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莊子·讓王(節(jié)選)》原文鑒賞
子列子窮①,容貌有饑色??陀醒灾卩嵶雨栒咴虎冢骸傲杏?,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不好士乎③?”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④。子列子見使者,再拜而辭⑤。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⑥:“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⑦,今有饑色。君過而遣先生食⑧,先生不受,豈不命邪?”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遣我粟⑨,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⑩,此吾所以不受也?!逼渥?11),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注釋】 ①列子:列御寇,見《逍遙游》注。 ②子陽:時為鄭國之相。 ③好(hao音耗):愛好,重視。 ④遺(wei音位):贈送。 ⑤辭:辭謝,不接受。 ⑥拊心:以手撫心,形容很痛惜的樣子;拊,通撫。 ⑦佚樂:安逸快樂。佚,通逸。 ⑧過:過訪,有知遇之意。 ⑨以:憑借,根據(jù)。 ⑩罪:治罪。 (11)其卒:猶后來。
【今譯】 列子生活貧困,面容有饑餓之色。一位客人對鄭相子陽說:“列御寇是一位有道之士,居住在您的國家而過著貧困的生活,您不就成為不喜好賢士的人了嗎?’’子陽便派遣官吏送給列子糧食。列子見到使者,一再辭謝不受。使者走后,列子走進屋內(nèi),他的妻子望著他撫摸著胸口說:“我聽說作有道之人的妻子,都可以得到安逸快樂,現(xiàn)在卻面有饑色。鄭相派人給先生送來糧食,先生卻不接受,這難道不是命嗎?”列子笑著對妻子說:“鄭相并不是自己真正了解我的。聽信別人的話而送給我糧食,到了他想加罪于我的時候,也會因為聽信別人的話,這就是我之所以不接受糧食的原因?!焙髞恚嗣窆话l(fā)難,殺了子陽。
【集評】 清·林云銘《莊子因》:“數(shù)言警策,似《國策》?!?br>
楚昭王失國①,屠羊說走而從于昭王②。昭王反國③,將賞從者,及屠羊說。屠羊說曰:“大王失國,說失屠羊;大王反國,說亦反屠羊。臣之爵祿已復(fù)矣④,又何賞之有!”王曰:“強之⑤?!蓖姥蛘f曰:“大王失國,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誅⑥;大王反國,非臣之功,故不敢當其賞⑦?!蓖踉唬骸耙娭?”屠羊說曰:“楚國之法,必有重賞大功而后得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國而勇不足以死寇⑨。吳軍入郢⑩,說畏難而避寇,非故隨大王也(11)。今大王欲廢法毀約而見說,此非臣之所以聞于天下也?!蓖踔^司馬子綦曰:“屠羊說居處卑賤而陳義甚高(12),子綦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13)?!蓖姥蛘f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貴于屠羊之肆也(14);萬鐘之祿(15),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豈可以貪爵祿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16)!說不敢當,愿復(fù)反吾屠羊之肆?!彼觳皇芤病?br>
【注釋】 ①昭王:名珍,楚平王之子。 ②屠羊說(xue音悅)以屠羊為業(yè)、名說的人。 ③反國:返回楚國,指收復(fù)國土。 ④爵祿:指屠羊之業(yè);復(fù),恢復(fù)。 ⑤強之:指強迫屠羊說接受賞賜。⑥伏其誅:伏法被殺。 ⑦當:承當,接受。 ⑧見之:使他來見我。 ⑨知:通智;死寇,使寇死,指殺敵。 ⑩郢:楚國國都,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11)故:故意,有心。 (12)陳義:陳述道理。 (13)延:聘請;三旌,三公。 (14)肆:店鋪,這里指屠羊的行業(yè)。 (15)萬鐘之祿:指優(yōu)厚的俸祿;鐘,古代量器,十釜為一鐘。 (16)妄施:濫施,指不顧國家法度而濫加賞賜。
