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先秦散文·呂氏春秋·孝行》原文鑒賞

      大道家園 2023-07-17 19:09:10

      《先秦散文·呂氏春秋·孝行》原文鑒賞

      凡為天下①,治國家

      ,必務(wù)本而后末②
      。所謂本者
      ,非耕耘種殖之謂③
      ,務(wù)其人也
      。務(wù)其人
      ,非貧而富之
      ,寡而眾之
      ,務(wù)其本也。務(wù)本莫貴于孝
      。人主孝
      ,則名章榮④,下服聽
      ,天下譽(yù);人臣孝
      ,則事君忠,處官廉
      ,臨難死;士民孝
      ,則耕蕓疾⑤,守戰(zhàn)固
      ,不罷北⑥
      。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wù)
      ,而萬事之紀(jì)也⑦


      夫執(zhí)一術(shù)而百善至,百邪去
      ,天下從者
      ,其惟孝也。故論人必先以所親
      ,而后及所疏;必先以所重
      ,而后及所輕。今有人于此
      ,行于親重⑧
      ,而不簡慢于輕疏⑨,則是篤謹(jǐn)孝道⑩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
      。故愛其親
      ,不敢惡人;敬其親,不敢慢人
      。愛敬盡于事親
      ,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11)
      ,此天子之孝也


      曾子曰(12):“身者,父母之遺體也(13)
      。行父母之遺體
      ,敢不敬乎?居處不莊(14),非孝也;事君不忠
      ,非孝也;蒞官不敬(15)
      ,非孝也;朋友不篤(16),非孝也;戰(zhàn)陳無勇(17)
      ,非孝也
      。五行不遂(18),災(zāi)及乎親
      ,敢不敬乎?”

      《商書》曰(19):“刑三百
      ,罪莫重于不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德
      ,貴貴,貴老
      ,敬長
      ,慈幼。此五者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所謂貴德,為其近于圣也;所謂貴貴
      ,為其近于君也;所謂貴老
      ,為其近于親也;所謂敬長,為其近于兄也;所謂慈幼(20)
      ,為其近于弟也
      。”

      曾子曰:“父母生之(21)
      ,子弗敢殺;父母置之
      ,了弗敢廢;父母全之,子弗敢闕(22),故舟而不游(23)
      ,道而不徑(24)。能全支體(25)
      ,以守宗廟
      ,可謂孝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養(yǎng)有五道:修宮室
      ,安床第(26),節(jié)飲食
      ,養(yǎng)體之道也;樹五色
      ,施五采,列文章(27)
      ,養(yǎng)目之道也;正六律(28)
      ,和五聲(29),雜八音(30)
      ,養(yǎng)耳之道也;熟五谷
      ,烹六畜(31),和煎讕
      ,養(yǎng)口之道也;和顏色
      ,說言語(32),敬進(jìn)退
      ,養(yǎng)志之道也
      。此五者,代進(jìn)而厚用之(33)
      ,可謂善養(yǎng)矣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足(34),瘳而數(shù)月不出(35)
      ,猶有憂色
      。門人問之曰:“夫子下堂而傷足,瘳而數(shù)月不出
      ,猶有憂色
      ,敢問其故?”樂正子春曰:“善乎而問之(36)!吾聞之??子,曾子聞之仲尼(37):父母全而生之(38)
      ,子全而歸之
      ,不虧其身,不損其形
      ,可謂孝矣
      。君子無行咫步而忘之(39)。余忘孝道,是以憂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惫试唬荷碚叻瞧渌接幸玻瑖?yán)親之遺躬也(40)


      民之本教曰孝
      ,其行孝曰養(yǎng)。養(yǎng)可能也
      ,敬為難;敬可能也
      ,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41)
      。父母既沒
      ,敬行其身,無遺父母惡名
      ,可謂能終矣
      。仁者,仁此者也(42);禮者
      ,履此者也(43);義者
      ,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強(qiáng)者
      ,強(qiáng)此者也
      。樂自順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




