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蹇叔哭師》譯文與賞析蹇叔哭師
蹇叔哭師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題解】
燭之武退秦軍后,秦穆公派遣杞子等人駐扎在鄭國。秦穆公輕信杞子從鄭國送來的情報,興師動眾遠(yuǎn)襲鄭國,結(jié)果消息泄露,無功而返。秦穆公出兵之前征求蹇叔的意見,卻又不顧其勸阻,執(zhí)意出師伐鄭,導(dǎo)致了秦、晉崤之戰(zhàn)和秦國在這次戰(zhàn)爭中的慘敗。
【原文】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94]:“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95],若潛師以來[96],國可得也?!蹦鹿L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注釋】
[94]杞子:秦國大夫,留在鄭國幫助戍守的將領(lǐng)。
[95]管:鑰匙,此指防守。
[96]潛:秘密地。
【譯文】
秦國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密告秦穆公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此時秦國秘密派軍隊前來攻打鄭國,就定能占領(lǐng)鄭國?!鼻啬鹿珵榇耸聛碚髟冨渴宓囊庖?。蹇叔說:“讓軍隊跋山涉水去進(jìn)攻遠(yuǎn)方的國家,這是我從來聽說過的事情。軍隊長途跋涉,到達(dá)鄭國時必定是精疲力竭,而遠(yuǎn)方的鄭國又有防備,這大概不可行吧?我們的軍隊如此興師動眾,鄭國一定會察覺。讓士兵們辛苦一場卻一無所得,他們一定會有怨恨之心。況且,軍隊要遠(yuǎn)行千里,還有誰會不知道呢?”
【原文】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97],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惫怪^之曰:“爾何知!中壽[98],爾墓之木拱矣[99]!”
【注釋】
[97]孟子:即孟明。“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98]中壽:六七十歲。
[99]拱:兩手合抱。
【譯文】
秦穆公卻不聽蹇叔的勸告。他召集孟明、西乞和白乙三位將領(lǐng),命令他們率兵從東門出師。蹇叔為他們而哭,說:“孟明啊!我只能看著秦軍出師,卻看不到秦軍回師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懂什么!你若是活到六七十歲的話,你墳?zāi)股戏N的樹該長到兩手合抱粗了(意思是你早該死了)!”
【原文】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殽。殽有二陵焉[100];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鼻貛熕鞏|。
【注釋】
[100]殽:同“崤”,山名。崤山有兩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地勢險要。
【譯文】
蹇叔的兒子也在出征的隊伍中。他哭著送兒子,說:“晉軍必定在崤山狙截我們的軍隊。崤山共有兩座山峰:南面那座是夏王皋的墳?zāi)?;北面那座是周文王?dāng)年避雨之地。你們必定會在這兩峰之間喪命,到時候我就去到那里給你收尸骨!”秦國的軍隊于是就向東出發(fā)了。
【評析】
本文記敘了秦、晉殽之戰(zhàn)前,秦國蹇叔老臣在大軍出征鄭國之前勸阻的事。
文中秦穆公執(zhí)迷不悟,不聽蹇叔的勸阻,一意孤行,勞師攻鄭,最終招致慘敗。蹇叔三次痛哭:一是為國家,既慨嘆秦師的有去無回,又是提醒統(tǒng)帥要高度謹(jǐn)慎。高度肯定了他的忠君愛國、料事如神、深謀遠(yuǎn)慮;二是為自己的家,為兒子上戰(zhàn)場送死而滿腔悲痛;三是哭“諫”,一心希望秦穆公早日醒悟,來停止這三軍之行。一句“余收爾骨”,更是將其因訣別愛兒而無比痛楚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譏諷和批判了秦穆公的貪功心切、粗陋淺薄、剛愎自用。
《古文觀止·蹇叔哭師》譯文與賞析 蹇叔哭師
蹇叔哭師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題解】
燭之武退秦軍后,秦穆公派遣杞子等人駐扎在鄭國。秦穆公輕信杞子從鄭國送來的情報,興師動眾遠(yuǎn)襲鄭國,結(jié)果消息泄露,無功而返。秦穆公出兵之前征求蹇叔的意見,卻又不顧其勸阻,執(zhí)意出師伐鄭,導(dǎo)致了秦、晉崤之戰(zhàn)和秦國在這次戰(zhàn)爭中的慘敗。
【原文】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94]:“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95],若潛師以來[96],國可得也?!蹦鹿L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注釋】
[94]杞子:秦國大夫,留在鄭國幫助戍守的將領(lǐng)。
[95]管:鑰匙,此指防守。
[96]潛:秘密地。
【譯文】
秦國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密告秦穆公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此時秦國秘密派軍隊前來攻打鄭國,就定能占領(lǐng)鄭國?!鼻啬鹿珵榇耸聛碚髟冨渴宓囊庖?。蹇叔說:“讓軍隊跋山涉水去進(jìn)攻遠(yuǎn)方的國家,這是我從來聽說過的事情。軍隊長途跋涉,到達(dá)鄭國時必定是精疲力竭,而遠(yuǎn)方的鄭國又有防備,這大概不可行吧?我們的軍隊如此興師動眾,鄭國一定會察覺。讓士兵們辛苦一場卻一無所得,他們一定會有怨恨之心。況且,軍隊要遠(yuǎn)行千里,還有誰會不知道呢?”
