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王守仁《大學(xué)問(節(jié)選)》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大道家園 2023-07-17 16:52:54

      大學(xué)問(節(jié)選) 王守仁

      大學(xué)者

      ,昔儒以為大人之學(xué)矣
      。敢問大人之學(xué)何以在于明明德乎?陽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
      。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
      ,小人矣
      。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
      ,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
      。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
      ,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
      ,亦莫不然
      。彼顧自小之耳。是故見孺子之入井
      ,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
      ,是其仁之與孺子而為一體也。孺子猶同類者也
      ,見鳥獸之哀鳴觳觫
      ,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與鳥獸而為一體也
      。鳥獸猶有知覺者也
      ,見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憫恤之心焉,是其仁之與草木而為一體也
      。草木猶有生意者也
      ,見瓦石之毀壞而必有顧惜之心焉,是其仁之與瓦石而為一體也
      。是其一體之仁也
      ,雖小人之心,亦必有之
      。是乃根于天命之性
      ,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是故謂之明德
      。小人之心
      ,既已分隔隘陋矣
      ,而其一體之仁猶不能昧
      ,若此者,是其未動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時也
      。及其動于欲
      ,蔽于私,而利害相攻
      ,忿怒相激則將戕物圮類
      ,無所不為,其甚至有骨肉相殘者,而一體之仁亡矣
      。是故茍無私欲之蔽
      ,則雖小人之心,而其一體之仁猶大人也
      ;一有私欲之蔽
      ,則雖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猶小人矣
      。故夫?yàn)榇笕酥畬W(xué)者
      ,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
      ,復(fù)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而已耳
      。非能于本體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曰:“然則何以在親民乎?”曰:“明明德者

      ,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
      。親民者,達(dá)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也
      。故明明德必在于親民
      ,而親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親吾之父以及人之父
      ,以及天下人之父
      ,而后吾之仁實(shí)與吾之父,人之父
      ,與天下人之父
      ,而為一體矣。實(shí)與之為一體
      ,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
      。親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
      ,而后吾之仁實(shí)與吾之兄
      ,人之兄與天下人之兄而為一體矣。實(shí)與之為一體
      ,而后弟之明德始明矣
      。君臣也、夫婦也
      、朋友也
      ,以至于山川鬼神鳥獸草木也
      ,莫不實(shí)有以親之,以達(dá)吾一體之仁
      ,然后吾之明德始無不明
      ,而真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矣。夫是之謂明明德于天下
      ,是之謂家齊國治而天下平
      ,是之謂盡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曰:“然則又烏在其為止至善乎

      ?”曰:“至善者,明德親民之極則也
      。天命之性
      ,粹然至善。其靈昭不昧者
      ,此其至善之發(fā)見
      ,是乃明德之本體,而即所謂良知者也
      。至善之發(fā)見
      ,是而是焉,非而非焉
      。輕重厚薄
      ,隨感隨應(yīng),變動不居
      ,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
      ,是乃民彝物則之極,而不容少有擬議增損于其間也
      ;少有擬議增損于其間
      ,則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謂矣
      。自非慎獨(dú)之至
      ,惟精惟一者,其孰能與于此乎
      ?后之人惟其不知至善之在吾心
      ,而用其私智以揣摸測度于其外,以為事事物物各有定理也
      。是以昧其是非之則
      ,支離決裂
      ,人欲肆而天理亡
      ,明德親民之學(xué)遂大亂于天下
      。蓋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
      ,而騖其私心于過高
      ,是以失之虛罔空寂,而無有乎家國天下之施
      ,則二氏之流是矣
      。固有欲親其民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
      ,而溺其私心于卑瑣
      ,是以失之權(quán)謀智術(shù),而無有乎仁愛惻怛之誠
      ,則五伯功利之徒是矣
      ,是皆不知止于至善之過也。故止至善之于明德親民也
      ,猶之規(guī)矩之于方圓也
      ,尺度之于長短也,權(quán)衡之于輕重也
      。故方圓而不止于規(guī)矩
      ,爽其則矣;長短而不止于尺度
      ,乖其劑矣
      ;輕重而不止于權(quán)衡,失其準(zhǔn)矣
      ;明明德親民而不止于至善
      ,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親民
      ,而明其明德
      ,是之謂大人之學(xu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注釋〕昔儒:指朱熹

      。間:分隔、分離
      。形?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喝说能|體。爾:你
      。孺子:幼兒
      。怵惕:驚懼。惻隱:同情
      ;憐憫
      。觳觫(hú sù):恐懼的樣子
      。不忍之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憫恤:憐憫
      。靈昭:明白
      、清楚。隘陋:狹窄簡陋
      。蔽:蒙蔽
      。戕物:殺害生物。圮(pǐ)類:毀傷同類
      。極則:最高的準(zhǔn)則
      。粹然:純粹的樣子。民彝:人倫
      。物則:事物的法則
      。擬議:揣度議論。慎獨(dú):獨(dú)處中謹(jǐn)慎不茍
      。決裂:毀壞
      。騖:追求。虛罔:虛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占牛嚎斩纯菁拧6现鳎褐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道兩家
      。溺:沉湎。卑瑣:微末瑣屑
      。惻怛:憐憫
      。五伯:即春秋五霸。規(guī)矩:規(guī)和矩
      ,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
      。權(quán)衡: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權(quán)
      ,秤錘
      ;衡,秤桿
      。爽:不合
      。乖:背離;違背
      。劑:分量
      。此處指標(biāo)準(zhǔn)。

      (儲玲玲)

