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蕭統(tǒng)·《文選》序》原文鑒賞
式觀元始
,眇覿玄風(fēng)1
。冬穴夏巢之時
,茹毛飲血之世2
,世質(zhì)民淳
,斯文未作3
。逮乎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始畫八卦4,造書契
,以代結(jié)繩之治5
,由是文籍生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兑住吩唬骸坝^乎天文
,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6
。”文之時義遠矣哉7!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8
,大輅寧有椎輪之質(zhì)9;增冰為積水所成10
,積水曾微增冰之凜11。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
,變其本而加厲12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隨時變改
,難可詳悉。
嘗試論之曰:《詩序》云13:“詩有六義焉
,一曰風(fēng)
,二曰賦,三曰比
,四曰興
,五曰雅
,六曰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劣诮裰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異乎古昔。古詩之體
,今則全取賦名14
。荀、宋表之于前15
,賈
,馬繼之于末16。自茲以降
,源流實繁17
。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18
,戒畋游則有《長楊》
、《羽獵》之制19。若其紀一事
,詠一物
,風(fēng)云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
,推而廣之
,不可勝載矣。又楚人屈原
,含忠履潔20
,君非從流,臣進逆耳21
,深思遠慮
,遂放湘南22。耿介之意既傷
,壹郁之懷靡訴23
。臨淵有懷沙之志24,吟澤有憔悴之容25
。騷人之文
, 自茲而作。
·《文選》序》原文鑒賞.png)
詩者
,蓋志之所之也26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蛾P(guān)睢》
、《麟趾》27
,正始之道著;桑間,濮上28
,亡國之音表
。故風(fēng)雅之道,粲然可觀
。自炎漢中葉29
,厥途漸異。退傅有《在寢》之作30;降將著“河梁”之篇31
,四言五言
,區(qū)以別矣32。又少則三字
,多則九言33
,各體互興,分鑣并驅(qū)34
。頌者35
,所以游揚德業(yè),褒贊成功
。吉甫有“穆若”之談36
,季子有“至矣”之嘆37。舒布為詩
,即言如彼38;總成為頌
,又亦若此39。次則箴興于補闕
,戒出于弼匡40
,論則析理精微,銘則序事清潤41
,美終則誄發(fā)
,圖像則贊興42。又詔誥教令之流
,表奏牋記之列43
,書誓符檄之品
,吊祭悲哀之作44
,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45
,篇辭引序
、碑碣志狀46,眾制鋒起
,源流間出
。譬陶匏異器47
,并為入耳之娛;黼黻不同48,俱為悅目之玩
。作者之致
,蓋云備矣49。
余監(jiān)撫余閑50
,居多暇日
,歷觀文囿,泛覽辭林
,未嘗不心游目想
,移晷忘倦51。自姬漢以來
,眇焉悠邈52
,時更七代,數(shù)逾千祀53
。詞人才子
,則名溢于縹囊54;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55
。自非略其蕪穢
,集其清英56,蓋欲兼功
,大半難矣57
。若夫姬公之籍58,孔父之書59
,與日月具懸
,鬼神爭奧,教敬之準式
,人倫之師友
,豈可重以芟夷60,加以剪裁?老莊之作61
,管孟之流62
,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
,今之所撰63
,又以略諸。若賢人之美辭
,忠臣之抗直
,謀夫之話,辨士之端64
,冰釋泉涌
,金相玉振65
。所謂坐狙丘,議稷下66
