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fēng)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荷花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原文:
都無色可并,不奈此香何?,幭藳鲈O(shè),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yù)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及賞析 篇1 《小池》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古詩簡介
《小池》是一首漢代樂府詩。這是一首歌唱江南勞動人民采蓮時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點明采蓮季節(jié)、場合,地點;后四句描述魚兒嬉戲的場景。全詩使用比喻和反復(fù)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江南采蓮時的優(yōu)美意境。
翻譯/譯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么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魚在蓮葉的的南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注釋
何:多么
田田:蓮葉長的茂盛相連的樣子。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采蓮歌,全詩沒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寫采蓮人采蓮時的愉快心情,而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仿佛親耳聽到跟親眼看見許多采蓮男女的歌聲及笑語聲融成一片,許多小伙子和采蓮姑娘們還在調(diào)情求愛。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蓮”,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蓮花本來是大江南北湖澤溝塘中常見的人工栽培植物,可這位歌者(亦即詩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卻偏要說“江南可采蓮”,這是因為蓮花栽培的地區(qū)雖然很廣,但卻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蓮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婦女為主;同時江南民風(fēng)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蓮時調(diào)情求愛之事極為常見,故盛行于南朝時期的民間情歌,在漢代的江南實際上就很流行。在這類民間情歌中常用比興、雙關(guān)手法,以“蓮”諧“憐”,象征愛情。由此可見,此歌用的顯然也是比興、雙關(guān)手法。起句中的“采蓮”,也含有尋歡求愛的意思。由此可推知這位歌者乃是一個風(fēng)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從外鄉(xiāng)來到江南的。他來江南名為采蓮,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則何處不可采蓮,而獨留戀于江南,可見“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緊承上句而來的第二句“蓮葉何田田”,顯然也是明寫蓮葉茂美,暗喻采蓮姑娘們?nèi)藬?shù)眾多,姿態(tài)豐美的。而第三句“魚戲蓮葉間”跟后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則是以魚兒戲水于蓮葉間暗喻采蓮男女調(diào)情求愛的歡樂情景。這也是民間情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由此可見,這首采蓮歌實際上乃是一首與勞動相結(jié)合的情歌。
這首歌辭只有七句,明白如話,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復(fù),它的妙處究主要在于運用民歌中常用的比興、雙關(guān)手法,把男女之間調(diào)情求愛的歡樂之情寫得極其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無輕佻、庸俗之弊。全詩一氣呵成,但在結(jié)構(gòu)上又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揭示題旨;后四句進一步展示采蓮時的歡樂情景以及廣闊場面。而詩中第三句又在全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相連,不著痕跡。詩的意境清新、開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到美景如畫,心曠神怡,呈現(xiàn)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個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為和聲。故此詩的前兩句可能為男歌者領(lǐng)唱;第三句為眾男女合唱;后四句當(dāng)是男女的分組和唱。如此,則采蓮時的情景,更加活潑有趣,因而也更能領(lǐng)會到此歌表現(xiàn)手法的高妙。
詩中“東”、“西”、“南”、“北”并列,極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鋪排,卻顯得文情恣肆,極為生動,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歌曲反復(fù)詠唱,余味無窮之妙。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及賞析 篇2 《小池》
朝代:宋朝|作者: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古詩簡介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的著名詩篇。此詩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感情。
翻譯/譯文
小泉無聲像珍惜泉水淌著細(xì)流,
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fēng)光。
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經(jīng)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注釋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愛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fēng)光。
④小荷:指剛剛長出水面的嫩荷葉。
⑤尖尖角:還沒有展開的嫩荷葉尖端。
⑥頭:上方
賞析/鑒賞
此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xì),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fēng)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xì)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fēng)物圖,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guān)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與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xì)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fēng)光,才以水為鏡,展現(xiàn)自己的綽約風(fēng)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睍r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yīng),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diào),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xì)細(xì)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名句賞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xì)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地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diào)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xì)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及動態(tài)感的新景象,現(xiàn)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卻已經(jīng)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荷葉,未展開的荷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今譯]小小的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兒,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賞析]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xì)節(jié),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及賞析 篇3 《采蓮曲》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翻譯/譯文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人花難辨?;烊肷彸刂胁灰娏僳櫽埃牭礁杪曀钠鸩庞X察到有人。
注釋
羅裙:絲綢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又名蓮花。
賞析/鑒賞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詩的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采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前兩句側(cè)重于客觀描寫,后兩句側(cè)重于寫主觀感受,客觀描寫與主觀感受相結(jié)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現(xiàn)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yōu)美意境。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畫面上出現(xiàn),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yōu)美意境。這樣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獨具匠心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跟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組成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闭f女子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fēng)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及美艷的風(fēng)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lián)成一體,讀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jīng)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
第三小分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xì)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dāng)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笆加X有人來”要跟“聞歌”聯(lián)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于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跟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與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xiàn)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借助動詞,展現(xiàn)采蓮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表現(xiàn)出采蓮女天真浪漫、朝氣蓬勃的性格。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及賞析 篇4 《贈荷花》原文
世間花葉不相倫,
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
翠減紅衰愁殺人!
