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夜晚》李平散文賞析我自然是知道終有這一天的。
可是當夜里11點在醫(yī)院與哥哥交班回到家剛迷迷糊糊地睡著,手機鈴聲忽然劇烈地響起來時,我立即明白,最后的時刻到了。在慌亂中我從床上急遽躍起,披上外套,沖向電梯間。
茫茫夜色里,正好有一輛閃著燈光的出租車駛來,“嘎”的一聲停在我面前。
“中山醫(yī)院留觀室!”我急切地、啞啞地喊道。中山醫(yī)院就是中山醫(yī)院,司機怎么知道“留觀室”在哪兒呢,這是我后來才想清楚的。司機顯得并不那么匆忙,而是等我坐穩(wěn)、把車門關(guān)嚴實了,才踏下油門?!安灰?!已經(jīng)如此了,急了反而不行。”他好像明白發(fā)生了什么,用中年成熟男人的聲音溫和地、緩緩地說道。
習慣于夜行的出租車司機,或許是見多了這樣的情景,只是這么一說而已??墒怯谖?,這話語卻猶如神助般立刻使我那顆狂跳不寧的心稍稍安靜了下來。
留觀室里躺著的,幾乎全是已經(jīng)發(fā)布了“病危通知”的垂暮者,光線朦朦朧朧的。唯獨母親39號病床邊上的那盞黃燈刺眼地亮著,一輪輪的光暈反射到屋頂上。她的床已經(jīng)被白布幔圍了起來。幾個尚未入睡的病人感覺到異樣,吃力地抬起頭來,希望看到一些什么。但是一點聲音也沒有,一絲動靜也沒有。布幔里的人與這個世界已經(jīng)天地永隔。
我撫摸著母親的手,還是溫熱的,有點微汗。我捧著母親的頭顱,在她耳邊輕聲地呼喚著。她的喉嚨里忽然滾出一個模糊的聲響,我焦急地問詢旁邊的值班護士,她解釋說,這是已經(jīng)走了的人的回氣。我用沾了溫水的紗布拭去母親在最后時刻口鼻處滲出的隱隱血跡。母親90歲了,可是因為長時間的藥水注射,這會兒,面容又白又飽滿,就像一個天使。
今晚值班的是一位我們都已經(jīng)很熟了的老護士。她邊拔去母親身上的監(jiān)測儀和其他各種儀器的管子,邊低聲絮叨起來:“我婆婆就是喜歡搓麻將,從早到晚,勸說沒用,也只能讓她去了。聽說你母親晚年的愛好很高雅的,好像喜歡書法和京劇什么的……”
是呀,母親被救護車緊急送去醫(yī)院的前一天還戴著眼鏡在寫毛筆字,我們都以為她很快就會回來的(以前不一直是這樣的么?)。她那臨窗的小寫字桌上,一切如常,紙還鋪展著,筆還斜擱著,墨跡依稀飄香,小文竹在斑駁的窗臺上弱弱地然而頑強地生長著,都在等著主人坐回桌旁的椅子,把身上暖和的氣息傳導給它們。
護工小劉趁著身體還是軟的,趕緊給母親擦身、更衣。更衣畢,老護士環(huán)顧一圈后輕輕地說:“親屬都到了,那我就宣布,人已經(jīng)沒了。你們都看一下表,現(xiàn)在是4月5日23點55分。工友馬上就來?!?/p>
母親的身體漸漸變涼了,再也不會溫暖過來。我記起她最近說的一句話:“不知怎么的,周圍什么聲音也沒有,眼簾常常像幕布一樣落下來?!蔽胰滩蛔∠肟?,鼻翼動了幾下,但還是忍住了。
年輕的工友用藍色的大布將母親包裹起來,又用繩子把兩頭扎住。毫無生息的母親被抬上推車,送往不遠處的太平間。
深夜里,萬籟俱靜,星星是那么遙遠、寒冷。我們兄弟一面一個扶著推車的兩端,和工友一起在醫(yī)院側(cè)邊的小道上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走到盡頭了,夜空里響起了工友的一聲吆喝,只見一個白衣老者很快從邊屋小門掀簾而出,一面扣著衣衫一面揉著眼睛,顯然是睡夢中被叫醒的。
“來啦。”老人淡淡地說道,不知是對自己還是對我們說的。他慢慢走過來,用力拉開隔壁兩扇高大的、鏤著花紋的黑色木門,“進去吧!”
