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

      《先秦散文·左傳·秦晉崤之戰(zhàn)(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原文鑒賞

      大道家園 2023-07-16 13:35:30

      《先秦散文·左傳·秦晉崤之戰(zhàn)(僖公三十二年_三十三年)》原文鑒賞《先秦散文·左傳·秦晉崤之戰(zhàn)(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原文鑒賞

      冬,晉文公卒

      。庚辰
      ,將殯于曲沃①;出絳②,柩有聲如牛③
      。卜偃使大夫拜④
      ,曰:“君命大事
      ,將有西師過軼我⑤,擊之
      ,必大捷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⑥:“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⑦
      ,若潛師以來⑧
      ,國可得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蹦鹿L諸蹇叔⑨
      ,蹇叔曰:“勞師以襲遠
      ,非所聞也
      。師勞力竭
      ,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
      ,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⑩
      。且行千里
      ,其誰不知!”

      公辭焉(11),召孟明
      、西乞
      、白乙(12),使出師于東門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13)
      ,吾見師之出
      ,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14)。爾墓之木拱矣(15)!”

      蹇叔之子與師
      ,哭而送之
      ,曰:“晉人御師必于崤(16)。崤有二陵焉(17):其南陵
      ,夏后皋之墓也(18);其北陵
      ,文王之所避風雨也。必死是間
      ,余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


      三十三年
      ,春,秦師過周北門(19)
      。左右免胄而下(20),超乘者三百乘(21)
      。王孫滿尚幼(22)
      ,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23)
      ,必敗
      。輕則寡謀,無禮則脫(24);入險而脫
      ,又不能謀
      ,能無敗乎!”

      及滑(25),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26)
      ,遇之
      。以乘韋光(27),牛十二
      ,犒師(28)
      。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于敝邑(29),敢犒從者
      。不腆敝邑(30)
      ,為從者之淹(31),居則具一日之積(32)
      ,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33)
      。”且使遽告于鄭(34)


      鄭穆公使視客館(35)
      ,則束載
      、厲兵、秣馬矣(36)
      。使皇武子辭焉(37)
      ,曰:“吾子淹久于敝邑(38),唯是脯資餼牽竭矣(39)
      ,為吾子之將行也
      。鄭之有原圃(40),猶秦之有具囿也(41);吾子取其麋鹿
      ,以間敝邑(42)
      ,若何?”杞子奔齊,逢孫
      、揚孫奔宋


      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43)!攻之不克
      ,圍之不繼(44)
      。吾其還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睖缁€


      晉原軫曰(45):“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
      ,天奉我也(46)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v敵患生,違天不祥
      ,必伐秦師
      。”欒枝曰:“未報秦施
      ,而伐其師
      ,其為死君乎(47)?”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48);秦則無禮
      ,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
      ,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49)
      ,可謂死君乎?”遂發(fā)命
      ,遽興姜戎(50)。子墨衰經(jīng)(51)
      。梁弘御戎(52)
      ,萊駒為右(53)


      夏四月,辛已
      ,敗秦師于崤
      。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
      、白乙丙以歸
      。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54)


      文贏請三帥(55)
      ,曰:“彼實構吾二君(56),寡君若得而食之
      ,不厭
      。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57)
      ,若何?”公許之


      先軫朝,問秦因
      。公曰:“夫人請之
      ,吾舍之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毕容F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58),婦人暫而免諸國(59)
      。墮軍實而長寇仇(60)
      ,亡無日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辈活櫠?61)


      公使陽處父追之(62),及諸河
      ,則在舟中矣
      。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
      ,不以絫臣釁鼓(63),使歸就戮于秦
      。寡君之以為戮
      ,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
      ,三年
      ,將拜君賜(64)
      。”

      秦伯素服郊次(65)
      ,鄉(xiāng)師而哭曰(66):“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辈惶婷厦?67)
      。“孤之過也
      ,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68)
      。”



