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三山志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屠隆:三山志序
屠隆
余登三山
,然后悟天地靈秀
,瑰異跌宕之觀無盡,而六合內(nèi)外之變幻要眇,而莫可究詰者何量也。夫茫茫元氣,谽谺翕張而出之
,聚而成象,名之曰“天”;聚而成塊
,名之曰“地”
。又天地之氣,結(jié)而為山
,融而為川
。川之大者,是為江海
,而江海之中
,又復(fù)有山。
東方朔《神異經(jīng)》所傳蓬萊
、方丈
、瀛洲三山,在大海中
,多珍禽異獸
,靈藥瑤草,往往為高情勝氣者所艷慕。又相傳以為巨鰲戴之
,橫波乘漲
,世罕得登,幾于恍惚汗漫
。而所謂金、焦
、北固三山者
,在潤州,靈詭空闊
,庶幾大海三山之亞
。

北固峙潤州北,頫臨長江
,沙岸若崩
,海門若畫,業(yè)稱南徐巨觀
。而金
、焦兩山,則屹然大江中流,琳宮金剎矗其上,而黿鼉蛟蜃走其下
。極煙云之吞吐
,洪波之硤擊,古今之滯遷
,朝市之互更,人物之銷沉,而了莫之易也
。振衣崇岡,濯足長流
,俯仰之間
,何其適也。美哉斯觀
,標(biāo)韻者可以濟勝
,拘奇者可以宣藻,立功者可以扼險
,知道者可以觀化
。玄朗之士,棲跡清曠
,島嶼中起
,洪波四周
,畫大江而居之,纖埃不到
,自為一丘
,與市廛隔絕。每當(dāng)煙銷霞散
,潮生月出
,海天萬里,一碧無滓
,灑然樂之
,超若羽化,蜉蝣塵埃
。知古焦光者流
,穆乎清風(fēng),一直出六合之外
,故曰標(biāo)韻者可以濟勝
。文人名流,登而捫焉
,覽其幽勝
,收其巨麗,而吐為瑤華文采;照乎江山
,而名字留于千古
。如張?zhí)幨繉O宗正,名章秀句
,至今與此山爭雄
,故曰拘奇者可以宣藻。英雄經(jīng)略之才
,乃心王室
,憑高眺遠
,顧瞻形勢
,澤國設(shè)險,海門雄踞
,扼咽喉而守要害
,則萬夫莫能濟,奸人不敢窺
,而大江南北
,高枕而臥,故曰立功者可以扼險江湖
。然而流山胡然而峙
,其翕蕩而不泐也
,孰為之宰?其浮空而不墜也,孰為之根?是天地之至妙也
。故曰知道者可以觀化
。而又在東南內(nèi)地,與三神山之遠浮海中
,恍惚汗漫
,而不可究詰者,異矣
。其地勝
,其形奇,其不巨
,其理核
,故足賞也。
萬歷辛巳冬日
,余陪都憲零陵呂公登三山
。公言于督學(xué)使者蘄水李公,李公欣然命二博士治三山志
,而以前序見屬
。夫天下名山,其高且巨者
,無如五岳;其神秀而幽邃者
,無如三十六洞天。奇峭險絕
,不及峨眉武夷
,而空曠有之,又兼茲四美
,庸可無紀乎!都憲督學(xué)兩公
,咸當(dāng)代名賢巨儒,一時咸以觀風(fēng)而來
,覽物紀勝
,行垂不朽。而余得以職事廁名其間
,則厚幸矣
。山靈有知,又寧不愉快此舉也耶!
