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達生·《莊子》原文注釋與鑒賞

      大道家園 2023-07-17 18:28:04

      達生 《莊子

      達生之情者

      ,不務(wù)生之所無以為
      ;達命之情者
      ,不務(wù)知之所無奈何
      。養(yǎng)形必先之以物
      ,物有余而形不養(yǎng)者有之矣
      。有生必先無離形
      ,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
      。生之來不能卻
      ,其去不能止
      。悲夫!世之人以為養(yǎng)形足以存生
      ,而養(yǎng)形果不足以存生
      ,則世奚足為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
      ,其為不免矣
      !夫欲免為形者
      ,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
      ,無累則正平
      ,正平則與彼更生,更生則幾矣
      !事奚足棄而生奚足遺
      ?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
      。夫形全精復(fù)
      ,與天為一。天地者
      ,萬物之父母也
      。合則成體,散則成始
      。形精不虧
      ,是謂能移。精而又精
      ,反以相天

      列子問關(guān)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

      ,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
      。請問何以至于此?”關(guān)尹曰:“是純氣之守也
      ,非知巧果敢之列
      。居,予語女
      。凡有貌象聲色者
      ,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yuǎn)
      !夫奚足以至乎先
      !是色而已。則物之造乎不形
      ,而止乎無所化
      。夫得是而窮之者,物焉得而止焉
      !彼將處乎不淫之度
      ,而藏乎無端之紀(jì)
      ,游乎萬物之所終始
      。壹其性
      ,養(yǎng)其氣,合其德
      ,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
      ,其神無郤
      ,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車
      ,雖疾不死
      。骨節(jié)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
      。乘亦不知也
      ,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
      ,是故遻物而不慴
      。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于天乎
      ?圣人藏于天
      ,故莫之能傷也。復(fù)仇者
      ,不折鏌干
      ;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
      ,是以天下平均
      。故無攻戰(zhàn)之亂,無殺戮之刑者
      ,由此道也
      。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
      ,開天者德生
      ,開人者賊生。不厭其天
      ,不忽于人
      ,民幾乎以其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仲尼適楚

      ,出于林中,見痀僂者承蜩
      ,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
      ,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
      ,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
      ,則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
      ,若橛株拘;吾執(zhí)臂也
      ,若槁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
      ,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
      ,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

      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

      。吾問焉曰:‘操舟可學(xué)邪
      ?’曰:‘可。善游者數(shù)能
      。若乃夫沒人
      ,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釂栄啥晃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敢問何謂也?”仲尼曰:“善游者數(shù)能
      ,忘水也
      ;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彼視淵若陵
      ,視舟之覆
      ,猶其車卻也。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不暇
      !以瓦注者巧
      ,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
      。其巧一也
      ,而有所矜
      ,則重外也
      。凡外重者內(nèi)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田開之見周威公

      ,威公曰:“吾聞祝腎學(xué)生,吾子與祝腎游
      ,亦何聞焉
      ?”田開之曰:“開之操拔篲以侍門庭,亦何聞于夫子
      !”威公曰:“田子無讓
      ,寡人愿聞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遍_之曰:“聞之夫子曰:‘善養(yǎng)生者
      ,若牧羊然,視其后者而鞭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蓖唬骸昂沃^也?”田開之曰:“魯有單豹者
      ,巖居而水飲
      ,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
      ,不幸遇餓虎
      ,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
      ,高門縣薄
      ,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nèi)熱之病以死
      。豹養(yǎng)其內(nèi)而虎食其外
      ,毅養(yǎng)其外而病攻其內(nèi)。此二子者
      ,皆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無入而藏,無出而陽
      ,柴立其中央
      。三者若得,其名必極
      。夫畏涂〔51〕者
      ,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不亦知乎
      !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
      ,飲食之間
      ,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
      !”

