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隴其·書座右》原文注釋與譯文《陸隴其·書座右》原文注釋與譯文
楊慈湖知溫州自奉最菲①,常曰:“吾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②?”陸象山知荊門軍③,時曰:“簿書目數(shù)之間④,此奸貪寢食出沒之處?!惫视阱X谷事綜核不遺⑤。張子韶僉書鎮(zhèn)東判官⑥,大書于壁曰:“此身茍一日之閑,百姓罹無涯之苦⑦?!弊x此三言,可悚然于清、慎、勤之不可須臾忘矣⑧。是三先生學(xué)術(shù)皆偏僻不可為訓(xùn),而其居官乃能如是。學(xué)程朱者其可不知愧哉⑨!書之壁間,朝夕自儆⑩。又當思三先生天資如是之美,所以不能入圣人之室者(11),則以其不善學(xué)也。仕優(yōu)而學(xué),又居官者所當汲汲哉(12)!
【注釋】
①楊慈湖:即楊簡(1141——1225),南宋哲學(xué)家。慈溪(今屬浙江)人。曾任國子博士、溫州知府,官至寶謨閣學(xué)士。因筑室德潤湖上,號慈湖,世稱慈湖先生。有《慈湖遺書》。菲:菲薄。
②赤子:指百姓。膏血:猶血汗。膏,脂肪,油脂。
③陸象山:即陸九淵(1139—1193),南宋哲學(xué)家、教育家。字子靜,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曾任靖安縣、崇安縣主簿,官至奉議郎知荊門軍。“心學(xué)”創(chuàng)始人。曾講學(xué)于象山(今江西貴溪縣西南),學(xué)者稱象山先生。有《象山先生全集》。
④簿書:官府中的文書簿冊。目數(shù):即數(shù)目。
⑤綜核:統(tǒng)計核對。
⑥張子韶:即張九成(1092—1159),字子韶,號橫浦居士,又號無垢居士,南宋錢塘(今杭州)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第一,歷官著作郎、宗正少卿、權(quán)禮部侍郎。因反對議和,被秦檜所貶。有《橫浦集》。
⑦罹(li):遭受。無涯:無邊無際。
⑧悚(song)然:恐懼貌。須臾:一會兒。
⑨程朱:指程顥、程頤和朱熹,宋代哲學(xué)家、教育家。
⑩儆(jing):警戒,警惕。
(11)入圣人之室:比喻學(xué)習(xí)孔孟之道的最高水平?!墩撜Z·先進》:“由(子路)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2)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譯文】
楊簡知溫州時自奉最菲薄,常說:“我敢用老百姓的血汗使自己肥胖嗎?”陸九淵知荊門軍,有時說:“文書簿冊中的數(shù)目之間,這是搞鬼貪污者寢食出沒的地方?!彼詫τ阱X谷一類統(tǒng)計核對不遺余力。張九成僉書鎮(zhèn)東判官時,用大字寫在墻壁上說:“我此身如果一天閑著,就會使百姓遭受無邊無際的痛苦?!弊x這三句話,可感到可怕的是清、慎、勤是不可一會兒忘的。這三位先生的學(xué)術(shù)都片面不可為訓(xùn),但他們當官卻如此。學(xué)習(xí)程顥、程頤、朱熹的人豈可不知道慚愧嗎?寫到墻壁上,朝夕警惕自己。又應(yīng)當思考三位先生天資是這樣美,所以不能學(xué)習(xí)孔孟之道達到最高水平,則因為他們不善于學(xué)習(xí)。當好官還要學(xué)習(xí),又是當官的人所應(yīng)當感到迫切的。
陸隴其《崇明老人記》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下面是我?guī)淼年戨]其《崇明老人記》原文及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①崇明具有吳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歲,其婦亦九十七歲矣。老人生四子,壯年家貧,鬻①子以自給,四子盡為富家奴。及四子長,咸能自立,各自贖身娶婦,遂同居而共養(yǎng)父母焉。
