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抒情散文鑒賞作者:柳宗元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1)
,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2),為嶼,為嵁(3)潭中魚可百許頭
,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而遠(yuǎn)逝(4),往來翕忽(5),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6)
,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7),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同游者:吳武陵,龔古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的散文和韓愈齊名,詩與韋應(yīng)物并稱
【鑒賞】: 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
《小石潭記》在藝術(shù)手法上最突出的一點并不是它細(xì)膩生動的筆觸,而是它的虛實相映
《小石潭記》有別于其他游記抒情散文的另一個特點是它擺脫了一般游記先寫景后抒情的格式
柳宗元被貶永州,內(nèi)心深處是很苦悶的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文章鑒賞《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文章鑒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斗折⑤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同游者
,吳武陵、龔右⑥,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注】
①坻(chí池):水中高地
。②嵁(kān堪):不平坦的山巖。③佁(chì翅):癡呆的樣子。④俶(chù觸)爾:靈動的樣子。⑤斗折:像北斗星那樣曲折。⑥吳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饒)人,唐憲宗元和初年進(jìn)士,因罪被貶永州,與柳宗元交好本篇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于唐憲宗元和年(806)
文章一開頭,便引導(dǎo)人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
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柳宗元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
此后
第二段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緊接著,“坐潭上
,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
,形似寫景,實則寫心。聽到悅耳的水聲,看到美麗的小石潭,欣賞著美麗的魚兒,作者感到快樂,暫時忘掉了煩惱失意,然而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畢竟快樂是暫時的,而凄愴是長久的。面對這種原始的凄愴之景,或許更感到難受,或許更激起作者凄涼的聯(lián)想,因此形成了感情從“樂”到“凄”的大幅度轉(zhuǎn)變。后人評論
沈德潛《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記潭中魚數(shù)語
小石潭記中描寫小石潭的什么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什么的特點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
擴(kuò)展資料:
一、創(chuàng)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hù)王叔文的改革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dāng)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
,居是州二
構(gòu)思新巧,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這種構(gòu)思既新穎
-小石潭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4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