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城濮之戰(zhàn)
(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
【題解】
魯僖公二十八年(前632),晉、楚在城濮發(fā)生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這是春秋時期最著名的戰(zhàn)爭之一。當(dāng)時的楚國,國富力強(qiáng),實力雄厚,于是向北謀求發(fā)展,進(jìn)而威脅著北方的一些諸侯國。晉國慢慢強(qiáng)大之后,當(dāng)然要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楚國勢力向北擴(kuò)張,與楚國爭奪諸侯的盟主地位。在這種爭霸的誘因下,“城濮之戰(zhàn)”的發(fā)生是不可避免的。
【原文】
楚子將圍宋[278],使子文治兵于睽[279],終朝而畢,不戮一人。子玉復(fù)治兵于蒍,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280]。國老皆賀子文[281],子文飲之酒[282]。蒍賈尚幼,后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傳政于子玉,曰:‘以靖國也?!钢T內(nèi)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dāng)。又e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283]。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284]。茍入而賀,何后之有?”
【注釋】
[278]楚子:指楚成王。楚在春秋五等爵中為“子”,故稱。
[279]治兵:演習(xí)兵事。
[280]貫:刺穿。
[281]國老:退休的老臣。賀子文:賀他舉薦得人。
[282]飲(yìn):使……飲。之:這里指代國老。
[283]治民:此當(dāng)指治軍。
[284]入:返回國家。
【譯文】
楚成王準(zhǔn)備包圍宋國,于是派遣子文在睽地演習(xí)作戰(zhàn),一早上就結(jié)束了,沒有處罰一個人。后來子玉又在蒍地演習(xí)作戰(zhàn),一天才結(jié)束,就鞭打了七個人,還用箭刺穿了三個人的耳朵。退休的老臣都祝賀子文推薦得人,子文招待他們喝酒。蒍賈年紀(jì)還小,遲到了,也沒有向他祝賀。子文問他為什么不祝賀,他回答說:“不知道要祝賀什么。您把政權(quán)傳給子玉,說‘要使國家安定’,可是在國內(nèi)安定了,在國外卻失敗了,所得到的有多少呢?子玉的對外作戰(zhàn)失敗,是由于您的推舉。推舉而使國家失敗,有什么可賀的呢?子玉剛愎自用而又沒有禮貌,不能讓他治理軍民,如果他率領(lǐng)的兵車超過三百輛,恐怕就不能回來了。如果能回來,到那時候再祝賀,有什么晚的呢?”
【原文】
冬,楚子及諸侯圍宋[285],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廬[286],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郤縠可。臣亟聞其言矣[287],說禮樂而敦《詩》《書》[288]。《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德義,利之本也?!断臅吩唬骸x納以言[289],明試以功,車服以庸[290]?!湓囍!奔笆灌S縠將中軍,郤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讓于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為卿[291],讓于欒枝、先軫。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292],魏準(zhǔn)為右。
【注釋】
[285]諸侯:這里指陳、蔡、鄭、許等國。
[286]蒐:檢閱,閱兵。
[287]亟:多次。
[288]敦:崇尚。
[289]賦納:廣泛聽取。
[290]庸:報酬。
[291]為卿:即為下軍將。