②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間:每戶一鋪,另辟一間,為出入之所。四子奉養(yǎng)父母,曲盡孝道。始擬膳每月一輪,周而復(fù)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輪,則必歷三月后,方得侍奉顏色,太疏。”擬每日一家,周而復(fù)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輪,則歷三日后,方得侍奉顏色,亦疏?!蹦艘砸徊蜑槁盛?,如蚤餐伯,則午餐仲,晚餐叔,則明日蚤餐季,周而復(fù)始。若逢五及十,則四子共設(shè)于中堂,父母南向坐,東則四子及諸孫輩,西則四媳及諸孫媳輩。分伯仲坐定,以次稱觴④獻壽。率⑤以為常。
③老人飲食之所,后置一櫥,櫥中每家各置錢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畢,反手于櫥中隨意取錢一串,即往市中嬉,買果餅啖之。櫥中錢缺,則其子潛補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間往知交游,或?qū)?,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隨遣人密囑其家佯輸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勝,輒踴躍歸。亦率以為常。蓋數(shù)十年無異云。
(選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刪改)
【注】①鬻(yu):賣。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頻次。④稱觴(shāng):舉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種游戲。
譯文:
崇明縣有一位姓吳的老人,已經(jīng)九十九歲了,他的妻子也已九十七歲。老人生了四個兒子,年輕時家里窮,把這些兒子賣了后才能養(yǎng)活自己,于是四個兒子都成了富戶家里的奴仆。等到四個兒子長大,都能獨立了,各人就都自己贖身娶妻成家,于是一大家人又共同扶養(yǎng)父母親了。
兄弟幾個有五閫門店,每個兒子一個店鋪,中間留出一間,作為一家人出入的地方。四子贍養(yǎng)父母,百般孝敬。開始準備每家過一個月,按順序輪轉(zhuǎn),他的媳婦們說:“父母都老了,如果一個月一家的話,那么要過三個月后,我們才能侍奉老人,太久了?!睖蕚涿刻烊ヒ患?,再按順序輪流,媳婦們又說:“父母年紀大了,如果一天去一家,要過三天才能侍奉老人,也還是太長了?!庇谑且砸徊蜑闃藴剩绻绮驮诖髢鹤蛹?,那么午餐在二兒子家,晚餐就在三兒子家,明天早餐就在四兒子家,這樣輪流。如果碰上逢五或十,四個兒子就在中堂聚餐,父母朝南坐,東邊是四個兒子和孫子們,西邊是媳婦和孫媳婦們。都按輩分坐好,按照次序斟酒祝壽,大概都是這樣的。
在老人飲食地方的后面,放一個壁櫥,壁櫥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錢。老人吃罷了飯,手反過去在壁櫥里隨便拿一串錢,就捌街上去游玩,買些水果糕餅吃。壁櫥中的錢少了,兒子們就偷偷補上缺的錢串,不讓老人知道。有時,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賭錢,四個兒子知道了,便派人悄悄拿了二三百文錢,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訴那人家,假裝輸給了老人,老人自己也不知道。老人勝后,常常很快樂地回來,這樣也成了習(xí)慣了。大概有幾十年沒有變更過。
治學(xué)文言文翻譯清史稿1. 文言文翻譯:清史稿張樹生篇 《清史稿,列傳二百三十四》張樹聲傳原文及翻譯供參考:譯文:張樹聲,字振軒,安徽合肥人。
太平軍侵擾皖北時,張樹聲以稟生身份和弟弟張樹珊、張樹屏一起領(lǐng)導(dǎo)民團剿殺叛賊。又越出合肥地境,接連攻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潛山、無為;尤其是太湖一戰(zhàn),憑五百人沖鋒陷陣,擊退了陳玉成數(shù)萬大軍,可以說居功至偉,接著又大力推行堅壁清野的戰(zhàn)法。
