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唐宋八大家《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散文名篇鑒賞

      大道家園 2023-07-18 10:41:35

      唐宋八大家《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散文名篇鑒賞

      予嘗論書,以謂鐘

      、王①之跡蕭散簡遠(yuǎn)
      ,妙在筆畫之外
      。至唐顏
      、柳②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fā)之
      ,極書之變③
      ,天下翕然④以為宗師
      ,而鐘
      、王之法益微

      至于詩亦然。蘇

      、李⑤之天成⑥
      ,曹、劉⑦之自得
      ,陶
      、謝⑧之超然⑨,蓋亦至矣⑩
      。而李太白
      、杜子美以英瑋絕世{11}之姿
      ,凌跨百代{12},古今詩人盡廢{13}
      。然魏晉以來
      ,高風(fēng)絕塵,亦少衰矣{14}
      。李
      、杜之后,詩人繼作
      ,雖間有遠(yuǎn)韻{15}
      ,而才不逮意{16},獨韋應(yīng)物{17}
      、柳宗元發(fā)纖秾{18}于簡古
      ,寄至味于澹泊,非馀子{19}所及也
      。唐末司空圖{20}
      ,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
      ,猶有承平{21}之遺風(fēng)
      。其論詩曰:“梅止于酸,鹽止于咸
      ,飲食不可無鹽梅
      ,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鄙w自列其詩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
      ,恨當(dāng)時不識其妙。予三復(fù)其言而悲之

      閩人黃子思

      ,慶歷、皇祐間號能文者
      。予嘗聞前輩誦其詩
      ,每得佳句妙語,反復(fù)數(shù)四{22}
      ,乃識其所謂
      。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
      ,可以一唱而三嘆也
      。予既與其子幾道、其孫師是游,得窺其家集
      。而子思篤行高志
      ,為吏有異才,見于墓志詳矣
      ,予不復(fù)論
      ,獨評其詩如此。

      【注】

      ①鐘

      、王:指鐘繇和王羲之
      。②顏、柳:指顏真卿和柳公權(quán)
      。③極書之變:極盡書法的變化。④翕(xī西)然:形容言論
      、行為一致
      。⑤蘇、李:蘇
      ,指蘇武
      。李,指李陵
      。⑥天成:謂其詩作自然而不雕飾
      。⑦曹、劉:指曹植和劉楨
      。⑧陶
      、謝:指陶淵明和謝靈運。⑨超然:指意境與語句自然
      、超脫
      。⑩蓋亦至矣:都是極具代表性的。{11}英瑋絕世:卓然出眾
      ,舉世無與匹配
      。{12}凌跨百代:超越百世。{13}盡廢:意謂相比之下不值一提
      。{14}高風(fēng)絕塵
      ,亦少衰矣:指瀟灑高潔的風(fēng)度與超然出世的韻致,也漸漸地衰落了
      。{15}間有遠(yuǎn)韻:間或也有意旨深遠(yuǎn)的詩篇
      。{16}才不逮意:才力不能把意蘊完全地表達(dá)出來。{17}韋應(yīng)物:唐代京兆萬年(今山西西安)人
      。曾任江州
      、蘇州刺史,故稱“韋江州”“韋蘇州”。{18}發(fā)纖秾于簡古:以質(zhì)樸古雅的語言抒發(fā)細(xì)微濃郁的感情
      。纖
      ,細(xì)微。秾
      ,原指草木繁茂狀
      ,此指濃郁。{19}馀子:其余的人
      。{20}司空圖:字表圣
      ,河中虞鄉(xiāng)(今山西永濟(jì))人,唐末詩人
      、詩論家
      。{21}承平:太平年代。{22}反復(fù)數(shù)(shuò朔)四:反復(fù)多次

      黃孝先

      ,字子思,福建浦成人
      ,以善治獄遷大理丞
      ,歷太常博士,卒于石州通判
      。本文是蘇軾為《黃子思詩集》寫的一篇序跋文
      ,大致寫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元豐七年(1071—1084)。是古代文論中的名篇
      ,備受歷代學(xué)者矚目

