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虞卿阻割六城與秦(趙策三)》原文鑒賞
秦攻趙于長平①,大破之,引兵而歸。因使人索六城于趙而講②。趙計未定。樓緩新從秦來③,趙王與樓緩計之曰④:“與秦城何如不與?”樓緩辭讓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蓖踉唬骸半m然,試言公之私⑤。”樓緩曰:“王亦聞夫公甫文伯母乎⑥?公甫文伯官于魯,病死。婦人為之自殺于房中者二八⑦。其母聞之,不肯哭也。相室曰⑧:‘焉有子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于魯,是人不隨⑨。今死而婦人為死者十六人,若是者,其于長者薄而于婦人厚⑩?!蕪哪秆灾?,之為賢母也(11);從婦言之,必不免為妒婦也。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與,則非計也;言與之,則恐王以臣之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王計之,不如予之?!蓖踉唬骸爸Z?!?br>
【注釋】 ①長平:趙城邑,在今山西省高平縣西北。 ②講:通“媾”。 ③樓緩:趙國人,曾事趙武靈王,但始終為秦效力。 ④趙王:指趙孝成王。 ⑤私:個人看法。 ⑥公甫文伯:春秋時魯季康子從父昆弟,魯國大夫。其母,即敬姜,季康子的叔祖母。 ⑦二八:即十六,或作“二人”。 ⑧相室:家相,指家庭里的傅姆。 ⑨是人:指公甫文伯。 ⑩長者:指孔子。 (11)之:是,此。
【今譯】 秦國向趙國的長平進攻,大破趙軍,然后領隊伍回秦。秦國因此派人向趙國求割六城作為媾和的條件。趙國的主張還未決定。樓緩剛從秦國來到趙國,趙孝成王與樓緩商議此事說:“給秦城怎么樣?不給又怎么樣?”樓緩推辭說:“這不是我做臣下的所能了解的事啊?!壁w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談談你個人的意見,試試看吧!”樓緩曰:“大王您也聽說過那公甫文伯的母親吧?公甫文伯在魯國做官,病死了,在房中為他殉情而自殺的婦人有十六人。他的母親聽到他死了,卻不肯哭。女管家說:‘哪里有兒子死了而做母親的不哭呢?’公甫文伯母說: ‘孔子,是賢人啊。他從魯國出走,而劣子不隨從。他今日死了,為他殉情而死的女人就有十六個。象這樣,說明他對尊長者情薄而對婦人情深啊?!?,從做母親的角度來說,公甫的母親是賢母;但從婦人的角度來說,他的母親就免不了是妒嫉之婦了。因此,本來是同樣的話,但說的人不同它的心意也就有所變化了?,F(xiàn)在我剛從秦國來,如果說不給秦國割城,又不是好的辦法;如果說給秦割城,又恐怕大王認為我是為了秦國。所以,我不敢回答。不過,讓我能為大王考慮這事,不如給秦割城的好。”趙王說:“好吧。”
虞卿聞之①,入見王,王以樓緩言告之。虞卿曰:“此飾說也②?!蓖踉唬骸昂沃^也?”虞卿曰:“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③?”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庇萸湓唬骸扒匾云淞テ渌荒苋?,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資之④,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以救矣⑤?!?br>
【注釋】 ①虞卿:戰(zhàn)國游說之士,后為趙國上卿。 ②飾說:詭辯的言辭。 ③愛:同情,憐憫。 ④資:資助。 ⑤無以:沒有辦法。