當時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等人都相繼修筑堡壘,聯(lián)成一氣以求自保,皖北被攪得支離破碎,只有合肥西向地區(qū)得以保全。曾國籓征調(diào)張樹聲守衛(wèi)蕪湖,后又調(diào)防無為,升為知府。
同治無年,張樹聲領(lǐng)軍跟隨李鴻章支援上海。李鴻章建立淮軍,張樹聲和劉銘傳等人分別領(lǐng)導(dǎo)部分淮軍,一起攻下了江陰,張樹聲被升為道員。
李鴻章曾親自檢閱婁門程學(xué)啟的軍隊,又派張樹聲領(lǐng)軍支援蕩口。張樹聲攻破謝家橋,追擊到齊門,又在黃埭大敗敵軍,程學(xué)啟就勢靠城駐軍,從此婁門一路太平軍再未出現(xiàn)。
同治二年,攻打無錫、金匱,在芙蓉山與敵交戰(zhàn),大破敵軍,繳獲戰(zhàn)船器械不可計數(shù),被賜予“卓勇巴圖魯”的稱號,授三品官服。張樹聲乘勝進逼常州。
第二年(同治三年),連續(xù)攻打沿河岸連二十多座太平軍營地,都攻破了。攻下常州后,繼續(xù)進軍浙江湖州,詔命授予張樹聲為記名按察使。
同治四年,被授任江蘇徐海道。不久又被授任為直錄按察史,赴大名督理防務(wù)事宜。
同治九年,張樹聲被調(diào)補到山西任職。過了兩年,升為漕運總督,代理江蘇巡撫之職。
同治十三年,實授為江蘇巡撫。后逢母親去世,離職歸家守喪。
光緒三年,張樹聲被重新起用,授任為貴州巡撫。正趕上廣東總兵李揚才占據(jù)靈山一帶,集結(jié)匪軍侵擾越南,朝廷下旨調(diào)張樹聲巡撫廣西,處理亂局。
事情平定后,升為兩廣總督,先后剿平了西林苗匪、武宣積匪(原文直譯啊,教科書這“匪”肯定要譯為“起義軍”的,都懂?)。光緒八年,李鴻章母親去世,歸家辦理喪葬事宜。
張樹聲代理直隸總督。又逢朝鮮發(fā)生內(nèi)亂,日本使臣花房義率領(lǐng)500士兵進入王京,強迫朝鮮協(xié)議簽約。
張樹聲(接報后)急命吳長慶等人趕赴朝鮮,迫使日方簽約退兵。然后吳長慶等夜攻亂黨,將亂黨從屬全部殲滅,朝鮮內(nèi)亂平定了,張樹聲又上奏獲準,令吳長慶暫時駐防朝鮮。
皇上贊許張樹聲的能力,加封他為太子少保。第二年,又復(fù)任兩廣總督。
不久,又趕上法國侵略越南,張樹聲就把法軍侵略越南、進逼中國的情況上報朝廷,支持抗法。等到淮軍在北寧戰(zhàn)敗后,張樹聲自已請求解除總督之職專心治理軍隊,請求上報后被準許了。
后又被定罪為虛報情況,革職留任。不久,張樹聲病逝,謚號靖達,在直隸、江蘇和本籍合肥建祠紀念。
張樹珊另有傳記。張樹屏,因收復(fù)江蘇各州縣,積累功勛升為副將。
隨軍征伐捻軍,駐扎周家口,多次帶兵打勝伏。捻軍被平定后,張樹屏被升任提督,賜“額騰額巴圖魯”的稱號。
后調(diào)任山西負責(zé)黃河流域的軍事駐防。光緒二年,調(diào)任駐守河曲、保德。
正逢皖軍趕去支援烏魯木齊,在甘肅一帶活動的亂賊曹洪照流竄到后山地區(qū),張樹屏正奉命前去視察,接到警情后,乘著大雪追擊亂軍。亂事平定后,張樹聲被賜予頭品服,被授任為太原鎮(zhèn)總兵。
后移防包頭,又調(diào)防到大同。光緒十三年,請求退休。
到他去世后,李鴻章上報了他的功績,朝廷給予優(yōu)厚的撫恤,并在太原建立祠堂紀念他。《清史稿,列傳二百三十四》張樹聲傳原文及翻譯Greysky整理原文:張樹聲,字振軒,安徽合肥人。
粵寇擾皖北,以稟生與其弟樹珊、樹屏治團殺賊。復(fù)越境出擊,連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潛山、無為;而太湖一役,以五百人陷陣,擊退陳玉成眾數(shù)萬,功尤盛,復(fù)力行堅壁清野法。
其時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輩皆相繼筑堡,聯(lián)為一氣,皖北破碎,獨合肥西鄉(xiāng)差全。曾國籓檄守蕪湖,調(diào)無為,遷知府。
同治元年,從李鴻章援上海。鴻章立淮軍,與銘傳等分領(lǐng)其眾,從克江陰,晉道員。
鴻章親視婁門程學(xué)啟軍,遣樹聲援蕩口,破謝家橋,逐北至齊門,又敗之黃埭,學(xué)啟遂逼城而軍,於是婁門寇道始絕。二年,攻無錫、金匱,擊寇芙蓉山,大破之,奪獲戰(zhàn)艦器械不可稱計,賜號卓勇巴圖魯,予三品服。
樹聲乘勝趨常州。逾歲,攻河干二十馀營,盡破之。
城拔,進復(fù)浙江湖州,詔以按察使記名。四年,署江蘇徐海道。
尋授直隸按察使,赴大名督防務(wù)。九年,調(diào)補山西。