【原文】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97],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惫怪^之曰:“爾何知!中壽[98],爾墓之木拱矣[99]!”
【注釋】
[97]孟子:即孟明?!白印笔枪糯鷮δ凶拥拿婪Q。
[98]中壽:六七十歲。
[99]拱:兩手合抱。
【譯文】
秦穆公卻不聽蹇叔的勸告。他召集孟明、西乞和白乙三位將領(lǐng),命令他們率兵從東門出師。蹇叔為他們而哭,說:“孟明?。∥抑荒芸粗剀姵鰩?,卻看不到秦軍回師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懂什么!你若是活到六七十歲的話,你墳?zāi)股戏N的樹該長到兩手合抱粗了(意思是你早該死了)!”
【原文】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肴。肴有二陵焉[100];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鼻貛熕鞏|。
【注釋】
[100]肴:同“崤”,山名。崤山有兩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地勢險要。
【譯文】
蹇叔的兒子也在出征的隊伍中。他哭著送兒子,說:“晉軍必定在崤山狙截我們的軍隊。崤山共有兩座山峰:南面那座是夏王皋的墳?zāi)梗槐泵婺亲侵芪耐醍?dāng)年避雨之地。你們必定會在這兩峰之間喪命,到時候我就去到那里給你收尸骨!”秦國的軍隊于是就向東出發(fā)了。
【評析】
本文記敘了秦、晉肴之戰(zhàn)前,秦國蹇叔老臣在大軍出征鄭國之前勸阻的事。
文中秦穆公執(zhí)迷不悟,不聽蹇叔的勸阻,一意孤行,勞師攻鄭,最終招致慘敗。蹇叔三次痛哭:一是為國家,既慨嘆秦師的有去無回,又是提醒統(tǒng)帥要高度謹(jǐn)慎。高度肯定了他的忠君愛國、料事如神、深謀遠(yuǎn)慮;二是為自己的家,為兒子上戰(zhàn)場送死而滿腔悲痛;三是哭“諫”,一心希望秦穆公早日醒悟,來停止這三軍之行。一句“余收爾骨”,更是將其因訣別愛兒而無比痛楚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譏諷和批判了秦穆公的貪功心切、粗陋淺薄、剛愎自用。
蹇叔哭師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蹇叔哭師 [作者] 左丘明 ? [朝代] 先秦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蹦鹿L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惫怪^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標(biāo)簽: 歷史 寓理 寓人 古文觀止 故事 文言文 其他
《蹇叔哭師》譯文冬天,晉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剛走出國都絳城,棺材里發(fā)出了像牛叫的聲音。卜官郭偃讓大夫們向棺材下拜,并說:“國君要發(fā)布軍事命令,將有西方的軍隊越過我們的國境,我們襲擊它,一定會獲得全勝?!?/p>
《蹇叔哭師》注釋(1)殯:停喪。曲沃:晉國舊都,晉國祖廟所在地,在今山西聞喜。
(2)絳:晉國國都,在今山西翼城東南。
(3)柩(jiù):裝有尸體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晉國卜筮的官員,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戰(zhàn)爭。古時戰(zhàn)爭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師:西方的軍隊,指秦軍。過軼:越過。
(7)杞子:秦國大夫。
(8)掌:掌管。管,鑰匙。
(9)潛:秘密地。
(10)國:國都。
(11)訪:詢問,征求意見。
(12)遠(yuǎn)主:指鄭君。
(13)勤:勞苦。無所:一無所得。
(14)悖(beì)心:違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國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視,字孟明。秦國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國大夫,字西乞,名術(shù)。秦國元老蹇叔之子。白乙:秦國大夫,字白乙,名丙。秦國元老蹇叔之子。這三人都是秦國將軍。
(16)中(zhōng)壽:有兩種解釋。1.參見中壽。2.中等年紀(jì)。不管哪種解釋,就句意,均為秦穆王諷刺蹇叔現(xiàn)已年老昏聵,要是你蹇叔只活個差不多就去世的話,你墳上的樹都有兩手合抱一般粗了。
(17)拱:兩手合抱。
(18)肴(xiáo):同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寧西北。
(19)陵:大山。崤山有兩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勢險要。
(20)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國君。
(21)爾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
《蹇叔哭師》相關(guān)內(nèi)容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佚名公元前627年,秦穆公發(fā)兵攻打鄭國,他打算和安插在鄭國的奸細(xì)里應(yīng)外合,奪取鄭國都城。秦伯向蹇叔咨詢,蹇叔認(rèn)為秦國離鄭國路途遙遠(yuǎn),興師動眾長途...
《蹇叔哭師》作者左丘明簡介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而關(guān)于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于先秦及漢代文獻(xiàn)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xué)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一說復(fù)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但史載,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孫丘(邱)氏較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zhèn)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于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xué)者的愛好和研討。被譽(yù)為“文宗史圣”、“經(jīng)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jīng)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山東泰安建有丘明中學(xué)以紀(jì)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國傳統(tǒng)史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史學(xué)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xué)的開山鼻祖。被譽(yù)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當(dāng)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概述圖片來自:)
左丘明的其它作品○ 曹劌論戰(zhàn)
○ 燭之武退秦師
○ 鄭伯克段于鄢
○ 子魚論戰(zhàn)
○ 周鄭交質(zhì)
○ 左丘明更多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6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