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高文秀·保全公徑赴澠池會》鑒賞元戲劇《高文秀》鑒賞
《澠池會》全名《保全公徑赴澠池會》,主要寫戰(zhàn)國時趙國藺相如兩次勝利出使秦國并與廉頗和好的故事。
戰(zhàn)國七雄紛爭,五國皆伏于秦,唯有趙國不服。秦昭公為占有趙國的楚和氏玉壁,派使命到趙,要求趙遣人送玉壁至秦,換取秦國十五座城池,兩國修好; 如若不從,干戈相見。趙國大將廉頗主張不送玉壁,如起干戈,兵來將迎,水來土堰。趙國中大夫藺相如亦深明秦昭公之詐,但又認為“他以城求壁而不與,曲在我矣。與之壁而不與我城,則曲在秦矣” ,并主動請求奉壁往秦,如秦昭公無意償城,保證完壁歸趙,否則,自己永不還趙國。趙成公最后同意了藺相如的方案。
藺相如為什么明知秦昭公奸詐,還是冒著極大風險,奉壁使秦?主要是為了防止“士馬相殘,庶民涂炭” ,“播一個清史內(nèi)名揚贊” ,“因此上乘駿馬、跨雕鞍、披星月、冒風寒、完玉壁、要回還” ,“憑著這唇槍舌劍定江山” ,保證天下“河清海晏,黎庶寬安” ,“也不望封官賜賞,則愿的人馬平安” ??梢娞A相如奉壁使秦,完全是為了避免一場殘害蒼生的戰(zhàn)爭發(fā)生,為了滅一滅欺壓別國窮兵黷武的秦國威風,長一長趙國的志氣。
到了秦國,秦昭公一見玉壁,贊不絕口,詢問藺相如玉壁來歷。藺相如回答說: “這玉壁當初本不在趙國生,乃楚國荊山出此玉。有一人乃是卞和,得此玉進于楚公,楚公不識,次后卞和三進,楚公才知是玉,后來落在俺趙國” 。秦昭公聽從白起之計,又改口說玉壁乃是“白石而已,虛得其名,非為寶也” 。藺相如識破其詐,故意承認“此非真寶” ,因為它“饑不可為糧飯,凍不可御風寒” ,“如今惹禍招災(zāi)患” 。真正“世之大寶” ,乃是“國之忠良” ,如除佞奸的湯伊尹、伐暴殘的姜太公、孝子周公旦、忠臣殷比干,他們才真正是后人楷模、希世奇寶。藺相如重人不重物的一番談吐,使秦昭公非常尷尬,便又聽從白起之言,讓相如留玉壁于府中,回驛中安歇,來日再做道理。這分明是騙取玉壁之計。藺相如回答說: “這玉壁此一來呵,便留下秦國也。當此一日,公子差使命至趙國,言說秦國以十五座連城換此玉壁。令小官奉壁至此,公子所言玉壁非貴。如今小官將此玉壁,且回驛亭中,到來日聚集文武,小官對著文武,獻此玉壁,也顯的俺趙公敬公子之心。等公子與眾將計議停當了,公子先進這十五座連城圖樣,小官將去,可也顯的公子不失信與趙公也” 。秦昭公料相如既入秦國,插翅難飛,答應(yīng)了相如的要求。又私下向白起布置用圖樣換玉壁,不與城子,永拘相如于秦。藺相如卻夜出秦關(guān),暗轉(zhuǎn)間道,完壁歸趙矣。秦昭公只好又聽從白起之言,邀趙成公出席澠池會,并設(shè)下酒酣擊鐘為號、二將舞劍、擒拿趙成公的計謀。
趙成公見藺相如不畏強秦,完壁歸趙,贊其“謀如伊尹,智若傅說” ,“智過上古之賢” ,加相如為上大夫。相如卻認為自己“不曾調(diào)鼎鼐,又不曾理鹽梅”,比不上那“濟為楫旱為霖伊傅比” ,自己只不過是為“罷刀兵、安社稷” 、“物阜民熙”而盡為臣之力罷了。大將軍廉頗對加封藺相如與己同列不服,認為他“無汗馬之功,憑口舌而已” 。趙成公則堅持認為“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論相如之功,實不在他人之下”。正在這時,秦國使命又來請趙成公赴澠池會。廉頗責怪相如奉壁使秦,邀買功名,濫叨爵祿,惹起刀兵,提出不可赴會,率領(lǐng)雄兵,與其對敵的主張。藺相如不以廉頗妒忌忠良為意,而以定國安邦為重,反對“謀動干戈,境內(nèi)分崩,四分離析” ,主張“敘彝倫,躬行仁義” ,“效唐虞太平之治” 。因為訴諸武力,“商賈每阻了行旅,莊農(nóng)每費了耕織,將他這倉廩耗散,府庫空虛” ,而施謀斗智則可以避免這些損失,因此他主張“不必多點軍兵,枉費糧草,則要百十騎人馬,小官獨自保主公赴澠池會去”,并以“六陽會首”做擔保。廉頗和他打賭,說“相如,你若保主公無事回還,我面搽紅粉,劍去髭鬢也” 。
