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
作者:【張旭】 年代:【唐】體裁:【七絕】類別:【未知】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解】:
1、飛橋:高橋。
2、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韻譯】: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被野煙隔斷;
在石嶼的西畔,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評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yuǎn)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
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
尋找桃源。詩的構(gòu)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yuǎn)。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記》?!边@話不無道理。
--引自"超純齋詩詞"* 翻譯、評析:劉建勛
【簡析】:
這首詩雖充滿詩情畫意,但對桃花源的存在提出懷疑,另開思路一條。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縣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時節(jié),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相傳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里為背景的。張旭描寫的桃花溪,雖然不一定是指這里,但卻暗用其意境。此詩構(gòu)思婉曲,情趣深遠(yuǎn),畫意甚濃。
“隱隱飛橋隔野煙”,起筆就引人入勝:深山野谷,云煙繚繞;透過云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忽隱忽現(xiàn),似有似無,恍若在虛空里飛騰。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朧朧,如入仙境。在這里,靜止的橋和浮動的野煙相映成趣:野煙使橋化靜為動,虛無飄渺,臨空而飛;橋使野煙化動為靜,宛如垂掛一道輕紗幃幔。隔著這幃??礃?,使人格外感到一種朦朧美?!案簟弊?,使這兩種景物交相映襯,溶成一個藝術(shù)整體;“隔”字還暗示出詩人是在遠(yuǎn)觀,若是站在橋邊,就不會有“隔”的感覺了。
下面畫近景。近處,水中露出嶙峋巖石,如島如嶼(石磯);那飄流著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漁船在輕搖,景色
桃花溪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此詩深深表達(dá)出詩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虛構(gòu)的,詩人當(dāng)然也知道漁人無可奉答,他是明知故問,這也隱約地透露出詩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心情.詩到此戛然止筆,而末句提出的問題卻引起人們種種美妙的遐想.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釋】桃花:在今湖南桃源縣西南。
【解釋】荒野中一片云煙,繚繞著隱現(xiàn)的小橋,我佇立在石磯上,詢問劃來的漁船,桃花隨著流水,不分晝夜漂走,溪流的哪邊,是仙境桃花洞
【解析】此詩是寫作者對桃花源存在的懷疑的。
詩的首句寫遠(yuǎn)景:這一帶山路幽曲,溪水漫長。煙靄霏霏,林花漠漠,溪水深處似有一座長橋,被青煙紅霧繚繞。這些景色是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述的非常相似,但張旭心有疑慮:如果說當(dāng)年武陵漁人就是從這里駕舟尋源,發(fā)現(xiàn)了那處神秘的桃花源的話。那么,也許桃花源至今還在。詩的次句就寫詩人站在石磯的西側(cè)詢問漁舟上的漁翁:桃花整天隨溪水漂流而去,你們知道桃源仙洞究竟在哪里么?言外之意還有:你們不也是漁人么?當(dāng)年那位打魚人尋到了桃花源。那么,你們尋到過么?詩的這后二句固然表達(dá)出詩人迫切地尋找桃花源的愿望,也顯示出詩人時桃花源是否存在的懷疑。
張旭最有名的十首詩:《桃花溪》、《山行留客》、《流河驛》、《春草》、《見遠(yuǎn)亭》
《點(diǎn)絳唇》、《清溪泛舟》、《春游值雨》、《柳》、《雜詠》。
1、《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2、《山行留客》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v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3、《流河驛》
流河流不盡,風(fēng)景望中賒。冀北路千里,江南天一涯。
書沉云外鶴,春老雨中花。欲撥窮途悶,憑酒問誰家。
4、《春草》
春草青青萬里馀,邊城落日見離居。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云間一紙書。
5、《見遠(yuǎn)亭》
高亭口可望,朝暮對溪山。野色軒楹外,霞光幾席間。
6、《點(diǎn)絳唇》
卜盡金錢,閑愁暗逐游思起。云松螺髻,眉剪春山翠。
7、《清溪泛舟》
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勞歌。笑攬清溪月,清輝不厭多。
8、《春游值雨》
欲尋軒檻列清尊,江上煙云向晚昏。須倩東風(fēng)吹散雨,明朝卻待入華園。
9、《柳》
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jié)春思。請君細(xì)看風(fēng)流意,未減靈和殿里時。
10、《雜詠》
既作湖陰客,如何更遠(yuǎn)游?章江昨夜雨,送我過揚(yáng)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7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