黑色大門的邊框和墻面雪白雪白的,肅穆、森然。墻上兩掛玻璃方燈像一雙守護的眼睛。大門右邊的墻上嵌著一塊老舊的石碑,正中鐫刻著“備殮室”三個繁體字,右邊和左邊的小字分別是:“民國二十五年”和“上海殯儀館捐建”。
滿屋子的涼氣,滿眼一排排編了號的存放遺體的鐵格子。
老人拉開編號“18”的格子,指導我們將裹著的母親從推車上挪到專用的躺墊上,然后緩緩送入鐵門,接著,最后,關(guān)上鐵門。
“鞠三個躬吧?!笨次覀円酪啦簧岬臉幼?,老人在邊上輕聲說。
邁出大門的時候,我們身后又傳來老人誠摯的聲音:“一個好數(shù)字?!?/p>
第二天正好有課,自然是沒法去上了。一大早,我就給兩個班級的班長發(fā)了短信。學生們一定會理解我的,除此,你還期望什么呢?
至今令我想不明白的是,我首先收到的兩條短信不是來自班長,而是兩個當時我并沒有什么交往的學生。
白凈、修長的小為寫道:“老師節(jié)哀?。ㄒ粋€難受、哭泣的表情)您說過的,不斷適應(yīng)變化才是成長。愿您一切安好。”這是第一條安慰我的短信,用了我自己講過的話。對呀,我是講過類似這樣的話,而且不止一次。我有點激動起來。
緊接著,是靜默、低調(diào)的彥珺的文字:“老師上次給我的話很受用。剛聽到,老師可能有十分悲痛的事情發(fā)生,也不知是否真實。這里我也送老師一句話:‘生和死其實是一樣的,死就是生的一部分?!ù迳洗簶洌薄?/p>
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想起來了——那次她向我解釋晚交作業(yè)的原因是一位“老友”的意外“離去”時,我也是這么說的。我說:“不要太難受。適應(yīng)變動不居的生活狀態(tài),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我怎么也沒有想到,在這傷心的時刻,是如此年輕的學生們給了我心靈的慰藉,我有點慚愧。我馬上回復她:“就某種意義上說,師生也是相對的。”這完全是肺腑之語。這會兒,我就是一個可憐的、要“大人”引領(lǐng)和指教的“孩子”。
母親逝于清明節(jié)的當天,這一定是上蒼的安排。
后面幾日的天氣一直都很晴朗。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
《最后的夜晚》李平散文賞析 我自然是知道終有這一天的。
可是當夜里11點在醫(yī)院與哥哥交班回到家剛迷迷糊糊地睡著,手機 *** 忽然劇烈地響起來時,我立即明白,最后的時刻到了。在慌亂中我從床上急遽躍起,披上外套,沖向電梯間。
茫茫夜色里,正好有一輛閃著燈光的出租車駛來,“嘎”的一聲停在我面前。
“中山醫(yī)院留觀室!”我急切地、啞啞地喊道。中山醫(yī)院就是中山醫(yī)院,司機怎么知道“留觀室”在哪兒呢,這是我后來才想清楚的。司機顯得并不那么匆忙,而是等我坐穩(wěn)、把車門關(guān)嚴實了,才踏下油門?!安灰保∫呀?jīng)如此了,急了反而不行?!彼孟衩靼装l(fā)生了什么,用中年成熟男人的聲音溫和地、緩緩地說道。
習慣于夜行的出租車司機,或許是見多了這樣的情景,只是這么一說而已??墒怯谖遥@話語卻猶如神助般立刻使我那顆狂跳不寧的心稍稍安靜了下來。
留觀室里躺著的,幾乎全是已經(jīng)發(fā)布了“病危通知”的垂暮者,光線朦朦朧朧的。唯獨母親39號病床邊上的那盞黃燈刺眼地亮著,一輪輪的光暈反射到屋頂上。她的床已經(jīng)被白布幔圍了起來。幾個尚未入睡的病人感覺到異樣,吃力地抬起頭來,希望看到一些什么。但是一點聲音也沒有,一絲動靜也沒有。布幔里的人與這個世界已經(jīng)天地永隔。
我撫摸著母親的手,還是溫熱的,有點微汗。我捧著母親的頭顱,在她耳邊輕聲地呼喚著。她的喉嚨里忽然滾出一個模糊的聲響,我焦急地問詢旁邊的值班護士,她解釋說,這是已經(jīng)走了的人的回氣。我用沾了溫水的紗布拭去母親在最后時刻口鼻處滲出的隱隱血跡。母親90歲了,可是因為長時間的藥水注射,這會兒,面容又白又飽滿,就像一個天使。
今晚值班的是一位我們都已經(jīng)很熟了的老護士。她邊拔去母親身上的監(jiān)測儀和其他各種儀器的管子,邊低聲絮叨起來:“我婆婆就是喜歡搓麻將,從早到晚,勸說沒用,也只能讓她去了。聽說你母親晚年的愛好很高雅的,好像喜歡書法和京劇什么的……”