      祝宗人〔53〕玄端以臨牢筴〔54〕說彘

      ,曰:“汝奚惡死!吾將三月汝
      ,十日戒
      ,三日齊,藉白茅
      ,加汝肩尻〔55〕乎彫俎之上
      ,則汝為之乎?”為彘謀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錯〔56〕之牢筴之中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弊詾橹\,則茍生有軒冕〔57〕之尊
      ,死得于腞楯之上
      ,聚僂〔58〕之中,則為之
      。為彘謀則去之
      ,自為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

      桓公田〔59〕于澤

      ,管仲御〔60〕,見鬼焉
      。公撫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見
      ?”對曰:“臣無所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誒詒〔61〕為病,數(shù)日不出。齊士有皇子告敖者
      ,曰:“公則自傷
      ,鬼惡能傷公!夫忿滀〔62〕之氣
      ,散而不反
      ,則為不足;上而不下
      ,則使人善怒
      ;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不上不下
      ,中身當(dāng)心
      ,則為病
      。”桓公曰:“然則有鬼乎
      ?”曰:“有
      。沈有履〔63〕。灶有髻〔64〕
      。戶內(nèi)之煩壤〔65〕
      ,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者
      ,倍阿鮭〔66〕躍之
      ;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67〕處之
      。水有罔象
      ,丘有峷,山有夔〔68〕
      ,野有彷徨
      ,澤有委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唬骸罢垎栁咧疇詈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皇子曰:“委蛇,其大如轂
      ,其長如轅
      ,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69〕
      ,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
      。見之者殆〔70〕乎霸。”桓公辴〔71〕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見者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谑钦鹿谂c之坐,不終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紀(jì)渻子為王養(yǎng)斗雞

      。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
      ,方虛憍〔72〕而恃氣
      。”十日又問
      ,曰:“未也
      ,猶應(yīng)向景〔73〕?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沼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曰:“未也,猶疾視〔74〕而盛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沼謫枺唬骸皫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雞雖有鳴者
      ,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
      ,其德全矣
      。異雞無敢應(yīng)者,反走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孔子觀于呂梁,縣水〔75〕三十仞

      ,流沫四十里
      ,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見一丈夫游之
      ,以為有苦而欲死也
      。使弟子并〔76〕流而拯之。數(shù)百步而出
      ,被〔77〕發(fā)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從而問焉
      ,曰:“吾以子為鬼
      ,察子則人也
      。請問:蹈水有道乎?”曰:“亡
      ,吾無道
      。吾始乎故,長乎性
      ,成乎命
      。與齊俱入,與汩偕出
      ,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
      。此吾所以蹈之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笨鬃釉唬骸昂沃^始乎故
      ,長乎性,成乎命
      ?”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
      ,故〔78〕也;長于水而安于水
      ,性也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
      ,命也
      。”

      梓慶削木為鐻〔79〕

      ,鐻成
      ,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
      ,曰:“子何術(shù)以為焉
      ?”對曰:“臣,工人
      ,何術(shù)之有
      !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
      ,未嘗敢以耗氣也
      ,必齊〔80〕以靜心。齊三日
      ,而不敢懷慶賞爵祿
      ;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
      ;齊七日
      ,輒然忘吾有四枝〔81〕形體也
      。當(dāng)是時也,無公朝
      。其巧專而外骨〔82〕消
      ,然后入山林,觀天性形軀
      ,至矣
      ,然后成見鐻,然后加手〔83〕焉
      ,不然則已
      。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84〕神者
      ,其是與
      !”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

      ,左右旋中規(guī)
      。莊公以為文弗過也。使之鉤〔85〕百而反
      。顏闔遇之
      ,入見曰:“稷之馬將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惫堋?6〕而不應(yīng)
      。少焉,果敗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工倕〔87〕旋而蓋規(guī)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88〕

      ,故其靈臺一而不桎〔89〕
      。忘足,履之適也
      ;忘腰
      ,帶之適也;知忘是非
      ,心之適也
      ;不內(nèi)變,不外從
      ,事會〔90〕之適也
      ;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
      ,忘適之適〔91〕也。