三山
,指的是鎮(zhèn)江的北固
、金山和焦山。所處位置
,獨得天地精華
,江山形勝
,與天下山岳相比,別有趣致
。故而作者一開篇
,便提出了他對三山的獨到看法:“余登三山,然后悟天地靈秀
、瑰異跌宕之觀無盡
,而六合內(nèi)外之變幻要眇,而莫可究詰者何量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彼坪跆煜氯荷轿逶溃^于三山
。乍聽之下
,不免讓人迷惑,所以接下來便對這一觀點作出了論證
。
先說宇宙生成:元氣翕出
,聚而成象,即天;聚而成塊
,即地
。天地之氣,相結(jié)而為山
,相融則為川
。水之大者為江海,而大江海之中
,又有山
。這水中的山,往往奇幻怪異
,那海市蜃樓更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傳說中的東海蓬萊三山,“多珍禽異獸
,靈藥瑤草”
,巨鰲頂著它隨著波起伏,人們雖然心向往之
,卻很難登臨
。而金、焦
、北固三山卻與蓬萊三山不同,它在鎮(zhèn)江的長江之中
,既“靈詭空闊”
,有著蓬萊三山虛靈之美
,又可以登臨觀覽。這里用的方法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驼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
,云霞明滅或可睹”一樣
,都用海上三山來襯托,這樣
,便突出了潤州三山的美麗和神秘
。
接著具體描述潤州三山。北固山在北
,俯視長江
,有沙岸、海門
,風(fēng)物如畫
,堪為南徐壯觀,金山和焦山都屹然挺立在大江之中
,更加雄奇
。上面有琳宮金剎,下面有魚龜蛟龍
,煙云吞吐
,洪波硤擊,閱盡了古今變遷
、朝市互更
,人物銷沉和時空變幻、人世滄桑
,傲然屹立
,亙古莫易。在這里
,可振衣于崇岡
,濯足于長流,俯仰一世
,是何等的舒心愜意啊!在這壯美的山水中
,“標(biāo)韻者可以濟勝,拘奇者可以宣藻
,立功者可以扼險
,知道者可以觀化”,各得其所得
,樂其所樂
。接下去
,分別就標(biāo)韻者、拘奇者
、立功者
、知道者在三山的活動。由于這里纖塵不染
,與世隔絕
,別是一番天地。一旦煙銷霞散
,潮生月出
,海天一色,萬里如洗
,棲息其中
,自可“灑然樂之”,有飄飄然若羽化成仙之感
。在這里
,東漢隱士焦光一類的人,沐浴清風(fēng)
,竟超脫于天地之外
,升仙得道。所以說“標(biāo)韻者可以濟勝”
。這一段從棲息于山中的隱士高人來寫山的美
。至于文人名流,登山游覽
,江山巨麗盡收眼底
,發(fā)為文藻,俱為珠璣瑤華
,為江山增光生色
,而名垂千古,如張?zhí)幨繉O宗正的美妙文章
,至今尚與此山競爭高下
,所以說“拘奇者可以宣藻”。這一段從文士的登覽藻翰來寫山
。接著寫國士雄才
,忠于王室者,一旦在此處設(shè)險布防
,那么就是萬夫莫濟
,無法通過,奸人也不敢輕舉妄動,大江南北便可以高枕無憂
,所以說“立功者可以扼險江湖”
。這一段從軍事家的扼險防守來寫山
。但是這漂來的山為什么佇立在此?山勢砑開張而不能凝合
,誰是它的主宰呢?山懸浮在江中而墜不下去,根基又在哪里?這一系列神秘的問題可以啟發(fā)人們探究造化的變化
,所以說“知道者可以觀化”
,去觀看造物主的奇跡。這一段又從知道者的思索造化來寫山
。接著
,又從位置形勝上寫山。它在內(nèi)地
,可觀可賞
,與遠浮海中的三神山恍惚汗漫,無法觀賞品評的情況大不相同
。所以再總括說:“其地勝
,其形奇,其不巨
,其理核”
,有此四美,陶情寫志
,“故足賞也”