[292]御戎:為晉文公駕車。御,駕車。戎,兵車。
【譯文】
僖公二十七年的冬季,楚成王和諸侯包圍宋國。宋國的公孫固到晉國報告緊急情況。先軫說:“報答饋贈,救援患難,取得威望,成就霸業(yè),都在這里了?!焙日f:“楚國剛剛得到曹國,最近又和衛(wèi)國結(jié)為婚姻之國,如果攻打曹、衛(wèi)兩國,楚國必定救援,那么齊國和宋國就可以免于危險了?!庇谑牵瑫x國在被廬閱兵,建立了三軍,同時也商量誰是元帥的最佳人選。趙衰說:“郤縠可以。我多次聽到他的話,他愛好禮樂而重視《詩》、《書》?!对姟?、《書》,是道義的府庫;禮樂,是道德的表率;德義是利益的根本?!断臅氛f:‘選取人要依據(jù)他的言論,公開試用人要依據(jù)他辦事的情況,賞賜車馬衣服要依據(jù)他的功績?!环猎囈幌?!”于是晉國派郤縠率領(lǐng)中軍,郤溱輔助他。派狐偃率領(lǐng)上軍,狐偃讓給狐毛而自己輔助他。任命趙衰為卿,趙衰讓給欒枝、先軫。命欒枝率領(lǐng)下軍,先軫輔助他。荀林父駕御戰(zhàn)車,魏犫作為車右。
【原文】
晉侯始入而教其民[293],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義,未安其居?!庇谑呛醭龆ㄏ逋酰雱?wù)利民,民懷生矣[294],將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庇谑呛醴ピ允局拧C褚踪Y者不求豐焉[295],明征其辭[296]。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禮,未生其共[297]?!庇谑呛醮笊L以示之禮,作執(zhí)秩以正其官[298],民聽不惑而后用之[299]。出穀戍,釋宋圍,一戰(zhàn)而霸,文之教也。
【注釋】
[293]始入:指僖公二十四年重耳從秦國返回晉國。教:教化,訓(xùn)練。
[294]懷:眷戀。生:生計,產(chǎn)業(yè)。
[295]易資:交易,做買賣。
[296]明征其辭:說話算話。
[297]共:恭敬之心。
[298]作:設(shè)置。執(zhí)秩:主管祿位爵位的官。
[299]聽:辨別能力。
【譯文】
晉文公剛一返回晉國就教導(dǎo)百姓。過了兩年,就想使用他們。子犯說:“百姓還不知道道義,還沒能各安其位。”于是晉文公就對外安定了周襄王的君位,回國后致力于便利百姓,百姓就各安于他們的生活了。晉文公又打算使用他們,子犯說:“百姓還不知道信用,沒有表現(xiàn)出可被使用的意愿。”于是晉文公就攻打原國來讓百姓看到信用,百姓做買賣不求暴利,明碼實價,各無貪心。晉文公說:“可以使用他們了嗎?”子犯說:“百姓還不知道禮儀,還沒有產(chǎn)生恭敬之心?!庇谑菚x文公就舉行盛大閱兵來讓百姓看到禮儀,建立執(zhí)秩的官職來規(guī)定主管官員的職責(zé)。等到百姓能夠聽到事情而沒有疑惑,然后才使用他們。他們趕走穀地的駐軍,解除宋國的包圍,一次戰(zhàn)爭就稱霸諸侯,這都是文公的教化啊。
【原文】
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還[300],自南河濟(jì)。侵曹伐衛(wèi)[301]。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晉郤縠卒。原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德也。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衛(wèi)侯請盟[302],晉人弗許。衛(wèi)侯欲與楚[303],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于晉[304]。衛(wèi)侯出居于襄牛。
【注釋】
[300]還:往回走。
[301]侵、伐:進(jìn)攻者有聲討的理由,鳴金擊鼓來聲討其罪的進(jìn)攻叫“伐”;否則叫“侵”。
[302]請盟:請求與齊、晉結(jié)盟。
[303]與:親近,親附。
[304]出:逐出。說:同“悅”,討好。
【譯文】