《贈荷花》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tài),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fēng)苦雨中化作塵土?;ㄈ肱瑁~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zhì)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zhuǎn)寫荷葉的伸張卷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fēng)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zhì),借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叭翁煺妗?,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cè)重表現(xiàn)共榮;那么,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xiàn)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xiàn)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zhì)。同時,也實際表達(dá)了詩人自己尋覓政治依托的心聲。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達(dá)直露,節(jié)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委婉不同,體現(xiàn)了他詩歌風(fēng)格的多樣性。
《贈荷花》作者簡介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及賞析 篇5 《浣溪沙·荷花》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譯文翻譯
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里蓮花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fā)、消磨。暫且來此花叢,細(xì)聽吹笙唱歌。
注釋解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問云句:襲用韓愈《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詩“問言何處莢蓉多”句。下句“畫樓南畔”是“何處”的回答。
光陰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無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唐人鄭谷《樣潼歲暮》詩:“美酒消磨日”、歐陽修《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詩“萬事消磨酒百分”。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閏八月至九月間詞人初到潁州太守任上。詞人當(dāng)時在觀賞潁州西湖的荷花,忽然感覺當(dāng)官寂寞孤寥,于是作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上片首寫西湖荷花盛多: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潁州西湖是安徽的風(fēng)景名勝,其十里荷花更是秾麗迷人。人謂“東坡處處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潁州也有西湖,“性本愛丘山”的詞人,他吟詠湖山,并熱愛湖山。在十里荷香的潁州西湖,必會引發(fā)他描摹湖景的無限樂趣,故下文云:“畫樓南畔夕陽和”。在四面依依垂楊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里,詞人又看到南畔的畫樓頂端正掛著一輪溫和的夕陽,五彩的晚霞籠罩天空,映照著水波蕩漾的湖面,給人以舒展愜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轉(zhuǎn)折,從快意煞時轉(zhuǎn)向孤寂哀傷:“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碧鞖庹鲆l(fā)了詞人的寂寞感,真實而自然,但實際上,并非天涼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于詞人內(nèi)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緣故,天涼只是氣候的誘因而已。此時的詞人,可謂壯志難酬而心存憂慮,他在朝中屢遭小人攻訐和當(dāng)軸者的忌恨,被迫“補外”作地方官。詞人此時正是在三次被排擠而“補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使他厭倦仕途、崇尚歸田。結(jié)語“且來花里聽笙歌”,說自己且憂中取樂,躲進荷花叢中來聽賞悠揚哀傷的笙歌。
此詞作細(xì)致描繪了詞人面對潁州西湖的盛開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詞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強烈反差,寄慨遙深。本欲在淡泊利祿中使自己的心理獲得平衡,然而實際上卻是“剪不斷、理還亂”,使自己陷入愈加難以解脫的矛盾苦悶之中。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及賞析 篇6 原文: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fēng)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fù)歡游。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譯文
荷葉荷花當(dāng)數(shù)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蘭舟有如穿行于“紅妝翠蓋”之間,真是江山如畫,人更風(fēng)流。
想借“一尊白酒”以“寄離愁”。橋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傳情,怎奈路途遙遠(yuǎn),何時才能將這離愁寄到東州呢?