,潤州三山比海上三山更易使人親近。
“萬歷”以下記游三山及編修《三山志》并為之作序的緣起
。作者認為
,天下名山高大雄巨的莫過于五岳,神秀而幽邃的莫過于三十六洞天
,奇峭險絕的要數(shù)峨眉武夷了
。但是潤州三山,在空靈曠逸方面獨擅勝場
,而又兼具四美:地勝
、形奇、不巨
、理核
,怎能沒有記呢?這是作志作序的內(nèi)在原因。以下又表揚修志作序的意義
,以為這是永垂不朽
,光耀日月的盛事,能將自己的名字同《三山志》一道流傳不朽,是莫大的榮幸
。山神若有知
,對這一壯舉也該是欣慰愉快的。
本文為《三山志》序文
,描述了三山景色之美
,但又不拘囿于三山,而是放開筆墨
,拓開眼界
,縱論天下山川、海中仙山
,更聯(lián)系歷史
,說今道古,評點人物
,議論風(fēng)發(fā)
,情景相融,是一篇言簡意深的好文章
。
屠隆《三山志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屠隆:三山志序
屠隆
余登三山
,然后悟天地靈秀,瑰異跌宕之觀無盡
,而六合內(nèi)外之變幻要眇
,而莫可究詰者何量也。夫茫茫元氣
,谽谺翕張而出之
,聚而成象,名之曰“天”;聚而成塊
,名之曰“地”
。又天地之氣,結(jié)而為山
,融而為川
。川之大者,是為江海
,而江海之中
,又復(fù)有山。東方朔《神異經(jīng)》所傳蓬萊
、方丈
、瀛洲三山,在大海中
,多珍禽異獸
,靈藥瑤草,往往為高情勝氣者所艷慕。又相傳以為巨鰲戴之
,橫波乘漲
,世罕得登,幾于恍惚汗漫
。而所謂金
、焦、北固三山者
,在潤州
,靈詭空闊
,庶幾大海三山之亞
。
北固峙潤州北,頫臨長江
,沙岸若崩
,海門若畫,業(yè)稱南徐巨觀
。而金
、焦兩山,則屹然大江中流
,琳宮金剎矗其上
,而黿鼉蛟蜃走其下。極煙云之吞吐
,洪波之硤擊
,古今之滯遷,朝市之互更
,人物之銷沉
,而了莫之易也。振衣崇岡
,濯足長流
,俯仰之間,何其適也
。美哉斯觀
,標(biāo)韻者可以濟勝,拘奇者可以宣藻
,立功者可以扼險
,知道者可以觀化。玄朗之士
,棲跡清曠
,島嶼中起,洪波四周,畫大江而居之
,纖埃不到
,自為一丘,與市廛隔絕
。每當(dāng)煙銷霞散
,潮生月出,海天萬里
,一碧無滓
,灑然樂之,超若羽化
,蜉蝣塵埃
。知古焦光者流,穆乎清風(fēng)
,一直出六合之外
,故曰標(biāo)韻者可以濟勝。文人名流
,登而捫焉
,覽其幽勝,收其巨麗
,而吐為瑤華文采;照乎江山
,而名字留于千古。如張?zhí)幨繉O宗正
,名章秀句
,至今與此山爭雄,故曰拘奇者可以宣藻
。英雄經(jīng)略之才
,乃心王室,憑高眺遠
,顧瞻形勢
,澤國設(shè)險,海門雄踞
,扼咽喉而守要害
,則萬夫莫能濟,奸人不敢窺
,而大江南北
,高枕而臥,故曰立功者可以扼險江湖
。然而流山胡然而峙
,其翕蕩而不泐也,孰為之宰?其浮空而不墜也
,孰為之根?是天地之至妙也
。故曰知道者可以觀化。而又在東南內(nèi)地
,與三神山之遠浮海中
,恍惚汗漫,而不可究詰者
,異矣
。其地勝
,其形奇
,其不巨
,其理核
,故足賞也。
萬歷辛巳冬日
,余陪都憲零陵呂公登三山。公言于督學(xué)使者蘄水李公
,李公欣然命二博士治三山志
,而以前序見屬。夫天下名山
,其高且巨者
,無如五岳;其神秀而幽邃者,無如三十六洞天
。奇峭險絕
,不及峨眉武夷,而空曠有之
,又兼茲四美
,庸可無紀乎!都憲督學(xué)兩公,咸當(dāng)代名賢巨儒
,一時咸以觀風(fēng)而來
,覽物紀勝,行垂不朽
。而余得以職事廁名其間
,則厚幸矣。山靈有知
,又寧不愉快此舉也耶!