是呀,母親被救護車緊急送去醫(yī)院的前一天還戴著眼鏡在寫毛筆字,我們都以為她很快就會回來的(以前不一直是這樣的么?)。她那臨窗的小寫字桌上,一切如常,紙還鋪展著,筆還斜擱著,墨跡依稀飄香,小文竹在斑駁的窗臺上弱弱地然而頑強地生長著,都在等著主人坐回桌旁的椅子,把身上暖和的氣息傳導給它們。
護工小劉趁著身體還是軟的,趕緊給母親擦身、更衣。更衣畢,老護士環(huán)顧一圈后輕輕地說:“親屬都到了,那我就宣布,人已經(jīng)沒了。你們都看一下表,現(xiàn)在是4月5日23點55分。工友馬上就來?!?/p>
母親的身體漸漸變涼了,再也不會溫暖過來。我記起她最近說的一句話:“不知怎么的,周圍什么聲音也沒有,眼簾常常像幕布一樣落下來。”我忍不住想哭,鼻翼動了幾下,但還是忍住了。
年輕的工友用藍色的大布將母親包裹起來,又用繩子把兩頭扎住。毫無生息的母親被抬上推車,送往不遠處的太平間。
深夜里,萬籟俱靜,星星是那么遙遠、寒冷。我們兄弟一面一個扶著推車的兩端,和工友一起在醫(yī)院側(cè)邊的小道上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走到盡頭了,夜空里響起了工友的一聲吆喝,只見一個白衣老者很快從邊屋小門掀簾而出,一面扣著衣衫一面揉著眼睛,顯然是睡夢中被叫醒的。
“來啦。”老人淡淡地說道,不知是對自己還是對我們說的。他慢慢走過來,用力拉開隔壁兩扇高大的、鏤著花紋的黑色木門,“進去吧!”
黑色大門的邊框和墻面雪白雪白的,肅穆、森然。墻上兩掛玻璃方燈像一雙守護的眼睛。大門右邊的墻上嵌著一塊老舊的石碑,正中鐫刻著“備殮室”三個繁體字,右邊和左邊的小字分別是:“民國二十五年”和“上海殯儀館捐建”。
滿屋子的涼氣,滿眼一排排編了號的存放遺體的鐵格子。
老人拉開編號“18”的格子,指導我們將裹著的母親從推車上挪到專用的躺墊上,然后緩緩送入鐵門,接著,最后,關(guān)上鐵門。
“鞠三個躬吧?!笨次覀円酪啦簧岬臉幼?,老人在邊上輕聲說。
邁出大門的時候,我們身后又傳來老人誠摯的聲音:“一個好數(shù)字。”
第二天正好有課,自然是沒法去上了。一大早,我就給兩個班級的班長發(fā)了短信。學生們一定會理解我的,除此,你還期望什么呢?
至今令我想不明白的是,我首先收到的兩條短信不是來自班長,而是兩個當時我并沒有什么交往的學生。
白凈、修長的小為寫道:“老師節(jié)哀!(一個難受、哭泣的表情)您說過的,不斷適應(yīng)變化才是成長。愿您一切安好?!边@是第一條安慰我的短信,用了我自己講過的話。對呀,我是講過類似這樣的話,而且不止一次。我有點激動起來。
緊接著,是靜默、低調(diào)的彥珺的文字:“老師上次給我的話很受用。剛聽到,老師可能有十分悲痛的事情發(fā)生,也不知是否真實。這里我也送老師一句話:‘生和死其實是一樣的,死就是生的一部分?!ù迳洗簶洌?。
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想起來了——那次她向我解釋晚交作業(yè)的原因是一位“老友”的意外“離去”時,我也是這么說的。我說:“不要太難受。適應(yīng)變動不居的生活狀態(tài),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蔽以趺匆矝]有想到,在這傷心的時刻,是如此年輕的學生們給了我心靈的慰藉,我有點慚愧。我馬上回復她:“就某種意義上說,師生也是相對的?!边@完全是肺腑之語。這會兒,我就是一個可憐的、要“大人”引領(lǐng)和指教的“孩子”。
母親逝于清明節(jié)的當天,這一定是上蒼的安排。
后面幾日的天氣一直都很晴朗。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第一次看《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是2013年10月?,F(xiàn)在看到當時的記錄一面慨嘆竟然五年多了,以為沒過多久。另一方面覺得看過的書標記一下還是有必要的,即使當時一個記號一個詞,回頭再看時也能回憶起些許當時看書的些許感觸。當時打了五顆星,現(xiàn)在依舊是五顆,只是沒有當時看過后那種驚喜的感覺了。
作者是智利的羅貝托波拉尼奧,關(guān)于生平做過的事寫的是流浪者、詩人。地球上最后的夜晚這本短篇小說集,果真像作者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遇到的人聽到的事——藝術(shù)源于生活。
