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 《論語》
季氏將伐顓臾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鬃釉唬骸扒螅o乃爾是過與孔子曰:“天下有道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
,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曰:“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齊景公有馬千駟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詩乎?’對曰:‘未也。’‘不學(xué)詩,無以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邦君之妻
,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
〔注釋〕顓臾(zhuānyú):魯國的屬國
(施忠連)
〔鑒賞〕本篇表達了孔子政治思想方面的三個理念,它們形成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傳統(tǒng)
第一,中央集權(quán)的理念
,就是孔子所說的“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一理念的負面效應(yīng)是賦予天子以絕對的權(quán)力,加強君主的專制統(tǒng)治。所謂“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雖然可以理解為國家政治清明,老百姓沒有什么政事可以批評政府,但是極易被利用來鉗制百姓之口,剝奪人民的思想、言論的自由。應(yīng)當(dāng)承認,中國兩千年的封建主義專制政治與孔子賦予天子以絕對權(quán)力不是沒有關(guān)系的然而中央集權(quán)的理念也有其正面的
“天子”這個政治概念在儒家的話語中,不是指一國之君
,而是指天下之共主。在本篇中我們可以看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是同“自諸侯出”、“自大夫出”、“陪臣執(zhí)國命”的現(xiàn)象相對立的,目的是維護中央政權(quán)在天下的權(quán)威。而“天下”則是指中國人視野中的整個世界。因此“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就是讓天子成為天下統(tǒng)一的象征,就是要維護天下的秩序與和平。中國的歷史發(fā)展表明孔子這一理念促進了中華世界大一統(tǒng)局面和中華民族大家庭和睦關(guān)系的形成與鞏固。第二
,政治統(tǒng)一主要依靠文德,而不是武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第三
,“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理念。這里的“均”并非主張平均主義,因為孔子所注重的禮、名分都是以維護等級為前提,平均主義在其中沒有存身之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孔子的仁政學(xué)說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建立和諧社會,反過來說
,和諧社會既是仁政的手段,又是其目的,是仁政能夠達到的最高、最美好的境界。從第一章我們可以看到,“和”不是一種消極的、軟弱的、調(diào)和的手段。國家的安全和強大從根本上說、從長遠來看不是靠武力和征服本篇另一方面內(nèi)容是講述人生哲學(xué)
孔子不僅重視關(guān)于人生意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29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