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禹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2),往來無白丁(3)??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4),無案牘之勞形(5)。南陽諸葛廬(6),西蜀子云亭(7)。孔子云:“何陋之有(8)?”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一說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進士,又中博學(xué)宏詞科,官至監(jiān)察御史。曾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王叔文失敗后被貶,后入朝為主客郎中,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世稱劉賓客。
劉禹錫長于詩文,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為詩友,世稱劉白。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鑒賞】: 銘是文體的一種。本文屬于箴銘一類,大多用于戒勉自己,在形式上則為韻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對陋室的描繪,表達了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心志和清靜高雅的生活情趣。
作者先以山水起興,引出陋室。山的“名”與否在于“仙”,水的“靈”與否,在于“龍”,而室的“陋”與否卻在于主人的德行。這樣,開篇就給人以新鮮之感。接著作者描寫了陋室外的清新淡雅的景色和陋室內(nèi)高雅之客與主人的交往,以環(huán)境和人事對陋室加以點染。下面又描述了自己清靜閑適的生活,表達出與世無爭,孤芳自賞的坦蕩心境。這樣,作者從環(huán)境和賓主幾個方面揭示出陋室不陋的主題,渲染出一派閑雅淡遠(yuǎn)的境界,又陪襯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更加顯示出陋室主人的德操之高雅。最后又引孔子之語,加以反詰語氣,其自賞之情表露無疑,而給讀者留下的韻味卻是無窮的。
這篇短文適應(yīng)著銘文的需要,對仗工整,音韻鏗鏘,語有流動飛揚之勢,而又簡潔精煉,全文僅有八十一個字,卻意趣盎然,神情畢現(xiàn),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絕妙之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6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