      【注釋】 ①殯:埋葬
      。 曲沃:在今山西省聞喜縣
      ,是晉君祖墳所在地。 ②絳:晉的國都
      ,故城在今山西省翼城東
      。 ③柩:棺材。 ④卜偃:晉卜筮之官
      ,名偃
      。 ⑤君:指死去的晉文公。 西師:指秦國軍隊
      。 過:越過
      。 軼:超前。 ⑥杞子:秦大夫
      。秦使杞子
      、揚孫、逢孫等三人戍鄭
      ,見《燭之武退秦師》注
      。 ⑦管:鎖鑰。 ⑧潛:暗中
      。 ⑨蹇(jian音檢)叔:秦國的老臣
      。 ⑩悖心:怨恨之心。 (11)辭:拒絕不聽
      。 (12)孟明
      、西乞、白乙:三人皆為秦軍將領
      ,即百里孟明視
      、西乞術,白乙丙。 (13)孟子:即孟明
      。 (14)中壽:古人以六七十歲為中壽
      。 (15)拱:兩手合抱。 (16)崤:山名
      ,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
      ,地勢險要。 (17)二陵:崤有南北兩山
      ,稱南陵和北陵
      ,相距三十五里。 (18)夏后皋(gao音高):夏代君主
      ,名皋
      ,桀的祖父。 (19)周北門:東周都城洛邑的北門
      。 (20)胄:頭盔;免胄而下
      ,表示恭敬有禮。 (21)超乘:一躍而登車
      ,是輕狂無禮的舉動
      。 (22)王孫滿:周襄王之孫。 (23)輕:輕狂放肆
      。 (24)脫:脫略
      ,粗心大意。(25)滑:國名
      ,姬姓
      。其地在今河南省滑縣。 (26)將市于周:到周王的都城去做生意
      。 (27)以乘韋先:以四張熟牛皮作為先行禮物
      。古人送禮往往有先后,禮品是先輕后重
      。 乘:即四。古時一輛兵車駕馬四匹
      ,因此乘可作四的代稱
      。 韋:熟牛皮。 (28)犒:慰勞
      。 (29)步師:行軍
      。出于敝邑:到敝國去。 (30)不腆(tian音舔):不富厚
      。 (31)淹:淹留
      ,耽擱。 (32)居:居住,停留
      。 積:指每天用的柴米油鹽等物
      。(33)行:行軍。 衛(wèi):保衛(wèi)工作
      。 (34)遽(ju音巨):驛車
      。 (35)客館:招待外賓的住所。杞子
      、楊孫
      、逢孫皆住在此處。 (36)束載:捆束行裝
      。厲:同礪
      ,礪兵,磨礪兵器
      。 秣(mo音末)馬:喂飽馬匹
      。 (37)皇武子:鄭大夫。 辭:辭謝
      。 (38)淹:淹留
      。 (39)脯:乾肉。 資:同粢
      ,糧食
      。 餼(xi音系):已宰殺的牲畜的肉。 牽:尚未宰殺的牲畜
      。(40)原圃:鄭國的獵苑
      ,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北。 (41)具圃:秦國的獵苑
      ,在今陜西省鳳翔縣
      。 (42)間:同閑,中止
      ,休息
      。 (43)冀:希望。 (44)繼:指增援的后續(xù)部隊
      。 (45)原軫:即先軫
      ,封地在原,故又稱原軫
      。 (46)奉:助
      。 (47)君:指晉文公。 死君:指忘記了先君
      。 (48)伐吾同姓:指伐鄭滅滑而言
      。鄭和滑都是姬姓國,所以說是晉的同姓。 (49)謀及子孫:為后世子孫打算
      。 (50)姜戎:秦晉之間的一個部族
      ,和晉國友好。 (51)子墨衰絰(die音迭):子指晉襄公
      ,因晉文公尚未安葬
      ,故稱子。 衰:麻衣
      。 絰:麻腰帶
      。行軍穿孝服顯得不吉利,于是把衰绖染黑
      。 (52)梁弘:晉大夫
      。 御戎:駕戰(zhàn)車。 (53)萊駒:晉大夫
      。(54)始墨:開始以黑色為喪服
      。 (55)文贏:晉文公夫人,秦穆公的女兒
      ,晉襄公的嫡母
      。 請:請求。 (56)構:挑撥離間
      。 (57)逞:滿足
      。(56)原:指戰(zhàn)場。 (59)暫:短暫
      ,剎那間
      。 (60)墮:同隳,即毀
      ,毀滅
      。 軍實:戰(zhàn)果。 (61)不顧而唾:不顧襄公在面前而向地上吐唾
      。極寫先軫憤怒之狀
      。 (62)陽處父:晉大夫,又稱陽子
      。 (63)絫臣:囚系俘虜之臣
      。釁(xin音信)鼓:殺人以血涂鼓。 (64)拜:拜領
      。此句言外之意,指三年后再來復仇
      。 (65)郊次:在郊外等待
      。 (66)鄉(xiāng):同向。(67)替:廢,廢除
      。 (68)眚(sheng音省):本指眼翳
      ,目病,引伸作過失
      ,錯誤解




      【今譯】 魯僖公三十二年,冬
      ,晉文公逝世
      。十二月初十,準備把棺材送到曲沃停放
      。離開絳城
      ,棺材里有聲音象牛叫。 卜偃讓大夫跪拜
      ,說:“國君命令我們做一件大事
      ,將有泰國的軍隊越境而過,襲擊他們
      ,必獲大勝
      。”

      杞子從鄭國派人報告秦君說:“鄭人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
      ,假若暗中發(fā)兵前來
      ,就可以吞并鄭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鼻啬鹿珵榇巳フ髑箦渴宓囊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蹇叔說:“疲勞軍隊而去襲擊遠方的國家,我沒有聽說過
      。軍隊疲勞
      ,力量衰竭,遠方國家的君主有所準備
      ,這樣做恐怕不行吧!我們軍隊的行動
      ,鄭國必然知道;辛勤勞累而毫無所得,將士必然產生怨恨情緒
      。況且行軍千里
      ,誰能不知道呢!”

      秦穆公拒絕不聽,召見孟明
      、西乞
      、白乙,命令他們率領軍隊從東門外出發(fā)
      。蹇叔哭著送他們說:“孟明啊
      ,我能看見軍隊的出征
      ,而看不見軍隊的回來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啬鹿扇藢﹀渴逭f:“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
      、七十歲的中壽年齡就死了。你墳上的樹木早已有合抱粗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蹇叔的兒子也在軍隊里,他哭著送兒子
      ,說:“晉人必定在崤山襲擊秦軍
      ,嵴山有二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墳墓;它的北陵
      ,是周文王躲避風雨的地方
      。你必定會死在那里,我到那里去收拾你的尸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鼻剀娪谑窍驏|出發(fā)。

      魯僖公三十三年春
      ,秦國軍隊經(jīng)過東周都城洛邑北門
      。戰(zhàn)車上左右衛(wèi)士都脫去頭盔下車致敬,剛一下車隨即又跳上去的有三百輛戰(zhàn)車的將士
      ,當時王孫滿年紀還小
      ,看到這種情況,對周天子說:“秦國軍隊輕狂放肆而無禮節(jié)
      ,必然失敗
      。輕狂就少于謀略,無禮節(jié)就粗心大意;進入險地而粗心大意
      ,又不能出謀劃策
      ,能不打敗仗嗎?”

