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陣哄搶
,我老祖父所剩無幾了,但他高興
。在他看來
,這不是靠氣力得來的收獲
,屬橫財,橫財是不可獨吞的
,只有大家分了才無愧
。
這批伙計拿著銀元,回家即買田置業(yè)
。有了墊底資金
,發(fā)展就快,日久都成了鄉(xiāng)中富主
,到解放時
,大都被劃為地主或富農(nóng)成分。而他們當初的老板——我老祖父卻與他們拉開了財富的距離
,只評了個下中農(nóng)成分
。也不知我老祖父是什么時候破的產(chǎn)。不過我老祖父以他破產(chǎn)的代價和貢獻
,拯救了我們這個大家庭
,解放后他沒有挨過斗,他的子子孫孫都是有著紅色頭銜的貧下中農(nóng)
,不必低著頭走路
。
也有人說我老祖父販豬的名聲不算大,販布的名聲才是大
。他被鄉(xiāng)黨真正叫做老板
,出自一個很特殊的背景。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
,日本軍隊入侵中國
,很快攻占了上海等重要工業(yè)城市,其中紡織業(yè)慘遭重創(chuàng)
,老百姓沒衣服穿尚可將就
,前方打仗的戰(zhàn)士不可沒衣服穿。當紡織工業(yè)消亡后
,便有無數(shù)的手工業(yè)取而代之
。我的老家地處深山,一時遠離戰(zhàn)火
,竟在一夜之間
,成了一個紡紗織布的重鎮(zhèn)。我們這個很小的地方
,因此有了一個很大的名字
,叫:長田市。建國后長田市的建制是一個行政鄉(xiāng),后因?qū)嵲谑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有市無街
,有市無商,撤鄉(xiāng)并鎮(zhèn)后
,現(xiàn)在成了一個村
。但抗戰(zhàn)時期的長田市之繁榮,無以言表
,那時候以長田市為中心的周邊幾百上千戶人家
,家家擁有紡紗車和織布機,男女老少人人上機紡織
,晝夜不息
,人歇機不歇。日本人封鎖了水運和公路
,但堵不住可以在樹叢中穿梭的獨輪車
。附近江西省的修水、銅鼓
,湖北的咸寧
、通城,湖南的醴陵
、攸縣
、瀏陽、長沙
、岳陽等上十個縣份的棉農(nóng)
,每天要往長田市送來數(shù)以萬斤計的棉花。送進來的是棉花
,拉走的是棉布
。山坳林密處晝夜響徹著獨輪車吱呀作響的聲音,通省連縣的石板路被車輪碾出深深的凹痕
。我老祖父沒有成為一個紡織手
,也沒有當車夫,要么是坐地收購的掌柜
,要么是在生死威脅環(huán)境下組織運輸?shù)拇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他被授予“老板”的尊稱,大概是始于這個時候
。若干年后,凡與我老祖父有過交往的長田市人
,每談到他
,必豎起贊賞的大拇指。但遺憾的是并沒有留下動聽的故事。
真實的故事
,生動的細節(jié)
,如果我老祖父不講,就流傳不出去了
。但他從來不講自己
。
長田市離我老家三里地。我兒時記憶中的長田市
,青石板街僅兩米寬
,百把米長,兩邊有幾十家窄窄的店面
。從我家門口流過的一條小河
,繞過小街的兩頭,街兩頭各有一座石拱橋
。就是這么一個小地方
,不知為前方的抗日戰(zhàn)士,送去多少溫暖
。
從石板小街被車輪碾出的凹痕
,可印證當年長田市的風采與滄桑。此番風光
,一直保持到我十七歲出門去縣城工作
。再回首,現(xiàn)在尚存的長田市
,僅留一座爬滿青藤的石拱橋
,鋪面早已拆除一盡,被一群配有“羅馬柱子”的五顏六色的小洋樓替代
。
在我十七歲前的記憶里
,長田市附近一帶大多數(shù)人家,都還保留著織布機和紡紗車
,老少婦人都還有紡織的習慣
,只要體力活干完了,孩子入睡了
,女人便會開始紡織
,就像現(xiàn)在的婦人一樣,一閑就看電視連續(xù)劇和玩手機
。她們甚至不以為織布是在勞動
