謗之忍第三十
謗之忍第三十
謗生于讎,亦生于忌。求孔子于武叔之咳唾,則孔子非圣人;問孟軻于臧倉之齒頰,則孟子非仁義。
黃金,王吉之衣囊;明珠,馬援之薏苡。以盜嫂污無兄之人,以笞舅誣娶孤女之士。
彼何人斯,面人心狗。荊棘滿懷,毒蛇出口。投畀豹虎,豹虎不受。人禍天刑,彼將自取。我無愧怍,何慊之有。噫,可不忍歟!
【譯文】
誹謗來自仇恨,也來自嫉妒。《論語》載孫叔武叔詆毀孔子,如果向孫叔武叔詢問孔子的為人,則孔子不是圣人;《孟子》載臧倉說孟子壞話,使魯平公和孟子不能相見,如果向臧倉詢問孟子的言行,則孟子不行仁義。
西漢王吉祖孫三代都以清廉著稱,每當搬家時只有一袋衣服,卻有人傳謠說他能造黃金;東漢馬援征討交趾時,帶回了一車能強身健體的薏苡,但有人誣陷說他帶回的是一車明珠。西漢直不疑本來連兄長都沒有,卻有人誹謗他與嫂子私通;東漢第五倫三次娶妻,娶的都是孤女,卻有人中傷他毆打岳父。
這些無中生有、造謠誹謗的人,真是人面狗心。他們滿肚子的陰謀詭計,滿口惡言惡語,就算是把他們?nèi)拥讲蚶腔⒈抢铮蚶腔⒈疾辉赋运麄?。這些人作惡多端,老天必定會懲罰他們,這都是他們咎由自取。孟子說,上不負天,下不負人,那么就會心底坦蕩,有什么可遺憾的呢!??!誹謗者自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人們怎么能不忍一忍詆毀別人之心呢?
【評析】
誹謗源自仇恨、源自嫉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天接觸著形形色色的人,我們不是完人不可能與每個人交好,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便可能引起對方的仇恨和嫉妒,這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事情。一個人生存環(huán)境或工作環(huán)境的優(yōu)劣,不是個人能隨意選擇的。所以,對于許多東西,有時不必太刻意為之,要懂得忍耐克制。對于奸佞小人,你惹不起他們,刻意遠離他們,不與他們?yōu)槲?,如此也刻意讓自己少一份被誹謗的可能。
典例闡幽 謗生于仇,亦生于忌
屈原生活的戰(zhàn)國中后期,正是各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屈原意識到,楚國要想發(fā)展,只有積極在國內(nèi)進行政治改革才有出路??墒牵恼_主張卻遭到那些腐敗守舊的貴族的強烈反對,他們嫉妒屈原的才能,明里暗里跟屈原作對。
有一次,楚懷王叫屈原起草一份重要法令。屈原剛寫完草稿,上官大夫靳尚來了,就要搶過去看。屈原趕緊把草稿收起來,凜然說道:“這是個草稿,還沒定下來,誰也不能看!”靳尚討了個沒趣,訕訕地走了。一到楚懷王那兒,他就陷害起屈原來了:“大王??!您還蒙在鼓里呢!”楚懷王問:“怎么啦?”靳尚說:“大王不是總讓屈原起草法令嗎?他把這當成炫耀自己的資本呢!每次法令一公布,他就到處說:‘哼,除了我,誰干得了!’”“?。∷€說什么?”靳尚轉動著一雙金魚眼說道:“他還說,大王昏庸殘暴,目光短淺,大臣們都貪婪自私,愚蠢無能,朝廷大事沒他就完了。”楚懷王聽了信以為真,火冒三丈,從此就對屈原疏遠了。
楚國連續(xù)兩次被秦國打敗,一直受秦國的欺負。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對楚國采取又打又拉的政策。秦昭襄王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陜西丹鳳縣東南)相會,舉行和談。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國;去呢,又怕出危險。他就跟大臣們商量。
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向來就像虎狼一樣兇狠殘暴,咱們受秦國的欺負不止一次了。大王千萬別去,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笨墒菓淹醯膬鹤庸幼犹m卻一個勁兒勸楚懷王去,說:“咱們?yōu)榱税亚貒斪鰯橙?,結果死了好多人,又丟了土地。如今秦國愿意跟咱們和好,怎么能推辭人家呢?”楚懷王聽信了公子子蘭的話,就上秦國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剛踏進秦國的武關,秦國就派兵截斷了他的后路。然后;楚懷王被押送到秦國的都城咸陽。秦王逼著他割地,他不肯,秦王就把他軟禁起來。到這時候,楚懷王才后悔沒聽屈原的忠告。過了一年多的囚禁生活后,楚懷王最后客死在秦國。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楚國的郢都;楚國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屈原得到這個消息,傷心地哭了起來。他不愿看到楚國淪亡,不愿看到楚國的百姓受秦國的殘害和欺壓,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了塊大石頭,投進汨羅江滾滾的波濤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90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