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莊子·天道(節(jié)選)》原文鑒賞
桓公讀書于堂上①,輪扁斫輪于堂下②,釋椎鑿而上③,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痹唬骸笆ト嗽诤?”公曰:“已死矣?!痹唬骸叭粍t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④!有說則可⑤,無說則死?!陛啽庠唬骸俺家惨猿贾掠^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⑥,疾則苦而不入⑦,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⑧。臣不能以喻臣之子⑨,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p>
【注釋】 ①桓公:齊桓公。 ②輪扁:作車輪的木匠,名扁;斫(zhuo音卓),砍削。 ③釋:放下;椎、鑿,木匠所用的兩種工具。 ④安得:怎么能夠。 ⑤有說:解釋得有道理。 ⑥徐:寬,指榫頭寬了;甘,松;固,牢固。 ⑦疾:緊,指榫頭小了;苦,澀。⑧數(shù):術(shù),技術(shù)。 ⑨喻:使……明白。
【今譯】 桓公在殿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吹削車輪。輪扁放下椎、鑿走上前去問桓公道:“恕我冒昧地問一下,您所讀的書是講什么的呀?”桓公說:“是圣人的言論?!陛啽庥謫枺骸笆ト诉€活著嗎?”桓公說:“已經(jīng)死了?!陛啽庹f道:“那么您所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桓公說道:“我在這里讀書,你一個做輪子的工匠怎么能夠隨便議論!你講得出道理來還可以饒了你,講不出道理的話,就殺死你?!陛啽庹f:“我是從我所做工作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的??诚鬈囕?,輪子上的榫頭寬了,輪子就松滑而不牢固;榫頭緊了,就澀得裝不進(jìn)輪去。要想做得不寬不緊,只能順著自己的心意,順手去做,其中的奧妙嘴里是說不出來的,但卻有做輪子的技藝存在于心間。斫輪的技藝,我不能明白地說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不能從我這里接受它。所以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還在斫輪。古代的人和那些不能用言語傳授的道理都一起死去了,所以,您所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p>
【集評】 明·楊慎《慶子》:“此段似《國策》雋語?!?/p>
清·林云銘《莊子因》:“設(shè)此一喻,正見意非言所能傳也。……此段議論,是千古教學(xué)之指歸,詞意精微,發(fā)前未有。”
清·宣穎《南華經(jīng)解》:“收篇忽入一段讀書妙論,非為學(xué)究下砭石也?!?/p>
又:“輪扁一段文法,乃《檀公》、《考工》之絕佳者,文法最為悠然。”
又:“正意只從對面透出,文心蘊(yùn)藉。收尾疊一句,其韻鏗然?!?/p>
清·劉鳳苞《南華雪心編》:“輪扁一段妙論,托出正意,事外逸致,弦外余音,使人低徊不盡,當(dāng)與庖丁對文惠君語及濠梁觀魚一段,同為絕頂文心,絕妙機(jī)鋒,迥非尋常意境?!?/p>
又:“輪扁一段妙文,將古人明道之書,看作糟粕,從藝事之微,襯出道之渾淪無間,對面寫照,筆妙入神,當(dāng)與《養(yǎng)生篇》庖丁對文惠君語,異曲同工?!僦苟裼小?、‘得之手而應(yīng)于心’,兩處見識議論,俱臻絕頂?!?/p>
【總案】 本節(jié)說明,天道不可言傳,只可意會。作者在這里涉及的“言不盡意”的思想。對中國古典哲學(xué)、古典文論的影響極大。在哲學(xué)史上,曾產(chǎn)生過激烈的言意之辯;在文學(xué)批評史上,“言不盡意”逐漸成為中國特有的美學(xué)范疇之一?!?/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6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