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諫獵書司馬相如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
且夫清道而后行
蓋明者遠見于未萌
譯文
臣子聽說物有族類相同而能力不一樣的
況且清掃了道路而后行車
,馳騁在大路中間,尚且不時會出現(xiàn)拉斷了馬嚼子、滑出了車鉤心之類的事故。何況在密層層的草叢里穿過,在小丘土堆里奔馳,前面有獵獲野獸的快樂在引誘,心里卻沒有應(yīng)付事故的準備,這樣造成禍害也就不難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聰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時就能預(yù)見到
,智慧的人在危險還未露頭時就能避開它,災(zāi)禍本來就多藏在隱蔽細微之處,而暴發(fā)在人忽視它的時候。所以俗語說:“家里積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作者介紹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
,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賞析:嚴密的邏輯推理
司馬相如是西漢杰出的辭賦家。魯迅在《漢文學(xué)史綱要》中說他的賦作是“不師故轍
,自攄妙才,廣博宏麗,卓絕漢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司馬相如的辭賦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評價。如《西京雜記》記載:“司馬長卿賦,時人皆稱典而麗”“枚皋文章敏捷,長卿制作淹遲,皆盡一時之譽,而長卿首尾溫麗,枚皋時有累句,故知疾行無善跡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在君權(quán)至上的社會中,很多進諫之臣因“披龍鱗”
邏輯思維體現(xiàn)人的理性思辨能力
《諫獵書》是在“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
他一開始就寫:“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
人(人是動物)有烏獲、慶忌
接下來,司馬相如列舉了田獵時遇到的種種可能性
司馬相如思維相當嚴謹
,前面列舉的畢竟是可能性,所以他后而又提了一句“雖萬全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這一段透過一個類比推理、一個充分條件假言直言推理,隱含相如的看法,即“不要田獵”。此結(jié)論通過以下推理推出:如果陛下去田獵,那么就可能遇軼材之獸;如果遇軼材之獸,又有枯木朽株為難等因素,則禍之不遠這是一個充分條件純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司馬相如雖然在文中沒有明白寫出這個結(jié)論
《諫獵書》第二段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諫獵
以上是一個假言聯(lián)言推理的復(fù)雜肯定式
。緊接著,司馬相如又用以上推理的結(jié)論作為前提,進行一個肯定前件式的充分條件假言直言推理:如果有銜橛之變,有利獸之樂,則為害也不難;有銜橛之變,有利獸之樂,所以,為害也不難。層層推進,邏輯性極強
。綜合分析后,我們可以推出一個隱含的結(jié)論,即:如果陛下去田獵,那么就可能有銜橛之變和利獸之樂;如果有銜橛之變和利獸之樂,則為害也不難這里得出了和第一段一樣的結(jié)論
,即對漢武帝進行諫獵,只不過是從不同角度進行闡發(fā),好處是能鞏固加強結(jié)論的力度,增強說服能力。最后
,司馬相如用了一句諺語“家累千金,坐不垂堂”來進行類比,說明有千金財產(chǎn)之人尚且罹瓦墜而傷之,更何況是帝王!則更應(yīng)自愛才行。如果說很強的邏輯性能使進諫富有說服力的話
,那么,注意進諫的藝術(shù)則能讓君王樂于接受。司馬相如極注意進諫的藝術(shù)。他舉重若輕
,娓娓道來,充滿儒雅風度,這與他外表的風采是吻合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第一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充滿溫情。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則容易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賈山在漢文帝時也曾諫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所以,司馬相如與賈山同樣都諫獵
第二、含蓄委婉
從他的這篇文章我們能充分體會到這點:司馬相如不是生硬地批評漢武帝的錯誤,而是通過層層推理得出“不能田獵”的結(jié)論
第三、以微知著
司馬相如的進諫舉重若輕,款款道來
司馬相如的辯才是十分出眾的
總之,司馬相如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以及對世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誠然,也有不少文人暗地里譏笑諷刺司馬相如阿諛奉承,寫的文章夸張失實。然而,一代有一代之文章,大漢帝國繁榮、空前統(tǒng)一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28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