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
【題解】
本篇主要是通過魯哀公與孔子的對話,記述儒者的行為和德行
【原文】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夫子之服
【譯文】
魯哀公向孔子問道:“先生的衣服
【原文】
儒有衣冠中
,動作慎,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其難進(jìn)而易退也,粥粥[1]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儒有居處齊難【注釋】
[1]粥粥:卑謙的樣子
【譯文】
儒者的衣冠和尋常人一樣,做事非常謹(jǐn)慎
【原文】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后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貨財(cái),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注釋】
[2]鷙蟲攫搏:譬喻和邪惡勢力作斗爭
。[3]程:估量。
[4]引重鼎:譬喻艱巨的任務(wù)
。【譯文】
在儒者的心目中
,金玉并不值得寶貴,忠信才值得寶貴。他們不祈求土地,樹立起道義就是土地;不祈求多有積蓄,多掌握知識就是財(cái)富。請他們出來做官很困難,因?yàn)樗麄儾辉诤醺吖俸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原文】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
【注釋】
[5]溽:通“褥”,豐厚
[6]宮:圍墻
【譯文】
儒者可以親密而不可以威脅,可以親近而不可以強(qiáng)迫
【原文】
儒有今人與居
【譯文】
儒者雖然和當(dāng)代的人生活在一起
【原文】
儒有內(nèi)稱不辟親
【譯文】
有這樣的一種儒者,他在向朝廷推舉賢能時,只考慮被推舉者有無真才實(shí)學(xué)
,而不管他是否是自己的親屬,還是自己的仇人。在充分考慮到被推舉者的業(yè)績和才能以后,才向朝廷舉薦并使之得到任用,但這并不是為了得到對方的回報。只要國君能因此而得遂其志,只要能為國家造福,自己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賞賜。儒者的推舉賢能有如此者。有這樣的一種儒者,他在對待朋友的問題上,聽到了有益的話便要告訴他,見到了有益的事便要指給他。爵位有了空缺,首先考慮到朋友;災(zāi)禍臨頭【原文】
儒有澡身而浴德
【譯文】
有這樣的一種儒者
,他潔身自好,重視道德修養(yǎng)。陳述己言,伏聽君命,安靜地恪守臣道。如果國君對自己的善言未加重視,就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委婉地加以提醒,但又不可操之過急。不在地位較低的人面前自高自大,不在功勞較少的人面前自夸功高。遇到盛世,不自慚形穢;遇到亂世,也不放棄信念。對觀點(diǎn)相同的人不隨便吹捧,對觀點(diǎn)不同的人不妄加非議。儒者品德的不同一般有如此者。有這樣一種儒者【原文】
儒有合志同方
,營道同術(shù);并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jìn),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jié)者,仁之貌也;言談?w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譯文】
有這樣一種儒者,和朋友志同道合
【原文】
儒有不隕獲于貧賤
【譯文】
儒者不因貧賤而困頓失志,不因富貴而驕奢失節(ji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0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 rel="prev">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整首詩,桃花依舊笑春···
下一篇:
!字?jǐn)?shù)在500左右,要寫出它的外部特征和它的價值或用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