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原文】
竹之始生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101]
,解牛者也,而養(yǎng)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102],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與可畫竹
,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103],足相躡于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與可無以答
,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
【注釋】
[98]萌:幼嫩的芽
[99]蜩(tiáo)腹:蟬的肚皮。蛇蚶(hān):蛇腹下的橫鱗
[100]遂:完成
[101]庖丁:廚師
[102]輪扁
[103]縑(jiān)素:供書畫用的白色細絹
[104]墨竹一派:善畫墨竹的人
[105]襪材當萃于子矣:謂求畫的細絹當聚集到你處
[106]鵝溪:在今四川鹽亭縣西北
[107]籜(tuò)龍:指竹筍。
【譯文】
竹子開始生出時
子由寫了篇《墨竹賦》,把它送給與可
與可畫竹
,起初并不看重自己的畫。四方的人們,帶著絲帛來請他作畫的,在他的門口腳與腳互相碰踩。與可討厭他們,把白絹丟在地上罵道:“我將用這些白絹做襪子!”文人們傳播著他的話,作為話柄與可無話可答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
,與可在陳州去世了。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曬書畫,看到這幅《筼筜谷偃竹》,放下畫卷失聲痛哭。從前曹孟德祭橋玄文,有不祭祀墳墓、車過腹痛的話頭;我的文章也記載了與可以往跟我戲笑的話,以見與可跟我這樣親密無間啊。【解析】
文同,字與可
本文并非一般的繪畫題記,它實際上是一篇紀念文章
,是表現(xiàn)對于一位詩人兼書畫家的朋友、親戚的追懷和悼念。通觀整篇文章,結構自然流暢。從竹的本性寫起,到最后才點出對亡友的思念并以此作結,充分體現(xiàn)了“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特點。文章前半部分側重于說理,后半部分側重于敘事,以畫竹線索來組織安排材料。語言也很樸素自然,敘述往事,娓娓如道家常;抒發(fā)感情又都出自肺腑,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而真實動人。在記敘人物語言的時候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5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