越二年,擢漕運總督,署江蘇巡撫,十三年,實授。遭繼母憂,歸。
光緒三年,起授貴州巡撫。適廣東總兵李揚才據(jù)靈山,構(gòu)匪擾越南,朝旨調(diào)樹聲撫廣西治之。
事寧,擢總督,先后剿平西林苗匪、武宣積匪。八年,鴻章喪母歸葬,樹聲攝直督任。
值朝鮮亂作,日使花房義質(zhì)將兵五百入王京,迫朝議約,樹聲飛檄吳長慶等赴之,遂成約,尋盟而還。於是長慶等宵攻亂黨,悉殲其渠,亂乃定,樹聲奏令長慶暫戍朝,上嘉其能,加太子少保。
明年,還督兩廣。會法越構(gòu)兵,即以法人侵逼狀上聞。
逮北寧陷,自請解總督職專治軍,報可。復(fù)坐按事不實,革職留任。
未幾,病卒,謚靖達,予直隸、江蘇及本籍建祠。樹珊自有傳。
樹屏,以收復(fù)江蘇各州縣,積勛至副將。從征捻,駐周家口,戰(zhàn)。
2. 古文《清史稿》全文翻譯 譯文:
姚文然,字弱侯,是江南桐城人。明朝崇禎十六年考中進士,改為庶吉士。清順治三年,經(jīng)由安慶巡撫李猶龍舉薦,被授予國史院庶吉士官職。順治五年,改任禮科給事中官職。
順治六年,給朝廷上書請求“敕命巡撫、巡按、尋道各級御史根據(jù)皇上降恩的詔書清理各地刑事案件,不要任由有司官員拖延輕視。頒發(fā)敕令之外,有值得憐憫原諒的,允許專門上疏陳述”。又請重新審定會試落第舉人選用的方法,來廣泛地使用人才
又請求敕令各省督撫不要胡亂委托私人暫代州縣的官職。每個建議都下到禮部商議施行。不久轉(zhuǎn)任工科。
順治八年,世祖親政,姚文然上疏請求讓都察院甄別各省的巡按御史,與下屬部院會同商議,按照六個等次考核,罷黜或晉升有所不同。這一年,江南、浙江遭遇水災(zāi),姚文然請求將受災(zāi)地區(qū)所應(yīng)繳納的漕運糧食折成銀兩,視災(zāi)情的輕重定折多少。
皇上一并采納。順治十年,姚文然上疏說大臣獲罪不應(yīng)當用枷鎖禁錮,得到圣旨允許施行。后來姚文然升任兵科給事中,請求告老懷鄉(xiāng)。
原文: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順治三年,以安慶巡撫李猶龍薦,授國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禮科給事中。六年,疏請“敕撫、按、道恩詔清理刑獄,勿任有司稽玩。條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許專疏上陳”。
又請重定會試下第舉人選用例,以廣任使。又請敕各省督撫勿濫委私人署州縣官。諸疏皆下部議行。尋轉(zhuǎn)工科。
八年,世祖親政,疏請令都察院甄別各省巡按,下部院會議,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歲,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請災(zāi)地漕米改折,視災(zāi)重輕定折多寡。
既,又言: “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銀,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或折重運輕,其弊不一。請敕漕臣密察嚴劾?!鄙喜⒉杉{。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當鎖禁,得旨允行。遷兵科都給事中,乞歸養(yǎng)。
出處:出自趙爾巽的《清史稿》。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清史稿》雖編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編者卻基本上還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場來寫清史的。由于成于眾手,彼此照應(yīng)不夠,完稿后又未經(jīng)仔細核改,刊行時校對也不認真,是以體例不一,繁簡失當,以至年月、事實、人名、地名的錯誤往往可見。
對于編纂上的這些問題,編者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發(fā)刊綴言》中指出,此書僅僅是“作為史稿披露”,乃大輅椎輪之先導(dǎo),并非視為成書也。
