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來歷
【點睛之筆】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名重五節(jié)
【經(jīng)典解讀】
屈原(約前340~前278),漢族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寵信,任左徒
、三閭大夫,經(jīng)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他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以改革政治,同時他還主持外交事務(wù),主張與齊國聯(lián)合,共同與秦國抗衡。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和他人的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也被楚懷王逐出郢(yǐng)都據(jù)《續(xù)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記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57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