三山
,指的是鎮(zhèn)江的北固
、金山和焦山。所處位置
,獨得天地精華,江山形勝
,與天下山岳相比
,別有趣致。故而作者一開篇
,便提出了他對三山的獨到看法:“余登三山,然后悟天地靈秀
、瑰異跌宕之觀無盡
,而六合內(nèi)外之變幻要眇,而莫可究詰者何量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坪跆煜氯荷轿逶溃^于三山
。乍聽之下
,不免讓人迷惑,所以接下來便對這一觀點作出了論證
。
先說宇宙生成:元氣翕出
,聚而成象,即天;聚而成塊
,即地
。天地之氣,相結(jié)而為山
,相融則為川
。水之大者為江海,而大江海之中
,又有山
。這水中的山,往往奇幻怪異
,那海市蜃樓更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傳說中的東海蓬萊三山,“多珍禽異獸
,靈藥瑤草”
,巨鰲頂著它隨著波起伏,人們雖然心向往之
,卻很難登臨
。而金
、焦、北固三山卻與蓬萊三山不同
,它在鎮(zhèn)江的長江之中
,既“靈詭空闊”,有著蓬萊三山虛靈之美
,又可以登臨觀覽
。這里用的方法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海客談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一樣
,都用海上三山來襯托
,這樣,便突出了潤州三山的美麗和神秘
。
接著具體描述潤州三山
。北固山在北,俯視長江
,有沙岸
、海門,風(fēng)物如畫
,堪為南徐壯觀
,金山和焦山都屹然挺立在大江之中,更加雄奇
。上面有琳宮金剎,下面有魚龜蛟龍
,煙云吞吐
,洪波硤擊,閱盡了古今變遷
、朝市互更
,人物銷沉和時空變幻、人世滄桑
,傲然屹立
,亙古莫易。在這里
,可振衣于崇岡
,濯足于長流,俯仰一世
,是何等的舒心愜意啊!在這壯美的山水中
,“標(biāo)韻者可以濟勝
,拘奇者可以宣藻,立功者可以扼險
,知道者可以觀化”
,各得其所得,樂其所樂
。接下去
,分別就標(biāo)韻者、拘奇者
、立功者
、知道者在三山的活動。由于這里纖塵不染
,與世隔絕
,別是一番天地。一旦煙銷霞散
,潮生月出
,海天一色,萬里如洗
,棲息其中
,自可“灑然樂之”,有飄飄然若羽化成仙之感
。在這里
,東漢隱士焦光一類的人,沐浴清風(fēng)
,竟超脫于天地之外
,升仙得道。所以說“標(biāo)韻者可以濟勝”
。這一段從棲息于山中的隱士高人來寫山的美
。至于文人名流,登山游覽
,江山巨麗盡收眼底
,發(fā)為文藻,俱為珠璣瑤華
,為江山增光生色
,而名垂千古,如張?zhí)幨繉O宗正的美妙文章
,至今尚與此山競爭高下
,所以說“拘奇者可以宣藻”。這一段從文士的登覽藻翰來寫山
。接著寫國士雄才
,忠于王室者
,一旦在此處設(shè)險布防,那么就是萬夫莫濟
,無法通過
,奸人也不敢輕舉妄動,大江南北便可以高枕無憂
,所以說“立功者可以扼險江湖”
。這一段從軍事家的扼險防守來寫山。但是這漂來的山為什么佇立在此?山勢砑開張而不能凝合
,誰是它的主宰呢?山懸浮在江中而墜不下去
,根基又在哪里?這一系列神秘的問題可以啟發(fā)人們探究造化的變化,所以說“知道者可以觀化”
,去觀看造物主的奇跡
。這一段又從知道者的思索造化來寫山。接著
,又從位置形勝上寫山
。它在內(nèi)地,可觀可賞
,與遠浮海中的三神山恍惚汗漫
,無法觀賞品評的情況大不相同。所以再總括說:“其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