霸。
其四,驕兵必敗,戰(zhàn)勝不能自我稱大,不炫耀武功,不狂妄驕傲。老子曰:“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亦此意也。
其五,老子認為“物壯則老”。強者不能終強,物極必反,一味 *** 橫行天下,不諳此道,就會早日滅亡。
老子的此種兵法思想,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而且極具現(xiàn)實意義。妄想稱霸世界之國,應(yīng)從中汲收教益。
注釋
01 佐:輔佐。句謂:用道輔佐國君治國的人。按:道,指治國正道。
02 強: *** ?!稜栄?· 釋言》曰:“強,暴也?!本渲^:不以用兵的 *** 手段爭霸天下。
03 還:回報。別解皆非。句謂:以用兵的 *** 爭霸天下,必然會遭到報復(fù)。林希逸曰:“兵者,兇器也。我以害人,人亦將害我。故曰‘其事好還’?!?
04 荊:叢木,荊條可用于編制筐具等器物?!〖?叢生小木,有刺。兩句意謂:布兵征戰(zhàn)之地,農(nóng)事廢,田園失修,荊棘叢生。林希逸曰:“用師之地,農(nóng)不得耕,則荊棘生矣?!?
05 “大軍”兩句:林希逸曰:“用兵之后,傷天地之和氣,則必有兇年之象。此意但言好戰(zhàn)求勝,非國之福?!?
06 善者:謂善用兵者。者,王弼本作“有”,誤。楚簡本、河上公本、帛書甲乙本、傅奕本皆作“者”,是?!」?戰(zhàn)勝?!稜栄拧?釋詁》曰:“果,勝也?!惫省蹲髠鳌吩弧皻碁楣?即其證也?!∫?止。句謂:善戰(zhàn)者,戰(zhàn)勝即止。
07 此句:楚簡本作“不以取強”,是。帛書甲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皆作“不敢以取強”,多一“敢”字,誤。句謂:不以用兵逞強。
08 矜:矜大。句謂:戰(zhàn)勝而不妄自稱大。
09 伐:夸耀,自美。句謂:戰(zhàn)勝而不炫耀。
10 驕:狂妄驕傲。句謂:戰(zhàn)勝而不驕傲。按老子曰:“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11 “果而”兩句:謂自衛(wèi)戰(zhàn)勝敵方,是不得已的事,不能稱能逞強。
01 物壯則老:以萬物作比喻,謂物壯則衰老。
河上公曰:“草木壯極則枯落,人壯極則衰老也。言強者不可久?!?
林希逸曰:“強者不能終強,矜者終不能終矜,譬如萬物既壯,則老必至矣?!?
02 是謂不道:承上句,林希逸曰:“不知此理,而欲取強于天下,皆不道者也。”
03 不道早已:有三解:
河上公曰:“不行道者早死。”此一解也。
林希逸曰:“既知此為不道,則當(dāng)急急去之,故曰‘早已’。已者,已而勿為也。”此二解也。
奚侗曰:“‘已’,棄也。見《孟子· 盡心》趙注。言不道之人,早為人所棄也。”此三解也。按以上三種詮釋,皆能自圓其說。
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原文及譯文《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原文:【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時期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原文譯文:
依照“道”的原則輔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強于天下。窮兵黷武這種事必然會得到報應(yīng)。軍隊所到的地方,荊棘橫生,大戰(zhàn)之后,一定會出現(xiàn)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達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強大而逞強好斗。達到目的了卻不自我矜持,達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驕傲,達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為是,達到目的卻出于不得已,達到目的卻不逞強。事物過去強大就會走向衰朽,這就說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會很快死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17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周易全集《賁第二十二》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