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尹文子·大道上(節(jié)選)》原文鑒賞
[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qiáng)也①,其實所用不過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③,中[關(guān)]而止④。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⑤?”宣王悅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
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⑥。以其美也,常謙辭毀之⑦,以為丑惡⑧。丑惡之名遠(yuǎn)布⑨,年過而一國無聘者⑩。衛(wèi)有鰥夫失時(11),冒娶之(12),果國色。然后曰:“黃公好謙,故毀其子(13),妹必美。”于是爭禮之(14),亦國色也。國色,實也;丑惡,名也。此違名而得實矣。
楚人[有]擔(dān)山雉者(15),路人問曰:“何鳥也?”擔(dān)山雉者欺之,曰:“鳳凰也?!甭啡嗽唬骸拔衣動续P凰,今直見之(16),汝販之乎(17)?”曰:“然?!闭堎I十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將欲獻(xiàn)楚王。經(jīng)宿而鳥死(18)。路人不遑惜金(19),惟恨不得以獻(xiàn)楚王。國人傳之,成以為真鳳凰,貴欲以獻(xiàn)之(20),遂聞楚王(21)。楚王感其欲獻(xiàn)于己,召而厚賜之,過于買鳥之金十倍。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寶玉徑尺(22),弗知其玉也,以告鄰人。鄰人陰欲圖之(23),詐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24),弗如復(fù)之(25)?!碧锔鸽m疑,猶錄以歸(26)。置于廡下(27)。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稱家大怖(28),復(fù)以告鄰人。鄰人曰:“此怪之征(29),遄棄(30),殃可銷(31)?!庇谑清岫鴹売谶\(yùn)野(32)。鄰人無何盜之(33),以獻(xiàn)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34)。玉工望之,再拜卻立(35),曰:“敢賀大王得此天下之寶,臣未嘗見?!蓖鯁柶鋬r。玉工曰:“此無價以當(dāng)之,五城亡都(36),僅可一觀?!蔽和趿①n獻(xiàn)玉者千金,長食上大夫祿(37)。……
【注釋】 ①說:同“悅”,喜歡。強(qiáng):硬弓。 ②石:古時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又讀dan。用作容量單位時。則十斗為一石,同“擔(dān)”。 ③引:拉,開弓。 ④中關(guān)(wan 音彎):把弓拉開到一半。⑤孰:誰。是:這個。 ⑥國色:一國中最美的女人。 ⑦謙辭:謙卑的話,客氣話。毀:貶損。 ⑧丑惡:相貌丑陋。 ⑨布:傳播。⑩年過:過了應(yīng)該結(jié)婚的年齡。聘:訂婚。 ( 1 1 )鰥(guan)夫:無妻男子。失時,過了結(jié)婚的年齡。 ( 1 2 )冒:冒然。 ( 1 3 )故:故意。子:指女兒。 ( 1 4 )爭禮之:爭著向他求婚。 ( 1 5 )山雉:野雞。 ( 1 6 )直:同“值”,碰上。 ( 1 7 )販:賣。 ( 1 8 )經(jīng)宿(xiu):經(jīng)過一夜。 ( 1 9 )不遑:不暇,來不及。惜金:可惜他花的錢。 ⑩貴:贊賞。 ( 2 1 )遂聞楚王:于是報告楚王。 (22)徑尺:一尺見方。 (23)陰:暗中。圖:謀取。(24)畜之:藏起來。弗利其家:對家中不利。 (25)復(fù)之:送回原處。 (26)錄:收取。 (27)廡(wu)下:廊房之下。 (28)稱家:舉家、全家。大怖:特別害怕。 (29)征:應(yīng)驗。 (30)遄(chuan)棄:趕快拋棄。(31)殃:禍。銷:銷除。 (32)遽(ju):急忙。 (33)無何:沒有多久。(34)相:察看。 (35)卻立:退后站著,表示恭敬。 (36)五城之都:即五座都城。 (37)食:享受。上大夫。古代爵位名稱,低于卿,高于中大夫。祿:俸祿。
【今譯】 齊宣愛好射箭,喜歡人家說自己能用硬弓,其實他所用的弓不過三石之力;他拿去給身邊的人看。身邊的人都拉弓試一試,把弓拉到一半就不拉了。都說:“這弓不下九石之力,不是大王誰能用這樣的弓?”宣王聽了很高興。然而實際上他所用的弓不過三石,他一輩子卻自以為那是九石之弓。三石,是實際力量;九石,不過是虛名。宣王喜歡的是虛名。卻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力量。