,而是休息。紡車“咪呀咪”地吟唱著
,出自婦人口中的綿綿小調(diào)
,也就隨之穿梭于夜空
,歌聲和紡車聲、織機聲
,伴著我整個兒時的睡夢
。
在我十三歲那年,我老祖父邀我同他去做布生意
。他給我準備了一擔三四十斤重的家織的棉布
。作為農(nóng)家子弟,我已經(jīng)具備這個力氣
。這一年
,我老祖父七十二歲。本來在他這個年紀
,出門做生意
,還不需要借助我的肩膀,他比我還會挑得多
。但一年前他去瀏陽做布生意時
,在山上把左腿膝蓋骨摔脫臼了,經(jīng)路人發(fā)現(xiàn)
,口信傳口信
,一路傳來,經(jīng)過幾個人的口
,才傳到我家
,待我叔叔他們抬著轎子尋到他,時間已經(jīng)過了一天一夜
。對于傷科郎中來說
,治脫臼不是難事,找力氣大的人抱緊患者的上身不讓動
,郎中點香燃燭
,倒一杯冷水,口中念念有詞
,拜請師傅神靈援手
,然后在杯口用手指游走,謂之:畫符
。畫畢
,喝一口賦予了神力的冷水,朝傷處噴去
,待傷者皮肉一緊之際
,郎中迅速搬起傷腿,往上一舉
,只聽得“咔嚓”一聲響
,郎中宣布:好啦
。骨頭便在一秒鐘之內(nèi)接上了。傷者雖然馬上能站立了
,但仍需臥床一月,待血肉筋絡長全
,方能下地走動
。我老祖父年滿七旬,氣血已衰
,至少也應在床上躺一兩個月
。
我老祖父大半輩子東奔西跑,從沒閑過
,不遵醫(yī)囑
,覺得好了一些,便下地走動
。待更好一點
,便開始做甩腿運動,試圖幫助傷腿盡快恢復到原來的勁勢
。但這一甩
,因用力過猛,導致再次脫臼
。再次脫臼的后果是這條腿無法接上去了
,膝蓋骨從此凹了下去,形成一個恐怖的坑
。在我老祖父以后十多年的生命時間內(nèi)
,那條傷腿,要依仗一根拐棍
,才可勉強走動
。
這年的深秋季節(jié),我同我的老祖父第一次出門遠行
。有多遠
?我沒問。此行去干什么
?布袋里裝的是什么
?他不說,我也不問
。我沒有問什么的習慣
,我只是愿意和我的老祖父在一起,什么話也不說
,也愿意
。為了這次遠行
,我老祖父就如何讓拐棍協(xié)同傷腿走路作了大半年的研究和訓練,一直練到了可以挑半擔尿去澆菜地
,才決心出門重操舊業(yè)
。
老祖父選了上好的麻和粽,打了兩雙麻草鞋
,我們穿上它往遠遠的一架大山進發(fā)
。在我十三歲的視野里,每天出門必見此山
,但從來沒有親近過它
,不知道那一抹灰藍色離我有多遠。我知道走遠路必須有一雙好鞋子
,而走路最好的又是草鞋
,依我并非吃不到楊梅說楊梅酸的真實感受,依我?guī)资甑膶嵺`
,盡管時下名鞋如云
,但論走遠路,其綜合享受
,真還沒有超過一雙麻草鞋的
。
我們吃完中午飯就出發(fā),一直走到天黑
,才走到那架叫做連云山的山腳下
。我老祖父只生育我祖父一根獨苗,他弟弟笑翠過繼了一個閨女給我老祖父做女兒
,她就嫁在這山腳下
,我們就在她家打住。我的老姑告訴我:我們花了五六個小時
,才走完到她家的二十多里地
,可見我老祖父走得有多難。但見我老祖父有傷的膝蓋并沒有紅腫
,她才放下心來
。
第二天天剛亮,我們就吃過早飯出發(fā)了
。我們的整個行程是上山十五里
,下山三十里,才到達目的地
。爬到山頂是十五里
,路名叫“十八盤”,即要盤旋十八個大彎
,方可達山頂
。我們在不見天日的密林和藤蔓中盤旋
,整個大山里只有兩種聲音,一是我老祖父手中拐棍戮在石板路面的“咯咯”聲
,二是我老祖父粗重而均勻的喘息聲
。我在前,他在后
,因為路很少有人走
,時有枯枝擋路需清除,那便是我的事
。我們走走停停,待見到陽光照到頭頂時
,就看到山頂了
,樹林也就不再長高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纯刺柈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就知道是正午了,在我十三歲時
,我還沒有看到過手表和鬧鐘
。我數(shù)了一下,我們花了整整半天
