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弘治十一年1498)鄉(xiāng)試第一。他是明代著名畫家,作詩別具一格,灑脫自然。為人不拘禮法,晚年尤其明顯,這在他的詩里常有流露。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睋睹魇贰繁緜饔涊d,唐寅“性穎利”,博通經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 ,經祝允明規(guī)勸,乃閉戶折節(jié),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xiāng)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后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于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后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別業(yè),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短一ㄢ指琛肥瞧湓娫~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逼鹗姿男?,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huán)復沓,前后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笨催@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終于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托,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贝艘痪涑猩蠁⑾?,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薄败噳m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系,前緊后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彪y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咤風云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于《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chuàng)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并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氣質,從一個側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huán)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后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
原文: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由來:
此詩寫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這一年,上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后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
釋義: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
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愿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yōu)闄噘F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出處:《桃花庵歌》是明代唐寅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擴展資料
作品賞析
唐伯虎生活十分窘迫,“桃花庵”是他的朋友捐錢幫他買下的一間十分簡陋的小茅草房。
前八句,主要描述的是桃花仙寫意的平庸生活,文章多次提到“花”“酒”意向,卻沒有給人輕浮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輕松逍遙,讀來動感快意。
次八句,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詩人樂于歸隱的人生態(tài)度。
最后兩句點名主題:功名利祿皆是浮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解析:世間的人笑我太瘋癲了,我笑他們都太膚淺。還記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桃”與“逃”同音,表達的是詩人逃避世俗,樂于歸隱生活的強烈愿望。
我也喜歡唐伯虎的詩,有時間交流一下。
《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探花
不覺晴曉透窗紗,桃紅柳綠滿枝發(fā)。
誰堪淪落風塵里,低頭笑問解語花。
對花
方宅閑置滿園春,侶鶴雙棲弄簫琴。
甘露無言盡拋灑,花間酌酒自冷吟。
約花
鏡里斜插獨秀花,半開猶似抱琵琶。
含羞欲綻開無主,勸君休自誤塵沙。
問花
東墻爭斗西墻妍,花落花開自有緣。
今日赴如且歸去,明朝花放在誰前?
留花
春光縱好秋無情,紅顏無駐意凋零。
黃梁夢覺三春晚,何必別后再相逢。
別花
芳心冷去番作塵,洞口殘枝空向人。
此時一別西風里,聊賴東風早叩門。
葬花
不堪秋節(jié)滿庭霜,香殘委塵收繡囊。
風雨遲來葬花早,零落苦吟兩悲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79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魯迅《求乞者》散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