      到達滑國,鄭國商人弦高要去東周洛邑做買賣
      ,碰到秦軍
      。先以四張熟牛皮做禮物,后送十二頭牛
      ,慰勞秦軍
      。說:“我們國君聽說你們將行軍到敝國去,特派派來犒賞你們的隨從
      。敝國雖不富厚
      ,也可以做你們隨從的淹留之地,居住下來就準備好每天用的柴米油鹽等物品
      ,行軍走路就作好每天晚上的保衛(wèi)工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蓖瑫r派遣驛車迅速報告鄭國。

      鄭穆公派人察看杞子等人住的客館
      ,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裝束完畢,磨礪武器
      ,喂飽馬匹了
      。又派皇武子辭謝他們,說:“你們久住在敝國
      ,因為乾肉
      、糧食、肉類
      、牲畜都用盡了
      ,所以你們才準備要走吧。鄭國有獵苑原圃
      ,就象秦國有獵苑具圃一樣
      ,你們去獵取一些麋鹿,繼續(xù)留住在敝邑
      ,怎么樣?”杞子逃到齊國
      ,逢孫、楊孫逃到宋國


      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
      ,進軍沒有希望了。攻打它不能取勝
      ,包圍它沒有后援
      ,我還是回去吧!”滅亡滑國而回去了。

      晉先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
      ,由于貪婪而勞苦百姓
      ,這是上天幫助我們啊!上天幫助我們的機會不能失去,對于敵人不能放縱
      。放縱敵人就會產生后患
      ,違背天意就不吉祥。一定要攻打秦國軍隊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睓柚φf:“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施,而攻打它的軍隊
      ,那不是忘記了先君嗎?”先軫說:“秦對我國喪事不哀悼
      ,反而攻打我們的同姓國家;秦國已經(jīng)無禮,還說什么恩施呢?我聽說:一日放縱敵人
      ,就是幾輩子的禍患
      ,攻打秦軍是替后世子孫打算
      ,怎么能說是忘記了先君呢?”于是發(fā)布命令,緊急動員姜戎的軍隊
      。晉襄公把喪服染成黑色
      。梁弘駕御戰(zhàn)車,萊駒為車右武士


      夏四月十三日
      ,在崤山打敗秦國軍隊,俘虜了百里孟明視
      、西乞術
      、白乙丙而歸。于是穿著黑色孝服安葬了晉文公
      。晉國從此開始使用黑色喪服


      文贏請求釋放秦軍三位主將,說:“他們實在是挑撥離間秦晉二君的人
      ,秦伯如能得到這三個人
      ,雖食其肉都嫌不甘心。國君何必屈尊去懲罰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刑戮
      ,好滿足秦伯的愿望
      ,你看如何?”晉襄公答應了。

      先軫朝見
      ,問到秦國俘虜
      。晉襄公說:“夫人請求釋放他們,我已經(jīng)放走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毕容F大怒說:“將士在戰(zhàn)場上用很大力氣才俘獲他們,婦人在國內剎那間就把他們放走了
      。毀滅了戰(zhàn)爭的勝利果實而助長了敵人氣焰
      ,晉國快要滅亡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辈活櫹骞谇半S地吐唾


      晉襄公派陽處父追趕孟明等人,追到黃河邊
      。他們已經(jīng)在船上了
      。陽處父解下車左邊的驂馬,用晉襄公的名義贈給孟明
      。孟明在船上叩頭說:“承蒙君王恩惠
      ,不殺囚系之臣祭鼓,讓我們回到秦國接受誅戮
      。我們國君如果殺了我們
      ,死而不朽
      。如果遵從你們國君的恩惠而赦免我們,三年以后
      ,將來此拜接君王的賞賜
      。”

      秦伯穿著素色衣服在郊外等待
      ,對著被釋放回來的將士說:“我違背蹇叔的意見而讓你們蒙受屈辱
      ,這里我的罪過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睕]有撤換孟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斑@是我的過錯
      ,大夫有什么罪?況且我不能因小的過失而抹殺你們大的成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集評】 清·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評“蹇叔哭師”一段:“談覆軍之所,如在目前
      ,后果中之
      。蹇叔可謂老成先見。一哭再哭
      ,出軍時誠惡聞此
      ,然蹇叔不得不哭。若穆公既敗而哭
      ,晚矣
      。”

      清·余誠《古文釋義》評“晉敗秦師于崤”一段:“只遂發(fā)命一段是正寫晉敗秦師處
      ,以上皆所以敗秦之故
      ,以下皆敗秦師后文字,前從蹇叔起
      ,后以蹇叔止
      ,篇法秩然。至敘述諸人問答
      ,描畫諸人舉動形聲
      ,無不宛然曲肖,更為寫生妙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清·馮李驊《左繡》:“此篇為戰(zhàn)崤起本,極寫蹇叔先見之明
      。起手卻寫一先見之卜偃作引
      ,蓋照定諫師
      、哭師兩段文字,以伏筆為提筆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湔l不知’,暗應‘將有西師’
      ,‘御師于崤’
      ,明應‘擊之大捷’。于事
      ,則各不照會;于文
      ,則彼此回環(huán);于格,則一頭兩腳
      ,頗似授壁篇章法也
      。”

      又:“又看此篇分作三段讀
      ,以中段‘其行千里
      ,其誰不知’二句為主,末段哭師
      ,明指晉人
      ,乃緊承此二句而中言之。首段卜偃語
      ,卻預為‘知’字作注腳
      ,事勢毫無影響,便憑空下此一筆
      。在左氏只是倒插法
      ,乍讀之恰似一味好奇。將卜偃寫成一脫空謾語漢也
      。豈不奇絕
      。”