,仲連之卻秦軍67
,食其之下齊國68,留侯之發(fā)八難69
,曲逆之吐六奇70
,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
,概見墳籍71
,旁出子史72。若斯之流
,又亦繁博
,雖傳之簡牘73,而事異篇章
,今之所集
,亦所不取。至于記事之史
,系年之書74
,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75
,方之篇翰
,亦已不同。若其贊論之綜輯辭采76
,序述之錯比文華77
,事出于沈思,義歸乎翰藻78
,故與夫篇什
,雜而集之。遠自周室
,迄于圣代79
,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云爾
。
凡次文之體
,各以匯聚。詩賦體既不一
,又以類分
,類分之中
,各以時代相次
。
【注釋】 1式:發(fā)語辭
。元始:即原始,指遠古時代
。眇:通渺
,謂遠。覿:看
。玄風(fēng):遠古的風(fēng)俗
。2冬穴夏巢:冬天掘洞而居,夏天搭棚而住
。茹毛飲血:生吃鳥獸之肉并飲其血
。3質(zhì):質(zhì)樸。文:文章
。4逮:到
。伏羲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八卦:《周易》中八種基本圖形
,名為乾
、坤、坎
、離
、艮、震
、兌
、巽。分別代表八種自然現(xiàn)象
。5書契:指文字
。結(jié)繩之政:傳說在沒有文字的上古時期,曾用結(jié)繩的方法紀事
,大結(jié)記大事
,小結(jié)記小事。6天文:指日
、月
、星辰
。時變:四季的變化
。人文:指文化典章等
。7時義:對于時代的意義
。8椎輪:最簡陋的小車
。輅:車
。9寧有:猶言何有
。10增:通層
。增冰:厚冰。11曾微:猶言曾無
。凜:寒
。12踵:因、繼
。華:文飾
。變本:改革原貌。厲:甚
。13《詩序》:指《毛詩序》
。14古詩二句: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兩句言:賦本是古詩的一種,現(xiàn)在則被稱為賦了
。15荀:即荀子
,著有《賦篇》。宋:宋玉
。著有《風(fēng)賦》
、《高唐賦》等。16賈
、馬:指賈誼和司馬相如
。同為漢賦作家。賈誼有《鵩鳥》
、《吊屈原》等賦
。司馬相如有《上林》、《子虛》
、《大人》等賦
。17以降:以下。18述邑居:描述都市風(fēng)物
。憑虛:即憑虛公子
,為張衡《西京賦》中的假托人物。亡是:即亡是公
,為司馬相如《上林賦》中的假托人物
。19畋:打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堕L楊》
、《羽獵》二賦為楊雄所作。制:即作的意思
。20屈原:名平
,別號靈均。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偉大詩人。含忠履潔:滿腔忠誠
,行為高潔
。21匪:非。從流:從善如流
,喻勇于求善。臣進:謂臣下所進之言
。22放:放逐
。湘南:湘水之南。23耿介:剛直
。壹郁:憂憤不平
。靡:無。愬:傾訴
。24臨淵句:《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至于江濱……乃作《懷沙》之賦
。” 25吟澤句:《楚辭·漁父》:“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澤畔,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
。” 26所之:意為所適
。所往
。27《關(guān)睢》:為《詩·周南》的首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恩胫骸罚杭础恩胫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為《詩·周南》的末篇。28桑間:地名
,在今河南省濮陽縣南
。濮上:濮水之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抖Y記·樂記》:“桑間濮上之音
,亡國之音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29炎漢:古人講陰陽五行
