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宋詞在“一代又一代之文學”的歷史演化中,宋詞代表了宋代文學的主要形式。南北宋三百余年間,很大一部分知識分子把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與胸懷寄托在這種文學形式中,創(chuàng)造出中國古典文學一段最輝煌的歷史。從某種程度說,宋詞的審美經(jīng)驗大大超過宋文與宋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文學的風情意趣。
什么是宋詞?簡介 :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詞人:柳永、李清照、秦觀、晏殊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遠從《詩經(jīng)》、《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yǎng),又為后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yǎng)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shù)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shù)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于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雖然藝術(shù)成就上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shù)乃疁剩窃谒枷雰?nèi)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像曾因?qū)戇^“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shù),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后,對于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shù)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nèi)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叭瞬幻拢瑢④姲装l(fā)征夫淚。”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軾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jīng)不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qū)r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類別大致有5種: 1、按長短規(guī)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一90字以內(nèi))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diào);有的分兩段,稱雙調(diào);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按音樂性質(zhì)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diào)九種。 3、按拍節(jié)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jié)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diào)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4、按創(chuàng)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5、按詞牌分。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發(fā)展歷程 : 宋詞的發(fā)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晏殊、張先、晏幾道、歐陽修等承襲“花間”余緒,為由唐入宋的過渡;第二個階段,柳永、蘇軾在形式與內(nèi)容上所進行的新的開拓以及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促進宋詞出現(xiàn)多種風格競相發(fā)展的繁榮局面;第三個階段,周邦彥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集大成,體現(xiàn)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非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就其發(fā)展演變的實際情況看,繼承與創(chuàng)新也不是相互脫節(jié)的。 唐代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并以胡樂為主產(chǎn)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yīng),于是產(chǎn)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jié)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xiàn)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xiàn)出參差美。 詞有詞牌,即曲調(diào)。有的詞調(diào)又因字數(shù)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jié)構(gòu)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diào),分二片的為雙調(diào),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 國畫:著名女詞人李清照 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耙焙?“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guān)引》、《祝英臺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于北宋中葉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shù)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之分。據(jù)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nèi)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diào),90字以外為長調(diào)。最長的詞調(diào)《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shù)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shù)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梢辕B字。 由于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莊詞媚”之說。隨著詞的發(fā)展,經(jīng)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guān)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yīng)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chuàng)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于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chuàng)作逐步蔚為大觀,產(chǎn)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xiàn)了各種風格、流派?!度卧~》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shù)字可以推想當時創(chuàng)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fā)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并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宋詞派別宋詞主要派別有婉約派和豪放派 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姜夔、吳文英 代表作: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暗香(舊時月色) 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nèi)容側(cè)重兒女風情。結(jié)構(gòu)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nèi)容比較窄狹。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zhuǎn)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 代表作: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diào),應(yīng)運發(fā)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chuàng)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lǐng)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宋詞有什么宋詞(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 宋詞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達到頂峰,與唐詩并稱為雙絕。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等。
中文名
宋詞
外文名
Song Ci
代表人物
蘇軾、李清照、辛棄疾、晏殊
別稱
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
體裁分類
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
發(fā)端
唐朝
釋義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
基本概述
宋詞
詞是一種 音樂文學,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guān)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 燕樂,又叫 宴樂,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來由 西域胡樂與民間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于娛樂和宴會的演奏, 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 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 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 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痹~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 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yīng)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 晚唐 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 馮延巳為代表的 南唐詞人的創(chuàng)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于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 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chuàng)作逐步蔚為大觀,產(chǎn)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xiàn)了各種 風格、 流派?!度卧~》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shù)字可以推想當時創(chuàng)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fā)展高峰則是在 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并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1]
發(fā)展歷程
歷史起源
曲子詞源自民間,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傾向。由于 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詞”被重新發(fā)現(xiàn),詞源于民間
宋詞
俗文學的觀點已得到廣泛承認。 隋唐之際發(fā)生、形成的 曲子詞,原是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燕樂”歌唱的?!把唷蓖ā把纭保鄻芳淳蒲玳g流行的助興音樂,演奏和歌唱者皆為文化素質(zhì)不高的下層 樂工、歌妓。且燕樂曲調(diào)之來源,主要途徑有二:一是來自邊地或外域的少數(shù)民族。唐時 西域音樂大量流入,被稱為“胡部”,其中部分樂曲后被改為漢名,如天寶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個胡名樂為漢名。《羯鼓錄》載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來曲。后被用作詞調(diào)的,許多據(jù)調(diào)名就可以斷定其為外來樂,如《望月婆羅門》原是印度樂曲,《蘇幕遮》本是龜茲樂曲。《胡搗練》、《胡渭州》等調(diào),則明白冠以“胡”字。部分曲調(diào)來自南疆,如《菩薩蠻》、《八拍蠻》等等。部分曲調(diào)直接以邊地為名,表明其曲調(diào)來自邊地?!缎绿茣の逍兄尽氛f:“天寶后各曲,多以邊地為名,如《伊州》、《甘州》、《涼州》等。”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四也說:“今樂府所傳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涼、熙、石、渭也?!币林轂榻裥陆艿貐^(qū),甘州為今甘肅張掖,涼州為今甘肅武威,熙州為今甘肅 臨洮,石州為今山西離石, 渭州為今甘肅隴西,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邊州。燕樂構(gòu)成的主體部分,就是這些外來音樂。二是來自民間的土風歌謠。唐代曲子很多原來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記箋訂》對教坊曲中那些來自民間的曲子,逐一做過考察。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劉禹錫《竹枝詞序》說:“余來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兒聯(lián)歌《 竹枝》,吹短笛擊鼓以 赴節(jié)。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庇秩纭?麥秀兩歧》,《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見聞錄》言 五代朱梁時,“長吹《 麥秀兩歧》于殿前,施芟麥之具,引數(shù)十輩貧兒襤褸衣裳,攜男抱女,挈 筐籠而拾麥,仍和聲唱,其詞凄楚,及其貧苦之意?!彼未耖g曲子之創(chuàng)作仍然十分旺盛,《 宋史·樂志》言北宋時“民間作新聲者甚眾”,如《孤雁兒》、《 韻令》等等。燕樂曲調(diào)的兩種主要來源,奠定了燕樂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辭的俚俗淺易的文學特征。歌詞在演唱、流傳過程中,以及發(fā)揮其娛樂性功能時,皆更加穩(wěn)固了這一文學創(chuàng)作特征。歌詞所具有的先天性的 俚俗特征,與正統(tǒng)的以雅正為依歸的審美傳統(tǒng) 大相徑庭。廣大歌詞作家所接受的傳統(tǒng)教育,歷史和社會潛移默化之賦予他們的審美觀念,皆在他們欣賞、創(chuàng)作歌詞時,發(fā)揮自覺或不自覺的作用。努力擺脫俚俗粗鄙、復歸于風雅之正途,便成了詞人們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51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