      又:“哭師凡兩番
      ,前一番只一句
      ,其詞決絕,后一番用細囑
      ,其詞悲咽
      。中夾以秦伯詈語,字字著惱
      ,令之遂成絕妙文字
      。東坡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不言哭亦有妙文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蹲髠鳌饭虩o妙不備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又:“文莫妙于對
      ,后段以南陵、北陵對寫
      ,極凄慘文字
      ,卻寫得極濃至。前段只一語
      ,而以見出
      、不見入作對,真乃妙不容言
      。解此
      ,則無題不可著色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又:“此傳秦人入滑事,然不重入滑
      ,只重鄭必知之
      ,見蹇叔之言信也。弦高段
      ,是外謀已泄;武子段
      ,是內應已空,鄭不可冀
      ,只得滅滑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一一收應
      。然此亦非正文,只要遞到戰(zhàn)崤作歸結
      。故起處從王孫觀師引入
      ,入險必敗,上照二陵
      ,下照囚帥
      。明指晉人,而曰‘過周’
      、曰‘及滑’
      ,偏不一字及晉。超乘則正在興頭,滅滑則頗稱得手
      ,卻不知墨絰姜戎已徐起而議其后也
      。是一篇結上生下文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又:“此是一首過峽文字
      。一面正敘崤師,收應上哭師
      、滅滑兩篇文字
      ,一面勤敘三師,吊動下遂霸西戎數(shù)篇文字
      。篇中上半以敗秦于崤
      ,為前文結穴;下半以請帥追帥,為后文提頭
      。末段秦伯哭師
      ,‘孤之罪也’,顧上;孤之過也’
      ,起下
      。‘大夫何罪’
      ,又是顧上;‘不以一稹眚’
      ,又是起下。先收上半篇文字
      ,后收下半篇文字
      。章法明楚之極,而又故意將兩違蹇叔句綰住起訖
      。蓋收應前文
      ,是明修棧道;吊動下文,是暗渡陳倉
      。稍一鹵莽
      ,即墮作者五里霧中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又:“凡文字章法調法
      ,都要勻稱。如此篇文贏語與孟明語
      ,俱以兩意開合
      ,作參差調。先軫語在中
      ,獨用整對
      。而‘其為死君乎’
      ,‘可謂死君乎’,‘孤之罪也’
      ,‘孤之過也’
      ,首尾各用雙調相應,似此結構
      ,安得有肥瘠不類之譏手
      。”



      【總案】 本篇敘述了晉文公死后
      ,秦穆公不聽蹇叔諫阻
      ,勞師遠襲鄭國,被晉軍在崤山戰(zhàn)敗的經(jīng)過


      全文可分為三大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秦師遂東”,寫晉文公逝世
      ,秦穆公出師襲鄭
      ,而以蹇叔哭師為主要內容
      ,預示秦師之必敗。林紓《春覺樓論文·用起筆》特別強調文章開頭要“能引人入勝”
      。本篇用雙開頭法
      ,先寫晉文公卒
      ,柩有聲如牛
      , 卜偃說將有西師過境
      ,擊之,必大捷
      。次寫秦穆公出師襲鄭
      ,蹇叔哭師
      ,認為秦軍必敗
      。這樣就給讀者留下懸念,都想知道卜偃的話是否應驗
      ,蹇叔的推斷是否正確


      第二段從“三十三年春”到“滅滑而還”,寫秦軍襲鄭
      ,陰謀敗露
      ,鄭有準備,只得退兵
      。這一段承接前段
      ,弦高犒師,證明外謀已泄;鄭穆公使視客館
      ,說明內應已空
      ,而兩事皆見蹇叔預見之正確。而王孫滿觀師,又為下文寫秦軍之大敗打下了伏筆
      。這正是“善于文者
      ,一題到手,須將全篇謀過
      ,必先安頓埋伏
      ,在要處下一關鍵,到發(fā)明時即可收為根據(jù)”(林紓《春覺齋論文·用伏筆》)


      第三段從“晉原軫曰”到結尾
      ,寫秦師大敗于崤,三帥被俘
      、逃歸的情況
      ,而以秦穆公引咎自責作結。此段敘事
      ,一一回應前文
      。首段卜偃、蹇叔的預見
      ,到此一一有了著落
      。結尾秦伯哭師又與首段蹇叔哭師遙相對應,此等收筆
      ,“不惟能發(fā)異光
      ,而且長留余味”(林紓《春覺齋論文·用收筆》)。

      《先秦散文·左傳·秦晉崤之戰(zhàn)(僖公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左傳·秦晉崤之戰(zhàn)(僖公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原文鑒賞

      冬,晉文公卒

      。庚辰
      ,將殯于曲沃①;出絳②,柩有聲如牛③
      。卜偃使大夫拜④
      ,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⑤
      ,擊之
      ,必大捷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⑥:“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⑦
      ,若潛師以來⑧,國可得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蹦鹿L諸蹇叔⑨
      ,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師勞力竭
      ,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
      ,鄭必知之;勤而無所
      ,必有悖心⑩。且行千里
      ,其誰不知!”

      公辭焉(11)
      ,召孟明、西乞
      、白乙(12)
      ,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13)
      ,吾見師之出
      ,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14)。爾墓之木拱矣(15)!”