      有孫休者

      ,踵門〔92〕而詫子扁慶子曰:“休居鄉(xiāng)不見謂不修〔93〕
      ,臨難不見謂不勇。然而田原不遇歲〔94〕
      ,事君不遇世
      ,賓〔95〕于鄉(xiāng)里,逐于州部
      ,則胡〔96〕罪乎天哉
      ?休惡遇此命也?”扁子曰:“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
      ?忘其肝膽
      ,遺其耳目,芒然〔97〕彷徨乎塵垢之外
      ,逍遙乎無事之業(yè)
      ,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今汝飾知以驚愚〔98〕
      ,修身以明汙〔99〕,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汝得全而形軀
      ,具而九竅,無中道夭于聾盲跛蹇〔100〕而比于人數(shù)亦幸矣
      ,又何暇乎天之怨哉
      !子往矣!”

      孫子出

      ,扁子入。坐有間
      ,仰天而嘆
      。弟子問曰:“先生何為嘆乎?”扁子曰:“向者休來
      ,吾告之以至人之德
      ,吾恐其驚而遂至于惑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钡茏釉唬骸安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孫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
      ,非固不能惑是
      ;孫子所言非邪
      ,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來矣
      ,又奚罪焉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鳥止于魯郊
      ,魯君說之
      ,為具太牢〔101〕以饗之,奏九韶以樂之
      。鳥乃始憂悲眩視
      ,不敢飲食。此之謂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
      。若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
      ,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
      ,食之以委蛇
      ,則平陸而已矣。今休
      ,款啟寡聞之民也
      ,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載鼷〔102〕以車馬
      ,樂鷃〔103〕以鐘鼓也
      ,彼又惡能無驚乎哉!”

      〔注釋〕達:通達

      、通曉
      。生:通性。務(wù):努力從事
      。物:物質(zhì)條件
      。離形:死亡。卻:使……退卻
      。奚:何
      ,什么。為形:謀生
      。正平:心性純和本正
      。更生:新生。遺:忘懷
      。虧:消耗
      。移:變。潛行:潛入水中
      。純氣之守:心里保持著純正之氣
      。知:通“智”
      ,智慧。貌象:形狀
      。色:指可以見到的東西
      。不形:沒有形體,這里指道
      。窮:通曉
      。不淫之度:恰如其分,指合乎天道的分寸
      。天守:指得道者的心性
      。犯害:受害
      。遻(wù):同“遌”,遇到。慴:恐懼
      。鏌干:名劍
      ,鏌铘干將的簡稱
      。忮心:忌恨之心
      。生:養(yǎng)成。真:天性
      。承蜩(tiáo):捕蟬的一種方法
      。承,粘
      。錙銖:古代六銖等于一錙
      ,四錙等于一兩。這里形容極少數(shù)
      。橛株:樹墩
      。志:心志。濟:渡
      。數(shù)(shuò):多次
      。沒人:善于潛水的人。陵:山石
      。舍:內(nèi)心
      。暇:閑暇、自由
      。瓦:賤器。注:賭博
      。鉤:銀錁
      。殙:心緒紊亂的樣子。學(xué)生:學(xué)習(xí)養(yǎng)生之道
      。拔篲(huì):掃帚
      。無讓:無
      ,通“毋”,不要
      ;讓
      ,謙讓。共利:爭逐名利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h薄:縣
      ,通“懸”
      ;薄,通“簿”
      ,即垂簾
      ,意指小戶人家。鞭:鞭策
      。陽:外露
      、顯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涂:通“途”
      ,路途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2〕畏:危險
      。〔53〕祝宗人:掌管祭祀的官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4〕牢筴:豬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5〕尻:屁股
      。〔56〕錯:通“措”
      ,放
      。〔57〕軒冕:貴族坐的車子
      ;冕
      ,貴族戴的禮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8〕聚僂:殯車
      。〔59〕田:通“畋”,打獵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御:駕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1〕誒詒(xī yí):疲憊懈怠的樣子
      。〔62〕忿滀:蓄憤郁結(jié)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3〕履:水中之鬼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4〕髻:灶神之名
      。〔65〕煩壤:塵土堆積的地方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6〕鮭:神名,傳說長一尺四寸
      ,穿黑色衣服
      ,戴紅色頭巾,帶劍持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7〕泆陽:神名,豹頭馬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8〕夔(kuí):一只腳的野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9〕惡:丑陋
      。〔70〕殆:近
      ,可譯成成為
      。〔71〕辴(zhěn):大笑的樣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憍:通“驕”,驕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3〕向景:向,通“響”
      ;景
      ,通“影”
      。指雞聽到別的雞叫或看到別的雞的影子會有反應(yīng)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4〕疾視:憎惡地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5〕縣水:縣
      ,通“懸”,指水從上面直流而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6〕并:沿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7〕被:通“披”
      。〔78〕故:習(xí)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9〕鐻:古樂器名,似鐘
      。一說為古時懸掛鐘鼓的架子
      。〔80〕齊:通“齋”
      ,齋戒
      。〔81〕枝:通“肢”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骨:通“汩”,亂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3〕加手:動手施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4〕疑:通“擬”
      ,合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5〕鉤:兜圈
      。〔86〕密:默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7〕倕:傳說堯時的巧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8〕稽:量度
      。〔89〕桎:通“窒”,受拘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0〕事會:遇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適:適合
      。〔92〕踵門:親自叩門求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3〕修: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4〕歲:好收成
      。〔95〕賓:通“擯”
      ,被拋棄
      。〔96〕胡: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7〕芒然:芒,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98〕驚愚:令愚頑的人有所驚覺醒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9〕汙:污穢的東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00〕蹇(jiǎn):跛腳
      。〔101〕太牢:古代帝王
      、諸侯祭祀的時候
      ,備有牛、羊
      、豕三牲的稱為“太牢”
      。〔102〕鼷:小老鼠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03〕鷃(yàn):小雀名。