注釋
李輔之:李天翼,字輔之,固安(今屬河北?。┤恕}R州:治所在今山東濟南。濟源:今屬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東濟南市西北。明時湖面占府治三分之一。后積土淤墊,湖面大為縮小。
紅妝翠蓋:指荷花荷葉。木蘭舟:用木蘭樹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詞人到河朔三年。孤負(fù):同辜負(fù)。
東州:代指濟南。
賞析:
由詞題可知,這首詞記載的是作者與李輔之兩次暢游大明湖。據(jù)遺山《濟南行記》記載,乙未年秋約七月,“以故人李君鋪之之故”而至濟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間,又與李輔之在濟南歡聚。金濟南府即宋齊州(今山東濟南),據(jù)《金史·地理志》記錄,濟源縣在金河?xùn)|南路孟州,今屬河南。那么,李輔之又是何許人?李輔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濟南漕司從書。
這是一首寫景寄情之作。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既表達(dá)了與友人團聚的歡樂,又寫出與之天各一方的離別的愁悵。詞的上片盡寫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紅綠如繡,令人渺然有吳兒州渚之想”?!昂扇~荷花”一綠一紅,以鮮明的色調(diào)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紅妝”、“翠蓋”則呼應(yīng)開篇的“荷花”、“荷葉”。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李清照的“綠肥紅瘦?!弊髡叻磸?fù)提及景致之美,可見對上次游湖仍記憶猶新。在紅綠掩映之間。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愜意。盡寫美景是為了烘托人物。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與友人李輔之。統(tǒng)看上片,可見作者沉浸在對昔日的美好回憶之中。如畫的江山,風(fēng)流的人物,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欣喜歡暢。
詞的下片,在表達(dá)效果上與上片迥然不同。下片與上片所寫不同時、不同地。道出了與友人分別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寫兩人的分離。本詞的寫作時間大約在戊戌年,此時正值元遺山準(zhǔn)備攜家由濟源回太原,與濟南相隔甚遠(yuǎn),故曰:“千里”,“三年”寫出與友人分離的確切時間。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無一例外?!耙蛔鸢拙萍碾x愁”,來表達(dá)對輔之的離愁別念。而僅以此舉還不夠。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淚。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達(dá)到思想的共鳴,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蘇軾《江城子·別徐州》中“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而全詞以情作結(jié),感情流露自然,純真。
全詞筆調(diào)清新,以寫景入手,導(dǎo)入感情的抒發(fā),以景寫人,因景抒懷。一揚一抑,情感變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筆直書,無一假借。而結(jié)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極點。內(nèi)容與形式統(tǒng)一,可謂“得其所哉”。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及賞析 篇7 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譯文及注釋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jīng)旗,前后紅幢(chuáng)綠蓋隨。
荷花盛開后的西湖風(fēng)光艷麗,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旌旗:古代旌旗儀仗。幢:古代的帳幔。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zhī)。煙雨微微,一片笙(shēng)歌醉里歸。
彩畫游船駛進荷花深處,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笙:簧管樂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荷花盛開后的西湖風(fēng)光艷麗,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游船駛進荷花深處,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注釋
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
旌(jīng)旗:古代旌旗儀仗。
幢(chuáng):古代的帳幔。
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笙(shēng):簧管樂器。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作者時知潁州,趁著盛夏之季游玩西湖寫下此詞,記載了西湖風(fēng)光及游湖之樂。
賞析
上片用“旌旗”來比況荷花的“紅幢綠蓋”,創(chuàng)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境界。把荷葉比作紅幢、綠蓋的儀仗,隨著自己前呼后擁,寫出了荷塘荷花開放的旺盛姿態(tài)。 作者緊扣“西湖好”的總寫到展開具體描寫,碧綠清澈的湖水承載著小船與游者,長長的湖堤長滿茂密的芳草,滿眼的綠意,撲鼻的清香,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詞中二三句主要通過視覺寫“西湖好”,“隱隱笙歌處處隨”則是從聽覺寫“西湖好”,這一句從側(cè)面告訴讀者,游湖之人何止醉翁。描繪出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
下片寫詞人泛舟荷花深處,飲酒聽曲,賞花飲酒的活動,已完全沉醉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白砝餁w”寫出詞人心情十分愜意,這是觀賞西湖秋荷所導(dǎo)至的,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詩詩人游覽荷塘,官場上的上的失意和煩悶,都被這荷香和微雨所沖散,帶回的是一顆超塵脫俗的心境。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1.贊美桃花的詩句古詩大林寺桃花 作者: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寄題忠州小樓桃花 作者: 白居易
再游巫峽知何日,總是秦人說向誰。長憶小樓風(fēng)月夜,紅欄干上兩三枝。
同諸客攜酒早看櫻桃花 作者: 白居易
曉報櫻桃發(fā),春攜酒客過。綠餳粘盞杓,紅雪壓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語,不醉擬如何。
晚桃花 作者: 白居易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yǎng)女嫁常遲。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
2.贊美桃花的詩句 古詩1.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2.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張旭《桃花溪》)
3.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王維《田園》)
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崔護《題都城南莊》)
5.桃花細(xì)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杜甫《曲江對酒》)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桃花細(xì)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杜甫《曲江對酒》)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賈至《春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張旭《桃花溪》)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王維《田園》)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崔護《題都城南莊》)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