      蹇叔之子與師
      ,哭而送之
      ,曰:“晉人御師必于崤(16)。崤有二陵焉(17):其南陵
      ,夏后皋之墓也(18);其北陵
      ,文王之所避風雨也。必死是間
      ,余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


      三十三年
      ,春,秦師過周北門(19)
      。左右免胄而下(20)
      ,超乘者三百乘(21)
      。王孫滿尚幼(22)
      ,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23)
      ,必敗
      。輕則寡謀,無禮則脫(24);入險而脫
      ,又不能謀
      ,能無敗乎!”

      及滑(25)
      ,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26),遇之
      。以乘韋光(27)
      ,牛十二,犒師(28)
      。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于敝邑(29)
      ,敢犒從者。不腆敝邑(30)
      ,為從者之淹(31)
      ,居則具一日之積(32),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33)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鼻沂瑰岣嬗卩?34)。

      鄭穆公使視客館(35)
      ,則束載
      、厲兵、秣馬矣(36)
      。使皇武子辭焉(37)
      ,曰:“吾子淹久于敝邑(38),唯是脯資餼牽竭矣(39)
      ,為吾子之將行也
      。鄭之有原圃(40),猶秦之有具囿也(41);吾子取其麋鹿
      ,以間敝邑(42)
      ,若何?”杞子奔齊,逢孫
      、揚孫奔宋


      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43)!攻之不克
      ,圍之不繼(44)
      。吾其還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睖缁€


      晉原軫曰(45):“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
      ,天奉我也(46)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v敵患生
      ,違天不祥,必伐秦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睓柚υ唬骸拔磮笄厥テ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其為死君乎(47)?”先軫曰:“秦不哀吾喪
      ,而伐吾同姓(48);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
      ,數(shù)世之患也
      。謀及子孫(49),可謂死君乎?”遂發(fā)命
      ,遽興姜戎(50)
      。子墨衰經(jīng)(51)。梁弘御戎(52)
      ,萊駒為右(53)


      夏四月,辛已
      ,敗秦師于崤
      。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
      、白乙丙以歸
      。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54)


      文贏請三帥(55)
      ,曰:“彼實構吾二君(56),寡君若得而食之
      ,不厭
      。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57)
      ,若何?”公許之


      先軫朝,問秦因
      。公曰:“夫人請之
      ,吾舍之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毕容F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58)
      ,婦人暫而免諸國(59)
      。墮軍實而長寇仇(60)
      ,亡無日矣
      。”不顧而唾(61)


      公使陽處父追之(62)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左驂
      ,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
      ,不以絫臣釁鼓(63)
      ,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
      ,死且不朽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
      ,將拜君賜(64)
      。”

      秦伯素服郊次(65)
      ,鄉(xiāng)師而哭曰(66):“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辈惶婷厦?67)
      。“孤之過也
      ,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68)
      。”



      【注釋】 ①殯:埋葬
      。 曲沃:在今山西省聞喜縣
      ,是晉君祖墳所在地。 ②絳:晉的國都
      ,故城在今山西省翼城東
      。 ③柩:棺材。 ④卜偃:晉卜筮之官
      ,名偃
      。 ⑤君:指死去的晉文公。 西師:指秦國軍隊
      。 過:越過
      。 軼:超前。 ⑥杞子:秦大夫
      。秦使杞子
      、揚孫
      、逢孫等三人戍鄭,見《燭之武退秦師》注
      。 ⑦管:鎖鑰
      。 ⑧潛:暗中。 ⑨蹇(jian音檢)叔:秦國的老臣
      。 ⑩悖心:怨恨之心
      。 (11)辭:拒絕不聽。 (12)孟明
      、西乞
      、白乙:三人皆為秦軍將領,即百里孟明視
      、西乞術
      ,白乙丙。 (13)孟子:即孟明
      。 (14)中壽:古人以六七十歲為中壽
      。 (15)拱:兩手合抱。 (16)崤:山名
      ,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
      ,地勢險要。 (17)二陵:崤有南北兩山
      ,稱南陵和北陵
      ,相距三十五里。 (18)夏后皋(gao音高):夏代君主
      ,名皋
      ,桀的祖父。 (19)周北門:東周都城洛邑的北門
      。 (20)胄:頭盔;免胄而下
      ,表示恭敬有禮。 (21)超乘:一躍而登車
      ,是輕狂無禮的舉動
      。 (22)王孫滿:周襄王之孫。 (23)輕:輕狂放肆
      。 (24)脫:脫略
      ,粗心大意。(25)滑:國名
      ,姬姓
      。其地在今河南省滑縣。 (26)將市于周:到周王的都城去做生意。 (27)以乘韋先:以四張熟牛皮作為先行禮物
      。古人送禮往往有先后
      ,禮品是先輕后重。 乘:即四
      。古時一輛兵車駕馬四匹
      ,因此乘可作四的代稱
      。 韋:熟牛皮
      。 (28)犒:慰勞。 (29)步師:行軍
      。出于敝邑:到敝國去
      。 (30)不腆(tian音舔):不富厚。 (31)淹:淹留
      ,耽擱
      。 (32)居:居住,停留
      。 積:指每天用的柴米油鹽等物
      。(33)行:行軍。 衛(wèi):保衛(wèi)工作
      。 (34)遽(ju音巨):驛車
      。 (35)客館:招待外賓的住所。杞子
      、楊孫
      、逢孫皆住在此處。 (36)束載:捆束行裝
      。厲:同礪
      ,礪兵,磨礪兵器
      。 秣(mo音末)馬:喂飽馬匹
      。 (37)皇武子:鄭大夫。 辭:辭謝
      。 (38)淹:淹留
      。 (39)脯:乾肉。 資:同粢
      ,糧食
      。 餼(xi音系):已宰殺的牲畜的肉。 牽:尚未宰殺的牲畜
      。(40)原圃:鄭國的獵苑
      ,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北。 (41)具圃:秦國的獵苑,在今陜西省鳳翔縣
      。 (42)間:同閑
      ,中止,休息
      。 (43)冀:希望
      。 (44)繼:指增援的后續(xù)部隊。 (45)原軫:即先軫
      ,封地在原
      ,故又稱原軫。 (46)奉:助
      。 (47)君:指晉文公
      。 死君:指忘記了先君。 (48)伐吾同姓:指伐鄭滅滑而言
      。鄭和滑都是姬姓國
      ,所以說是晉的同姓。 (49)謀及子孫:為后世子孫打算
      。 (50)姜戎:秦晉之間的一個部族
      ,和晉國友好。 (51)子墨衰絰(die音迭):子指晉襄公
      ,因晉文公尚未安葬
      ,故稱子。 衰:麻衣
      。 絰:麻腰帶
      。行軍穿孝服顯得不吉利,于是把衰绖染黑
      。 (52)梁弘:晉大夫
      。 御戎:駕戰(zhàn)車。 (53)萊駒:晉大夫
      。(54)始墨:開始以黑色為喪服
      。 (55)文贏:晉文公夫人,秦穆公的女兒
      ,晉襄公的嫡母
      。 請:請求。 (56)構:挑撥離間
      。 (57)逞:滿足
      。(56)原:指戰(zhàn)場。 (59)暫:短暫
      ,剎那間
      。 (60)墮:同隳
      ,即毀,毀滅
      。 軍實:戰(zhàn)果
      。 (61)不顧而唾:不顧襄公在面前而向地上吐唾。極寫先軫憤怒之狀
      。 (62)陽處父:晉大夫
      ,又稱陽子。 (63)絫臣:囚系俘虜之臣
      。釁(xin音信)鼓:殺人以血涂鼓
      。 (64)拜:拜領。此句言外之意
      ,指三年后再來復仇
      。 (65)郊次:在郊外等待
      。 (66)鄉(xiāng):同向
      。(67)替:廢,廢除
      。 (68)眚(sheng音省):本指眼翳
      ,目病,引伸作過失
      ,錯誤解