藺相如早料到秦昭公設(shè)此澠池會,“休想他出紅妝歌舞歡娛,止不過齊臻臻列著士卒,明晃晃伏著鉞斧” ,他已作好文來文對、武來武當?shù)臏蕚?。秦昭公和趙成公“敘寒溫” 、“讓座位” 、碰酒杯、“飲芳醑” 之后,問趙成公為何不引軍將,只帶一人,“你國敢無有什么文武賢才么”?藺相如代成公答道: “秦公,想俺趙國非無文武,因主公設(shè)此一會,要修兩國之好,因此俺主公則領(lǐng)小官相如跟隨前來也” 。藺相如又針對秦昭公輕視自己不知“今古前賢,圣學(xué)仁義” ,來了一通“講圣賢,論今古” 的高談闊論,又歷數(shù)戰(zhàn)國七雄能文善武之人,說得秦昭公無言以對,卻要求趙成公筵前鼓瑟以助樂,藺相如針鋒相對提出: “秦公,我趙公鼓瑟,請公擊缶” 。昭公不肯,相如威脅說: “秦公不肯,這五步之內(nèi),臣請以頸血濺大王” ! 秦昭公只得答應(yīng): “大夫,我擊缶則便了” 。但是又提出: “成公可將十五城與我為壽,免兩國之刀兵” 。相如毫不退讓,要秦昭公以咸陽城作為“回奉之物” 。秦昭公以“文” 的一手斗不過相公,又動武的。先命刀斧手靠前,再命大將康皮力筵前舞劍 。相如與康君力同舞,并揪住秦昭公說道: “你手下將若有個向前來,我先殺大王”! 要求秦昭公送他君臣出澠池。這時廉頗領(lǐng)兵前來接應(yīng),秦昭公只好放趙成公離去。
趙成公見相如累建大功,封相如為上卿,設(shè)筵慶賞。廉頗不服,指使眾多虞侯蒼頭把退席告回的相如歐打一頓。相如對廉頗這種與他爭功奪寵的作法忿氣填胸,回家之后“染病”不出。廉頗派呂成打探動靜,藺相如表示: 秦公尚且不懼,豈怯廉頗哉! 他之所以回避廉頗者,主要是考慮國家的安危,正所謂“俺須是一殿臣,勝似那通家好” ,但愿“俺兩個竭力推誠輔圣朝,同做立國安邦的這大寶” 。廉頗為相如寬洪大量、盡心報國的精神所感動,深愧己之所為,肉袒負荊,至門謝罪,二人遂成刎頸之交。恰在這時,秦昭公因忌恨相如之才,派康皮力范當災(zāi)領(lǐng)兵索戰(zhàn),單搦藺相如出馬。廉頗一馬當先,相如操鼓相助,一舉擒拿康皮力、范當災(zāi)二將。
此劇主要寫藺相如在處理與強秦及廉頗關(guān)系上顧全大局、不以個人為念的胸懷智謀和膽略。劇中藺相如與秦昭公關(guān)系及與廉頗關(guān)系兩條線索交互發(fā)展,互相照應(yīng),使藺相如性格得到較為充分的表現(xiàn)。
插翅難飛什么意思插翅難飛意思是插上翅膀也難飛走。
插翅難飛,漢語成語,拼音:chā chì nán fēi,意思是插上翅膀也難飛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出自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出處:
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安有巢中鷇,插翅飛天陲?!?/p>
例句:
元·高文秀《保成公徑赴澠池會》第一折:則不與他城子,便相如插翅也飛不出函谷關(guān)去。
明 周楫《西湖二集 胡少保平倭戰(zhàn)功》:“王直細細叫人探視,見四面官兵圍得鐵桶一般,插翅難飛?!?/p>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十三回:“卻說康王見兀術(shù)將次趕上;真?zhèn)€插翅難逃;只得束手就擒。”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插翅難飛,體上天好生之德,網(wǎng)開一面,諭令爾等速速投降,免遭殺戮。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比喻逃脫不了
成語辨析:
【近義詞】:插翅難逃、束手無策
【反義詞】:輕而易舉、易如反掌
插翅難飛造句:
1、敵人被圍得水泄不通,插翅難飛。
2、這伙壞人被警察團團圍住,插翅難飛。
3、我軍已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敵人再猖狂也插翅難飛了。
成語? ?難飛插翅難飛
chāchìnánfēi
【注釋】
插上翅膀也難飛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出處】
元·高文秀《保成公徑赴澠池會》第一折:“則不與他城子,便相如插翅也飛不出函谷關(guān)去?!?br>【舉例】
這是一個~的牢籠。
【近義詞】
插翅難逃、束手無策
【反義詞】
輕而易舉、易如反掌
【歇后語】
蜻蜓闖上蜘蛛網(wǎng)
【謎語】
籠中之鳥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比喻逃脫不了
【英文翻譯】
unable to escape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9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