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題墨梅圖》)
3.贊美桃花的詩句古詩大林寺桃花 作者: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寄題忠州小樓桃花 作者: 白居易 再游巫峽知何日,總是秦人說向誰。
長憶小樓風(fēng)月夜,紅欄干上兩三枝。 同諸客攜酒早看櫻桃花 作者: 白居易 曉報櫻桃發(fā),春攜酒客過。
綠餳粘盞杓,紅雪壓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
停杯替花語,不醉擬如何。 晚桃花 作者: 白居易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
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yǎng)女嫁常遲。
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
4.贊美桃花的古詩有哪些呢《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詞”中寫道,一向因鳳姐病了,李紈探春料理家務(wù)不得閑暇,接著又過年過節(jié),出來許多雜事,竟將海棠詩社一度擱起。
而此時正值仲春天氣,桃花盛開,林黛玉可能就即興作了一首桃花詩,大家看后紛紛稱賞不已。于是就議定明日由黛玉起社,改“海棠社”為“桃花社”,林黛玉為社主。
這首桃花詩當(dāng)然不凡: 桃花簾外東風(fēng)軟,桃花簾內(nèi)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nèi)人,人與桃花隔不遠(yuǎn)。
東風(fēng)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也愁,隔簾消息風(fēng)吹透。 風(fēng)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fēng)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 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淚痕。
5.贊美桃花的古詩桃 花 令桃花簾外春意暖, 桃花簾內(nèi)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nèi)人, 人與桃花隔不遠(yuǎn)。桃花簾外開依舊, 簾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憐人弄清柔, 隔簾折枝風(fēng)吹透。風(fēng)透湘簾花滿庭, 庭前春色自多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 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fēng)倚, 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葉亂紛紛, 花綻新紅葉凝碧。胭脂鮮艷何相類, 花之顏色人之媚。
若將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紅花自美。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崔護:《題城南莊》腸斷春江欲盡頭,杖立徐步立芳洲。
癲狂柳絮隨風(fēng)去,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興》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dāng)結(jié)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吳融:《桃花》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guī)讟浠ā?/p>
只恐東風(fēng)能作惡,亂紅如雨墜窗紗?!?劉敞:《桃花》二月春歸風(fēng)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袁枚:《題桃樹》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
應(yīng)知吏侍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唐 韓愈《題百葉桃花》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xì)雨出疏籬。
影遭碧水潛勾引,風(fēng)妒紅花卻倒吹。唐 杜甫《風(fēng)雨看舟前落花絕句》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軟駐年華。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唐 楊憑《千葉桃花》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可惜狂風(fēng)吹落后,殷紅片片點莓苔。唐 周樸《桃花》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宋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
自別西川海棠后,初將爛醉答春風(fēng)。宋 陸游《泛舟觀桃花》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
搖蕩女蘿枝,半搖青天月。唐 李白《憶秋浦桃花舊游》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fēng)助腸斷,吹落白衣裳。唐 元稹《桃花》風(fēng)暖仙源里,春和水國中。
流鶯應(yīng)見落,舞蝶未知空。唐 齊己《桃花》爭花不待葉,密綴欲無條。
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宋 蘇軾《桃花》參考資料:1.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宋.張道洽《嶺梅》2.春城無處不飛花--唐朝.韓鴻《寒食》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yīng)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4.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5.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6.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唐.白居易《憶江南》8.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詠石榴花》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10.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11.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宋.辛棄疾《鷓鴣天。
代人賦》12.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13.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孟珠》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xì)雨中--宋.釋仲殊《絕句》15.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1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17.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朝.元稹《菊花》18.林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19.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20.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漢樂府民歌《江南》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53.里《小池》22.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宋.周邦彥《蘇幕遮》23.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24.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25.天涯何處無芳草--宋.蘇軾《蝶戀花》26.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2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初春小雨》28.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曉》2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30.