【今譯】 虞卿聽到了這件事,進宮去拜見趙王,趙王把樓緩的話告訴了虞卿。虞卿說:“這是詭辯的言辭?!壁w王說:“這話怎么講呢?”“虞卿說:“秦國攻打趙國,是疲倦了才退兵回去呢?還是您認為他們還有力量進攻,因為同情您才不進攻了呢?”趙王說:“秦國攻打我們,全力以赴,不剩一點力量了,必然是因疲勞才退兵的。”虞卿說:“秦國用他的力量攻打他所奪不到手的地方,只能是因倦而歸。大王您又把因他力不足而奪取不到的地方送給他,這是資助秦國使趙國自己攻打自己 。 到明年秦國再次進攻您,您就沒有解救的辦法了?!?br>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緩。樓緩曰:“虞卿能盡知秦力之所至乎①?誠知秦力之不至②,此彈丸之地猶不予也③;令秦來年復攻王,得無割其內(nèi)而媾乎④?”王曰:“誠聽子割矣⑤,子能必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⑥?”樓緩對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⑦。昔者三晉之交于秦⑧,相善也;今秦釋韓、魏而獨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魏也。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⑨,啟關通幣⑩,齊交韓、魏(11),至來年而王獨不取于秦,王之所以事秦者,必在韓、魏之后也(12)。此非臣之所敢任也?!?br>
【注釋】 ①至:及。 ②誠:的確,確實。 ③彈丸:形容狹小。 ④得無:能不。媾:媾和。 ⑤割:割讓。 ⑥必:必定,肯定。 ⑦任:負責任,擔保。 ⑧三晉:指韓、魏、趙三國。⑨解:解救,解除。負親:背親。 ⑩啟:開。幣:財貨;通幣:通商。 ( 1 1 )齊交:等交,指交情與韓、魏相同。 ( 1 2 )后:不如。
【今譯】 趙王又把虞卿的話告訴了樓緩。樓緩說:“虞卿能夠完全了解秦國力量所達到的境地嗎?如果真的了解秦國力量不能攻趙,這小如彈丸的六城之地,還可以不給;如秦國有力量,明年又來攻打您,能夠不割更多的內(nèi)地而同他媾和嗎?”趙王說:“如果真的聽您的意見,割六城給秦國,您能肯定明年秦國不再攻打我國嗎?”樓緩回答說:“這不是我做臣下的所敢擔保的。以前韓、魏、趙三國都與秦結交,互相友善;而今秦國不攻韓、魏二國而單攻趙國,這原因是趙國侍奉秦國必然不如韓、魏二國了?,F(xiàn)在我為您解除背親所受到的攻擊,讓秦、趙二國開關通商,使秦國象結交韓、魏一樣結交趙國。到了來年,如果只有您單獨不被秦國所取悅,其原因就是您侍奉秦國必定趕不上韓國和魏國啊!這樣的結果不是我所敢于承擔的?!?br>
王以樓緩之言告。虞卿曰:“樓緩言,不媾,來年秦復攻,王得無更割其內(nèi)而媾?今媾,樓緩又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雖割何益?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也,此自盡之術也,不如無媾。秦雖善攻,不能取六城;趙雖不能守,而不至失六城。秦倦而歸,兵必罷①,我以六城收天下攻罷秦②,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償于秦也。吾國尚利③,孰與坐而割地④,自弱以強秦⑤?今樓緩曰:‘秦善韓、魏而攻趙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韓、魏也?!鞘雇鯕q以六城事秦也⑥,即坐而地盡矣。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資而挑秦禍也⑦;與之,則無地而給之。語曰:‘強者善攻,而弱者不能自守⑧?!褡犌?,秦兵不敝而多得地⑨,是強秦而弱趙也。以益愈強之秦⑩,而割愈弱之趙,其計固不止矣(11)。且秦虎狼之國也,無禮義之心,其求無已(12),而王之地有盡(13)。以有盡之地,給無己之求,其勢必無趙矣。故曰:‘此飾說也。’王必勿與?!蓖踉唬骸爸Z?!?br>
【注釋】 ①罷(pi音疲):通“?!保肜?。 ②收:指收買其他諸侯國。 ③尚利:還有利。 ④孰與:與……相比。 ⑤自弱以強秦:自己削弱而使秦強。 ⑥歲:每一年。 ⑦挑秦禍:挑起秦國進攻之禍。 ⑧自守:自我守衛(wèi)。 ⑨敝(bi 音畢):疲憊,損失。 ⑩益:增加。 (11)固:本來。止:止境。 (12)無已:沒有停止。(13)盡:完,這里是有限的意思。
