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灘村》竇增新散文賞析我們是在深秋到達和尚灘村的。驅車行進于崎嶇的山道,深秋的美景撲面而來。站立路兩旁的火炬、銀杏樹,用雨后鮮艷的葉子快速閃過車窗;滿山坡的楓樹、楸以及山楂,點亮著無盡秋的秀色;火紅的柿子高掛在遠處的枝頭,像一盞盞小燈籠若隱若現(xiàn);蒼松、翠柏用墨綠浸染了重重大山,野菊花的點點金黃自然就是群山墨玉繡袍上的亮甲了。
村落坐西北朝東南,北山為三皇尖,南山為盤嶺角,東山為佳東嶺,西山為雙庵嶺,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道順河溝走向進入村內(nèi)。村莊成不規(guī)則狀,村中路旁臨近河溝東西各保留古井一口,水質清冽甘甜,井水充沛。西南、東南兩水相匯村西南深山溝。溝底和尚灘水庫奇石林立,有“五龍嬉母”奇觀。水庫壩底出水處篆體書“和尚灘水庫”幾個大字,字體遒勁有力。水流出庫,蜿蜒三五里,又匯入柳林水庫。
村民們坐在河邊的古井臺上三五成群地吃著午飯,閑聊著三農(nóng)補貼的話題。雨后山澗聚集的雨水正緩緩地流過村中的河溝,一大一小兩頭驢,在高可沒頂?shù)囊安葜杏崎e地啃著青草,對遠道而來的我們大聲地叫著。家犬靜臥,雞群往來。山村閑逸的慢生活一點點撲面襲來。
村落背靠西山雙庵嶺,主峰王垴峰,上有古廟遺跡。相傳以前廟宇聳立香火鼎盛,至明中期,廟內(nèi)只剩一老一小兩個和尚。小和尚去廟口行盆趕會,回去時天氣突變、烏云滾滾,到柳林時遇烏鴉攔路樹頂鳴叫,小和尚聽為“廟宇倒和尚跑”,說與老和尚,老和尚不信,并大聲呵斥小和尚怎么能聽懂鳥語?老和尚不但不跑,反而進入廟內(nèi)緊抱著一大壺黃金和珠寶不放。小和尚獨自逃跑。不久大雨傾盆,山體滑坡壓倒寺廟,老和尚、廟以及黃金一同成為一灘糊涂。
村西南山坡頂留有老寨墻遺址,當?shù)厝朔Q之為“小大寨”,寨墻為石頭堆砌,寬一米五,高兩米左右,大致呈橢圓形,隨山就勢,起伏波瀾壯闊,周長約一里許。據(jù)傳說該寨為穆桂英大戰(zhàn)白天祖之地,也有人說是岳家軍抗金作戰(zhàn)的地方,專家隨從,基本可以斷定的是古代戰(zhàn)爭時期防御作戰(zhàn)的軍事堡壘遺跡。
秋色深深,風景無限,最后我們登上了周邊最高的山頂。夕陽正斜,天格外的藍,白云飄蕩,淡淡的山嵐似有似無,但是山下的古村落猶在、古文化猶在。
我們腳下站的叫盤角嶺,半山腰有一橢圓形深坑,水碧透綠,雨水豐沛時有涌泉出。深坑扁徑約六米,長徑約十二米,坑底模糊,整個坑成扁擔橫徑形狀,傳說為“二郎擔山”插扁擔留下的痕跡,盤角嶺以及周邊諸山自然是二郎神楊戩擔來的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43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