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小山《招隱士》原文_譯文_賞析作者:淮南小山
【原文】: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yǎn jiǎn)連蜷(quán)兮枝相繚。山氣寵(lóng zōng)兮石嵯峨(cuó é),溪谷嶄(chán)巖兮水曾(céng)波。猿狖(yòu)群嘯兮虎豹嗥(háo),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huì gū)鳴兮啾啾(jiū)。
坱(yāng)兮軋(yà)山曲嶙(fú),心淹留兮恫(dòng)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叢薄深林兮人上栗。嵚崟(qīn yín)碕(qí yì)兮,硱磳(jūn zēng)瑰硊(kuǐ wēi)。樹輪相糾兮,林木茇骫(bá wěi)。青莎(suō)雜樹兮,薠(fán)草靃(suí)靡。白鹿麏麚(jūn jiā)兮,或騰或倚。狀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譯文】:桂樹叢生在山地的清幽之處,樹枝彎曲纏繞在一起。山中云氣聚結彌漫,巖石險峻巍峨,峭壁高聳,溪水泛起層層波瀾。猿猴一同悲啼,虎豹也在吼叫,它們攀援桂枝,棲息在上邊。王孫游覽深山樂而不返,春天的青草已是十分繁茂。時值年末,心中煩亂,只聽得蟪蛄一聲連一聲的哀鳴。
山勢曲折,云霧濃厚,想留山中又猶豫不定。行經虎豹巢穴憂疑恐懼,攀升茂盛的林木之上心還在戰(zhàn)栗。山石奇形怪狀,錯落險峻,樹木枝葉扶疏,盤根錯節(jié)。雜草叢生,隨風披靡,白鹿獐子有的跳躍,有的休息。鹿角高揚聳立,皮毛光滑柔潤。獼猴和熊羆,思慕同類而傷悲。
攀緣桂枝姑且淹留,虎豹惡斗熊羆咆哮,禽獸聞聲喪膽而離了群。王孫啊你快快回來,那山里啊不可以久留!
【評介】:首先認定《招隱士》的作者為淮南小山的是漢代王逸。而梁蕭統在《文選》中又把《招隱士》歸到劉安名下。關于《招隱士》的主旨意圖,論者亦有爭議。王逸《楚辭章句》說:“《招隱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摹其德而為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閔傷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雖身沉沒,名德顯聞,與隱處山澤無異。故作《招隱士》之歌,以彰其志也?!备叛灾?,王逸認為《招隱士》是淮南小山“閔傷屈原”,以“彰其志”而作。朱熹也說:“《招隱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茨贤鹾霉艕凼?,招致賓客,客有八公之徒,分造詞賦,以類相從,或稱‘大山’,或稱‘小山’,如《詩》之有‘大、小雅’焉。此篇視漢諸作最為高古,說者以為亦托意以招屈原也。”(《楚辭集注》)認為《招隱士》是“招屈原”之作,承襲了王逸的說法。但吳兢《樂府古題要解》說:“右古辭:‘淮南王,自言尊?!茨闲∩剿饕?。舊說漢淮南王安服食求仙,遍禮方士,遂與八公相攜俱去,莫知所適。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淮南王歌》?!惫弧稑犯娂芬薇豆沤褡ⅰ吩唬骸痘茨贤酢?,淮南小山之所作也?;茨贤醴城笙桑槎Y方士,遂與八公相攜俱去,莫知所往。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淮南王》曲焉。”可知吳兢、崔豹、郭茂倩的看法趨于一致,即認為淮南小山為思戀淮南王而作。近人金秬香《漢代辭賦之發(fā)達》一文,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論說:“小山《招隱》,何為而作也?詳其詞意,當是武帝猜忌骨肉,適淮南王入朝,小山之徒,知讒釁已深,禍變將及,乃作此以勸王亟謀返國之作?!毕抻谑妨先狈Γy以評定上述諸說孰優(yōu)孰劣,大可不必妄加評議?!墩须[士》之“隱士”作為一個文學形象符號,可以視為被統治階級排斥而不受重用的隱居賢士。
這位隱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作品回避了正面的鋪敘。根據楚辭的“芳草、美人”傳統,賦的開頭“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可以看作是對“隱士”崇高美德的一種象征性的描寫。整篇作品幾乎著意渲染的只是隱士生活的山中環(huán)境的險惡,未寫其它,而深層意蘊卻從環(huán)境描述中隱隱透出。這是一個幽暗的山林:“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山氣嵸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边@里山石錯落突兀,巍然高聳:“嵚岑碕兮,硱磳磈硊?!边@里樹木糾結、野草叢生:“樹輪相糾兮,林木茇骫。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這里猛獸出沒:“猿狖群嘯兮虎豹嗥”,“罔兮湯,憭兮栗,虎豹穴,叢薄深林兮人上慄?!敝蒙碓谶@種幽暗、陰森的荒山野林之中,誰能不感到恐怖、畏懼而毛骨悚然?故有文末的“招隱士”的呼喚:“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可謂畫龍點睛,發(fā)人深思。這位隱士的“不歸”既然已使人憂慮,不能不發(fā)出“歸來”的呼喊,那么,這位隱士的令人敬重、使人思念則是不言而喻的了??墒?,為什么跑到那個“虎豹斗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的山里隱居起來呢?答曰:黑暗社會使然,統治階級使然。