      (饒玲一)

      〔鑒賞〕孔子說:“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又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儒家那種汲汲于推行仁政以治天下的虔誠和熾熱
      ,情見乎辭,可謂殉身無悔
      。至于論及生死
      ,孔子只說:“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
      ;或者如子夏所言:“死生有命”(《論語·顏淵》)。師生都表現(xiàn)了淡漠而不屑深究的態(tài)度
      。道家則不然
      。他們對人生的思考,立足于個人生存的困境
      。儒家哲學(xué)的核心是“仁”
      ,仁字從“二人”,即人與人的關(guān)系
      。儒家重視人際關(guān)系
      ,他是從人際關(guān)系中來確定個體價值的,道家則是從擺脫人際關(guān)系的困境中來尋求個體價值的
      。道家集大成者莊子繼承楊朱的思想
      ,輕物重生,認(rèn)為死是人生第一位的
      、最難逾越的困境
      。他說:“已化為生,又化為死
      ,生物哀之
      ,人類悲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莊子·知北游》)莊子對生死大限的必然到來表現(xiàn)出深情的悲哀
      ,他要探求從這個大限中超脫出來的途徑和方法。現(xiàn)存《莊子》三十三篇中
      ,討論這類問題的篇章占了很大的比重
      ,《達生篇》就是專論養(yǎng)生之道的名篇,它與《至樂》
      、《養(yǎng)生主》互為表里
      ,以《大宗師》為歸依,構(gòu)成了莊子人生哲學(xué)的體系

      《莊子》論養(yǎng)生

      ,首先論述了物
      、我、形
      、神四者在養(yǎng)生中內(nèi)外輕重的地位
      。就“物”“我”言,《達生》認(rèn)為“外物”皆輕
      ,唯“我”為重
      。就“形”“神”(軀體與精神)論,則形體為輕
      ,精神為重
      。因此,善養(yǎng)生者“不以形累神”——不要為了追逐形體的享受而使自己的精神受到損傷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哆_生》一上來就告誡人們:養(yǎng)生應(yīng)該“不務(wù)生之所無以為,不務(wù)知(智)之所無奈何”——不追求對養(yǎng)生無用的東西
      ,不要做智力所不能及的事
      ,這樣,精神便不至為形體所累
      。做到這一點
      ,就能保持心地經(jīng)常純正平和,身體日益健康
      ,精神日益旺盛
      ,自然就可以益壽延年了。