【今譯】 楚昭王喪國失位,屠羊說跟隨楚昭王出逃。昭王返回楚國,將賞賜跟隨他一起出逃的人,賞賜到了屠羊說。屠羊說說:“大王失國,我失去了屠羊之業(yè);大王返回楚國,我也恢復(fù)了我的屠羊職業(yè)。我的爵祿已經(jīng)得到了恢復(fù)。還有什么可賞賜的呢!”昭王說:“強迫他接受?!蓖姥蛘f說:“大王失國,不是我的罪過,所以我不敢伏法被殺;大王反國,也不是我的功勞,所以也不敢接受賞賜?!闭淹跽f:“讓他來見我?!蓖姥蛘f說:“根據(jù)楚國的法度,一定要有大功,得到重賞,而后才能受王招見,現(xiàn)在我的智謀不足以保衛(wèi)國家,勇武不足以殺死敵人。吳國大軍攻入郢都,我害怕災(zāi)禍,為了躲避敵人才出走的,并不是有心追隨大王的?,F(xiàn)在大王想廢法毀約接見我,我在天下還沒有聽說過有這種作法?!闭淹鯇λ抉R子綦說:“屠羊說居于卑位而陳述的道理卻是那樣的高,你替我聘請他擔任三公的職位。”屠羊說說:“三公之位,我知道它比宰羊的行業(yè)地位高貴得多;萬鐘的俸祿,我也知道它比宰羊所得的利潤高得多;然而,我怎么能夠貪圖爵祿,而使我們的國君有濫加賞賜的惡名呢!我實在不敢當,只是希望能恢復(fù)我宰羊的職業(yè)。”終于沒有接受。
【集評】 清·劉鳳苞《南華雪心編》:“各失其失,各反其反。兩不相涉,語極平淡?!?br>
又:“(‘臣之爵祿’句)妙語解頤。爵祿猶言分守也.言已還其分所應(yīng)有。”
又:“原是自家避難,并非從亡之臣,越說越見真摯?!?br>
又:“一意轉(zhuǎn)變無窮,措詞婉妙,并非辯士口吻,是以謂之陳義甚高?!?br>
原憲居魯①,環(huán)堵之室②,茨以生草③;蓬戶不完④,桑以為樞而甕牖⑤,二室褐以為塞⑥;上漏下濕,匡坐而弦⑦。子貢乘大馬⑧,中紺而表素⑨,軒車不容巷⑩,往見原憲。原憲華冠縱履(11),杖藜而應(yīng)門(12)。子貢曰:“嘻,先生何病?”原憲應(yīng)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xué)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弊迂曞已捕欣⑸?13)。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14),比周而友(15),學(xué)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16),輿馬之飾(17),憲不忍為也?!?br>
【注釋】 ①原憲: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憲。 ②環(huán)堵:四壁均為一丈;堵,一丈長的墻。 ③茨:以草蓋房;生草,未曬干的草。
④蓬戶:以蓬草編織的門;不完,指破舊;完,完整。 ⑤桑:桑條;樞,門戶的轉(zhuǎn)軸;牖(you音有),窗。 ⑥褐:粗布制成的短衣,這里指破布爛衣;塞,堵塞。 ⑦匡坐:正坐;弦,彈琴而歌。 ⑧子貢:孔子弟子,名賜。 ⑨紺:青紅色;素,白色。 ⑩軒車:古代大夫以上貴族所乘的車馬。 (11)華冠:用樺樹皮做的帽子;縰(xi音洗)履,露出腳跟的鞋。 (12)杖藜:拄著藜木做的拐杖;杖,柱;應(yīng)門,應(yīng)聲開門。 (13)逡巡:遲疑退卻的樣子。 (14)希世:趨時。 (15)比周:與氣味相投者關(guān)系密切,有結(jié)黨營私之意;比,近;周,合。 (16)慝(te音特):奸惡。 (17)輿:車;飾,裝飾。
【今譯】 原憲居住在魯國,他的房屋簡陋狹小,房頂蓋著剛割下來的生草;用蓬草編織的門,十分破損,以桑條為門軸,以破甕作窗子,用破布爛衣堵塞兩個屋子的漏洞;屋子漏雨,地下潮濕,而原憲卻端坐于屋內(nèi)彈弦唱歌。子貢乘著高頭大馬,內(nèi)穿青紅衣,外罩白色大衣,高大的車子進入不了狹窄的小巷,前來拜見原憲。原憲戴著樺樹皮做的帽子,穿著露出腳后跟的鞋,拄著藜木做的拐杖應(yīng)聲開門。子貢說:“哎呀,先生為什么如此困厄?”原憲回答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對學(xué)到的道理不能行施才叫做困厄?,F(xiàn)在我是貧窮,而不是困厄?!弊迂暵犃嗽瓚椀脑?,進退不安,面有愧色。原憲笑著說:“趨從世俗,望風而行,結(jié)黨為友,所學(xué)是為讓人看重,所教是求自己揚名,借仁義的名義去干奸惡之事,以得到華貴的車馬來炫耀自己,這是我所不愿做的?!?br>
【集評】 清·陸樹芝《莊子雪》:“數(shù)語道盡俗儒之陋?!?br>