不難看出,作者有明確的褒貶、愛憎傾向,他對隱居賢士的敬佩和對統治者的斥責,通過山中環(huán)境的鋪敘而巧妙流露出來,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足以馳騁想象的“藝術空筐”。賦有“夷”“險”二境,《湘夫人》等賦屬“夷”境,《招隱士》便是以“險”境而著稱,所以劉熙載《藝概》說:“讀《楚辭·湘君》、《湘夫人》,便覺有逍遙容與之情;讀《招隱士》,便覺有罔沕憭栗之意?!薄霸娙酥畠?yōu)柔,騷人之清深,后來難并矣。惟奇倔一境,雖亦《詩》《騷》之變,而尚有可廣。此淮南《招隱士》所以作與?”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笔恰墩须[士》的佳句。春草萋萋,既有歲月流駛之感,又含春光正好之意。前者抒吐王孫許久不歸的慨嘆,后者表達對王孫歸來的企盼??芍^“尋常春草,略加詠嘆,一往情深?!?《孫評文選》卷三)后來,陸機詩曰:“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歸”;謝朓詩曰:“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王維詩曰:“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皆從《招隱士》點化而來,其影響之深遠,于此可見一斑。
淮南小山《招隱士》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淮南小山:招隱士
淮南小山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山氣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塽兮軋,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僚兮栗,虎豹穴,叢薄深林兮人上栗。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骩。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狀貌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這篇作品為淮南小山所作,但據漢代王逸《楚辭章句》說,淮南小山并不是一個人,而是淮南王劉安賓客的總稱,也就是說,本文是由集體創(chuàng)作而成。所謂“招隱士”,究竟招的是誰?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招的是屈原,屈原雖投汨羅江而歿,然其聲名德行顯聞于世,與隱居山澤無異,故作此文,以章其志。一說招的是劉安,因劉安常到長安見漢帝,而朝中情況復雜險惡,賓客們怕他遇害,所以希望他不要在朝中久留。從作品的內容看,這兩種說法均屬牽強,它只是泛招隱居山澤之士歸來,并不特指某人或帶有象征寓意。
全文可分為兩大段。從開頭到“蟪蛄鳴兮啾啾”為第一大段,主要描寫隱士所處的山中景物及表示自己對隱士的思念。開頭六句,通過桂樹茂密、云氣郁蓊、山石高聳、溪谷險峻、水流迅疾、野獸吼叫的描繪,勾勒出一幅幽深險阻的山谷景象。作者描寫這些景物是深有用意的。桂樹,南方之珍木。其枝甘辛而香烈,非深山邃谷不生,故君子常以此比德而樂游其下。然幽深險阻之地,非君子之所處;猿狖虎豹之獸,更非君子之所偶。因而,山中不可淹留之意已於寫景中微微透出。接下去,“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嗚兮啾啾”四句,轉入招者之情的描寫。王孫,指隱士,秦漢以上,士多王侯之裔,故有是稱。蟪蛄,即寒螀,是一種蟬,夏秋時鳴。這幾句意思是說,王孫在山中淹留不出,令人從春到秋直至歲末,一直深切地思念他。
第二大段從“坱兮軋”起至全文結束,極言山中不可淹留之狀,以此勸王孫早日歸來。作者先以七句總述山中境況,說山路崎嶇,山勢高險,景色雖幽峻,但久處其中便會心神迷亂,再加上草叢深林,虎豹巢穴,更使孤游者目困心怵,顫顫自栗。接下去,分四個方面具體描述山中險幽之狀?!皪箩J礒兮,碅磳磈硊”,是從山勢寫;“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骩”,是從樹木寫;“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是從雜草寫;“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狀貌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是從禽獸寫。寫山勢,則絕壁巉岏,如墜而壓然;寫樹木,則交錯糾結,如森寒相迫;寫雜草,則凌雜覆道,徑路難行;寫禽獸,則走住異趨,形狀奇殊。然后以野獸為喻,勸隱士下山?!矮J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以下五句,包括兩層意思,前一層說即是猿猴熊羆也會因離群而悲鳴,故王孫孤處山中,必有人間之想。后一層說山上虎豹相斗,熊羆咆哮,禽獸驚駭失群。最后順勢而下,道出:“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p>