僖公二十八年的春季,晉文公準(zhǔn)備攻打曹國,向衛(wèi)國借路,衛(wèi)國沒同意。晉軍只好回來,繞道從衛(wèi)國南邊渡過黃河,入侵曹國,攻打衛(wèi)國。正月初九日,攻占了五鹿。二月,郤縠死了。原軫從下軍佐越級被提拔為中軍將,胥臣輔佐下軍,這是因為他們重視將領(lǐng)的德。晉文公和齊昭公在斂盂結(jié)盟。衛(wèi)成公請求參加盟約,晉國人不答應(yīng)。衛(wèi)成公想親附楚國,國內(nèi)的人們不愿意,所以趕走了他們的國君,來討好晉國。衛(wèi)成公離開國都住在衛(wèi)國的襄牛。
【原文】
公子買戍衛(wèi),楚人救衛(wèi),不克[305]。公懼于晉,殺子叢以說焉[306]。謂楚人曰:“不卒戍也[307]。”
【注釋】
[305]克:勝利。
[306]說焉:取悅于晉。
[307]不卒戍:不能完成防守任務(wù)。
【譯文】
公子買在衛(wèi)國駐守,楚國人救援衛(wèi)國,以失敗告終。魯僖公害怕晉國,殺了公子買來討好晉國。并欺騙楚國人說:“他沒有完成駐守任務(wù)就想回來,所以殺了他?!?/p>
【原文】
晉侯圍曹,門焉[308],多死,曹人尸諸城上[309],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曰稱:“舍于墓[310]?!睅熯w焉,曹人兇懼[311],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數(shù)之[312],以其不用僖負(fù)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xiàn)狀[313]?!绷顭o入僖負(fù)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魏準(zhǔn)、顛頡怒曰:“勞之不圖[314],報于何有!”爇僖負(fù)羈氏[315]。魏準(zhǔn)傷于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準(zhǔn)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本嘬S三百[316],曲踴三百[317]。乃舍之。殺顛頡以徇于師,立舟之僑以為戎右[318]。
【注釋】
[308]門:攻打城門。
[309]尸:尸體。這里用作動詞,把尸體陳列出來的意思。
[310]稱:聲言。舍于墓:意思是將發(fā)掘曹國的墳?zāi)埂?/p>
[311]兇懼:驚擾害怕。
[312]數(shù):數(shù)說,列舉其罪狀而責(zé)問。
[313]獻(xiàn)狀:供認(rèn)情況。
[314]勞:功勞。
[315]爇(ruò):焚燒。
[316]距躍:朝上跳。三百:形容多次。
[317]曲踴:向前跳。
[318]舟之僑:本虢大夫而投奔晉國者。
【譯文】
晉文公發(fā)兵包圍曹國,攻打城門,戰(zhàn)死了很多人。曹軍把晉軍的尸體陳列在城上,晉文公很擔(dān)心。聽了士兵們的主意,說:“在曹國人的墓地宿營”。軍隊轉(zhuǎn)移,曹國人很害怕,就把他們得到的晉軍的尸體都裝進(jìn)棺材運出來,晉軍趁著曹軍恐懼而攻城。三月初八日,晉軍進(jìn)入曹國,晉文公責(zé)備曹國不任用僖負(fù)羈,做官坐車的反倒有三百人,并且說當(dāng)年觀看自己洗澡,現(xiàn)在罪有應(yīng)得。下令不許進(jìn)入僖負(fù)羈的家里,同時赦免他的族人,這是為了報答當(dāng)年的恩惠。魏犫、顛頡發(fā)怒說:“不替有功勞或者苦勞的人著想,卻只想著報答僖負(fù)羈?!庇谑撬麄兎呕馃速邑?fù)羈的家。魏犫胸部受傷,晉文公想殺死他,但又愛惜他的才能,派人去慰問,同時觀察病情。如果傷勢很重,就準(zhǔn)備殺了他。魏犫捆扎好胸膛出見使者,說:“托國君的福,我很好!”說著就向前跳躍多次,又屈身向上跳躍多次。于是晉文公就饒恕了他。然后殺死顛頡通報全軍,立舟之僑作為車右。
【原文】
宋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319],告楚不許。我欲戰(zhàn)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320]。我執(zhí)曹君而分曹、衛(wèi)之田以賜宋人[321]。楚愛曹、衛(wèi),必不許也。喜賂怒頑[322],能無戰(zhàn)乎?”公說,執(zhí)曹伯,分曹、衛(wèi)之田以畀宋人[323]。
【注釋】
[319]舍:丟棄不管。絕:晉、宋關(guān)系就要斷絕。
[320]藉:憑借,依靠。
[321]執(zhí):拘捕,抓住。