      跋,是指附在書后或詩文后的帶有說明性或議論性的文字

      。按理
      ,這樣的文字應(yīng)該是對作品進(jìn)行評價,或是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作一個概述
      ,一般來說應(yīng)洋溢著贊譽之情
      。可蘇軾卻并未遵循常規(guī)
      ,而是把這篇文章當(dāng)做闡述自己詩歌理論主張的平臺

      本文以書法為喻,把魏晉與唐代的書法作比較

      ,蘇軾于兩者間更推崇魏晉時期鐘繇
      、王羲之的書法。因為他們的書法“蕭散簡遠(yuǎn)
      ,妙在筆畫之外”
      ,而顏真卿
      、柳公權(quán)雖“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
      ,為古今集大成者
      ,但已經(jīng)開始偏離鐘、王那種“妙在筆畫之外”的風(fēng)韻
      。評論詩歌時
      ,指出于平淡樸素之中寓深遠(yuǎn)意境方為好詩。對蘇
      、李的“天成”
      ,曹、劉的“自得”
      ,陶
      、謝的“超然”,李
      、杜的才氣
      ,以及柳宗元、韋應(yīng)物“簡古”“淡泊”
      ,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蘇軾繼承了莊學(xué)中“虛靜”與“物化”的理論

      ,并將其運用到藝術(shù)創(chuàng)作理論中
      。創(chuàng)作中的“虛靜”和“物化”要求藝術(shù)家把整個身心都要融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例如
      ,琴師彈琴應(yīng)心與琴化
      ,畫家畫竹要身與竹化。其中
      ,從諸多的例證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
      ,蘇軾的這種審美情趣反映了宋代詩壇所追求的“平淡”之美的一個整體傾向。

      在這里

      ,蘇軾用了一個“遠(yuǎn)韻”的概念
      ,主張創(chuàng)作藝術(shù)形象要“隨物賦形”,并做到生動傳神
      。并舉韋應(yīng)物
      、柳宗元的詩與司空圖的詩論為例加以闡述。其中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主張
      ,那就是“發(fā)纖秾于簡古
      ,寄至味于澹泊”,這是他贊賞韋應(yīng)物
      、柳宗元詩風(fēng)的話語
      ,也表達(dá)了他的審美趣味。在他看來,以質(zhì)樸古雅的語言抒發(fā)細(xì)微濃郁的感情
      ,在樸實自然的風(fēng)格之中寄托深遠(yuǎn)的韻味
      ,也就是在外在的平淡中包含豐富的意味和理趣,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
      。尤其對自然天成
      、“美在咸酸之外”的詩,似乎更加提倡和推崇

      蘇軾的理論主張其實正符合了司空圖論詩所說的“梅止于酸

      ,鹽止于咸,飲食不可無鹽梅
      ,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的意思
      ,也就是前文所說的“遠(yuǎn)韻”。意在說明
      ,詩歌應(yīng)該言有盡而意無窮
      ,不能沒有形式,但又不能拘泥于形式

      一直到結(jié)尾處

      ,蘇軾才提到詩集的作者黃子思,但也未用大量篇幅評述其詩文
      ,而是簡單幾句話概括自己的觀點
      。他以“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
      ,可以一唱而三嘆也”高度贊賞了黃的詩文
      ,同時也重申自己的作文主張,即藝術(shù)的法度應(yīng)符合自然原則
      ,文理自然
      ,方可姿態(tài)橫生,其最高境界是韻外之致

      后人評論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蘇文忠公文鈔》卷二十七:“公之詩不入詩家品題

      ,而其論詩處,興味自遠(yuǎn)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78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定義]在行文中有意不用標(biāo)點
      ,造成一種急速的語流
      ,來表現(xiàn)一種快節(jié)奏的思想、行為
      、社會場景,或者用這種無標(biāo)點的句式來表現(xiàn)人物的非理性
      超詳細(xì)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但皇帝推崇又怎樣
      ?康熙
      、雍正、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
      ,你知道他是誰么
      ?藝術(shù)這東西,皇帝推薦
      、國家認(rèn)證什么的都沒用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