這篇《招隱士》在藝術上有很多獨到之處。首先是描寫景物鮮明生動。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選擇了景物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描繪,因此,雖只寥寥幾筆,形象卻栩栩如生。如“坱兮軋”這一段中描寫的山勢、樹木、雜草、禽獸,在眼前就會浮現出高山崔巍、樹木繁茂、雜草遍地、猛獸爭食的畫面。其次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品的大部分是寫景,抒情的筆墨極少,但無不感受到“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其原因在于采用了不正面抒情而讓感情由景物中自然透露出來的手法。如寫隱士居處,作者致力于山勢險峻,巖石傾危,雜草叢生,群 *** 鳴等情景的描繪與氣氛的渲染,從而傳達出山中不可久留之意及招者迫切之情。這種在寫景中滲透著作者感情的表現方法,使得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令人有無窮回味。再次是語句配合感情而富有變化。全文從三字句到八字句,錯綜交雜,字句的變化完全是順著感情的變化而進行的。如第一段前六句描寫山中之景,用的是八字句,因而顯得非常舒緩,而到“王孫游兮不歸”四句抒情時,便用六字句,語句顯得短促,從而配合了懷思之切,招賢之急的氣氛。又如第二段寫山石險峻等情景,則以短句為主,因而詞氣緊湊,節(jié)奏急促,充分表達了山中不可久留的感 *** 彩。這種通過語句的長短來加強感情的起伏變化,正是作者藝術匠心的充分體現。朱熹指出:“此篇視漢諸作,最為高古。(《楚辭集注》)王夫之指出:“其可以類附《離騷》之后者,以音節(jié)局度,瀏漓昂激,紹楚辭之余韻,非他詞賦之比,雖志事各殊,自可嗣音屈宋?!?《楚辭通釋》)可見歷來評價之高。
最后還應指出,這篇文章題為《招隱士》,寫殷盼隱士歸來之情,說明自古以來就有一批志行高潔、超然于世俗之外的知識分子,不愿競逐官場,同流合污,而隱遁于山林巖穴之中。他們有著強烈的山水意識、山水感情,“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蒲芬艾榮”,山林之樂與廟堂之樂在他們看來,是完全對立的兩種人生、兩種情趣。他們這種近自然而遠世俗的思想行為和生活風尚,始終受到人們的敬重,視為高尚之士、峻潔之行,所以歷代統治者都企求征召隱士以美朝政。但是,真正的隱士寧肯老死于林泉之下,自甘清貧,也不愿入朝為官,供帝王役使。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的陶淵明便是這樣一個典型人物。毫無疑問,他們的志節(jié)在深化山水意識,促進人與自然的融合方面,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所以,從山水旅游文學的角度鑒賞這篇文章,可以啟發(fā)我們對隱棲之士的理解,加深人與自然密切相關的認識。
淮南小山原文_翻譯及賞析西漢淮南王劉安的一部分門客的共稱。今僅存辭賦《招隱士》 1篇?!稘h書·藝文志》著錄“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招隱士》當是其中僅存的1篇。此篇始見于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題為淮南小山作,然而蕭統《文選》則題劉安作。關于文章寫作的背景,說法也不一。王逸說是小山之徒“閔傷屈原”之作,王夫之《楚辭通釋》說是淮南小山“為淮南王召致山谷潛伏之士”而作,而不少研究者則以為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 淮南小山生平關于淮南小山,最早見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招隱士序》稱: 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 ,或稱 大山 ,…… 近世學者多以為類似現在的集體筆名。
淮南小山的詩文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山氣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坱兮軋,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叢薄深林兮,人上栗。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狀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⒈焚庑芰`咆,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獌蓾h·淮南小山《招隱士》招隱士
兩漢淮南小山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
山氣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
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坱兮軋,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叢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
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
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
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
狀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
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o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26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