,漢被認為屬于火德,故稱炎漢
。30退傅:退位之傅
,指韋孟。韋孟曾做過楚元王及其兒、孫的傅
、退位后居鄒
,作《在鄒》詩。此詩今存
,為四言句式
。31降將:指李陵。李陵在漢武帝時被拜為騎都尉
,率兵出擊匈奴
,戰(zhàn)敗投降。舊說為李陵所作的與《與蘇武》詩有“攜手上河梁”之句
。32四言五言:指詩歌的句式
。33三字:指三言詩,如漢《安世房中歌》等
。九言:指九言詩
,據(jù)說最早的作者為魏高貴鄉(xiāng)公曹髦。34分鑣并驅(qū):原指騎乘各異而并馳
。比喻各種詩體并興與發(fā)展
。35頌者:《毛詩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36吉甫:即尹吉甫
,周代卿士
,據(jù)說《詩·大雅·蒸民》為他所作。詩中有“穆如清風(fēng)”之句
。37季子: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札
。他聘問魯國觀樂時,聽到歌《頌》
,便贊美道:“至矣哉
。”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38舒布:展示敷陳
。言。助詞
。39總成:總括而成
。40箴:一種寄寓規(guī)戒的文體。補闕:彌補缺點
。戒:一種君主
、長輩勸戒臣屬
、晚輩的文體。弼匡:幫助匡正
。41論:一種分析事理的文體
。銘:一種記贊題刻事、物的文體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段男牡颀垺ゃ戵稹罚骸般懻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觀器必也正名
,審用貴乎盛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42美終:贊美有功業(yè)而終者
。贊:一種贊頌人物德行功業(yè)的文體
。此句呂延濟注:“若有德者
,后世圖畫其形,為文以贊美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六臣注《文選》) 43詔誥教令:為四種文體,屬于古代帝王或朝廷所發(fā)的不同種類的公文
。表奏:古代臣下對其主進言陳事的兩種文體
。箋記:亦為二種文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段男牡颀垺洝罚骸坝浿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進已之志也。箋者
,表也
,表識其情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44書誓符檄
、吊祭悲哀:為古代的八種文體。45答客:亦為文體之一種
,如《答客難》
、《答賓戲》之類。46篇辭引序
、碑碣志狀:并為文體名
。47陶:指塤,古代吹奏樂器
,用土制成
。匏(pao):葫蘆的一種
。在此指用匏作成的樂器。48黼黻(fufu):古代禮服上繡飾的花文
。49備:完備
。50監(jiān):監(jiān)國,謂皇帝外出
,由太子代攝國政
。撫:撫軍,謂從天子外出巡行
。51文囿:文壇
,文苑。晷(gui):日影
。52姬:指周代
,周為姬姓。眇焉悠邈:謂年代久遠
。53更:更替
。七代:指周、秦
、漢
、魏、晉
、宋
、齊。祀:年
。54縹囊:盛書的淡青色布袋
。55緗帙:用淺黃色織物作成的書套。56蕪穢:糟粕
。清英:精華
。57大半難:非常困難。58姬公:指周公
。為周武王之弟
。武王死死曾輔政多年。59孔父:指孔子
。60芟夷:原指除草
,此謂刪節(jié)文章。61老莊:指
老子、
莊子。二人為先秦道家學(xué)派代表。其著作為《莊子》
、《老子》
。62管孟:指管子與孟子
。其著作為《管子》與《孟子》。63撰:編選
。64端:舌端:《韓詩外傳》:“避辯士之舌端
。”65金相玉振:金質(zhì)玉聲
。謂內(nèi)容豐富
,文彩斐然。66狙丘
、稷下:并為齊國地名
。《文選·與楊德祖書》李善注引《魯連子》:“齊之辯者
,曰田巴
,辯于狙丘而議于稷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67仲連:即魯仲連
。《戰(zhàn)國策·趙策三》載:趙孝成王時
,秦圍邯鄲
,魏王使者辛垣衍勸趙尊秦為帝
。魯仲連時在趙
,嚴斥辛垣衍,秦將聞此事
,退軍五十里
