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注〕
三蟲:一般應是蛔蟲
苛政猛于虎: 語出《禮記·檀弓》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與了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
《捕蛇者說》這題目
第一段從開頭到“永之人爭奔走焉”
第二大段從“有蔣氏者”到“又安敢毒邪”,包括文章的二
由上文的異蛇
因此,作者接下來說: “余悲之
可出乎意料的是
這話怎么講呢
一層意思是: 蔣氏祖孫三代在這個地方居住有六十年了,親眼見到同村的人生活一天比一天艱難窘迫
。為了繳賦稅,他們耗盡了田地的出產(chǎn)、全家的收入,不夠,只好哭喊著離鄉(xiāng)背井去逃荒,一路上,饑渴勞累,跌跌撞撞,受著風吹雨打,冒著酷暑嚴寒,吸著有毒的瘴氣,死在途中的人很多。跟他的祖父、父親和自己一起住的那些人家越來越少了。他們不是死去就是逃亡,只有他因為捕蛇才在這里生活下來。《柳文指要》引錄了林西仲一文,算一筆唐代的賦稅賬: “按唐史,元和年間,李吉甫撰《國計簿》,上之憲宗,除藩鎮(zhèn)諸道外,稅戶比天寶四分減三,天下兵仰給者,比天寶三分增一第二層意思是: 那些兇暴的官吏到鄉(xiāng)下催租逼稅的時候
,到處狂呼亂叫,到處喧鬧騷擾,那種嚇人的氣勢,就連雞犬也不得安寧。而這時他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見捕來的蛇還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細心地喂養(yǎng)蛇,到規(guī)定的時間把它當租稅繳上去,回來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產(chǎn),安度歲月。蔣氏說的第三層意思是: 這樣看來,一年當中他冒生命危險有兩次
,而其余的時間就可以坦然快樂地過日子,哪像鄉(xiāng)鄰們天天都受著死亡的威脅呢?即使現(xiàn)在因為捕蛇而喪生,比起鄉(xiāng)鄰們來,也是后死的了,哪還敢怨恨捕蛇這個差使呢?蔣氏的這一番話
,以他“以捕蛇獨存”和鄉(xiāng)鄰們“非死則徙”相對比;以他“弛然而臥”和鄉(xiāng)鄰們備受悍吏襲擾相對比;以他“一歲之犯死者二”和鄉(xiāng)鄰們“旦旦有是”相對比,說明捕蛇之不幸,確實“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
本文在寫作手法方面
,除了對比、襯托的大量運用及卒章點明主題外,對蔣氏這一個人物的描繪也是極富特色的。特別是他不愿意丟掉犯死捕蛇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講得是既有具體事實,又有確切數(shù)字;既有所聞所見,又有個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輩輩的經(jīng)歷,又有此時此刻的想法;既講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訴說了鄉(xiāng)鄰們的苦難:不僅使人看到了一幅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下的社會生活圖景,也讓人感到此人的音容體貌宛在目前,有血有肉,生動傳神通篇讀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2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