[322]頑:頑固。指楚國不肯解圍。
[323]畀(bì):給。
【譯文】
宋國派門尹般到晉軍中報告危急情況。晉文公說:“宋國來報告緊急情況,如果不去救他就等于選擇了斷絕交往,請求楚國解除對宋國的包圍,他們又不答應(yīng)。我們想作戰(zhàn),齊國和秦國又不同意,這該如何是好呢?”先軫說:“讓宋國丟開我國而去給齊國、秦國贈送財禮,通過他們兩國去請求楚國撤兵。我們逮住曹國國君,把曹國、衛(wèi)國的田地分給宋國。楚國喜歡曹國、衛(wèi)國,肯定不會答應(yīng)齊國和秦國的請求。齊國和秦國喜歡宋國的財禮,而對楚國的頑固態(tài)度異常惱怒,這樣的話還能不打仗嗎?”晉文公聽后很高興,于是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國和衛(wèi)國的田地分給了宋國人。
【原文】
楚子入居于申[324],使申叔去谷[325],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326]。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327],盡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328]。天之所置,其可廢乎?《軍志》曰:‘允當(dāng)則歸?!衷唬骸y而退?!衷唬骸械虏豢蓴??!巳菊遊329],晉之謂矣。”子玉使伯棼請戰(zhàn),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間執(zhí)讒慝之口[330]?!蓖跖?,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宮與若敖之六卒實從之。
【注釋】
[324]入:退回。
[325]去谷:撤離谷地。
[326]從:追隨。這里是周旋、交戰(zhàn)的意思。
[327]情偽:真假。情,實。
[328]害:指晉懷公、呂飴甥等人。
[329]志:記載。
[330]間執(zhí):堵塞。
【譯文】
楚成王進(jìn)入申城并住了下來,下令讓申叔離開穀地,讓子玉離開宋國,并說:“不要進(jìn)逼晉國軍隊!晉文公在外邊十九年了,而最終還是得到了晉國??芍^是什么險阻艱難都嘗過了;民情真假也都了如指掌了。上天給予他高壽,同時又除去了他的政敵,上天所設(shè)置的,難道可以廢除嗎?《軍志》說:‘適可而止?!终f:‘知難而退?!终f:‘有德的人不能抵擋。’這三條記載,適用于晉國?!弊佑衽汕膊虺赏跽垜?zhàn),說:“我不敢說一定有功勞,但愿意以此堵住那些奸邪小人的嘴。”楚成王很生氣,于是就給了他少量的軍隊,只有西廣、東宮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輛戰(zhàn)車跟隨去。
【原文】
子玉使宛春告于晉師曰:“請復(fù)衛(wèi)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子犯曰:“子玉無禮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331]?!毕容F曰:“子與之[332]。定人之謂禮,楚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我則無禮,何以戰(zhàn)乎?不許楚言,是棄宋也。救而棄之,謂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將何以戰(zhàn)?不如私許復(fù)曹、衛(wèi)以攜之[333],執(zhí)宛春以怒楚,既戰(zhàn)而后圖之?!惫f,乃拘宛春于衛(wèi),且私許復(fù)曹、衛(wèi)。曹、衛(wèi)告絕于楚[334]。
【注釋】
[331]不可失:不可失去戰(zhàn)斗的時機(jī)。
[332]與:答應(yīng)。
[333]攜:離間。
[334]告絕:宣布絕交。
【譯文】
