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佩君杜文芳
【原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2)。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原詩作者】:李白
【導(dǎo)讀入境】: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途中,行至白帝城遇赦,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
早晨燦爛的霞光中,詩人匆匆告別高聳入云、彩云繚繞的白帝城,順江東下。兩岸猿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輕快的小船像離弦之箭躍過無數(shù)群山,一日之間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賞析】:詩人通過所見所聞,抒寫了自己當(dāng)時的喜悅暢快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感情的呢?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了白帝城彩云繚繞的景象。詩人利用烘云托月法,寫了白帝城地勢之高,唯此才有江水之落差,為下文寫舟行之快蓄勢。另外,“彩云間”為早晨景色,那么這燦爛的晨景不正暗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吧?
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還”中“千里”和“一日”在時空上形成鮮明對比,極寫船行之快,可謂“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三峽》),真是痛快淋漓。而“還”字更見其妙。江陵并非李白故鄉(xiāng),而“還”字用在此處,顯得去江陵如歸故里般親切,品味起來不也隱隱透露出詩人遇赦后的喜悅吧?
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中的“啼不住”很值得玩味。猿嘯三峽,自古有之,千里之遙怎會啼不住呢?在我們的生活中,常有乘車飛駛于林蔭路上,因車行太快,蟬聲與樹影在耳目之間渾然一片。也許這就是“啼不住”的原因吧!詩人乘船東下,如離弦之箭,心境之暢快可想而知了。
第四句“輕舟已過萬重山”一句仍寫船行之快,而一“輕”字卻別有情味?!拜p”完全是詩人心境的折射。如今順流而下,船因快而輕,更因詩人興奮愉快之情而輕,說船輕即為“身輕”,是詩人喜悅暢快之情的外現(xiàn)。沈德潛《唐詩別裁》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使人神遠(yuǎn),太白有焉。”
全詩四句,無一“快”、“急”之詞,卻把船寫得如“乘奔御風(fēng)”,無一“暢”、“愉”之語,而詩人的喜悅之情卻如迅急之船,一泄千里,好不痛快!沈公之語確矣。
【思考題】:1.詩人的喜悅暢快之情是怎樣表現(xiàn)的?可用四五個詞簡單地加以概括。
2.朗讀本詩該用什么樣的語調(diào)、節(jié)奏?請你反復(fù)揣摩,反復(fù)吟誦,加以體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7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