【今譯】 趙王又把樓緩的話告訴了虞卿。虞卿說:“樓緩說,不媾和,明年秦國再攻趙,大王能不又割讓內(nèi)地而媾和嗎?今媾和,樓緩又不能肯定秦國不再攻擊趙國,雖割地又有何益處呢?如來年再攻,趙國又割讓秦國力量所不能攻取的地方而求和,這是自殺的辦法啊,不如不媾和好。秦國雖然善于進攻,但決不能奪取六城;趙國雖然不能守,但不至于失去六城。秦國倦怠而退,將士必定疲憊不堪,我們拿六城去收買諸侯之心而攻擊疲憊的秦國,這是我們在天下方面有所失而從秦國取得了償還啊。這樣與坐著割讓地盤,使自己削弱而使秦國強大相比,對我國還有利一些。如今樓緩說:‘秦國對韓、魏友好而單單攻打趙國,是大王侍奉秦國必然趕不上韓國、魏國?!@是使大王每年都拿六城獻給秦國,也就是坐著使國土喪盡了。來年秦國又要求割地,大王還給他嗎?如不給,就是丟棄了先前的贈送而挑起秦國進攻的禍患;如給他,已沒有地可給了。俗話說:‘強者善于進攻而弱者又不能自我守衛(wèi)?!袢兆爮那貒?,秦國軍隊沒有損失而得地很多,這是使秦強大而使趙削弱啊。用增加越來越強的秦國而削弱越來越弱的趙國作為計策,這計策帶來的災難本來就沒有休止的時候。況且,秦國是象虎稂一樣兇殘的國家,池沒有禮義之心,他的欲望沒有限度,但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用有限的土地,去應付無限的要求,這樣發(fā)展下去必然會使趙國滅亡了。所以我說樓緩的話是‘飾說’了。大王一定不能給秦六城?!壁w王說:“就這樣辦吧?!?br>
樓緩聞之,入見于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之。樓緩曰:“不然,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夫秦、趙構難①,而天下皆說②,何也?曰:‘我將因強而乘弱③?!褛w兵困于秦,天下之賀戰(zhàn)勝者,則必盡在于秦矣。故不若亟割地求和④,以疑天下,慰秦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敝而瓜分之。趙且亡,何秦之圖⑤?王以此斷之⑥,勿復計也?!?br>
【注釋】 ①構難:結仇,指打仗。 ②說:通“悅”。 ③因:順著。乘:凌,指乘人之危而欺之。 ④亟(ji音即):急,趕快。⑤何秦之圖:怎么謀圖秦國呢? ⑥斷:決斷。
【今譯】 樓緩聽說后,又進官去拜見趙王,趙王又把虞卿的話告訴了他。樓緩說:“不是他說的那樣,虞卿只得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秦國和趙國打仗,而天下都高興,為什么呢?他們說:‘我們將順著強國而欺凌弱國了?!F(xiàn)在趙國的軍隊被秦軍擊敗,天下祝賀戰(zhàn)勝的諸侯都必然站在秦國一邊。所以還不如盡快地割城向秦求和,而使天下疑惑不定,使秦得到安慰。不這樣,天下將順著秦國的憤怒,乘趙國的衰弱而瓜分了他。趙國將要滅亡了,還怎么去謀圖進攻秦國呢?大王根據(jù)這種情況去作決定吧!不必再考慮了?!?br>
虞卿聞之,又入見王曰:“危矣①,樓子之為秦也!夫趙兵困于秦,又割地為和②,是愈疑天下③,而何慰秦心哉?是不亦大示天下弱乎?且臣曰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王以五城賂齊④。齊,秦之深讎也⑤,得王五城,并力而西擊秦,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⑥。是大王失于齊而取償干秦,一舉結三國之親⑦,而與秦易道也⑧?!壁w王曰:“善?!币虬l(fā)虞卿東見齊王⑨,與之謀秦。虞卿未返,秦之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逃去。