子玉派宛春到晉國軍中報告說:“請恢復(fù)衛(wèi)侯的君位,同時把土地一并退還給曹國,我也解除對宋國的包圍?!弊臃刚f:“子玉無禮啊!君王得到的只是解除對宋國的包圍一項好處,而他得到的卻是復(fù)衛(wèi)、封曹兩項好處。這次打仗的機(jī)會不可失掉了。”先軫說:“君王應(yīng)該答應(yīng)他的請求。安定別人叫做禮,楚國人一句話安定三國,我們一句話而使它們滅亡。我們就無禮,那我們拿什么來作戰(zhàn)呢?不答應(yīng)楚國的請求,這是拋棄宋國;救援了又拋棄他,將對諸侯說什么?楚國有三項恩惠,我們有三項怨仇,怨仇已經(jīng)太多了,我們準(zhǔn)備拿什么作戰(zhàn)?不如私下里答應(yīng)恢復(fù)曹國和衛(wèi)國來離間他們,逮了宛春來激怒楚國,恢復(fù)曹、衛(wèi)兩國的問題,等打仗以后再說?!睍x文公很高興。于是把宛春囚禁在衛(wèi)國,同時私下里答應(yīng)恢復(fù)曹、衛(wèi)。曹、衛(wèi)就與楚國斷絕邦交。
【原文】
子玉怒,從晉師[335]。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336],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337],我曲楚直。其眾素飽[338],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蓖巳?。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注釋】
[335]從晉師:撤離宋國來追逐晉軍。
[336]微:沒有。
[337]亢:捍衛(wèi),庇護(hù)。
[338]飽:指士氣飽滿。
【譯文】
子玉發(fā)怒,追逐晉軍。晉軍撤退。軍吏說:“以國君的身份而躲避臣下,這是奇恥大辱;而且楚軍已經(jīng)疲勞,士氣低落,我們?yōu)槭裁催€要退走?”子犯說:“出兵作戰(zhàn),有理就氣壯,無理就氣衰,哪里還管在外邊時間的長短呢?假如沒有楚國的恩惠,我們到不了這里。退九十里躲避他們,就是作為報答。背棄恩惠而說話不算數(shù),并且庇護(hù)他們的敵人,我們理屈而楚國理直,加上他們的士氣一向飽滿,不能認(rèn)為是衰疲。我們退走而楚軍回去,我們還要求什么?假若他們不回去,國君退走,而臣下進(jìn)犯,他們就理屈了?!睍x軍后退九十里。楚國將士要停下來,子玉不答應(yīng)。
【原文】
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楚師背酅[339]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340],舍其舊而新是謀?!惫裳蒣341]。子犯曰:“戰(zhàn)也。戰(zhàn)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342],必?zé)o害也?!惫唬骸叭舫莺??”欒貞子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思小惠而忘大恥,不如戰(zhàn)也?!睍x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腦[343],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344],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345]?!?/p>
【注釋】
[339]酅(xī):山嶺險阻處。
[340]原田:高而平的田。每每:茂盛的樣子。
[341]疑:遲疑不決。
[342]表里山河:外有河,內(nèi)有山。指可以堅守,沒有危害。
[343]盬(gǔ):吸。
[344]得天:晉侯仰面,所以得天。
[345]柔之:將他馴服。
【譯文】
夏季四月初一,晉文公、宋成公、齊國大夫歸父、崔夭、秦國公子小子慭駐在城催。楚軍背靠著險要的地方扎營,晉文公對此很擔(dān)心。他聽到士兵們念誦的歌詞說:“休耕田里的草茂盛地生長起來,應(yīng)該去掉舊根考慮播新種了?!睍x文公心中疑慮。子犯說:“出戰(zhàn)吧!戰(zhàn)而得勝,一定會得到諸侯的擁護(hù);即使是不勝,我國外有大河,內(nèi)有高山,也一定不會受到什么害處?!睍x文公說:“那對楚國的恩惠怎么辦?”欒枝說:“漢水以北的姬姓諸國,全被楚國吞并完了。想著過去的小恩小惠,而忘記這個大恥大辱,不如同楚國打一仗?!睍x文公夜里夢到和楚王搏斗,楚王伏在自己身上吸自己的腦漿,晉文公因而很害怕。子犯說:“這是吉利的征兆。我們得到天助,楚國面向地認(rèn)罪,我們會馴服他的?!?/p>
【原文】
