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謀
南懷瑾先生說:“不向既成勢力低頭——已是既成勢力,投靠不上。不向反對的意見妥協——既然反對,和他妥協也沒有用。不向不贊成的人士拉攏——不贊成的人拉攏了也不可靠?!边@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所要表達的意思。除此之外,思想目的不同,也無法達成共識,無法共謀。對此,南懷瑾先生說出的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在這一點上,他自己深有體會。
眾所周知,南懷瑾先生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在學術上,他更是一個原則性非常強的人。他曾赴臺灣講學、治學。起初,南先生始終沒有正式、固定的工作,十多年來,他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在眾多的誘惑面前,他始終與當時的臺灣政治勢力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愿與之合作。
有一次,南懷瑾先生在高雄岡山空軍基地發(fā)表演講,當時正好蔣介石在現場,聽完南先生的演講,蔣介石感覺遇到了知音,深為南先生的某些觀點所感動?;氐脚_北以后,蔣介石立即下令成立“復興中華文化委員會”,并且親自寫信邀請南懷瑾主持實際工作。
對于當時處于“煮字療饑”的南懷瑾先生來說,這是一個絕好的改變生活狀況的機會,更可能是改變其學術地位的良機,但是,南懷瑾先生卻出人意料地婉言拒絕了。
因為就像南懷瑾先生說的那樣,“不向既成勢力低頭——已是既成勢力,投靠不上”,并且,欣然接受這樣的邀請,與南懷瑾先生一再主張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思想是相違背的。南先生始終堅持自由而真我的治學態(tài)度,所以他后來說:“從此變成御用文人,學術自由沒有了,還不如躲著他們比較好?!?/p>
南先生這樣的態(tài)度,用句俗話來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而用古人的話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正是秉著“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則,所以南先生才會在學術上有其獨特的建樹,在人格上有其令人欽佩的品行。
在我們的現實交友過程中,南先生這樣的原則,也正是我們應該堅持的。交友若不志同道合,久而久之,就會南轅北轍,不斷衍生分歧,心理上也會越走越遠。思想目的不同,沒有辦法共同相謀,但并沒有說一定要排斥;沒有辦法互相討論、計劃一件事,只好各走各的路。
而交友若能志同道合,人生便如獲至寶,凡事有個商量的對象;任何艱難險阻面前,有所依靠,相互扶持,實乃人生一大美事。真能如此,也便少有“欲將心事付琴瑤,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嘆息了。所以孟子說:“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p>
那么,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如何才能像南懷瑾先生一樣,一生秉持著“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則,進而實現君子之交,體會如水的幸福呢?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第一,要解決南懷瑾先生提出的“識人難”問題,不斷提高自己識人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像南懷瑾先生那樣,多讀書,讀好書,從提高自身修養(yǎng)開始;第二,要有南懷瑾先生貧而不屈、持之以恒的氣節(jié)。在名利的誘惑面前,要有免疫力。交友要實現君子之交,而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君子;第三,誠信交友,禮儀交友,做一個別人認為值得深交的人。誠如知己一樣,世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要實現“道相同,足以為謀”這樣的目標,就應該如南懷瑾先生一樣,先做好自己。
在我們的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實現君子之交,體會如水的平淡之福,就要從擇友開始,堅持“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交友原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41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