      【注釋】 ①為:治
      。 ②務(wù):致力。末:喻不重要的東西
      。 ③殖:種植
      。 ④章:彰,卓著
      。 ⑤蕓:除草
      。疾:用力。 ⑥罷(pi皮):敗
      。北:戰(zhàn)敗逃跑
      。 ⑦紀(jì):綱紀(jì)。 ⑧親重:即上文說的“所親”
      、“所重”
      。下文“輕疏”指“所輕”、“所疏”
      。 ⑨簡慢:怠慢
      。 ⑩篤謹(jǐn):虔誠謹(jǐn)慎
      。 (11)究:窮,極
      。 (12)曾子:名參
      ,春秋末魯國人,孔子的弟子
      ,以孝著稱
      。 (13)遺:遺留。古人認(rèn)為身體乃父母所生
      ,所以把自己的身體看作是“父母之遺體”。 (14)莊:敬
      。 (15)蒞(li立)官:居官
      。蒞:臨。 (16)篤:信
      ,誠實(shí)
      。 (17)陳(zhen陣):陣,戰(zhàn)斗隊列
      。 (18)遂:成
      。 (19)商書:古逸書。 (20)慈:愛護(hù)
      。 (21)之:代子女之身
      。下同。 (22)闕:通“缺”
      ,損傷
      。 (23)舟:用如動詞,乘船
      。 (24)徑:用如動詞
      ,走小路。 (25)支:肢
      ,四肢
      。(26)床第(zi子):泛指臥具。笫:床上的席子
      。 (28)文章:指錯綜華美的花紋
      。青與赤相間稱“文”,白與赤相間稱“章”
      。 (28)六律:古代樂音標(biāo)準(zhǔn)名
      。樂律有十二,陰陽各六
      ,陽為律
      ,陰為呂
      。六律為黃鐘、太蔟
      、姑冼
      、蕤賓、夷則
      、無射(yi)
      ,這里泛指樂律。 (29)五聲:指宮
      、商
      、角、徵(zhi)
      、羽五音
      。 (30)八音:金、石
      、土
      、革、絲
      、木
      、匏、竹八類樂器的統(tǒng)稱
      ,這里泛指音樂
      。 (31)烹:煮。 (32)說:悅
      ,和悅
      。 (33)代:更替。厚:當(dāng)為“序”字之誤
      。序:次第
      。 (34)樂正子春:曾參的學(xué)生。樂正:姓;子春:名
      。 (35)瘳(chou抽):病愈
      。 (36)而:爾,你們
      。 (37)仲尼:孔子
      ,名丘,字仲尼
      。 (38)全:完好
      。 (39)咫(zhi指)步:極言距離之近。咫:古代長度單位
      ,周代以八寸為咫
      。 (40)躬:身體
      。 (41)卒:終。 (42)仁此:以此為仁
      。仁:用如意動
      ,下文“宜此”、“信此”
      、“強(qiáng)此”與此同
      。 (43)履:行。



      【今譯】 凡是統(tǒng)治天下
      ,治理國家
      ,必先致力于根本,而把非根本的東西放在后面
      。所謂根本
      ,不是指耕耘種植,而是致力于人事
      。致力于人事
      ,不是指讓人民由貧困變?yōu)楦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讓人口由稀少變?yōu)楸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而是致力于根本。致力于根本
      ,沒有比奉行孝道更重要的了
      。君主行孝道,名聲就會卓著榮耀
      ,臣下就會服從聽命
      ,天下的人都會贊譽(yù);臣子行孝道,侍奉君主就會忠誠
      ,居官會清廉
      ,面臨災(zāi)難就能獻(xiàn)身;士人百姓行孝道,就會努力耕耘
      ,攻必克
      ,守必固,不敗逃
      。所以說
      ,孝道是三皇五帝的根本,是一切事情的綱紀(jì)


