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屬,才能得人心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蹦蠎谚壬鷮⑦@段話翻譯為:季康子問:“當政的人怎么做才能受到百姓的尊重而忠于他,并能為忠于他而相互勉勵?”孔子回答他:“用莊重的態(tài)度真心接近百姓就能受到百姓的尊敬;力行孝道,慈愛百姓,就能獲得百姓的忠心;提拔重用好人,真心幫助教育能力差或者在某些方面不懂的人,百姓就會相互勸勉擁護你?!?/p>
南先生認為,季康子提出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是在為季氏一家尋找政治出路。而孔子當然是明白季康子的用意和野心的,所以,他就巧妙地利用季康子內(nèi)心的不安與企圖,引導他、教育他要加強自身品德的修養(yǎng),以德服眾。他告訴季康子,要使百姓尊敬你、忠于你,你必須從內(nèi)心尊重百姓,以莊重的態(tài)度接近百姓,行大孝于天下(包括忠于國君),像父母兄長愛其子弟一樣愛護百姓,提拔重用好人,對能力差或者對某些方面不懂的人,誠心實意地幫助教育,百姓就會真心愛戴你而相互勸勉擁護你。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就必須深得人心,而要俘獲人心,就須得了解下屬,甚至要和他們打成一片。盡管一切以集體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但是下屬的個人利益也是不容忽視的。只有了解下屬:了解他們的愿望,了解他們的個性,了解他們的氣度,等等,才能在保證集體利益的同時也維護他們的個人利益,才能獲得他們的尊重、服從,總而言之,才能獲得人心。這也正是南先生在品讀季康子和孔子的對話時所要告訴領導者的一個道理。
那么,作為領導者,要了解下屬,究竟要了解他們什么呢?對此,南先生在談論領導藝術的時候,提出了三點。
一是要了解下屬的愿望。一位知名企業(yè)家曾說:“假如說領導者需要具備什么特殊天賦的話,那就是感受他人目的的能力。領導者只有憑借了解下屬、傾聽他們、讀懂他們、采納他們的建議,才能夠說得出下屬的感覺,能夠站在他們面前信心十足地說:‘這就是我所聽到的你的愿望,這就是你的需求與抱負,只要你跟著我朝著正確方向走,這一切就都能在我們共同目標的實施中獲得實現(xiàn)?!憋@而易見,要了解下屬,獲得人心,了解他們的愿望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要了解下屬的個性。南先生反復強調(diào),識人難,識人如辨物。因此要真正識別一個人,了解一個人,不僅要看他的外表,更要帶著一雙充滿識人智慧的雙眼去了解他的個性,透過他的個性看他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是石還是玉,就有了分曉。
三是要了解下屬的氣度。南先生認為,一個人胸襟開闊的人,對人就沒有仇怨。像包公、趙清獻都達到這樣的境界。這是“君子坦蕩蕩”。而一個胸襟狹窄、氣度小的人,則可能會覺得某人對自己不起,要么就是覺得這個社會不對,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對自己不利??梢?,氣度像一面鏡子,能映現(xiàn)出一個人的許多,諸如品行、為人處世的器量、待人接物的胸襟,等等。因此,要了解下屬,以達到得人心的目標,還需要了解下屬的氣度。
總而言之,作為一個領導,如若想了解下屬,獲得他們的支持和擁護,就應該主動地走近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甚至了解他們的一切,關心他們的一切。這樣一來,才能和他們打成一片,深得人心。如此,不就能實現(xiàn)有效而又長遠的領導了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57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