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絕句二首》3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78.春江晚景》3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33.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唐.杜甫《曲江二首》34.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唐.劉禹錫《秋詞》四.時令節(jié)日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2.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宋.王安石《元日》3.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4.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宋.辛棄疾《青玉案》5.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唐.杜牧《江南春絕句》6.困人天氣近清明--宋.蘇軾《浣溪沙》7.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陣子》8.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9.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10.更能銷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宋.辛棄疾《摸魚兒》11.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12.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有約》1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
6.古人贊美桃花的古詩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代:杜甫)譯文:一叢叢盛開的桃花好像沒人經(jīng)管,你喜歡深紅色,還是淺紅色的桃花?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唐代:劉禹錫)譯文: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紅艷艷的開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著旁邊的懸崖峭壁。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桃花》(唐代:元?。┳g文:桃花朵朵盛開,那或深或淺的顏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濃淡相宜的薄妝,讓人心怡。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fēng)情味。
——《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宋代:嚴(yán)蕊)譯文:花瓣白白又紅紅,風(fēng)韻獨特有情趣。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桃花》(唐代:周樸)譯文:桃花在漸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綻放,誰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麗的顏色?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锻硖一ā罚ㄌ拼喊拙右祝┳g文:一棵盛開的紅桃花,花枝斜垂在池水上。
因為旁邊有茂盛的松竹遮蔽,光照少,所以開放得要晚些。一樹桃花,向人獨笑;頹垣短短,曲水灣灣。
——《風(fēng)流子·出關(guān)見桃花》(清代:張惠言) 譯文:乍見一樹桃花。獨自向我微笑。
它旁邊有短短的頹垣,一灣一灣的曲水。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
——《晚桃花》(唐代:白居易)譯文:可憐鮮艷的桃花在這不見天日的地方寂寞地度過春天,快要凋零了也沒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賞識,今天機緣巧合被我發(fā)現(xiàn),就折一枝花回去欣賞。不尋俗,嬌鸞彩鳳風(fēng)流處。
——《小桃紅·詠桃》(元代:周文質(zhì))譯文:不尋常,繁茂的桃花正如同鸞鳳一樣色彩繽紛、風(fēng)采搖曳。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夭》(先秦:佚名)譯文: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
7.贊美桃花的詩句 古詩1.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2.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張旭《桃花溪》) 3.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王維《田園》) 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崔護《題都城南莊》)5.桃花細(xì)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杜甫《曲江對酒》)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ɡ畎住顿浲魝悺罚?桃花細(xì)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杜甫《曲江對酒》)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賈至《春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張旭《桃花溪》)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王維《田園》)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崔護《題都城南莊》)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 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題墨梅圖》)。
8.贊美桃花的古詩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玄都觀桃花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體裁:七絕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后栽。
桃花行
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
【詩詞】:
桃花簾外東風(fēng)軟,桃花簾內(nèi)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nèi)人,人與桃花隔不遠(yuǎn);東風(fēng)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憐人花也愁,隔簾消息風(fēng)吹透。風(fēng)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fēng)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下(圭阝)莊南桃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村南無限桃花發(fā),
唯我多情獨自來。
日暮風(fēng)吹紅滿地,
無人解惜為誰開。
晚桃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體裁:七律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
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yǎng)女嫁常遲。
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
酬王秀才桃花園見寄
作者:杜牧 朝代:唐 體裁:七絕
桃滿西園淑景催,幾多紅艷淺深開。此花不逐溪流出,晉客無因入洞來。
酬王秀才桃花園見寄
作者:杜牧 朝代:唐 體裁:七絕
桃滿西園淑景催,
幾多紅艷淺深開。
此花不逐溪流出,
晉客無因入洞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72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操三請諸葛亮
下一篇: 貫云石《元曲作品選》題解-注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