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丸第十三、胠亂第十四
題解
《轉(zhuǎn)丸》《胠亂》兩篇已經(jīng)亡佚。劉勰《文心雕龍》曰:“轉(zhuǎn)丸騁其巧辭,飛箝伏其精術(shù)?!笨梢姟掇D(zhuǎn)丸》篇在南朝齊梁時期并未亡佚。到了唐代,趙蕤《長短經(jīng)·反經(jīng)篇》引了《鬼谷子》的一段話,這段話也是《莊子·胠篋》篇的內(nèi)容,由此推測《胠亂》篇在盛唐時期已經(jīng)亡佚,有人誤把《胠篋》篇當成了《胠亂》。總體來看,《轉(zhuǎn)丸》《胠亂》大概是在隋至唐初亡佚的。
這兩篇篇目下的佚《注》,橫秋閣刻本《鬼谷子》、高金體《鬼谷子評點》和《四庫全書》等署名為“陶弘景注”,清朝的秦恩復(fù)認為是“尹知章注”。編者認為,在沒有明確證據(jù)的情況下,以“佚《注》”形式較為恰當。
佚《注》曰:或有莊周《胠篋》而充次第者。按,鬼谷之書,崇尚計謀,祖述圣智,而莊周《胠篋》乃以圣人為大盜之資,圣法為桀、跖之失。亂天下者,圣人之由也。蓋欲縱圣棄智,驅(qū)一代于混茫之中,殊非此書之意,蓋無取焉?;蛟弧掇D(zhuǎn)丸》《胠篋》者,《本經(jīng)》《中經(jīng)》是也。
秦恩復(fù)曰:唐趙蕤《長短經(jīng)·反經(jīng)篇》引《鬼谷子》曰:“將為胠篋探囊發(fā)匱之盜,為之守備,則必攝緘滕,固扃,此代俗之所謂智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滕扃之不固也。然則向之所謂智者,有不為盜積者乎?其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網(wǎng)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馀里,闔四境之內(nèi),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xiāng)里者,曷常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朝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耶?并與圣智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代而有齊國。則是不乃竊齊國并與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墒怯^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盜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逼湮呐c《莊子》小異,即注所云,或有取莊周《胠篋》而充次第者也。竊疑《鬼谷》篇目既經(jīng)陶弘景刪定,不應(yīng)唐世尚有此篇。趙蕤生于開元,與尹知章同時,可為是尹非陶之證。錄之以俟博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37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