盡管此書存在錯誤和缺點,它根據(jù)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實錄、清代的國史列傳、清會典和一些檔案等,今天也可以見到。
但編者把大量的資料匯集起來,初步作了整理,這就使讀者能夠得到比校詳細系統(tǒng)的有關(guān)清代史事的素材。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傳,并非取材于常見的史料,當另有所本。因此,這部書仍有它的參考價值。
《清史稿》的主要撰稿者以文人為主,他們熟讀經(jīng)史,遠崇孔孟,近效萬(斯同),大多膺任史(文)職,君死臣辱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雖然《清史稿》的纂修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但陳腐的觀念使史稿的思想性和學(xué)術(shù)水平受到嚴重影響。
3. 古文《清史稿》翻譯 陸隴其,起初名“龍其”,字稼書,是浙江平湖人。
康熙九年中進士,十四年, 授為江南嘉定縣知縣。嘉定是個大縣,賦稅征收多而民間習(xí)俗又追求鋪張浪費。
陸 隴其簡樸節(jié)儉,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親告兒子,便含著淚進行勸說,以致兒 子攙扶著父親而歸,從此很好地侍奉。
遇到弟弟告哥哥,便調(diào)查出挑唆者施以杖刑, 以致兄弟二人都很感動悔恨。一些品行惡劣的青少年勾結(jié)行惡,便給他們戴上枷在 路口示眾,看到他們悔過了才釋放他們。
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奪走了砍柴人的妻子, 陸隴其派差役將他逮捕治罪,使富豪改變了以往的行為成為善人。遇到官司,陸隴 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屬于宗族內(nèi)部爭訟的,便以其族長去治辦,屬于鄉(xiāng)里爭訟的, 便靠里老去治辦。
有時也讓原告、被告雙方都到縣衙來進行調(diào)解,稱為“自追”。 為了征收賦稅,陸隴其建立了“掛比法”,寫上百姓的姓名以進行對照比較,至于 交納數(shù)額由每人自報。
同時又建立“甘限法”,命令將今日限定交納中所欠的數(shù)額 日后增加一倍交納。 十五年, *** 因戰(zhàn)爭需要而征軍餉,陸隴其下令征收,并說明“不考慮一官半 職,反而對你們百姓無益,而且對國事也有損壞”。
于是每戶發(fā)一張知縣的名片以 進行勸導(dǎo),不到一個月,交納至十萬,又趕上征房屋建筑稅,陸隴其認為只應(yīng)征收 市中店鋪的稅,命令不許涉及鄉(xiāng)村百姓家。江寧巡撫慕天顏上疏請求施行繁簡不同 的各州縣長官更調(diào)法,因而談到嘉定縣政務(wù)繁雜又多逃稅者,陸隴其雖然操行稱絕 一世,然而卻沒有應(yīng)付復(fù)雜事務(wù)的才干,應(yīng)該調(diào)到事務(wù)簡約的縣。
此疏下到吏部討 論后,以才力不及為由將陸隴其降調(diào)??h里有某人在道路上被強盜所殺,而其家人 卻以仇殺上訴,陸隴其捕獲了強盜并審判定案。
刑部認為最初的報告沒有說到強盜 事,以隱瞞盜賊的過失奪去陸隴其的官職。 十七年,以博學(xué)鴻儒科選拔人才,陸隴其沒有來得及參加考試,便因父喪而歸 鄉(xiāng)。
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樞遵照皇上的命令推舉清廉的官員,上疏舉薦陸隴其廉 潔對己而愛民,離任的時候,只有幾卷圖書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織機,百姓象對待父 母一樣熱愛他?;噬厦钏貑势跐M后可用為知縣?!?/p>
二十二年,授陸隴其為直隸靈壽縣知縣。靈壽土地貧瘠,百姓貧困,勞役繁多 而民俗輕薄。
陸隴其向上司請求,與鄰近的縣更換服役,可以輪流更代。陸隴其實 行鄉(xiāng)約,視察保甲,多發(fā)文告,反復(fù)教育百姓,務(wù)必去掉好爭斗和輕生的習(xí)俗。
二 十三年,直隸巡撫格爾古德將陸隴其和兗州知府張鵬翮一起作為清廉官舉薦。二十 九年,皇帝下詔讓九卿舉薦學(xué)問優(yōu)長、品行可用的人,陸隴其再次被推薦,得到圣 旨,可以調(diào)任為京官。
