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書《洛陽名園記》后
[宋]李格非
【文意】
洛陽地處天下中心,擁有崤山、澠池之險阻,正當秦川、隴地之咽喉,且為趙、魏必經(jīng)之要道,因而在軍事地理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國家長久平安無事則已,一旦發(fā)生變亂,則洛陽必首先遭受兵災戰(zhàn)禍。所以我曾說:“洛陽之盛衰,乃是天下治亂的征兆?!?/p>
唐代貞觀、開元年間,王公貴族在東都洛陽營造公館府第者,號稱千余家。到唐末至五代,洛陽飽受戰(zhàn)爭之浩劫,原先的池塘竹林,經(jīng)兵車踐踏,變?yōu)橐黄瑥U墟;樓閣臺榭,被戰(zhàn)火焚燒,化成灰燼焦土,城市園林之一切,皆隨李唐王朝的覆滅而同歸于盡。所以我曾說:“園林之興廢,乃是洛陽盛衰的征兆。”
既然天下治亂,由洛陽之興衰而可知;洛陽興衰,由園林之興廢而可知,則我的《洛陽名園記》之寫作,絕非毫無意義!
嗚呼!公卿大夫剛剛?cè)氤温?,便放縱一己之私欲,為所欲為,忘記國家安危存亡之大業(yè),卻希冀于退位歸老之時,而能坐享園林賞玩游觀之樂,又豈能如愿?唐朝最終走向窮途末路,便是前車之鑒!
【原文】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 ① 。天下常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 ② 。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踐,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共滅而俱亡,無余處矣 ③ 。予故嘗曰:園圃(pǔ)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注釋】
①崤(yáo)山:河南洛寧縣西北。澠(miǎn):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西。崤山、澠池都在洛陽西邊。秦:指秦地,今陜西一帶。隴(lǒnɡ):今陜西西部及甘肅一帶。襟喉:衣襟和喉嚨,指要害之處。趙、魏:戰(zhàn)國時趙、魏兩國即今河南、山西一帶。②貞觀:唐太宗年號。開元:唐玄宗年號,這兩個時期是唐帝國最強盛的時期。第:住宅。邸(dǐ):古時朝覲京師者在京的住所,官邸、府邸。③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國時期)。
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原文及翻譯賞析書洛陽名園記后原文: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當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踐,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俱滅而共亡,無余處矣。予故嘗曰:「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p>
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
書洛陽名園記后翻譯及注釋 翻譯 洛陽地處全國的中部,擁有崤山、澠池的險阻,算是秦川、隴地的咽喉,又是趙、魏爭著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諸侯必爭之地。天下如果經(jīng)常太平無事也就罷了,一旦有戰(zhàn)事,那么洛陽總是首先遭受戰(zhàn)爭。為此我曾說過:「洛陽的興盛和衰敗,是天下太平或者動亂的征兆啊?!拐斕铺谪懹^、唐玄宗開元盛世時,公卿貴族、皇親國戚在東都洛陽營建公館府第的,號稱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動亂而流離失所,接著是 五代 的慘痛破壞,那些池塘、竹林、樹木,被兵車踐踏,變成一片廢墟。高高的亭閣、寬大的樓臺,被戰(zhàn)火焚燒,化成灰燼,跟 唐朝 一起灰飛煙滅,沒有留下一處。我因此曾說:「館第園林的繁盛或毀滅,就是洛陽興旺或衰敗的征兆啊。」況且天下的太平或動亂,從洛陽的興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陽的興衰,又可以從館第園林的興廢看到征兆,那么《洛陽名園記》這作品,我難道是徒勞無益、白費筆墨的嗎?唉!公卿大夫們現(xiàn)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縱一己的私欲,為所欲為,卻忘掉了國家的太平或動亂的大事,想以后退隱了再享受這種園林之樂,能辦得到嗎? 唐朝 最后覆滅的情形就是前車之鑒??!