,十八彎還有四個彎沒走完
。在路邊一眼天然的泉水旁,我老祖父說在這吃中飯
。水邊有好心的路人給路人備好的舀水喝的竹筒
,我們就著這一汪水,開始進餐
。飯是摻著艾葉煮熟的兩個飯團(艾葉防餿
、不拉肚子),裝在一個用麻線織成的布袋里
,通風透氣
。菜是炒黃豆,有油鹽味
。這大概是老祖父他們那一代人出遠門的通用干糧
。
我問老祖父,這山頂上怎么只長草不長樹
?他說
,山頂風大,長不成大樹的
。我問
,這山上有老虎嗎
?他說,老虎就住在這草里
。我問
,為什么不住林子里?他說
,老虎怕鳥拉屎
,鳥屎能爛見虎骨頭,山頂上只長草
,沒吃的
,鳥不來。聽說山上有老虎
,我的后背就發(fā)麻
。我說,你不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他說,以前來這做生意的
,過十八盤時
,都會約齊了,一起走
,人多就不怕老虎
,老虎也怕人多。我問
,如今還有老虎嗎
?他說,不曉得
,好久沒見過了
。看來他過去是遭遇過老虎的
。
下山的三十里
,大多是平路,我聽到后面的拐棍聲和喘息聲顯得輕松多了
,我肩上的擔子也就輕松些
。太陽快落山時,老祖父問我
,肚子餓不餓
?我說,有一點。他讓我在一個山溝旁停下來歇歇
,他讓我看看溝里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我看到光滑的石溝里
,是一堆堆的板栗,抬頭往上看
,是密密匝匝的高大的板栗樹
,這正是落果的季節(jié)。我忙跳到溝里
,選些個頭大的板栗
,裝滿身上的口袋,裝中午飯的麻布袋空了
,也被裝得滿滿的
。我和老祖父吃了一陣板栗,有了精神
,繼續(xù)前行。在快看不清路時
,前面便有了燈光
。老祖父說,今晚歇在這里
。
路邊的客棧很小
,伸手可以摸到屋檐。屋頂蓋著厚厚的茅草
,很大一棵的樹撐著它
。屋里點著一粒豆大的燈火,有五六個人影在晃動
,但是熱情勝似燈光
,見我們推門進去,個個都起身相迎
,齊齊悅聲叫著“彭老板”
。顯然我老祖父過去是這里的常客
。很快鍋響了
,飯菜都是現(xiàn)成的,熱一下端了上來
,我胡亂塞飽肚子
,太困太累,倒頭就在一張可睡十來個人的通鋪上
,鉆進一床被子里睡了
。這家店給我睡前留下的印象有三點:一是被子下面只有稻草
,我聞出來,這是剛剛收割的晚稻草
。二是店家的飯甑就是一截楠竹做成的
,我也算是山里人,不敢相信竹子能長得這么粗
,像一只水桶
。三是有人提議要喝酒,一聽說酒字
,我老祖父的聲音就高了
,聲言這頓酒由他來請……第二天起來,我第一件事是細看那只竹飯甑
,那個大啊
,真好……
山腳是一家煤礦,那里的人都認得我老祖父
。
這是我曾孫
。老祖父逢人便得意地介紹我。
好命好命
。那里的人是真心的贊美
。
我挑子里的布卸在一個雜貨鋪子里。那些一臉黑的礦工見我老祖父走路一拐一瘸的
,都止不住流眼淚
。雜貨店的老板娘也跟著流淚,對我說:我們這里只銷你老祖父的布
,只他的布結實耐穿
。
這地方叫瀏陽東山,出煤
,也出柿子
。柿子有拳頭大個,我老祖父買了柿子表彰我
,好吃就貪吃
,吃得我都吃不下飯了,以后好幾年看到柿子就想吐
。返程時
,老祖父讓我挑了些柿子干帶回去,再賣給地方上的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丶視r,我沒有忘記再撿些板栗挑回家。返鄉(xiāng)的擔子并沒減輕
。
我老祖父這是最后一次造訪這個他常去的地方
,他以后沒有再讓我陪他去,說明他通過檢驗
,證明他已經(jīng)沒有能力再走一趟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在回想起來,就是一個健壯的人
,要走完那條艱險陡峭被世人遺棄了的古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