      【今譯】 魯僖公三十二年,冬
      ,晉文公逝世
      。十二月初十,準備把棺材送到曲沃停放
      。離開絳城
      ,棺材里有聲音象牛叫。 卜偃讓大夫跪拜
      ,說:“國君命令我們做一件大事
      ,將有泰國的軍隊越境而過,襲擊他們
      ,必獲大勝
      。”

      杞子從鄭國派人報告秦君說:“鄭人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
      ,假若暗中發(fā)兵前來
      ,就可以吞并鄭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啬鹿珵榇巳フ髑箦渴宓囊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蹇叔說:“疲勞軍隊而去襲擊遠方的國家
      ,我沒有聽說過。軍隊疲勞
      ,力量衰竭
      ,遠方國家的君主有所準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我們軍隊的行動
      ,鄭國必然知道;辛勤勞累而毫無所得
      ,將士必然產生怨恨情緒。況且行軍千里
      ,誰能不知道呢!”

      秦穆公拒絕不聽
      ,召見孟明、西乞
      、白乙
      ,命令他們率領軍隊從東門外出發(fā)。蹇叔哭著送他們說:“孟明啊
      ,我能看見軍隊的出征
      ,而看不見軍隊的回來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鼻啬鹿扇藢﹀渴逭f:“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
      、七十歲的中壽年齡就死了。你墳上的樹木早已有合抱粗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蹇叔的兒子也在軍隊里,他哭著送兒子
      ,說:“晉人必定在崤山襲擊秦軍
      ,嵴山有二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墳墓;它的北陵
      ,是周文王躲避風雨的地方
      。你必定會死在那里,我到那里去收拾你的尸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鼻剀娪谑窍驏|出發(fā)。

      魯僖公三十三年春
      ,秦國軍隊經(jīng)過東周都城洛邑北門
      。戰(zhàn)車上左右衛(wèi)士都脫去頭盔下車致敬,剛一下車隨即又跳上去的有三百輛戰(zhàn)車的將士
      ,當時王孫滿年紀還小
      ,看到這種情況,對周天子說:“秦國軍隊輕狂放肆而無禮節(jié)
      ,必然失敗
      。輕狂就少于謀略
      ,無禮節(jié)就粗心大意;進入險地而粗心大意,又不能出謀劃策
      ,能不打敗仗嗎?”

      到達滑國
      ,鄭國商人弦高要去東周洛邑做買賣,碰到秦軍
      。先以四張熟牛皮做禮物
      ,后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
      。說:“我們國君聽說你們將行軍到敝國去
      ,特派派來犒賞你們的隨從。敝國雖不富厚
      ,也可以做你們隨從的淹留之地
      ,居住下來就準備好每天用的柴米油鹽等物品,行軍走路就作好每天晚上的保衛(wèi)工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蓖瑫r派遣驛車迅速報告鄭國。

      鄭穆公派人察看杞子等人住的客館
      ,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裝束完畢
      ,磨礪武器
      ,喂飽馬匹了
      。又派皇武子辭謝他們,說:“你們久住在敝國
      ,因為乾肉
      、糧食、肉類
      、牲畜都用盡了
      ,所以你們才準備要走吧。鄭國有獵苑原圃
      ,就象秦國有獵苑具圃一樣
      ,你們去獵取一些麋鹿,繼續(xù)留住在敝邑
      ,怎么樣?”杞子逃到齊國
      ,逢孫、楊孫逃到宋國


      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
      ,進軍沒有希望了。攻打它不能取勝
      ,包圍它沒有后援
      ,我還是回去吧!”滅亡滑國而回去了