      執(zhí)行一種政策就能使百善到來
      ,百邪離去,天下順從
      ,這大概只有孝道吧
      。所以評論人一定先看他對親人的態(tài)度
      ,然后再推及到他對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人的態(tài)度;一定先看他對關(guān)系重要的人的態(tài)度,然后再推及到他對關(guān)系輕微的人的態(tài)度
      。假如有這樣一個人
      ,他對親人、關(guān)系重要的人很孝敬
      ,而對一般人
      、關(guān)系輕微的人也不怠慢,這就是虔誠謹(jǐn)慎地行孝道了
      。這就是先王用以治理天下的方法啊
      。所以,熱愛自己的親人
      ,不敢厭惡別人;尊敬自己的親人
      ,不敢怠慢別人。把愛與尊敬全都用在侍奉親人上
      ,并把事親的光耀施給百姓
      ,推廣到整個天下,這就是天子的孝道


      曾子說:“人的身體是父母所生
      ,使用父母給予的身體,怎敢不小心謹(jǐn)慎呢?平居不恭敬
      ,是不孝順;侍奉君主不忠誠
      ,是不孝順;居官不謹(jǐn)慎,是不孝順;交友不誠實(shí)
      ,是不孝順;臨戰(zhàn)不勇敢
      ,是不孝順。這五個方面做不到
      ,災(zāi)禍就會危及親人
      ,人們怎敢不小心謹(jǐn)慎呢?”

      《商書》上說:“刑律三百條,罪罰沒有比不孝更重的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曾子說:“先王用以治理天下的準(zhǔn)則有五條:尊崇道德,崇尚尊貴
      ,尊重老人
      ,敬重長者,愛護(hù)兒童
      。這五條就是先王用以安定天下的準(zhǔn)則
      。所以尊崇道德,是因?yàn)樗咏谑ベt;所以崇尚尊貴
      ,是因?yàn)樗咏诰?所以尊重老人
      ,是因?yàn)樗咏诟改?所以敬重長者
      ,是因?yàn)樗咏谛珠L;所以愛護(hù)兒童,是因?yàn)樗咏诘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曾子說:“父母生下了自身,子女不能毀壞;父母養(yǎng)育了自身
      ,子女不敢廢棄;父母保全了自身
      ,子女不敢損傷。所以
      ,過河要乘船而不游涉
      ,出門要走大路而不走小道。能肢體健全
      ,以守住祖廟
      ,可說是盡孝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養(yǎng)親之道有五條:整修房屋
      ,使臥具安適,調(diào)節(jié)飲食
      ,這是保養(yǎng)肢體的方法;設(shè)置五色
      ,敷施五采,排列花紋
      ,這是保養(yǎng)眼睛的方法;訂正六律
      ,和諧五聲
      ,協(xié)調(diào)八音
      ,這是保養(yǎng)耳朵的方法;把飯做熟,把肉煮爛
      ,調(diào)和味道一
      ,這是保養(yǎng)嘴巴的方法;面色和悅,言語動聽
      ,舉止恭敬
      ,這是保養(yǎng)心志的方法。這五條
      ,依次交替去做
      ,就可以說是善于養(yǎng)親了。

      樂正子春下堂時傷了腳
      ,腳好后卻幾個月都不出門
      ,臉上還現(xiàn)出憂愁的神情,學(xué)生們問他說:先生您下堂時傷了腳
      ,腳好后卻幾個月都不出門
      ,臉上還現(xiàn)出憂愁的神情
      ,請問這是什么緣故?”樂正子春說:“這個問題你們問得真好啊!我從曾子那里聽說過,曾子又從孔子那里聽說過這樣的話:父母完好地把子女生下來
      ,子女要完好地把身體歸還父母
      ,不虧損自己的身體,不毀傷自己的形貌
      ,就可以叫做孝順了
      。君子一舉一動都不忘記孝道,而我卻忘記了孝道
      ,因此才憂愁
      。”所以說
      ,身體不是自己私有的
      ,而是父母留給的。