      〔鑒賞〕

      《大學(xué)問》是王守仁晚年在浙江稽山書院講解儒家經(jīng)典《大學(xué)》的問答體著作

      ,它簡明扼要地表述了成熟時期的王守仁哲學(xué)的基本觀念
      ,與《傳習(xí)錄》一樣
      ,是王守仁思想的代表作。

      從中國思想史上看

      ,這篇文章的價值在于
      ,以天地萬物為一體釋仁
      。并且根據(jù)這個觀念來解釋《大學(xué)》的“三綱”(即“明明德”
      、“親民”、“止于至善”)
      ,從而把儒家對其最根本的價值觀念仁的認(rèn)識推進(jìn)到一個新的高度
      ,為《大學(xué)》的解釋別開生面。

      仁曾被孔子解釋為“愛人”

      ,然而
      ,自古以來對于仁的各種解釋汗牛充棟,同時又由于歷代儒家用種種特定的道德品質(zhì)來說仁
      ,因而仁的意義顯得支離破碎
      ,難以把握;此外
      ,由于仁長時期來同規(guī)定人們的行為準(zhǔn)則的封建主義的觀念“禮義”
      、“禮法”緊密相連,因而成為人們的精神和個性的一種桎梏
      ,從而失去其本意
      。雖然唐代韓愈在《原道》一文中也曾說“博愛之謂仁”,宋代程顥在其《識仁篇》中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莫非己也”
      ,為仁的概念的發(fā)展指點(diǎn)了一個新的方向,然而他們都沒有加以充分說明
      ,更沒有一種哲學(xué)理論作為根據(jù)
      。但在王守仁那里,萬物一體之仁已成為其思想的最高范疇即良知
      ,從而也成為其哲學(xué)理論的核心觀念
      ,此文對它作了集中的、系統(tǒng)的
      、充分的闡述
      。根據(jù)這種論述,我們可以看到
      ,仁不再只是一種外部強(qiáng)加的行為準(zhǔn)則
      ,也不是某種具體的道德品質(zhì),而是人們良知的本然狀態(tài)
      ,也是人們精神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和最高境界
      ,又是人們種種美德的思想基礎(chǔ)和精神根源
      。這樣仁的觀念就顯示出它的最根本的意義,據(jù)之就可以對仁的各種解釋和儒家種種道德觀念加以整合
      。由于《大學(xué)問》的解釋
      ,萬物一體的觀念成了孔孟以來所闡述的仁的精義的最高概括,成為歷代仁學(xué)的一個結(jié)晶

      根據(jù)萬物一體的觀念來思考問題

      ,《大學(xué)》中的主要理念就顯出了新意。按照王守仁的說法
      ,“明明德”是“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體”
      ,“親民”是“達(dá)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止于至善”則是“明德親民之極則”
      。這樣
      ,“明明德”不再只是體認(rèn)種種外在的道德理念,而是確立自己的心靈與天地萬物一體這一根本觀念
      ;“親民”也不是如傳統(tǒng)儒學(xué)所解
      ,是“新民”,即教化百姓
      ,而是自己不斷地擴(kuò)展萬物一體之仁
      ,使之達(dá)到愈來愈高的境界;“止于至善”也不再只是達(dá)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程度
      ,而且也是在家庭
      、社會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實(shí)踐萬物一體之仁到最完美的程度。這樣
      ,《大學(xué)問》不僅展示了萬物一體的觀念在儒家思想體系中的突出地位
      ,而且將這一觀念的內(nèi)容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王守仁實(shí)際上把諸如忠
      、孝
      、悌、禮
      、義這些儒家的道德理念都?xì)w結(jié)為萬物一體之仁
      ,表現(xiàn)出以仁的觀念取代“禮義”觀念的傾向;又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夫
      ,變成“致良知”
      、“達(dá)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一事,所有這些表明
      ,在《大學(xué)問》中儒家仁的觀念獲得了重大發(fā)展

      仁的觀念原先帶有明顯的宗法主義色彩,如《論語》講“孝悌”為仁之本,而孟子則將仁規(guī)定為“親親”

      ,說仁之“實(shí)”是“事親”
      。就此而言,仁作為一種愛
      ,是相當(dāng)狹隘的情感
      。但是,萬物一體之仁的觀念把仁愛的范圍擴(kuò)大到了最廣大的地步
      。文中“君臣也
      ,夫婦也,朋友也
      ,以至于山川鬼神鳥獸草木也
      ,莫不實(shí)有以親之
      ,以達(dá)吾一體之仁”
      ,雖然其中仍有綱常觀念和迷信思想,然而
      ,從思想傾向上來看
      ,它顯示出一種最博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博愛思想,這在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社會中是難能可貴的

      不僅如此

      ,它甚至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主張連鳥獸草木也要加以關(guān)愛
      ,反對人類摧殘生物
      ,破壞自然環(huán)境,這些論述可以視為現(xiàn)代人發(fā)展生態(tài)哲學(xué)
      、保護(hù)自然環(huán)境
      、維護(hù)生態(tài)平衡的思想資源,應(yīng)該加以珍惜和發(fā)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1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超詳細(xì)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
      ,擬托良媒益自傷[2]
      。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3]
      ,共憐時世儉梳妝[4]。敢將十指夸針巧
      ,不把雙眉斗畫長[5]
      。苦恨年年壓金線[6]
      ,為他人作嫁衣裳
      桃花運(yùn)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桃花凋謝了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
      ,在珊瑚的森林中,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
      。烏賊魚以十只手
      ,——熱情的手,顫抖地摸索著戀愛,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
      。但這是徒然的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
      、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xiàn)于盛唐詩壇的
      ,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zhì)的豪俠型才士。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
      ,動輒以公侯卿相自許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春天來了
      ,桃花開了
      。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一路蹦蹦跳跳
      , 來到向往已久的桃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