有一篇“戈麥斯帕拉西奧”,看時想起揚之水或者汪曾祺寫的文章來,作家到某個地方感受當?shù)仫L土人情,當?shù)氐木庉嫴炕蛘呶幕康娜藥ьI(lǐng)參觀之類的事。這篇的不同在于將帶領(lǐng)者的生活摻雜進來,那么一篇觀光散文就變成了一篇小說,“我”無可奈何地聽,卻能聽得出對方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及心境。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看時完全記得情節(jié),但還是有一絲提心吊膽,擔心父子倆的這次旅途中會出現(xiàn)什么再也回不去的大事件。事件正要發(fā)生的時候,故事結(jié)束了,旅程還在繼續(xù)。
“圣西尼”講的是“我”與圣西尼之間的筆友故事,一個是我喜歡的作家,一個是正要起步寫作生涯的我。我寫信給圣西尼,意料不到收到圣西尼的回信和鼓勵,更加積極地參與寫作比賽,并與圣西尼相互鼓舞。以寫作為生的我們并非生活中的得獎?wù)?,捉襟見肘的困境就像家常便飯充斥在生活里?br>
“一件文學奇事”講的是B寫了一本書嘲笑某些作家的書,書中嘲笑的對象之一A,有知名度、有錢、有讀者。B覺得對方早已關(guān)注他,因為看過他的這本書也知道自己隱喻嘲諷的人是他。B千方百計關(guān)注A的動向,后來打聽到A家的電話便不斷電話去想和A見一面。至于為什么見面,見面要說什么做什么,B根本沒有底兒。A對B沒什么概念,關(guān)于在書評中對B寫的書的點評也比較中肯。B通過自己的臆想將A設(shè)置為假想敵。作者在對B的描述中不留余地,如果B代表作者本人,佩服作者犀利的描寫,還有就是能寫得出來。真實地面對自己有時不是很難,難在還要把這種真實一字一句地描述出來,沒有辯解也沒有虛飾。
“通話”用短短的篇幅寫了一場瘋狂地單戀,B與昔日情人X通過電話再次取得聯(lián)系,得以再續(xù)前緣。B欣喜若狂,覺得這次一定可以和X共譜連理。他前往X所在的城市見面,和X共度的每一夜都讓B再次感到愛情。誰知對方?jīng)]過多久就沒有任何理由的和他說算了。他不甘心也不接受這個結(jié)果,反復給X電話并去找X,X對他的死纏爛打并不買賬,說了不再見就是不再見。B一直不死心,直到有一天B被警察傳喚,了解他們交往的經(jīng)過,并告知X已經(jīng)死了。短短地篇幅中,作者將一個想愛一個決定跑的情感狀態(tài)寫得非常有畫面感,整個故事沒有太多血肉,好像只有一副骨架子,但血肉可以通過這幅骨架子自己添油加醋的加上去。
“毛毛蟲”寫的是一個逃學的孩子天天跑去書店看書的故事,他遇到一個每天坐在同一個地方的男人,他和這個男人聊天,還一起看過一場電影。這個神秘男子生了一場病,孩子幫他買藥,照料。這個神秘的男人是誰呢?他好像懂的很多又有很多故事。我們期待著有故事的人的講述,然而故事在此戛然而止。
“安妮穆爾的生平”是篇幅較長的一個故事,畢竟講的是生平嘛。這個女人一生漂泊,不斷遇到男人,可是她遇到的每個男人好像都不太著調(diào)?!拔摇焙桶材菀灿羞^一陣子交往,后來以安妮離開作為結(jié)束。顛沛的生活并沒有令安妮失去自帶的光環(huán),好像她過著的有了上頓沒下頓,從一個地方輾轉(zhuǎn)到另一個地方的生活,正是對她這個人的滋養(yǎng)。
“小眼席爾瓦”讓我想起毛姆寫的關(guān)于印度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關(guān)于未成年人受虐待和遭受性虐待的事兒,由席爾瓦講給我聽的關(guān)于席爾瓦親身經(jīng)歷的事。看完久久回不過神兒來。
……基本上這本書里的B也好,我也好,大多和文學有關(guān),幾乎每個人的世界都支離破碎,但是又有些許的希望隱藏在文字中。引用作者一句話作為結(jié)束吧:“我們不會停止閱讀,即使每本書總有讀完的時候,如同我們不會停止生活,即使死亡必然來臨?!?/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43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