子玉使斗勃請戰(zhàn),曰:“請與君之士戲[346],君馮軾而觀之[347],得臣與寓目焉。”晉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dāng)君乎?既不獲命矣[348],敢煩大夫謂二三子[349],戒爾車乘[350],敬爾君事[351],詰朝將見[352]。”
【注釋】
[346]戲:角力較量。這里是打仗的一種委婉說法。
[347]馮軾:靠著車前橫木。馮,同“憑”。
[348]獲命:獲停戰(zhàn)之命。
[349]二三子:諸位。
[350]戒:備。
[351]敬:嚴(yán)肅、謹(jǐn)慎。君事:猶言國事。
[352]詰朝(jié zhāo):明晨。
【譯文】
子玉派遣斗勃來請戰(zhàn),對晉文公說:“我請求和君王的斗士作一次角力游戲,您可以靠在車橫板上觀看,我子玉也可以借您的光看一看?!睍x文公派遣欒枝回答說:“我們國君知道您的意思了。楚君的恩惠我們不敢忘記,所以才退到這里。對大夫子玉我們都要退讓,又怎么敢抵擋楚君呢?既然大夫不肯退兵,那就勞煩大夫?qū)F部將士們說:‘準(zhǔn)備好你們的戰(zhàn)車,對于你們國君的大事要好好干,明天早晨戰(zhàn)場上見?!?/p>
【原文】
晉車七百乘,韅、靷、鞅、靽[353]。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354],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彼旆テ淠疽砸嫫浔鳾355]。己巳,晉師陳于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dāng)陳、蔡。子玉以若敖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zé)o晉矣?!弊游鲗⒆?,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356]。陳、蔡奔,楚右?guī)煗?。狐毛設(shè)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357]。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358]。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359]。
【注釋】
[353]韅(xiǎn)、靷(yǐn)、鞅、靽(bàn):戰(zhàn)馬的皮甲之類。背上的甲名韅,胸前的名靷,馬頸之革叫鞅,縶馬足之繩叫靽。
[354]有莘之虛:古莘國廢墟,在今山東曹縣西北。
[355]兵:兵器。
[356]犯:沖擊。
[357]馳:急追。
[358]公族:晉公室子弟所組成的軍隊。
[359]不?。簺]有崩潰。
【譯文】
晉國有七百輛戰(zhàn)車,車馬也已裝備齊全。晉文公登上有莘的廢城檢閱軍隊,說:“軍位高低排列有序,合于禮,可以用來作戰(zhàn)了?!本兔羁撤ド缴系臉淠?,以增加武器。四月初二,晉軍在莘北擺開陣勢,下軍副將胥臣領(lǐng)兵抵擋陳、蔡軍隊。子玉用若敖的一百八十乘率領(lǐng)中軍,說:“今天一定要滅掉晉國?!弊游髀暑I(lǐng)楚國左軍,子上率領(lǐng)右軍。胥臣把馬蒙上老虎皮,先攻陳、蔡兩軍。陳、蔡聯(lián)軍奔逃,楚軍的右翼部隊潰散。晉國上軍主將狐毛派出前軍兩隊擊退楚軍的潰兵。欒枝讓車子拖著木柴假裝逃走,楚軍追擊,原軫、郤溱率領(lǐng)中軍的公族攔腰襲擊。狐毛、狐偃率領(lǐng)上軍夾攻子西,楚國的左翼部隊潰散。楚軍大敗。子玉及早收兵不動,所以他的直屬部隊沒有潰敗。
【原文】
晉師三日館[360],谷[361],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宮于踐土[362]。
【注釋】
[360]館:駐扎。這里指住在楚軍軍營。
[361]谷:吃糧食,指吃繳獲的楚軍軍糧。
[362]王宮:指周襄王的行宮。踐土:鄭國地名,距離衡雍三十里。
【譯文】
晉軍在楚軍營地休整了三天,吃繳獲的楚軍糧食,到四月初六才起程回國。二十七日,他們到達(dá)衡雍,在踐土為周襄王建造了一座行宮。
【原文】