      晉先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由于貪婪而勞苦百姓
      ,這是上天幫助我們啊!上天幫助我們的機會不能失去
      ,對于敵人不能放縱。放縱敵人就會產生后患
      ,違背天意就不吉祥
      。一定要攻打秦國軍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睓柚φf:“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施
      ,而攻打它的軍隊,那不是忘記了先君嗎?”先軫說:“秦對我國喪事不哀悼
      ,反而攻打我們的同姓國家;秦國已經(jīng)無禮
      ,還說什么恩施呢?我聽說:一日放縱敵人,就是幾輩子的禍患
      ,攻打秦軍是替后世子孫打算
      ,怎么能說是忘記了先君呢?”于是發(fā)布命令,緊急動員姜戎的軍隊
      。晉襄公把喪服染成黑色
      。梁弘駕御戰(zhàn)車,萊駒為車右武士


      夏四月十三日
      ,在崤山打敗秦國軍隊,俘虜了百里孟明視
      、西乞術
      、白乙丙而歸。于是穿著黑色孝服安葬了晉文公
      。晉國從此開始使用黑色喪服


      文贏請求釋放秦軍三位主將,說:“他們實在是挑撥離間秦晉二君的人
      ,秦伯如能得到這三個人
      ,雖食其肉都嫌不甘心。國君何必屈尊去懲罰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刑戮
      ,好滿足秦伯的愿望
      ,你看如何?”晉襄公答應了。

      先軫朝見
      ,問到秦國俘虜
      。晉襄公說:“夫人請求釋放他們,我已經(jīng)放走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毕容F大怒說:“將士在戰(zhàn)場上用很大力氣才俘獲他們
      ,婦人在國內剎那間就把他們放走了。毀滅了戰(zhàn)爭的勝利果實而助長了敵人氣焰
      ,晉國快要滅亡了
      。”不顧襄公在前隨地吐唾


      晉襄公派陽處父追趕孟明等人
      ,追到黃河邊。他們已經(jīng)在船上了
      。陽處父解下車左邊的驂馬
      ,用晉襄公的名義贈給孟明。孟明在船上叩頭說:“承蒙君王恩惠
      ,不殺囚系之臣祭鼓
      ,讓我們回到秦國接受誅戮。我們國君如果殺了我們
      ,死而不朽
      。如果遵從你們國君的恩惠而赦免我們,三年以后
      ,將來此拜接君王的賞賜
      。”

      秦伯穿著素色衣服在郊外等待
      ,對著被釋放回來的將士說:“我違背蹇叔的意見而讓你們蒙受屈辱
      ,這里我的罪過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睕]有撤換孟明
      。“這是我的過錯
      ,大夫有什么罪?況且我不能因小的過失而抹殺你們大的成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集評】 清·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評“蹇叔哭師”一段:“談覆軍之所,如在目前
      ,后果中之
      。蹇叔可謂老成先見。一哭再哭
      ,出軍時誠惡聞此
      ,然蹇叔不得不哭。若穆公既敗而哭
      ,晚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清·余誠《古文釋義》評“晉敗秦師于崤”一段:“只遂發(fā)命一段是正寫晉敗秦師處,以上皆所以敗秦之故
      ,以下皆敗秦師后文字
      ,前從蹇叔起,后以蹇叔止
      ,篇法秩然
      。至敘述諸人問答,描畫諸人舉動形聲
      ,無不宛然曲肖
      ,更為寫生妙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清·馮李驊《左繡》:“此篇為戰(zhàn)崤起本
      ,極寫蹇叔先見之明。起手卻寫一先見之卜偃作引
      ,蓋照定諫師
      、哭師兩段文字,以伏筆為提筆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湔l不知’,暗應‘將有西師’
      ,‘御師于崤’
      ,明應‘擊之大捷’。于事
      ,則各不照會;于文
      ,則彼此回環(huán);于格,則一頭兩腳
      ,頗似授壁篇章法也
      。”

      又:“又看此篇分作三段讀
      ,以中段‘其行千里
      ,其誰不知’二句為主,末段哭師
      ,明指晉人
      ,乃緊承此二句而中言之。首段卜偃語
      ,卻預為‘知’字作注腳
      ,事勢毫無影響,便憑空下此一筆。在左氏只是倒插法
      ,乍讀之恰似一味好奇
      。將卜偃寫成一脫空謾語漢也。豈不奇絕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又:“哭師凡兩番,前一番只一句
      ,其詞決絕
      ,后一番用細囑,其詞悲咽
      。中夾以秦伯詈語
      ,字字著惱,令之遂成絕妙文字
      。東坡所謂嬉笑怒罵
      ,皆成文章,卻不言哭亦有妙文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蹲髠鳌饭虩o妙不備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又:“文莫妙于對
      ,后段以南陵、北陵對寫
      ,極凄慘文字
      ,卻寫得極濃至。前段只一語
      ,而以見出
      、不見入作對,真乃妙不容言
      。解此
      ,則無題不可著色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又:“此傳秦人入滑事
      ,然不重入滑,只重鄭必知之
      ,見蹇叔之言信也。弦高段
      ,是外謀已泄;武子段
      ,是內應已空,鄭不可冀
      ,只得滅滑
      。勤而無所
      ,必有悖心,一一收應
      。然此亦非正文
      ,只要遞到戰(zhàn)崤作歸結。故起處從王孫觀師引入
      ,入險必敗
      ,上照二陵,下照囚帥
      。明指晉人
      ,而曰‘過周’、曰‘及滑’
      ,偏不一字及晉
      。超乘則正在興頭,滅滑則頗稱得手
      ,卻不知墨絰姜戎已徐起而議其后也
      。是一篇結上生下文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又:“此是一首過峽文字
      。一面正敘崤師,收應上哭師
      、滅滑兩篇文字
      ,一面勤敘三師,吊動下遂霸西戎數(shù)篇文字
      。篇中上半以敗秦于崤
      ,為前文結穴;下半以請帥追帥,為后文提頭
      。末段秦伯哭師
      ,‘孤之罪也’,顧上;孤之過也’
      ,起下
      。‘大夫何罪’
      ,又是顧上;‘不以一稹眚’
      ,又是起下。先收上半篇文字
      ,后收下半篇文字
      。章法明楚之極,而又故意將兩違蹇叔句綰住起訖。蓋收應前文
      ,是明修棧道;吊動下文
      ,是暗渡陳倉。稍一鹵莽
      ,即墮作者五里霧中矣
      。”