曾子居衛(wèi)①,缊袍無表②,顏色腫噲③,手足胼胝④。三日不舉火⑤,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⑥,捉衿而肘見⑦,納屨而踵決⑧。曳縰而歌《商頌》⑨,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yǎng)志者忘形,養(yǎng)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br>
【注釋】 ①曾子:即曾參,孔子弟子;衛(wèi),衛(wèi)國。 ②缊(yun音運)袍:以亂麻為絮的袍子;無表,指袍子面破爛,露出里子。③腫:浮腫;噲(kui音潰),爛。 ④胼胝(pian zhi音駢枝):俗稱老繭。 ⑤不舉火:指不生火煮飯。 ⑥纓:系帽的繩子;絕,斷。⑦提衿:拉衣襟;見,同現(xiàn)。 ⑧納:進入,這里意為穿;踵決,鞋跟裂開。 ⑨曳:拖;縱(xi音洗),束發(fā)的帛;《商頌》,《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
【今譯】 曾子居住于衛(wèi)國,穿著用亂麻絮做的袍子,破爛不堪,分不清表里,臉上浮腫,帶有病容,手掌腳底長滿了老繭。三日沒有生火做飯,十年沒有添制新衣,正一正帽子,系帽之繩就斷了;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開。他拖著束發(fā)的帶子,高歌《商頌》,聲音洪亮,充滿天地,好象聲音是從金石制作的樂器中發(fā)出的一樣。天子不能使他稱臣,諸侯不能和他交友。所以,注重培養(yǎng)心志的人就忘掉了形體,注重養(yǎng)身的人就忘掉了利祿,致力于大道的人就忘掉了心機。
【集評】 清·宣穎《南華經(jīng)解》:“絕妙形容?!?br>
清·胡文英《莊子獨見》:“此段看去雜亂無章,而一氣渾灑,大小畢浮,自爾句句警拔。”
清·劉鳳苞《南華雪心編》:“形容安貧樂道,分外精神?!?br>
【總案】 以上四節(jié),以列子、屠羊說、原憲、曾子等人的故事,闡發(fā)安貧樂道、不為利祿功名富貴所誘惑、方可養(yǎng)生的思想。這四個人物,在思想上有相通之處,但作者在描寫時,卻很能抓住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加以表現(xiàn),使各人自有各人的風貌。如列子的明智、機敏,屠羊說的純樸、直率,原憲的安然自得,曾子的超凡灑脫,都栩栩如生,維妙維肖。
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①:“身在江海之上②,心居乎魏闕之下③,奈何?”瞻子曰:“重生④。重生則利輕⑤?!敝猩焦幽苍唬骸半m知之,未能自勝也⑥?!闭霸唬骸安荒茏詣賱t從⑦,神無惡乎⑧?不能自勝而強不從者,此謂之重傷。重傷之人,無壽類矣。⑨”魏牟,萬乘之公子也⑩;其隱巖而也(11),難為于布衣之士(12);雖未至乎道,可謂其有意矣。
【注釋】 ①中山公子牟:魏國公子,名牟,封于中山;瞻子,魏國賢人。 ②江海:泛指隱士所居之地。 ③魏闕:巍峨高大的宮殿之門,代指朝廷。 ④重生:看重養(yǎng)生之道。 ⑤利輕:看輕名利。⑥勝:克制。 ⑦從:通縱,放縱,放任。 ⑧惡:厭惡,厭煩。⑨無壽類:不能成為長壽一類人。 ⑩萬乘:萬輛戰(zhàn)車,指大國。(11)巖穴:指隱士隱居之地。 (12)布衣:老百姓。
【今譯】 魏公子牟對瞻子說:“雖然身在江湖之上隱居,而心里卻時常想念著朝廷,怎么辦呢?”瞻子說:“看重養(yǎng)生之道??粗仞B(yǎng)生之道,就能夠看輕名利了?!惫幽舱f:“雖然知道這一點,但是卻不能自我克制?!闭白诱f:“不能自我克制便放任自己,這樣,精神上還會產(chǎn)生厭煩嗎?不能自我克制卻又強迫自己克制,這就叫受雙重損傷。受雙重損傷的人,就無法進入長壽之列了?!蔽耗?,是大國的公子,他隱居于山林巖穴,難與普通百姓中的隱士相比;雖然他還沒有到達道的境界,但也可稱之為有這種心意了。
【集評】 清·劉鳳苞《南華雪心編》:“役其神而又遏抑之,必至促其生機,與天札者同矣。作危悚語,是加倍警醒法?!?br>
【總案】 本段說明養(yǎng)生修道,并非一朝可成,而需要經(jīng)過一個逐漸拋卻榮華富貴的修養(yǎng)過程。倘若急于求成,非但達不到養(yǎng)生修道的目的,反而還會加倍傷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3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