鄉(xiāng)役之三月[363],鄭伯如楚致其師[364],為楚師既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于晉。晉欒枝入盟鄭伯。五月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丁未,獻(xiàn)楚俘于王,駟介百乘[365],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己酉,王享醴,命晉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366],戎輅之服[367],彤弓一,彤矢百[368],玈弓矢千[369],秬鬯一卣[370],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371]?!睍x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372],奉揚天子之丕[373]顯休命?!笔懿咭猿?,出入三覲。
【注釋】
[363]鄉(xiāng):過去的,之前。
[364]致其師:派兵助楚。
[365]駟介:駟馬而被甲者。
[366]大輅:天子所乘車。服:指相應(yīng)的禮服。
[367]戎輅:戎車,戰(zhàn)車。
[368]彤弓、彤矢:用紅色涂飾的弓、矢。
[369]玈弓矢:黑色涂飾的弓矢。
[370]秬鬯(jù chàng):用黑黍加郁金草釀造的酒。卣(yǒu):中性酒尊,橢圓形,大腹。
[371]糾逖:糾察懲治。
[372]敢:表敬副詞,無意。
[373]丕:大。顯:明。休命:賞賜與策名。
【譯文】
在城濮戰(zhàn)前的三個月,鄭文公派軍隊到楚國助戰(zhàn)。現(xiàn)在鄭文公因為楚軍打了敗仗而感到害怕,便派遣子人九向晉國求和。晉國的欒枝進(jìn)入鄭國和鄭文公訂立盟約。五月初九,晉文公和鄭文公在衡雍結(jié)盟。初十,晉文公把楚國的戰(zhàn)俘獻(xiàn)給周襄王:駟馬披甲的戰(zhàn)車一百輛,步兵一千人。鄭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禮儀式,用的是周平王時的禮儀。十二日,周襄王用甜酒招待晉文公,并勸晉文公喝酒。周襄王命令尹氏和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用策書任命晉文公為諸侯的領(lǐng)袖,賜給他一輛大輅車、一輛戎輅車以及相應(yīng)的服裝儀仗,紅色的弓一把、紅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黑黍加香草釀造的酒一卣,勇士三百人,并說:“周王對叔父說:‘恭敬地服從周王的命令,以安撫四方諸侯,檢舉懲治壞人?!睍x文公辭謝三次,然后接受命令,說:“重耳謹(jǐn)再拜叩頭,接受并發(fā)揚周天子的重大賞賜和命令?!睍x文公接受了策書就離開成周。前后共三次去朝見周王。
【原文】
衛(wèi)侯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癸亥,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374]:“皆獎王室[375],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376],無克祚國[377],及而玄孫,無有老幼。”君子謂是盟也信,謂晉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注釋】
[374]要:約。
[375]獎:輔助。
[376]隊:同“墜”,隕。
[377]無克祚國:不能享有國家。
【譯文】
衛(wèi)成公聽說楚軍打了敗仗,很是害怕,于是逃亡到楚國,后來又到了陳國,派遣元咺擁戴叔武去接受盟約。五月二十六,王子虎和諸侯在天子的庭院里盟誓,并立下誓言說:“各位諸侯都要輔助王室,不能互相傷害!誰要違背盟約,就要受到神的誅殺,使他軍隊滅亡,不能享有國家,直到他的子孫后代,不論年長年幼,都逃不出懲罰。”君子認(rèn)為這次結(jié)盟是誠信的,說晉國在這次戰(zhàn)役中能夠用道德來進(jìn)攻。
【原文】