      人民最根本的教養(yǎng)是孝道
      ,行孝道就是奉養(yǎng)父母
      。奉養(yǎng)父母是可以做到的。難做到的是對父母恭敬;對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
      ,難做到的是使父母安寧;使父母安寧是可以做到的
      ,難做到的是善始善終。父母死了以后
      ,自己仍行為謹(jǐn)慎
      ,不帶給父母壞的名聲,就可以說能善始善終了
      。所謂仁
      ,就是以孝為仁;所謂禮,就是奉行孝道;所謂義
      ,就是以孝為宜;所謂信
      ,就是以孝為信;所謂強(qiáng),就是以孝為強(qiáng)
      。奉行孝道自然會產(chǎn)生歡樂
      ,違背孝道必然會遭受刑罰。



      【集評】 明·王世貞:“此篇論孝行在務(wù)本
      ,務(wù)本在先親而后疏
      ,先重而后輕,故三引曾子之論孝以證之
      ,末以禮義信強(qiáng)以實(shí)之
      ,而先王定天下之大經(jīng)大法大本總不出此矣。”(見明·歸有光輯《諸子匯函》)

      民國·張之純《諸子菁華錄》:“明是說孝為立身之本
      ,偏用紆回之筆以取勢
      ,有燕飛掠水之妙。務(wù)本意偏從旁面寫出
      ,悟此筆妙
      ,方無蹠實(shí)之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總案】 這是《孝行覽》第一篇
      ,闡述孝道為治國之本。文字多與今《禮記》中的《祭義》篇同
      。文章反復(fù)說明孝道的重要
      ,把“孝”說成“三皇五帝之本務(wù),萬事之紀(jì)”
      ,說成“民之本教”
      ,可以使“百善至,百邪去
      ,天下從”的東西
      。作者認(rèn)為,天子的愛民
      ,臣民的忠君
      、交友、勇戰(zhàn)
      ,治國的各種方策
      ,乃至仁、義
      、禮
      、信,強(qiáng)等種種道德觀念.無一不是以孝為基礎(chǔ)的
      ,無一不是孝道的推廣擴(kuò)充
      。關(guān)于“孝”的具體內(nèi)容
      ,文章也從愛身全體
      、“五養(yǎng)”、“三難”等方面作了詳細(xì)的論述
      。本篇可以說是關(guān)于儒家孝道的專論
      。文章開頭以紆回之筆提出中心論點(diǎn),然后圍繞中心層層深入
      ,三引曾子論孝以論證
      ,語言簡勁,句式整齊而靈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3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超詳細(xì)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
      。但皇帝推崇又怎樣
      ?康熙、雍正、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
      ,你知道他是誰么
      ?藝術(shù)這東西,皇帝推薦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擬托良媒益自傷[2]
      。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3]
      ,共憐時世儉梳妝[4]。敢將十指夸針巧
      ,不把雙眉斗畫長[5]
      。苦恨年年壓金線[6]
      ,為他人作嫁衣裳
      桃花運(yùn)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桃花凋謝了
      ,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
      ,仍像點(diǎn)點(diǎn)跳動的火苗。以下是由應(yīng)屆畢業(yè)生簡歷網(wǎng)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guān)于桃花的優(yōu)美句子
      ,歡迎參考閱讀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dá)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
      。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既簡省干凈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
      ,烏賊魚也有戀愛。在海藻的草坪上
      ,在珊瑚的森林中
      ,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烏賊魚以十只手
      ,——熱情的手
      ,顫抖地摸索著戀愛,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
      。但這是徒然的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
      、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xiàn)于盛唐詩壇的
      ,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zhì)的豪俠型才士。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
      ,動輒以公侯卿相自許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春天來了
      ,桃花開了
      。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一路蹦蹦跳跳
      , 來到向往已久的桃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