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二十二 未嘗見喜怒》譯文與賞析二十二 未嘗見喜怒
二十二 未嘗見喜怒
唐賈耿,自朝歸第,接對賓客,終日無倦。家人近習,未嘗見其喜怒之色,古之淳德君子,何以加焉?
【譯文】
唐朝的賈耿,從朝廷退朝回到官邸后,仍不停地接待賓客,終日都不顯疲倦。家人了解他的生活情況,從未見過他有歡喜和憤怒的表情。古代道德純潔之人,有什么可以比他更好的呢?
【評析】
賈耿為官可謂是兢兢業(yè)業(yè),處理事情可謂是認真負責。在朝廷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里仍然要繼續(xù)接待賓客,處理事情。就算每天很忙,也沒見他有絲毫的不快或是其他情緒的流露。官員唯有像他這樣,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敬業(yè)。
勤勞是一種美德,一種責任;也是一個人通往成功之路的唯一途徑。我們總是感嘆甚至妒忌那些風云人物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卻很少能夠看到他們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那些成功者往往真正懂得勤勞的意義,并付諸行動。當許多人抱怨辛苦,抱怨自己比別人干得多卻得到少時,他們在一心一意干著;當許多人大談享受時,他們一笑置之;當一些人快意于室外活動之時,他們卻在閉門不出、挑燈夜戰(zhàn)。其實,不管是讀書還是工作,要想出點成績,都應該如此。
典例闡幽 匡衡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锖饩驮谵r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锖夂苤?,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墒强锖饧依锖芨F,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霍”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忍學《仁之忍第二十》譯文與賞析 仁之忍第二十
仁之忍第二十
仁者如射,不怨勝己;橫逆待我,自反而已。
夫子不切齒于桓魋之害,孟子不芥蒂于臧倉之毀。人欲萬端,難滅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齒剛易毀,舌柔獨存。
強怒而行,求仁莫近;克己為仁,請服斯訓。噫,可不忍歟!
【譯文】
《孟子》說:“為仁者如射箭,射箭者應先正己而后發(fā)箭,如發(fā)而不中,則不應怨勝已之人而應責備自己。”這是勸仁之話?!睹献印愤€說:“如有人非常驕橫不恭順地對待我,我必反省自己是否有所不仁?!边@都是為仁之道?。?/p>
春秋時,宋國的桓魋欲加害于孔子,孔子不以為意;《孟子》中載臧倉詆毀孟子,并阻止魯君見孟子,孟子也不在乎。這是因為孔子、孟子都認為在己者有義,在天者有命,人欲怎能戰(zhàn)勝了天理呢!
孟子曾引用曾子的話來回答景丑氏,說晉楚二大國靠它的財富,我則靠我的仁德;《說苑》中常樅和老子關于齒毀舌存的對話說明剛硬的牙齒容易崩壞,而柔軟的舌頭卻能保存下來。剛硬的牙齒是指暴橫,柔軟的舌頭是指仁德。
鼓勵自己以忠恕之道作為行為準則,這樣求仁就沒有比它更近的了?!墩撜Z》載孔子在回答顏淵怎樣才能為仁時說:“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一切都復歸于禮,這就是仁了?!币欢ㄒ涀∵@個道理。??!仁德是人性中如此美好的品德,實施仁德怎能不忍住自己的私欲呢!
【評析】
忍與慈相連,成為慈忍,是仁術之謀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仁者的人如同射箭前要端正自己的姿勢后發(fā)箭,沒有射中只能責備自己;別人對我蠻橫兇惡、不講道理,我就要反省自己??傊?,它是一種修養(yǎng)之忍,是一種趨吉避兇的深刻智謀,是一種圓融無礙的處事智慧;同時,它也是與儒家思想密切相關的經世濟時的智慧。
典例闡幽 實行仁道更需要忍耐
周公名叫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是我國歷史上出身于奴隸主階級的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具有軍事和文藝才能的、多才多藝的歷史人物。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以后,過了兩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當時,周成王才十三歲。國家剛剛建立,還不太穩(wěn)固。于是,就由周公輔助成王管理朝政,實際上是代行天子的職權。
周公盡心竭力輔助成王,管理國事??沙赏醯膬蓚€叔叔管叔和蔡叔卻心存疑心。他們造謠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謠言一傳十,十傳百,終于傳到成王的耳朵里。成王年輕,聽了這些謠言后,就處處事事躲避著周公,生怕他害了自己。
周公知道這件事后,感到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委屈,但是他十分清楚,現在國家萬事當頭,個人的委屈再大,也要把國家的事辦好。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為要留在京城處理政務,就讓兒子伯禽到魯國去,代做國君。臨行時,周公諄諄告誡他:“一定要以國家的大事為重。我是武王的弟弟,文王的兒子,成王的叔父,但我仍然處處小心謹慎,不敢稍有懈怠。為了處理國家的大事,常常吃一頓飯,也要停下來幾次,去接見要見我的人,國家急需人才,不能因我而失去那些投奔周的賢人?!?/p>
伯禽點點頭,把這一番話記在心中。
這時,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為殷侯,但是由于受到監(jiān)視,覺得很不自由。他口里說沒有滅周復商之心,暗地里卻巴不得周朝發(fā)生內亂。聽說成王的三個王叔對周公存有偏見,便派人送給他們許多金銀珠寶。同時,還暗暗串通一批殷商的舊貴族和東夷的幾個部落,伺機而動。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公開起兵,攻打周的都城鎬京。
周公立即集結軍隊平叛。出兵之前,周公寫了一篇宣誓詞,表示定要討伐叛逆,保衛(wèi)周朝江山。宣誓完畢,周公親率幾萬大軍,向東進發(fā),與武庚的部隊交戰(zhàn)幾個月,終于打敗了武庚。武庚倉皇逃走,也被周兵追上殺了。