注釋 (1)挾(xie):擁有。(2)崤(xiao):崤山,在河南洛寧縣西北。(3)澠(miǎn):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西。崤山、澠池都在洛陽西邊。(4)受兵:遭戰(zhàn)爭之苦。(5)開館列第:營建公館府邸。(6)五季: 五代 (指 五代 十國時期)。(7)候:征兆。(8)徒然:白白地。(9)進于朝:被朝廷提拔任用。(10)治忽:治世和亂世。
書洛陽名園記后題解這是《洛陽名園記》一書的后記。
后記一般交代寫作緣由和經(jīng)過,很難有振聾發(fā)聵之語。而本文論證從洛陽的盛衰可以看出國家的治亂,洛陽園林的興廢可以看出洛陽的盛衰。一句話,洛陽園林是國家治亂興衰的晴雨表,指出《洛陽名園記》不是白白寫的,對朝廷的腐敗提出了強烈的忠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衰微的國勢的清醒認識和深刻憂慮,簡直是在敲警鐘!作者是借唐諷宋,用意十分清楚。「唐之末路是矣」不就是一種警示嗎?「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宋朝 統(tǒng)治者當然不會理會一個進士的批評和忠告,衰微的國勢已難以逆轉(zhuǎn)。過了不久, 北宋 覆滅,洛陽淪陷,繁麗多姿的眾多洛陽名園頓然變成廢墟。
書洛陽名園記后簡析全文從洛陽處天下的險要寫起——洛陽居于中原,依仗崤、澠之險峻,是秦、隴、趙、魏問的要道,所以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而強調(diào)洛陽的盛衰是天下治亂的標志。第二層以唐朝貞觀、開元之間高官貴族興建千余所公卿名園的史實,論述「園圃的興廢是洛陽盛衰的標志」,最后更進一步推論「園圃的興廢是天下治亂的標志」。 詩詞作品: 書洛陽名園記后詩詞作者:【 宋代 】 李格非詩詞歸類: 【古文觀止】、【地名】、【議論】
《書洛陽名園記后》譯文及賞析 《書洛陽名園記后》是《洛陽名園記》一書的后記。本文論證從洛陽的盛衰可以看出國家的治亂,洛陽園林的興廢可以看出洛陽的盛衰。用一句話來說,洛陽園林是國家治亂興衰的晴雨表,指出《洛陽名園記》不是白白寫的,對朝廷的腐 敗提出了強烈的忠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衰微的國勢的清醒認識和深刻憂慮,簡直是在敲警鐘!作者是借唐諷宋,用意十分清楚。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摹稌尻柮麍@記后》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書洛陽名園記后》作者: 李格非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當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p>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踐,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俱滅而共亡,無馀處矣。予故嘗曰:“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選摘自《洛陽名園記》,題目為編者加)
【注釋】
①挾(xié):擁有。
②崤(xiáo):崤山,在河南洛寧縣西北。
③澠(miǎn):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西。崤山、澠池都在洛陽西邊。
④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國時期)。
譯文
洛陽地處全國的中部,擁有崤山、澠池的險阻,算是秦川、隴地的咽喉,又是趙、魏爭著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諸侯必爭之地。天下如果經(jīng)常太平無事也就罷了,一旦有戰(zhàn)事,那么洛陽總是首先遭受戰(zhàn)爭。為此我曾說過:“洛陽的興盛和衰敗,是天下太平或者動亂的征兆啊?!?/p>
正當唐太宗貞觀、唐玄宗開元盛世時,公卿貴族、皇親國戚在東都洛陽營建公館府第的,號稱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動亂而流離失所,接著是五代的慘痛破壞,那些池塘、竹林、樹木,被兵車踐踏,變成一片廢墟。高高的亭閣、寬大的樓臺,被戰(zhàn)火焚燒,化成灰燼,跟唐朝一起灰飛煙滅,沒有留下一處。我因此曾說:“館第園林的繁盛或毀滅,就是洛陽興旺或衰敗的征兆啊。”
況且天下的太平或動亂,從洛陽的興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陽的興衰,又可以從館第園林的興廢看到征兆,那么《洛陽名園記》這作品,我難道是徒勞無益、白費筆墨的嗎?
唉!公卿大夫們現(xiàn)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縱一己的私欲,為所欲為,卻忘掉了國家的太平或動亂的大事,想以后退隱了再享受這種園林之樂,能辦得到嗎?唐朝最后覆滅的情形就是前車之鑒啊!
【賞析】
全文從洛陽處天下的險要寫起——洛陽居于中原,依仗崤、澠之險峻,是秦、隴、趙、魏問的要道,所以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而強調(diào)洛陽的盛衰是天下治亂的標志。第二層以唐朝貞觀、開元之間高官貴族興建千余所公卿名園的史實,論述“園圃的興廢是洛陽盛衰的標志”,最后更進一步推論“園圃的興廢是天下治亂的標志”。
[ 《書洛陽名園記后》譯文及賞析 ]相關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77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