齊國有位叫黃公的人,總愛謙卑。他有兩個女兒,都是天姿國色,正因為她們長得美,黃公就常常說謙虛的話來貶低她們,說她倆長得丑陋。于是,丑陋的名聲傳播很遠(yuǎn),以致過了婚齡全國竟沒有人向她求婚。衛(wèi)國有個光棍漢,早過了結(jié)婚年齡,冒冒失地娶了黃公的女兒,發(fā)現(xiàn)原來是天姿國色。然他就對旁人說:“黃公喜歡謙虛,故意貶損自己的孩子。大姑娘的妹妹必定是很美的?!庇谑侨藗儽銧幭瓤趾笏推付Y求婚,果然也是天姿國色。姑娘長得美,這是實際情況;說她們丑陋,那是虛假的名聲。這位光棍漢不計較丑陋的名聲,然而卻得到真正的美女。
楚國有人挑著一支野雞,一個過路人問他:“什么鳥呀!”那個挑野雞的人欺騙他說:“是鳳凰。”過路人說:“我聽說有鳳凰,今天正好碰著見到了。你打算賣它嗎?”那人說:“是的?!甭啡顺鍪鹨I,那人不給。又加了一倍,便賣給了他。他想獻(xiàn)給楚王,過了一夜,野雞死了。路人不去考慮花了錢可惜,只是遺憾不能把活鳳凰獻(xiàn)給楚王。于是一國的人紛紛傳說這件事,都以為是真鳳凰,尤其贊賞路人想把鳳凰獻(xiàn)給楚王的忠心,便報告給楚王。楚王為路人獻(xiàn)鳳于己之心所感動,于是召見他并且給予豐厚的賞賜,其價值超過買鳥的錢十倍。
魏國有個農(nóng)夫在野外耕作,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寶玉,然而卻不知道是寶玉,便告訴鄰居。鄰居心里想謀取這塊玉,欺騙他說:“這是塊奇怪的石頭,收藏起來對家里不利,不如送回野外去?!鞭r(nóng)夫雖然有些疑心,還是拿回家來,放在廊房之下。這天夜里寶玉大放光明,把整個屋子都照亮了。農(nóng)夫全家十分恐懼,又去告訴鄰居。鄰居說:“這就是那石頭作怪的征候了,趕快扔掉它,那樣可以銷災(zāi)。”于是農(nóng)夫急忙把寶玉扔到很遠(yuǎn)的野外。沒有多久,鄰居偷取了這塊寶玉,拿著獻(xiàn)給魏王。魏王找玉工來察看。玉工望見這塊寶玉,拜了兩拜,后退幾步,恭敬地站著,對魏王說:“恭賀大王得到天下之寶,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寶玉?!蔽和鯁柲苤刀嗌賰r錢?玉工說:“這是無價之寶,給五座城池,只能看一眼。”魏王立刻賜給獻(xiàn)玉者千金,并且長期享受上大夫的待遇。
【集評】 明·余同麓:“此篇(指《大道》上)先敘事而后斷案,古人運(yùn)筆不一也?!?《諸子匯函》卷八)
明·許應(yīng)元:“說譽(yù)、好謙,喻名實也。數(shù)段引證,各極其趣,而詞氣激切,亦深有裨于世教者?!?《二十九子品匯釋評》及《歷子品粹》)
明·王守仁:“買雉、獻(xiàn)玉,喻是非也。二事實皆戲詞?!?《歷子品粹》卷十一)
明·焦竑: “長譬廣喻,不煩其詳。古人文唯取其達(dá)意,類如此?!?《二十九子品匯釋評》)
明·全天敘:“雉非鳳也,而卒以風(fēng)售厚利;玉至寶也,而適以速疑怪。諺云:假金費(fèi)多鈔,真金賣無錢。此之謂乎?觀此二事,足發(fā)一嘆。(《歷子品粹》卷十一)
明·湯濱聲評(田父得玉):“今世猶多以魚目笑王,而攘人之有者往往顯榮?!?同上)
明·焦竑曰:“連引四個典故,以證是非失實,的有意見?!?《諸子折衷匯錦》)
清·白雪齋“齊王好射”一節(jié):“借敘事為議論,淮南亦學(xué)此法,彼卻冗而不倫?!?《十三子全書·尹文子》)
【總案】 這幾則寓言故事,主旨都在于批評名實相違的不良現(xiàn)象。
《尹文子》認(rèn)為:“善有善名,惡有惡名”,不可相亂?!靶鹾蒙洹?,是對只圖虛名而不求實際,喜歡阿諛奉承,結(jié)果自欺欺人者的尖銳批判。“黃公好謙”是對故意謙損,以致造成嚴(yán)重后果者的善意諷刺?!皳?dān)山雞者”說明,虛假的東西在特定條件下,也可能弄假成真?!疤锔傅糜瘛?,則表示,美好的東西可能被認(rèn)為是怪物而拋棄。作者緊接上文之后指出,天下萬物皆有是非。然而“是雖常是,有時而不用(如寶玉被誣為怪物);非雖常非,有時而必行(如山雞被當(dāng)成風(fēng)凰)。故用是而失有關(guān)(如田父),行非則得有關(guān)(如路人)。是非之理不同,而更興廢,翻為我用(如鄰人),則是非焉在哉!”作者對當(dāng)時社會上是非顛倒的現(xiàn)象顯然不滿,所以他主張正名實以定是非?!敖袢f物俱存,不以名正之則亂;萬名俱列,不以形正之則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边@就是他提倡形名之學(xué)的目的所在。其態(tài)度是積極用世的,與莊子否認(rèn)是非的相對主義有本質(zhì)不同,跟孔子的頭腳倒置的以名正實也不一樣。這四個寓言都寫得曲折有趣,近情在理,已不限于簡單比喻,而是情節(jié)完整、人物突出的獨(dú)立故事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29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