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
諫太宗十思疏
唐·魏徵
【題解】
魏徵
,字玄成,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以敢于“犯顏直諫”著稱,先后共向唐太宗陳事200多次【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69];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70],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71],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注釋】
[69]浚:疏通水道
。[70]神器:老子稱天下為神器,指帝位
[71]域中之大:天地間的重要位置
【譯文】
我聽說
,要想使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穩(wěn)固;要想使水流流得長遠(yuǎn),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想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累道德和仁義。沒疏通水源卻希望水流能夠長遠(yuǎn),根不穩(wěn)固卻希望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厚實(shí)卻希望國家安定,我雖然是極其愚蠢的人,但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英明智慧的人呢?君主承擔(dān)帝王的重任,身處天下最高的地位,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戒除奢侈,厲行節(jié)儉【原文】
凡昔元首
【注釋】
[72]景命:上天授予帝王君位的大命
[73]殷憂:深重的憂患
[74]董:監(jiān)督
[75]載舟覆舟:比喻統(tǒng)治者和人民的關(guān)系如舟與水
【譯文】
但凡古代的帝王
【原文】
誠能見可欲
【注釋】
[76]牧:這里指修養(yǎng)
。[77]簡:選擇
。[78]垂拱而治:垂衣拱手
,形容無為而治。【譯文】
假如真的能夠做到: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想到以知足之心來警戒自己
;想要大興土木時(shí),就想到以適可而止來安定民心【評析】
本文是魏徵為規(guī)勸唐太宗所上的奏疏
,諫疏的目的是希望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議,為保唐王朝的長治久安。文章開篇就用“固根本”
進(jìn)而提醒太宗要“戒奢以儉”
,并提出了從十個(gè)方面要注意的問題,即要做到“十思”,指出君王在政治上要慎始善終,禮賢下士;用人時(shí)要知人善任;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同時(shí)也反映了諫臣的剛正不阿的個(gè)性和政治家深邃獨(dú)到的眼光。魏徵的諫疏有理有據(jù)
,他以淺顯的比喻襯出中心論題,將比喻作為一種推力手段,以達(dá)到生動、直觀的效果,從而使本文的說服力大大增強(qiáng)。尤其是“十思”,猶如格言警句,令人刻骨銘心。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29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