      莊子認(rèn)為貪圖外在的物質(zhì)享受是養(yǎng)生的大患

      。但他也深知:“聲色
      、滋味、權(quán)勢之于人
      ,心不待學(xué)而樂之
      ,體不待像(效法)而安之。夫欲
      、惡
      、避、就
      ,固不待師(用不著老師教)
      ,此人之性(本能)也”(《盜跖》)。富貴食色畢竟人人喜愛
      ,對人具有強大的誘惑力
      。因此,莊子強調(diào)養(yǎng)生的重點在養(yǎng)神
      。要在內(nèi)心筑起一道無形的心防
      ,以抗拒外物“撓(阻撓)我之志
      ,搖(動搖)我之神”,最終使我“俱化為淫”——使我與一般俗人同化
      ,成為形神兩虧的人(王夫之《莊子解》)
      。所以他提出:養(yǎng)神要注重“純氣之守,一其性
      ,養(yǎng)其氣
      ,合其德,使其神無郤(隙)
      ,物奚自入焉
      ?”——內(nèi)心保持純正之氣,專一而不旁騖
      ,精神凝聚到毫無縫隙
      ,外物的誘惑力也就無隙可乘了。醉漢墜車
      ,雖傷不死,原因就在于墜車時他神志不清
      ,死傷驚懼之感沒有進入他的精神世界
      。同樣,佝僂丈人捕蟬
      ,也由于他神凝蟬翼
      ,目無萬物,心志既專
      ,雜念不入
      ,因此粘樹枝上的蟬如同在地上拾物,百無一失
      。善游水的人操舟
      ,一學(xué)便會甚至不學(xué)自會;呂梁丈人在激流駭浪中輕松地游泳
      ,如履平川
      ,皆因他熟悉水性,心無畏懼
      ,才能毫不費力地順著水勢飄浮

      《達生》論養(yǎng)生,除了用一系列寓言從正面闡明“無以形累神”“形全精復(fù)

      ,與天為一”的修養(yǎng)之道以外
      ,還創(chuàng)造了祝宗人說彘(豬)這個極具漫畫色彩的寓言,從反面鞭撻那些貪戀名位
      ,以高軒(車)冠冕為重而以一己之性命為輕的官僚
      ;用白日見鬼的寓言諷刺了心防不嚴(yán)
      、疑神疑鬼的春秋霸主齊桓公。

      在《達生》中

      ,莊子創(chuàng)立了“形精不虧
      ,是謂能移”這個著名的命題。王夫之對此特別推重
      。王說:“唯此篇揭其綱宗于‘能移以相天’
      ,則庶乎合幽明于一理,通生死于一貫
      ,內(nèi)篇之旨
      ,于此反要而語極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反要:反過來概括)“能移”究竟是什么意思
      ?“移”即變化;“能移”即人能隨自然變化而更生
      ;也就是說
      ,這種人可以非生非死,變化無窮
      ,他已經(jīng)跳出生死圈子之外了

      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必須對莊子的人生哲學(xué)及其生死觀有一個基本的理解

      。莊子認(rèn)為:“人之生
      ,氣之聚也。聚則為生
      ,散則為死
      。”(《知北游》)氣可聚可散
      ,聚
      、散便只是氣的一種形態(tài)變化,作為“氣”的本體是永存的
      。這就是郭象注《至樂》所云:“此言一氣而萬形
      。”——氣是一種物質(zhì)
      ,這一種物質(zhì)可以表現(xiàn)為多種形態(tài)
      。氣既然可以不斷變化其形態(tài),人也就可以不斷變化
      ,不斷更生
      。人不可能沒有生和死。但莊子認(rèn)為
      ,可以做到“死生無變乎已”(田子方)
      ,生與死只是生命的兩種形態(tài)
      ,人還可能變?yōu)槠渌S許多多形態(tài)。不管外形如何變化
      ,內(nèi)在的生命卻是永存的
      。因此莊子認(rèn)為:人從無到有,從生到死
      ,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甚至
      ,“死生為晝夜”(《至樂》)
      。人從生變?yōu)樗溃袼募靖嬉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像白天黑夜一樣變換
      。春天過去了,你能說春天從此死了嗎
      ?黑夜降臨了
      ,難道白天從此永不存在了嗎?人死了
      ,生命可以不同的形態(tài)長存于世
      ,這就叫“能移”。

