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
柳宗元
零陵城南,環(huán)以群山,延以林麓。其崖谷之委會,則泓然為池,灣然為溪。其上多楓柟竹箭、哀鳴之禽,其下多芡芰蒲蕖、騰波之魚,韜涵太虛、澹滟里閭,誠游觀之佳麗者已。
崔公既來,其政寬以肆,其風和以廉,既樂其人,又樂其身。于暮之春,徵賢合姻,登舟于此水之津。連山倒垂,萬象在下,浮空泛景,蕩若無外。橫碧落以中貫,陵太虛而徑度。羽觴飛翔,匏竹激越,熙然而歌,婆然而舞,持頤而笑,瞪目而倨,不知日之將暮,則于向之物者可謂無負矣。
昔之人知樂之不可常,會之不可必也,當歡而悲者有之。況公之理行宜去受厚錫,而席之賢者,率皆左官蒙澤,方將脫麟介,生羽翮,夫豈趑趄湘中為顦顇客耶?余既委廢于世,恒得與是山水為伍,而悼茲會不可再也,故為文志之。
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革新而貶為永州司馬,政治上的失意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正當他在永州郁郁寡歡之時,元和三年(808),崔敏來任永州刺史,春日邀親朋好友游宴零陵城南池。同時,左遷永州的幾個貶官也將離永州而去。迎新而送舊,自然使這次游宴更有意義。柳宗元適逢此會,寫下了這篇游記以志紀念。
文章緊緊圍繞“游宴”二字展開。作者先用概要的筆法介紹南池之美,以見其地之可游。南池在零陵城南,四周群山環(huán)繞,林木叢生,原是由山谷泉流匯聚而成的小湖。那彎彎曲曲的溪流和清澈幽深的池水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岸上的楓柟竹箭茂盛,水邊的芡芰蒲蕖叢生。鳥鳴林澗,魚躍清波,水含天色,光搖里閭。就這樣寥寥數(shù)筆,就把南池的方位、地形、環(huán)境等風景特點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
接著,作者緊承“游觀”二字,寫陪同崔使君游宴南池的樂趣。話分兩層,先寫游之歡,次寫宴之樂。使君新來不久,即政寬風廉而又雅好山水,所以這春日邀親朋好友聚會南池,格外有一種政通人和的高雅情懷。泛舟池中,但見連山倒垂于水中,萬象回映于舟下,萬里長空的景色,都可以在水中飽覽無遺。船在池中穿過,好似凌空飛渡。作者在這里沒用一個“歡”字或“樂”字,只用傳神之筆描述游人泛舟所見到的水天一色景象。水至清而景至美,游人早已進入忘我之境,不寫人而人之樂已經(jīng)躍然紙上了。于是,巧筆輕輕一轉(zhuǎn),自然地過渡到下文游人宴會的描寫。這里不是肅穆的廊廟,也不是莊嚴的殿堂,不必拘束于禮節(jié),也不必矜持自己的風度。這里是人的本性回歸的場所,物我一體的世界。置身于南池之上,酒杯頻傳,器樂并奏,情不自禁地放開歌喉,手舞足蹈,遺落世事,得意忘形。作者在這里仍然沒附加一句說明和議論性的句子。歡樂之情卻洋溢在字里行間,這是融情入景的妙筆。惟其如此,作者才能夠以簡馭繁,寥寥數(shù)十字就把游宴之樂寫得如此生動,因為作者抓住了最能表現(xiàn)游人之樂的情景畫面。
文章到此似乎可以結束了,作者已經(jīng)把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的樂事寫完。然而,筆鋒又轉(zhuǎn),把主旨落到了一個“陪”字上。這次參與游宴的主角崔使君和其他人是歡樂至極的,可是,情緒低沉的作者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當他想到,新任的崔使君不會久留,幾個同病相憐的人也遇赦而將還京,惟有自己因參與王叔文革新事件觸怒了保守派,受到“后遇恩赦,永不量移”的重謫,仍將留在這個偏僻之地與山水為伍,再也不能重逢今日的游宴盛會,禁不住“當歡而悲”。南池的美再無人欣賞,被遺落的自己又有誰來同情呢?這結尾一筆極其沉重。同是游宴南池,主角極樂而陪者極悲,以樂而襯悲,則悲者更悲。這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抒情韻味,當然也增加了全文的藝術感染力。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繼承了酈道元以來的山水文學傳統(tǒng),但并不是純客觀地描繪山容水態(tài),而是借山水來寫自己的人格、情懷與處境,是情景交融的新的藝術境界開拓。此文雖是他山水游記中寫的較早的一篇,但這種特點已經(jīng)鮮明可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4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