周公平定了武庚的叛亂,便帶領兵馬討伐管叔。管叔看武庚失敗,知道回天乏力,自己也再沒有面目去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便上吊自殺了。周公后來將霍叔革了職,又定了蔡叔一個充軍的罪。
在周公平叛的過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貴族成了俘虜。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時,又覺得鎬京在西邊,要控制東邊的廣大地區(qū)很不方便,就在東面新建一座都城,叫洛邑,把俘虜的商朝貴族都遷到那里,并且派兵把他們監(jiān)視起來。告訴他們,只要敬天聽命,仍然可以擁有土地和奴隸。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部是鎬京,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代成王執(zhí)政七年,周政權不斷得到鞏固,國家也日益興旺發(fā)達起來。到成王滿二十歲的時候,周公見成王已經能夠處理國家大事,就把政權交給了他。被放逐的蔡叔知道這事后,感嘆道:“像我們這樣的人,真是不能和周公這樣仁義賢良、胸懷豁達的人相比?!?/p>
忍學《八十四 未嘗含怒》譯文與賞析 八十四 未嘗含怒
八十四 未嘗含怒
范忠宣公安置永州,課兒孫誦書,躬親訂教督,常至夜分。在永州三年,怡然自得,或加以橫逆,人莫能堪,而公不為動,亦未嘗含怒于后也。每對賓客,唯論圣賢修身行己,余及醫(yī)藥方書,他事一語不出口。而氣貌益康寧,如在中州時。
【譯文】
范純仁被貶,安家于永州時,教子孫們讀書,親自監(jiān)督,經常到深夜時分。在永州生活的三年中,他心平氣和,怡然自得,有人對他蠻橫無理,常人都不堪忍受,唯獨范純仁并不為之所動,也從沒有在事后懷恨在心。每次和客人交談的時候,只是談論圣賢們修身養(yǎng)性的事而已,要不就是醫(yī)術藥方之類的事情,關于其他方面的事情,一句話也不說。于是他的氣色和外貌日益顯得安康寧靜,就如同在京城的時候一樣。
【評析】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觀利害之變?!鼻宕鹛m生的這句處世格言告訴我們,是非成敗都是些外在的東西,我們只有清楚這一點,才能在日常生活及為人處世中,更加豁達、開朗、樂觀,不被身外之物所左右。
范純仁被貶官之后,仍然豁達開朗、心平氣和、怡然自得,絲毫沒有悲傷和怨氣,仿佛自己的生活沒有發(fā)生變故一樣。能做到這一點,確實需要一定的氣度,而且必定深諳“是非成敗都是外在的東西”這個道理。
人生的旅途上免不了會有或大或小的挫折,無論一個人是國王還是乞丐,是英雄還是罪犯,是萬眾矚目的明星還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都會有自己的挫折和痛苦。如果患得患失、瞻前顧后、斤斤計較,就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影響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判斷。如果我們能像范純仁那樣,將功名利祿全拋于腦后,將得失成敗都置于身外,過著清心寡欲、閑適恬淡的生活,豈不快哉!
典例闡幽 樂觀面對挫折
華羅庚中學畢業(yè)后,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氐郊亦l(xiāng),一面幫父親干活,一面繼續(xù)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jié)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雙腿殘后著兵法的孫臏?!肮湃松心苌須堉静粴?,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jié)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干活,晚上,他在油燈下自學到深夜。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后,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在名家云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fā)表了十篇論文。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了。
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尊的人,能夠奮發(fā)向上,自強不息,征服挫折和失敗,在挫折與失敗中獲得成功。而喪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自暴自棄.自輕自賤的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從而放棄了努力奮斗。所以沒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的。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的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從那以后,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fā)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于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于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yī)學院。大學畢業(yè)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后,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的領獎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47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忍學《仇之忍第三十七》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