初,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378],未之服也。先戰(zhàn),夢河神謂己曰:“畀余,余賜女孟諸之麋?!备ブ乱?。大心與子西使榮黃諫,弗聽。榮季曰:“死而利國。猶或為之,況瓊玉乎?是糞土也,而可以濟(jì)師,將何愛焉?”弗聽。出,告二子曰:“非神敗令尹,令尹其不勤民[379],實自敗也。”既敗,王使謂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孫伯曰:“得臣將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將以為戮?!奔斑B谷而死。晉侯聞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蒍呂臣實為令尹,奉己而已[380],不在民矣[381]?!?/p>
【注釋】
[378]瓊弁:馬冠,戴在馬鬃毛前,弁飾以瓊玉。玉纓:玉飾的馬鞅。
[379]不勤民:不以民事為重。
[380]奉己:言其自守,無大志。
[381]不在民:不為人民考慮。
【譯文】
當(dāng)初,楚國的子玉自己制作了一套用美玉裝飾的馬冠馬鞅,還沒有使用。作戰(zhàn)之前,子玉夢見黃河河神對他說:“把它們送給我,我賜給你孟諸的水邊草地?!弊佑癫豢纤徒o河神。他兒子大心和楚國大夫子西派榮黃去勸諫,子玉不聽。榮黃說:“死而有利于國家,尚且還要去做,何況是美玉呢?和國家比起來這不過是糞土罷了。如果可以幫助軍隊獲勝,有什么值得吝惜的呢?”子玉仍然不肯。榮黃出來告訴兩個人說:“不是河神讓令尹打敗仗,而是令尹不以百姓的事情為重,實在是自取失敗啊?!背姂?zhàn)敗之后,楚成王派使臣對子玉說:“申、息的子弟大多傷亡了,大夫如果回來,怎么向申、息兩地的父老交代呢?”子西、大心對使臣說:“子玉本來要自殺的,我們兩個阻攔他說:‘不要自殺,國君還打算殺你呢。’”子玉到了連穀就自殺了。晉文公聽說子玉自殺的消息以后,非常高興,說:“沒有人再來加害于我了。楚國的蒍呂臣做令尹,只知道奉養(yǎng)自己罷了,是不會為百姓著想的。”
【評析】
交戰(zhàn)之前,作品通過楚成王之口,說出了晉方的優(yōu)勢,最后歸結(jié)為“有德不可敵”。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楚成王才把軍隊撤到楚國境內(nèi),并下令子玉也撤兵。然而,子玉不同意撤兵,堅持要與晉方一戰(zhàn),這就把自己置于犯德的邊緣上了。楚成王對子玉的主張持有異議,所以只撥給他數(shù)量有限的兵力,這也預(yù)示出楚方日后的失敗。
盡管從文中的敘述可以得知這場戰(zhàn)爭具有鮮明的崇德傾向,然而,戰(zhàn)爭過程中并不乏權(quán)謀欺詐,其中所進(jìn)行的外交活動尤其如此。楚方要求晉國寬釋曹、衛(wèi)兩國,楚方則解除對宋國的圍困。晉國卻私下收買曹、衛(wèi)兩國,讓它們與楚絕交,削弱對方的力量,從而在外交上取得主動,也為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chǔ)。
晉文公是第一次率兵參加規(guī)模如此浩大的戰(zhàn)役,要說一點也不恐懼那是假的,對此,作品通過具體事件加以了說明。先是聽到輿人之誦心中有所懷疑,擔(dān)心這場戰(zhàn)爭是否有利。接著又提出真的開戰(zhàn)是否背棄楚方對自己的恩惠。最后是夢見自己與楚王搏斗而且還處于劣勢,夢象兇險。對于以上三件事,子犯都一一進(jìn)行了解說,去掉晉文公的疑慮。子犯對前兩件事的解說立足于現(xiàn)實,道出了晉國的有利條件及道德上的取舍依據(jù),而對于夢象的解釋則有點牽強(qiáng)附會,目的只是去掉晉文公的恐懼心理。
作品對城濮之戰(zhàn)所進(jìn)行的描述,并沒有交代晉方事先的謀劃,而是直接推出雙方交戰(zhàn)的鏡頭。然而,從戰(zhàn)爭的進(jìn)程可以推測出,晉軍在戰(zhàn)前有精心的謀劃調(diào)遣,要不然的話,交戰(zhàn)時不會把突破點選擇的那么準(zhǔn)確,各支部隊之間的配合也不會那么的默契。作品對楚軍敗北所做的敘述非常簡略,但是從結(jié)尾的交代中能夠推測到它撤退時的匆忙。晉軍勝利后三天所吃的全部是楚軍遺留的糧食,由此可見楚軍是狼狽逃竄,連糧食都沒來得及帶走。這場戰(zhàn)役是晉文公稱霸的標(biāo)志,戰(zhàn)爭勝利后,周襄王冊封晉文公為霸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7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