。68食其(yiji):即酈食其。楚漢戰(zhàn)爭時
,他說服齊王田廣歸漢
,下齊七十余城。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69留侯:張良的封號
。《史記·留侯世家》載:漢高祖劉邦聽酈食其之言
,欲復(fù)封六國之后
,張良用八事難之,遂使高祖轉(zhuǎn)意
。70曲逆:陳平的封號
。《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輔佐劉邦
,曾六出奇計
。71墳籍:在此泛指書籍
。72子史:指諸子之作與史家之書。73簡牘:古代無紙
,書于竹上曰簡
,書于版上曰牘。74系年之書:謂史書
。75紀別異同:記述遠近異同之事
。76綜輯:聯(lián)綴。77錯比:巧妙地組織安排
。78翰藻:文華辭藻
。79圣代:指梁。
【今譯】 回顧一下遙遠的原始時代的民情世風(fēng)
,那時人們在冬天就掘洞而處
,夏季便搭棚而居,并且生吃鳥獸的肉
,飲它們的血
,世風(fēng)質(zhì)樸,民情淳厚
,連文字
,文章也沒有。到伏羲氏為天下王時
,才開始作八卦
,造文字,以此代替了結(jié)繩的記事辦法
,隨之就有了文字記載
。《周易》云:“觀察日月星辰等天體現(xiàn)象
,以了解時代的變化
,觀察人文(文化典章等),以施教化
,可服天下
。文的時代意義是非常大的。大車是由簡陋的小車發(fā)展而來的
,但后者已不象前者那樣粗質(zhì);厚冰是因積水結(jié)凍而成
,可積水遠沒有厚冰那般寒冷。為什么呢?是由于事物繼續(xù)發(fā)展
、變化所致
。事物是這樣,文也是如此
,它總是隨時代而變化
,很難一一論述清楚
。
可以試著分析一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睹娦颉吩疲骸霸娪辛x
,一曰風(fēng),二曰賦
,三曰比
,四曰興,五曰雅
,六曰頌
。”至于當今的作者
,已不同于古人了
。在古代本屬于詩的那種文體,現(xiàn)在全被稱為賦
。這一情況在以前表現(xiàn)在荀子
、宋玉的身上,后來又被賈誼與司馬相如繼承下來
。自那時以后
,開的源流就繁多了。記述邑居的有《西京》
、《上林》等賦
,勸戒不要沉溺于野游田獵的作品則有《長楊》、《羽獵》等
。至于那些記一事
,詠一物及表現(xiàn)風(fēng)云草木
,魚蟲禽獸的賦作
,若推而廣之,則更多了
。另有楚國的屈原
,滿腔忠誠,行為高潔
,然而楚國的君主就不愿從善
,聽不進逆耳之忠言,至使深思遠慮
,一心為國的屈原被放逐湘水之南
。挫傷了他的剛直之心,其胸中憤悶也無處訴說
。屈原在江邊寫了《懷沙》之作以抒志意
,行吟于澤畔面容憔悴
。騷體之作,即由此而興
。
詩歌乃是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
,情動于內(nèi)就要從語言上反映出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蛾P(guān)睢》
、《麟趾》即體現(xiàn)了正確和基本的大道,而產(chǎn)生于桑間
、濮上的音樂
,則具有亡國之音的性質(zhì)。因此風(fēng)雅道是粲然可觀的
。自漢代中期
,情況開始漸漸變化。退位之傅韋孟寫了《在鄒》詩;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作了“河梁”詩
。四
、五言詩便區(qū)別開來。另外有些詩句少則三言
,多則九字
,各種體裁互興,分別發(fā)展
。頌這種文體主要在于歌功頌德
。尹吉甫有“穆若”之美詞,吳公子季札有“至矣”的贊嘆
。敷陳成詩
,象前面(韋孟、李陵之詩)那樣;總括成頌又如這般
。再有箴這一文體由彌補差缺的動機而產(chǎn)生
,戒則出于幫助匡正的用意,論的特點是詳盡分析事理
,銘在于敘事清新圓潤
,誄記述已死而有功業(yè)者,贊也基本如此
。是隨著畫家贊美有德者
。另外還有詔、誥
、教
、令、表、奏
、箋
、記、書
、誓
、符、檄
、吊
、祭、悲
、哀
、答客、指事
、三言
、八言、篇
、辭
、引、序
、碑
、碣、志
、狀等
。這些文體大量興起,種類繁多
,就象土制樂器與竹木制樂器
,彼此雖然不同,但同樣使人悅耳
。又象相異的刺繡那樣
,均讓人有悅目之感。作者的種種情致都可得到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