陸隴其在靈壽七年,離任的時候,道路上站滿了百姓,哭泣 著為他送行,如同離開嘉定的時候。陸隴其調(diào)京后被授為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
偏沉巡 撫于養(yǎng)志的父親去世,總督請皇上讓他在任為父守喪,陸隴其說天下太平,湖廣又 不是用兵的地方,應(yīng)該讓他盡孝道,于是于養(yǎng)志解任回鄉(xiāng)。 三十年,清軍征討噶爾丹, *** 為籌集軍費而采用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
御史陳菁請求停止捐款人必須經(jīng)過保舉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實行多捐者優(yōu)先錄用的 政策,吏部討論后沒批準實行。陸隴其上疏說:“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 本意要實行的,如果允許捐款者可以不用保舉,那么與憑正途而做官就沒什么區(qū)別 了,再說清廉是可以通過捐款而得到嗎?至于捐款者優(yōu)先錄用,等于開了為名利而 奔走爭競的門路,都是不可行的。
特別要請求實行捐款人如果在三年內(nèi)無人保舉, 便讓他辭官退職的做法,用來澄清升官的途徑?!本徘溆懻撜J為:“如果實行讓捐 款人辭官退職的做法,那么希望得到保舉的人奔走爭競將會更厲害?!?/p>
于是,皇上 下詔讓與陳菁詳細討論。陸隴其又上疏說:“捐款的人賢愚混雜,只有靠保舉才能 防止其中的弊端。
如果排除保舉而只認可捐款授官,這些人有不捐款的嗎?議論的 人認為三年沒人保舉就讓辭官退職的做法太苛刻了,這些沒有功名的平民得到官位, 居百姓之上三年,已經(jīng)很過分了,即使辭官退職在家,也像官宦一樣,很榮耀了。 如果說到這些人通過鉆營求得保舉,那么只要總督、巡撫是賢明的,從哪里去奔走 爭競呢?即使總督、巡撫不賢明的,也不能將所有的人全保舉呀!”這個上疏更是 言辭激切。
陳菁與九卿仍持不同意見。戶部以捐款者都在觀望,將會遲誤軍需為由, 請求奪去陸隴其的官職,發(fā)往奉天安置。
皇上說:“陸隴其任官時間不長,不了解 情況,的確應(yīng)該處分,但是作為言官可以原諒。”正巧,順天府府尹衛(wèi)既齊巡視哉 輔,還朝奏報,民心惶惶不安,唯恐陸隴其發(fā)配遠地。
于是,陸隴其得以免于發(fā)配。 不久,命陸隴其巡視北城。
任用期滿,吏部討論將他外調(diào),因而陸隴其告假還 鄉(xiāng)。三十一年,陸隴其去世。
三十三年,江南學(xué)政缺員,皇上打算用陸隴其,左右 侍臣奏報陸隴其已去世,于是用了邵嗣堯。邵嗣堯過去與陸隴其都是由于為官清廉 而由外官調(diào)到京城的。
雍正二年,世宗親臨學(xué)宮,討論增加隨從祭祀的儒者,陸隴 其在其中。乾隆元年,特贈予清獻的謚號,加贈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銜。
著作有《困勉錄》、。
4. 王冕治學(xué)文言文翻譯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鲎鹣ド希瑘?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小題1:C。
(害:妨礙,傷害) (3分)小題1:D。(寫蘇轍想歸去后管理先輩留下的舊房舍產(chǎn)業(yè)) (3分)小題1:B。
(“表達作者對顏回“簞食瓢飲”之樂的不理解”錯, 作者是借顏回“簞食瓢飲”之樂,追求一種“安貧樂道”精神)) (3分)小題1:(1)每旦莫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2分)(2)參考答案1:這樣以后,我才懂得顏回為什么甘心貧賤,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確實是因為他害怕對治學(xué)有所妨礙啊! (“然”“祿”“于”各1分,句式1分)參考答案2:這樣以后才知道顏淵心甘情愿于貧窮卑賤的原因了,原來是他不肯為了求得一點點俸祿而供給自己過活,實在是因為那樣對學(xué)習(xí)有妨礙的原故。