【注釋】 ①危:通“詭”,詭辯之辭。 ②為和:求和。 ③疑天下:使天下懷疑趙抗秦之心,愈不親趙。 ④賂:賄賂。 ⑤讎:同仇。 ⑥畢:完,這里指把話講完,說明答應得很快。 ⑦三國:指韓、魏、齊三國。親:和親,友好。 ⑧易道:不同道。 ⑨發(fā):派遣。
【今譯】 虞卿聽到后,又進去見趙王說:“詭辯啊,樓先生是為秦國的啊。趙國的軍隊被秦國打敗,又割讓土地去求和,這就更使天下懷疑趙國抗秦之心,這又怎能安慰和滿足秦國的貪心呢?這豈不是向天下明白地顯示了趙國的軟弱嗎?況且我說不給秦城,并不只是不給他就算了;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城,大王可以用五城去賄賂齊國。齊國是秦國最大的仇敵,得到了這五城,就會與諸侯一起合力向西擊秦,齊國聽從大王的計策,不等話說完就會答應了。這樣就是大王在齊國方面損失了而從秦國方面取得了補償,一舉與三國結為友好,而與秦國不同路了?!壁w王說:“很好?!庇谑蔷团汕灿萸湎驏|去見齊王,與齊國共同商議對付秦國的計策。虞卿還沒有從齊國返回,秦國恐齊國和趙國交好,就急忙派使臣到趙國來議和了。樓緩聽說后,就逃離了趙國。
【集評】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虞卿赤心為趙,不比樓緩狙許,自然看事決,說理透,所不待言。乃樓緩當虞卿如此又決又透之下,亦復滔滔,凡作三四反復,真文字之雄也?!?br>
清·儲欣《國策選》:“發(fā)明割地之害,徹始徹終,略無遺漏矣。”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夫秦既罷,而猶索六城者,則乘其國兵新破,人人自危而恐之以不得然之勢也,六城一效是趙再敗而秦再勝也。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止,自古以賂敵免患者,大率皆蹈此弊?!庇郑骸笆且黄骐y攻擊文字,所以其文如拳斗,不復放些子松,前從‘引兵而歸’四字折入,后從‘來年復攻’四字折入,總是乘其縫隙而攻之,所以一折即倒,段段靈活有勢,說之訣,即文之法矣?!?br>
【總案】 本篇記述了虞卿和樓緩的一場辯論。事情發(fā)生在趙咸王七年(前259),秦將白起與趙激戰(zhàn)于長平,大敗趙兵,坑殺降卒四十余萬人,又進軍包圍邯鄲。秦乘戰(zhàn)勝的威勢,欲通過外交手段逼趙割讓六城,并派樓緩來趙游說。趙臣虞卿得知后,據(jù)理力爭,挫敗了秦國的陰謀。論戰(zhàn)圍繞著“與秦城何如不與”展開。主張與的是樓緩,主張不與的是虞卿,趙王動搖于其間。文章主要通過人物自己的對話來表現(xiàn)性格。樓緩是一個狡詐的策士形象,他本來是為秦國說話的,但花言巧語,百般掩示,把自己打扮成公正的、為趙的賢士;當他的真面目被虞卿揭露之后,還不甘心,多次反攻,直至最后狼狽逃走。虞卿是個愛國策士的形象,他以敏銳的眼光和雄辯的才干,針對著樓緩的“飾說”,有理有據(jù)地進行了剖析,揭穿了“樓子之為秦也”的真象,說明了與城的嚴重危害,終于使趙王下定了決心,不割六城。虞卿不只是消極的拒絕與城,還進一步提出:“王以五城賂齊,齊,秦之深仇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擊秦也?!边@就更增強了趙王抗秦的信心。在虞卿和樓緩辯論的描寫中,壁壘分明,針鋒相對,言語尖刻,各不相讓,實為論辯之精彩筆墨。
作者對趙王雖著筆不多,但他是“與”還是“不與”的決策人物,他為秦國威勢所逼,顯得怯懦而無主見,他主動向樓緩求計,并決定與城;但他聽了虞卿的話后,又失去了主見,這樣反反復復、最后終于同意了虞卿的意見,從傾向于樓緩轉變?yōu)橘澩萸?,寫得簡潔、自然、可信?/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68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禹錫桃花詩解釋,桃花詩和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