      又:“凡文字章法調法
      ,都要勻稱
      。如此篇文贏語與孟明語,俱以兩意開合
      ,作參差調
      。先軫語在中,獨用整對
      。而‘其為死君乎’
      ,‘可謂死君乎’,‘孤之罪也’
      ,‘孤之過也’
      ,首尾各用雙調相應,似此結構
      ,安得有肥瘠不類之譏手
      。”



      【總案】 本篇敘述了晉文公死后
      ,秦穆公不聽蹇叔諫阻
      ,勞師遠襲鄭國,被晉軍在崤山戰(zhàn)敗的經(jīng)過


      全文可分為三大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秦師遂東”,寫晉文公逝世
      ,秦穆公出師襲鄭
      ,而以蹇叔哭師為主要內容,預示秦師之必敗
      。林紓《春覺樓論文·用起筆》特別強調文章開頭要“能引人入勝”
      。本篇用雙開頭法,先寫晉文公卒
      ,柩有聲如牛
      , 卜偃說將有西師過境,擊之
      ,必大捷
      。次寫秦穆公出師襲鄭
      ,蹇叔哭師
      ,認為秦軍必敗
      。這樣就給讀者留下懸念,都想知道卜偃的話是否應驗
      ,蹇叔的推斷是否正確


      第二段從“三十三年春”到“滅滑而還”,寫秦軍襲鄭
      ,陰謀敗露
      ,鄭有準備,只得退兵
      。這一段承接前段
      ,弦高犒師,證明外謀已泄;鄭穆公使視客館
      ,說明內應已空
      ,而兩事皆見蹇叔預見之正確。而王孫滿觀師
      ,又為下文寫秦軍之大敗打下了伏筆
      。這正是“善于文者,一題到手
      ,須將全篇謀過
      ,必先安頓埋伏,在要處下一關鍵
      ,到發(fā)明時即可收為根據(jù)”(林紓《春覺齋論文·用伏筆》)


      第三段從“晉原軫曰”到結尾,寫秦師大敗于崤
      ,三帥被俘
      、逃歸的情況,而以秦穆公引咎自責作結
      。此段敘事
      ,一一回應前文。首段卜偃
      、蹇叔的預見
      ,到此一一有了著落。結尾秦伯哭師又與首段蹇叔哭師遙相對應
      ,此等收筆
      ,“不惟能發(fā)異光,而且長留余味”(林紓《春覺齋論文·用收筆》)

      秦晉崤之戰(zhàn)原文及翻譯《秦晉崤之戰(zhàn)》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冬

      ,晉文公卒
      ,庚辰,將殯于曲沃
      ;出絳
      ,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
      ,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
      ,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
      ,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翻譯:魯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

      ,晉文公去世,庚辰日
      ,將要移靈到晉國舊都曲沃去停放
      ,剛抬出國都絳城時,棺柩里突然發(fā)出響聲
      ,如同牛鳴
      。卜筮官郭偃命令隨行的大夫們下拜,并傳告:先君文公指示國家用兵的大事
      ,會有西方的軍隊過我國國境而過
      ,趁機攻,必大獲全勝

      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

      ,如果偷偷派兵來襲擊,鄭國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為這事征求蹇叔的意見
      ,蹇叔說:興師動眾去襲擊遠方,從來沒有聽說過

      作品鑒賞:

      由開頭至秦師遂東為第一部分

      ,主要寫卜偃傳命、杞子密報
      、蹇叔哭師三個情節(jié)
      ,這是戰(zhàn)爭的醞釀階段。文章以晉文公出殯開端
      ,卜偃假借晉文公的神靈告誡晉國大夫:君命大事
      ,將有西師過軼我
      ,擊之.必大捷焉,這表明秦晉兩國爭霸的矛盾已十分尖銳

      第二個情節(jié)寫杞子給秦送密報

      ,杞子等三人是秦穆公在鄭國的內線,他們騙取了鄭國信任
      、掌管了鄭都北門的鎖鑰
      ,以為襲鄭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派人給秦穆公送信
      。信中提出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暗示秦穆公盡快出兵
      、奪下鄭國。

      以上內容參考:—《秦晉崤之戰(zh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37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元)宋褧菩薩蠻衛(wèi)州道中
      。至元四年一月
      ,與八兒思不花御史同行,按行河南四道兩歧流水清如酒
      ,草根風蹙冰皮皺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定義]在行文中有意不用標點
      ,造成一種急速的語流,來表現(xiàn)一種快節(jié)奏的思想
      、行為
      、社會場景,或者用這種無標點的句式來表現(xiàn)人物的非理性
      超詳細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但皇帝推崇又怎樣
      ?康熙
      、雍正、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
      ,你知道他是誰么
      ?藝術這東西,皇帝推薦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