(采分點:“然后”1分,“所以”1分,“以”1分,“害于學(xué)”1分。) 譯文:我因烏臺詩案牽連罪被貶任筠州監(jiān)鹽酒稅職。
還未到達住所,天就下起大雨。筠河泛濫,毀壞了州的南城,河水爬上了北岸,刺史府門也被沖壞。
鹽酒稅機關(guān)房舍正好俯臨錦江之濱,洪水災(zāi)害更為嚴重。我一到達住所,只見房舍破舊不堪,無法安身。
為此,我向州府呈上報告,想借部使者府宅居住??な赝槲覠o家可歸,答應(yīng)借給我住。
當年十二月,就撐起傾斜的墻體,把塌了的地方補好,還將聽事堂東面的一線長廊辟成房舍,種上兩株杉樹和上百棵竹子,用作閑休的地方??墒?,監(jiān)鹽酒稅的工作過去有三名小吏一起做事,我到達筠州后,其中兩人正好都被免職離開了,所有事務(wù)全托付給我一人了。
白天,我就在市場上處理買賣鹽酒豬肉征收稅務(wù)一類的事務(wù),同市人一道評論細小事物,為他人出點力;晚上歸來,我已精疲力竭,常常昏昏沉沉地入睡,不知不覺黎明已經(jīng)到來。到了白天,再去市場履行本職工作,一天到晚不能在所謂“東軒”里面安閑度過時光。
每天早出晚歸在東軒旁邊穿來穿去,回首望它,我未嘗不發(fā)出“啞然”的笑聲。 我年少讀書時,曾暗暗奇怪:顏回簞食瓢飲,住在陋巷,連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樣一種愁苦,而顏回始終不改變他認為快樂的生活方式。
我暗自認為,即使不想當官,但做個守門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給自養(yǎng)生活,也不致于對治學(xué)有所妨礙,何必弄到這樣貧窮、這樣自苦的地步呢。等到我來了筠州,在管理鹽米事務(wù)之間勤來苦去,沒有一天的休息。
雖然想拋棄世俗,解脫束縛,自由放任于道佛修煉的地方,但是,辦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礙而滯留任上。這樣以后,我才懂得顏回為什么甘心貧賤,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確實是因為他害怕對治學(xué)有所妨礙??!可嘆??!有些士大夫,當他們還不懂得高深的道理時,只會沉醉于酒肉,拜倒于財富、權(quán)勢之下,以財富、子女為重,自以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快樂。
等他遵循規(guī)律以求人生之路,才明白花落之后才能收獲果實的道理,從從容容地自我享受,全然不管宇宙有多大,以及人生有多大變化,更何況比起那些居于底層的平民百姓呢!所以他們的這種快樂,足以不在乎貧窮饑餓而沒有怨恨,即使是王侯公卿的快樂也不能超過它,所以沒有德行的人是不能享受的。我正想盡力清除身上的污垢,努力向圣賢學(xué)習(xí),自覺有所不足,而想有與顏回差不多的福氣,似乎是不可能得到的??!孔子周游列國,位高時當了魯司寇,位低時則做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觸的官職,沒有不可以當?shù)摹?/p>
他所做的都是“達者”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學(xué)者所能企望的。我既然因罪被貶來到筠州,雖然懂得人身不自由之痛苦,但是監(jiān)筠州鹽酒稅之職辭不掉。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世人或許同情我,可憐我,讓我回歸鄉(xiāng)間,去管理先輩的舊房舍產(chǎn)業(yè),即使家徒四壁,我也安心居住下去。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后,再來追尋顏回簞食瓢飲之樂,懷念東軒的生活,優(yōu)哉游哉地度日,從而忘掉了人生衰老,然而這不是我現(xiàn)在所能奢望的。
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人蘇轍作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0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