      按莊子的結(jié)論是

      ,只要按照他的方法養(yǎng)生,人是不會死的
      ,只會不斷地變化
      ,以另外的形態(tài)長存于世。究竟是何種形態(tài)
      ?《達生》中齊國高士皇子告敖與齊桓公之間那一場說鬼的對話
      ,可供參照。人們也許會說
      ,這是典型的“謬悠之說
      ,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
      。其實莊子又何嘗不知道
      ,人有生必有死?他在《齊物論》中說過:“人謂之不死
      ,奚益
      ?其形化,其心與之然
      ,可不謂大哀乎
      ?”可見
      ,人死心即死,死是人的大哀
      。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無待
      、無累、無患的精神上的絕對自由
      。這種自由顯然無法實現(xiàn)
      ;于是,他變而企圖在個人精神生活中通過良好的修養(yǎng)來獲取這種自由
      。他理想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安寧
      、恬靜的心理環(huán)境。但是
      ,困擾人的生死之限
      ,哀樂之情,無時不在攪撓他心中的恬靜與安寧
      。那么
      ,倡“能移”之說,以之為養(yǎng)生的終極目標(biāo)
      ,求取心理上的安寧
      ,你說,這是自欺欺人
      ,還是自慰慰人
      ?如果說,此論有悖于科學(xué)
      ,《達生》中倡言的“養(yǎng)神重于養(yǎng)形”
      ,“不以形累神”,“其天守全
      ,其神無郤(隙)
      ,物奚自入”以及“醉者墜車,雖疾不死”
      ,“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善游者忘水”
      ,“外重者內(nèi)拙”等等
      ,何往而不合于今天的科學(xué)——生理學(xué)和心理學(xué)?莊子尋求精神上的超脫
      ,這種超脫不是企求人的感性存在的永生
      ,而是探求人對感性存在的運動趨向和最終歸宿的理解和認(rèn)識。從這個角度讀《達生》,將會引起你的深思而不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3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元)宋褧菩薩蠻衛(wèi)州道中
      。至元四年一月,與八兒思不花御史同行
      ,按行河南四道兩歧流水清如酒
      ,草根風(fēng)蹙冰皮皺。雪凈太行青
      ,聯(lián)鑣看畫屏
      超詳細(xì)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但皇帝推崇又怎樣?康熙
      、雍正
      、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你知道他是誰么
      ?藝術(shù)這東西
      ,皇帝推薦、國家認(rèn)證什么的都沒用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
      ,擬托良媒益自傷[2]。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3]
      ,共憐時世儉梳妝[4]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5]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嗪弈昴陦航鹁€[6],為他人作嫁衣裳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
      桃花凋謝了,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
      ,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
      。以下是由應(yīng)屆畢業(yè)生簡歷網(wǎng)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guān)于桃花的優(yōu)美句子,歡迎參考閱讀
      。陽光如一條條金色的小溪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既簡省干凈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
      ,在珊瑚的森林中,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
      。烏賊魚以十只手
      ,——熱情的手,顫抖地摸索著戀愛
      ,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
      。但這是徒然的,雖有十只手也無濟于事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
      、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xiàn)于盛唐詩壇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zhì)的豪俠型才士
      。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
      、春天來了
      ,桃花開了。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
      ,一路蹦蹦跳跳
      , 來到向往已久的桃花園,來到那桃花盛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