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炯《答張種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沈炯:答張種書
沈炯
若乃三江五湖,洞庭巨麗,寫長洲之茂苑,登九曲之層臺,山高水深,云蒸霧吐,其中之秀異者,實虎丘之靈阜焉。冬桂夏柏,長蘿修竹,靈源秘洞,轉(zhuǎn)側(cè)超絕,遠澗深崖,交羅戶穴。
這段寫景文字,是南朝文學(xué)家沈炯答友人張種書的殘篇。雖是殘篇斷簡,卻鮮明地勾畫出以靈阜虎丘為中心的太湖周圍景致。
位于蘇州閶門外的虎丘山,一名海涌山,向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張種曾在《與沈炯書》中描繪說:“虎丘山者,吳岳之神秀也。雖復(fù)峻極異于九天,隱磷殊于太一,衿帶城旁,獨超眾嶺,控繞川澤,頤絕群岑。若其峰崖刻削,窮造化之瑰詭;絕澗杳冥,若鬼神之仿佛。”為給張種復(fù)信,沈炯寫了這篇《答張種書》。他在信中所強調(diào)的是虎丘的“秀異”之美,而張種強調(diào)的是它的“神秀”之美。
沈炯不象張種那樣僅僅從正面去刻畫虎丘的形神風(fēng)貌。他采取的是一種烘云托月似的筆法,首先鋪敘虎丘所在的大環(huán)境,即太湖一帶的湖光山色、古苑高臺。吳淞江、錢塘江、浦陽江周流環(huán)繞,五湖(即太湖)浩渺無垠。洞庭山瑰偉秀麗,長洲茂苑草木繁榮,姑蘇臺巍然聳立。這“山高水深,云蒸霧吐”的奇絕景物,其實都是突現(xiàn)虎丘的鋪墊和映襯。所謂“其中之秀異者,實虎丘之靈阜焉”,這才是這篇短文的龍睛。
至于有關(guān)虎丘“秀異”的具體特征,沈炯則抓住山間幾個富于特征的景觀,排比鋪陳,對照描寫。嶺表生長著冬夏長青的桂樹、柏樹和搖曳多姿的“長蘿修竹”;山坳中奇異的泉源和神秘的洞窟,曲折回環(huán),有超凡絕俗的幽韻;深遠的澗水和懸崖,彼此掩映,交相錯落。此處以下,或有缺文,但僅此數(shù)筆就已足見虎丘清秀獨特的姿容了。
沈炯在梁陳二代,以“勸進三表”聞名當(dāng)世,他留給后世的山水之作寥寥無幾。然而,此文流麗曉暢的語言、清新淡雅的筆調(diào),似乎已足以見出他的文學(xué)風(fēng)格。
《答謝中書書》翻譯賞析是什么?《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xué)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出處《全梁文》。
【白話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實在是人間的天堂呀。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注釋】
⑴答:回復(fù)。謝中書:其人為誰,有多種說法。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⑵共談:共同談賞。
⑶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⑷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⑸四時:四季。俱:都。
⑹歇:消。
⑺亂:此起彼伏。
⑻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⑼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⑽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⑾康樂: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⑿復(fù):又。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作品賞析】
全文結(jié)構(gòu)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高峰入云”的磅礴氣勢在北方也能看到,但在同一個景觀里,又相伴著“清流見底”直視無礙的澄澈之美,在北方就難以見到。
寫了茅山中一年四時之美后,作者又用兩組并列對偶句寫一日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比绻f寫茅山一年四時之美是以靜見動:靜到能窺見大自然的奧秘,大自然生命之律動是通過“交輝”的色彩奉獻給作家的,那么,茅山中一日之美則是以動見靜:天剛麻麻亮,“曉霧將歇”,花葉上露珠還未照上太陽時,山林就開始了歡唱,“猿鳥亂鳴”。這“亂”字有聲繁悅耳,使人迷惑,動人心魄的意思。
而到了“夕日欲頹”、金烏西棲之后,魚兒避開了“鷹嶙鶚視”的威脅,此際競躍騰歡,盡情享受空氣中彌漫的芳馨??傊瑥脑绲酵?,山林中正是由于猿的柔聲啼喚,鳥的恣意鳴哄和魚的歡騰競躍而顯得格外靜謐幽美。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yī)學(xué)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仕齊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后隱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經(jīng),創(chuàng)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輒就咨詢,時稱“山中宰相”。對歷算、地理、醫(yī)藥等都有較深研究。著有《本草經(jīng)集注》《真誥》等。
《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答謝中書書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注釋:
交輝:交相輝映
歇:消散
欲頹:將要墜落
沉鱗:潛游水中的魚
奇:綺麗
譯文: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dāng)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dāng)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7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創(chuàng)作一首簡單兒童詩桃花,寫一首自創(chuàng)的···
下一篇: 適合在桃花旁邊寫的詩,帶有桃花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